我叫吳林桂,是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網格員,負責南岑村的小村大坪村的網格工作。
回想一年前,接到組織派我到岑松鎮大坪村駐村的通知後,我既忐忑又期待。作為退役軍人的我,一直很想為群眾幹些實實在在的好事,但又怕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足,得不到群眾的認可。
我把這些顧慮給妻子說後,妻子說:「你去嘛,把你當兵時候的膽子拿出來。」於是,我踏上了新的徵程。
在工作中,我積極協助攻堅隊、村「兩委」班子因村施治、因地制宜,在項目投資和產業發展上進行詳細規劃。
時間不等人,實現脫貧摘帽退出是南岑全村人民的目標,也是我身為網格員對群眾許下的鄭重承諾。
大坪村發展的黑木耳食用菌
承諾必踐諾。為了利用好各項來之不易的項目資源,在炎炎烈日下,我把村副支書、宣傳員劉少林拉上一道,背著資料、拿著筆記本挨家挨戶收集群眾的意見。
吳林桂向村民了解情況
吳林桂(左)給村民送生活物資
這天,我們走到一組劉勝江家時,老兩口非要留我們吃飯,我們再三推辭,沒想到劉大爺生氣地說:「你們這麼熱的天氣還為我們做事,飯都還沒吃,那我們也太沒有人情味了!」一時拗不過, 我們只得「從命」。
當一鍋熱氣騰騰的菜端上桌的時候,我們都驚訝了,要知道劉大爺和老伴兒都60多歲了,身體還不好,做這麼一鍋菜太不容易了。
一時間我感動得熱淚盈眶,一鍋飯菜包含了太多深情厚誼,也給了我莫大的動力。
連續兩個禮拜近37度的高溫「烘烤」,本來當兵後就黑的我又被曬黑了一大圈,第一書記艾立燎見到我說:「小吳哥,你確實是個實幹家,我很少見到像你這樣不怕吃苦搞工作的呢!你這樣下去小心回家崽都不認識你了。」
我心頭一盤算,才發現已有3個多星期沒有回家看我那快一歲的兒子了,但這邊的群眾也是我的親人,他們同樣離不開我。
我堅信,脫貧攻堅路上,那些小別離一定能成為大幸福! 大半年的努力,大坪村完成村道、入戶路、活動室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大坪村50戶以上的改廁改圈改造建設。村幹帶頭發展黑木耳種植10餘畝。基礎設施快速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2019年底,南岑大村迎來「大考」。期間,我經常幾個星期不能回家,入戶核實、整理資料,一天比一天忙。在忘我工作中,南岑村順利通過年底驗收,完成了對大家的承諾。
歲月不居,奮鬥不止。大坪的菊花、桃花、茶油花又開了,在花叢中,你會看見一條條乾淨的村道、一處處整潔的院落、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人物小傳】
吳林桂,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