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歷盡鉛華成此景 人間萬事出艱辛丨劍河縣岑松鎮南...

2021-01-18 天眼新聞

我叫吳林桂,是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網格員,負責南岑村的小村大坪村的網格工作。

回想一年前,接到組織派我到岑松鎮大坪村駐村的通知後,我既忐忑又期待。作為退役軍人的我,一直很想為群眾幹些實實在在的好事,但又怕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足,得不到群眾的認可。

我把這些顧慮給妻子說後,妻子說:「你去嘛,把你當兵時候的膽子拿出來。」於是,我踏上了新的徵程。

在工作中,我積極協助攻堅隊、村「兩委」班子因村施治、因地制宜,在項目投資和產業發展上進行詳細規劃。

時間不等人,實現脫貧摘帽退出是南岑全村人民的目標,也是我身為網格員對群眾許下的鄭重承諾。

大坪村發展的黑木耳食用菌

承諾必踐諾。為了利用好各項來之不易的項目資源,在炎炎烈日下,我把村副支書、宣傳員劉少林拉上一道,背著資料、拿著筆記本挨家挨戶收集群眾的意見。

吳林桂向村民了解情況

吳林桂(左)給村民送生活物資

這天,我們走到一組劉勝江家時,老兩口非要留我們吃飯,我們再三推辭,沒想到劉大爺生氣地說:「你們這麼熱的天氣還為我們做事,飯都還沒吃,那我們也太沒有人情味了!」一時拗不過, 我們只得「從命」。

當一鍋熱氣騰騰的菜端上桌的時候,我們都驚訝了,要知道劉大爺和老伴兒都60多歲了,身體還不好,做這麼一鍋菜太不容易了。

一時間我感動得熱淚盈眶,一鍋飯菜包含了太多深情厚誼,也給了我莫大的動力。

連續兩個禮拜近37度的高溫「烘烤」,本來當兵後就黑的我又被曬黑了一大圈,第一書記艾立燎見到我說:「小吳哥,你確實是個實幹家,我很少見到像你這樣不怕吃苦搞工作的呢!你這樣下去小心回家崽都不認識你了。」

我心頭一盤算,才發現已有3個多星期沒有回家看我那快一歲的兒子了,但這邊的群眾也是我的親人,他們同樣離不開我。

我堅信,脫貧攻堅路上,那些小別離一定能成為大幸福! 大半年的努力,大坪村完成村道、入戶路、活動室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大坪村50戶以上的改廁改圈改造建設。村幹帶頭發展黑木耳種植10餘畝。基礎設施快速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2019年底,南岑大村迎來「大考」。期間,我經常幾個星期不能回家,入戶核實、整理資料,一天比一天忙。在忘我工作中,南岑村順利通過年底驗收,完成了對大家的承諾。

歲月不居,奮鬥不止。大坪的菊花、桃花、茶油花又開了,在花叢中,你會看見一條條乾淨的村道、一處處整潔的院落、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人物小傳】

