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李夢聰《目蓮救母》值得一看!

2021-02-08 秦腔愛好者

李夢聰 漢族 中國共產黨員1990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金鳳區劇協理事。自幼酷愛秦腔,

1995年參加陝西省電視臺第二屆群眾秦腔大賽獲二等獎;

1999年參加「桃李杯」陝西省首屆戲曲神童電視大賽獲二等獎;

2000年參加陝西省首屆戲曲「小梅花」獲二等獎;

2001年考入陝西省藝術學校學習戲曲表演專業,在校學習期間分別參加陝西省第二屆、三屆、四屆戲曲「小梅花」均獲一等獎; 

2003年7月赴河南鄭州參加第七屆全國戲曲「小梅花」薈萃獲金花獎;

2004年七月赴江蘇崑山參加第八屆全國戲曲「小梅花」薈萃獲金花狀元獎突破了秦腔零的空缺,

2006年畢業,同年10月考入銀川市秦腔劇團工作(現寧夏秦腔劇院),

2009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八次文學藝術表演三等獎,

2016年9月參加「名師高徒」中國秦腔傳承行動,被竇鳳琴導師選中,參演劇目《三娘教子》。

2016年11月赴臺參加兩岸交流演出,以《目連救母》中劉青堤得到臺灣人民的高度讚揚。主攻老旦、正旦。學習演出劇目:《楊門女將》飾佘太君(指導老師羅曉英、曹坤)《目連救母》飾劉青堤(指導老師何尚達)、《鍘美案》飾秦香蓮(指導老師李小雄、王凡、李亞蘭)《狸貓換太子》飾李妃(指導老師張新俠)、《三娘教子》飾王春娥(指導老師張新俠)、《砍門檻》飾祥林嫂(指導老師王亞莉、盛凱)、《清風亭》飾賀氏(指導老師屈蓮英)等戲。

【賞秦腔】折子戲《目蓮救母》

寧夏秦腔劇院

表演:李夢聰

(視頻來源於網絡©Copyright版權歸原創所有)







秦腔愛好者微信平臺

相關焦點

  • 中元節話目蓮
    保羅-伯希和收集敦煌寫經《佛說鬼問目連經》一卷,規格:27.1×624.8釐米,現存法國國家圖書館,編號:P.2087敦煌變文中有關目連救母內容的有十餘卷,均據相傳為西晉月氏三藏法師竺法護譯的《佛說盂蘭盆經》演繹而成。「目連救母」在中國流傳甚廣,曾經是無數圖畫及戲曲的題材。
  • 《目連救母》的典故
    目連救母有一次,目犍連尊者在七月間結夏安居打坐時,突然想