吳林桂,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高山苗寨裡的笑臉丨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幫扶幹部...
    我叫彭清萍,是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大坪小村的一名幫扶幹部。南岑村由南岑、大坪兩個小村組成,其中我的幫扶戶所在的大坪村總人口97戶48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250人。
  • 「我的脫貧故事」光榮家庭脫貧最光榮丨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村民肖...
    我叫肖思軍,是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二組村民。我家有4口人,由於我先天身體發育不良,身材矮小,我的妻子也有智力障礙,先天條件不足的兩個人組建的家庭生活十分艱難。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村民肖思軍直到2014年,國家實行的精準扶貧政策,讓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向村裡申請後,經過村民評選,我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我們的生活迎來了轉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一路向好。
  • 「我的脫貧故事」知恥而後勇 我努力脫貧那些事丨劍河縣岑松鎮南...
    我叫楊秀峰,今年47歲,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大坪小村)村民,家裡有3口人。  因為我是殘疾人並患有多種疾病,做不了太重的農活,孩子又還在讀書,家庭重擔全部落在妻子身上,家裡很困難,後來,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 ...扶貧故事」最怕家裡亮著的那盞燈丨劍河縣岑松鎮黨委副書記吳佳華
    我叫吳佳華,是劍河縣岑松鎮黨委副書記、岑松戰區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我心裡常懷著感慨,緣於我對這份工作付出的艱辛,回憶脫貧攻堅走過的每一道溝溝坎坎,縱使酸甜苦辣,亦是一道道刻骨銘心的風景。  扶貧工作沒日沒夜,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全部交付到這上面,一投入工作便忘了自己身在何處,忘了自己是有家室的人。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幹,奪取勝利丨劍河縣岑松鎮暗拱村幫扶幹部...
    我叫王政梅,是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派往仰阿莎街道辦事處川洞村和岑松鎮暗拱村的幫扶幹部。2017年至2020年期間,我的結對幫扶戶數有14戶,每幫扶一戶都是在用心用情地開展工作。2019年8月7日,我懷著幫扶幹部的使命第一次走進了第二個幫扶村即岑松鎮暗拱村。這裡的條件比我第一個幫扶村川洞村要艱苦一些,村裡的住房仍然還有少量的人畜混居和透風漏雨房現象,部分串戶路沒有硬化,室外環境衛生「髒亂差」,室內雜物亂堆亂放。
  • 「我的扶貧故事」是群眾的樸實讓我堅定信念丨劍河縣革東鎮建新村...
    我叫王通成,今年45歲,是劍河縣財政局副科級幹部,現任劍河縣革東鎮建新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隊隊長、交榜村脫貧攻堅隊網格員。2014年以來,他跟著哥哥學習養牛技術,後來在政府的產業扶貧政策帶動下,通過特惠貸和產業扶貧獎補資金,自己逐步開始養殖黃牛。他每天放牛,悉心照顧,通過刻苦鑽研和吃苦磨鍊,如今張降寶的黃牛養殖技術全村一流,現存黃牛10頭,價值5萬餘元。「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一樣可以憑藉自己的雙手掙錢,實現脫貧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 以心換心丨劍河縣岑松鎮巫亮村幫扶幹部...
    我叫吳敏,是劍河縣岑松鎮巫亮村幫扶幹部。我的幫扶貧困戶叫田今部,是劍河縣岑松鎮巫亮村4組村民,家裡有7口人(戶主、配偶、兒子、兒媳及3個孫孫),其最大的孫女在讀九年級。我每次去走訪,她總說,我家這麼困難,沒有人外出打工,公公經常生病住院,又離不開人。我耐心跟他們解釋:「脫貧不脫政策,現在你公公住院享受的醫療政策跟之前是一樣的。你家交合醫,每人政府補助120元,自己只要交130元。兒子女兒在學校讀書依然享受國家貧困寄宿生的生活補助。」對于田今部家裡暫時出現的困難、滋生的低落情緒,我總是主動安撫:家裡有什麼困難,我都會盡我所能地幫助。
  • ...故事」做百姓貼心人丨劍河縣岑松鎮岑松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長劉躍琴
    我叫劉躍琴,是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派駐岑松鎮岑松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長。2018年4月,我丈夫姚登華授命前往岑松鎮塘腳村任第一書記,孩子在讀初二正是需要關注的時候,婆婆也是60多歲的老人,身體又差。但這個時候樂祖平又開始擔心女兒的學費了,我告訴他,可以申請助學貸款,到了大學也免學費3830元,還享受國家助學金和精準扶貧專項助學金,他緊鎖的眉頭才舒展開來。
  • 「我的扶貧故事」前進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丨劍河縣革東鎮前進村...
    我叫吳聲良,是劍河縣政法委派駐革東鎮前進村脫貧攻堅隊的網格員、資料員。前進村第二網格壩壩會前進村總人數144戶62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9戶182人。這裡的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作為網格員兼資料員的我,工作任務較為繁重。
  • 「我的扶貧故事」「小郭,最甜的橘子我給你留著」丨劍河縣南加鎮...
    我叫郭宇,2017年11月在劍河縣南加鎮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來到了南加鎮城西社區南孟村,擔任駐村幹部,開啟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對於南孟村架獨山自然寨來說,由於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在這個「養老寨」上居住的,大多是6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他們捨不得離開這個住了一輩子的地方,捨不得腳下肥沃的田土。
  • 「我的扶貧故事」從「輸血」到「造血」 扶貧決心勇直前丨劍河縣...
    我叫石小鈴,是劍河縣南哨鎮高定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初到高定村時,為了儘快熟悉情況,我首先聽取了之前來到攻堅隊的幹部一些簡單的情況介紹,儘可能全面地了解村裡近幾年來的發展情況。我給自己定下要求,在完成黨委、政府的工作後,只要有時間就到村裡去,走訪群眾,收集民情民意。
  • ...將「實幹」作為利器|劍河縣岑松鎮柳旁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
    我叫張秀雲,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岑松鎮柳旁攻堅隊副隊長。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我是將「實幹」作為利器把貧困消除的人,從2019年3月入村開展脫貧攻堅以來,用實幹詮釋了扶貧和脫貧的真正意義。  展亮村是柳旁村的小村,位於劍河縣岑松鎮東部,距鎮政府28公裡,平均海撥950米。轄兩個自然寨4個村民組,91戶430人,其中貧困戶66戶,335人,全部人口都為苗族,是岑松鎮轄區內高坡村之一,屬於深度貧困村。
  • ...用心用情真扶貧」丨劍河縣岑松鎮屯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龍安江
    「龍隊長,你是我見到的工作最負責最認真的駐村幹部。」這是我所在村的幾位老黨員和老百姓見到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我叫龍安江,是劍河縣岑松鎮屯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龍安江給村裡老人蓋好被子考慮明遠坤老人一個人在家怕他晚上被凍著,於是我趕回村委會叫上村裡的周支書和網格員楊通才同志拿上兩床被子一起給明遠坤老人送去,我親自給他鋪好床並給他蓋好被子,他說很暖和不冷了,我才從他家帶上門離去。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來了個「毛頭小子」丨劍河縣南加鎮城西社區...
    我叫姜政能,是南加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員,也是南加鎮城西社區培榮村駐村幹部。作為一個剛出校園的毛頭小夥,一上班就被安排到一個深度貧困村駐村,我心裡沒有一點底,但我心想我是學農出來的,來到農村應該還是有點用處的吧,也有點期待。
  • 「我的扶貧故事」一聲「小楊」 一份情丨劍河縣南加鎮雷打塘村網格...
    我叫楊文振,是劍河縣公安局選派到南加鎮雷打塘村脫貧攻堅隊網格員,2019年5月開始到小村天培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所以我對農民有著不一樣的情懷,往往看到他們我都會不自覺地感到親切,我也曾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工,在大城市裡打過工,深知一個農民想要富起來是有多麼的不容易。
  • 「我的扶貧故事」「你這個人做事很實在」丨劍河縣南加鎮黨古村...
    這是村裡多數群眾對我的評價。  2019年5月,組織安排我到南加鎮黨古村擔任脫貧攻堅隊長。  黨古村是劍河縣的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298戶1049人,貧困人口50戶163人,是傳統的苗、侗民族聚居地。  作為攻堅隊長,我深感責任重大,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力為群眾辦點實事。  剛到村裡,為儘快摸清村情民情,我首先挨家挨戶走訪。1個月走訪下來,我對每家每戶的人員情況、致貧原因等有了全面的了解。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的扶貧工作而驕傲|劍河縣圖書館館長龔南榕
    我是龔南榕,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南反村(南甲村、反召村的合併村)攻堅隊副隊長,同時也是劍河縣圖書館館長。期間,認真學習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措施,同時深入農戶家庭做好宣傳和了解實際情況,為群眾辦實事,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圓夢時刻 我們是親歷者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我叫李桂汕,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網格員,負責小村打佬村的網格工作。脫貧攻堅是幹出來的,不是說來的、等來的。駐村的日子沒有節假日、晝夜之分,只有日以繼夜的工作,我才能第一時間全面摸清村莊的基本情況,完善打佬村村民檔案資料,為進一步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打下良好基礎。通過就業扶貧、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兜底保障等措施,我與全體攻堅隊員一起幫助打佬村貧困人口提高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貧困戶的不解之緣|劍河縣南加鎮九旁村網格員...
    這是每每走訪我的幫扶戶石照文時,聽到的第一句話。  我叫龍仲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加鎮九旁村網格員。  九旁村白漢自然寨的石照文戶是我的結對幫扶戶,記得第一次去他家了解家庭情況,看到簡陋的生產條件和窘困的生活環境後,我時常思考如何才能改變他家的生活現況呢?
  • 「我的扶貧故事」「楊隊長,我想申請脫貧」丨劍河縣南寨鎮繞慶村...
    因工作原因,在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我還需統籌兼顧各方面工作,經常在縣、鄉、村中來回奔波,因此村裡年紀比我大的村民總是激動、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談談家事,其實是一種關心、關愛、關懷。我叫楊林,是劍河縣南寨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同時也是南寨鎮繞慶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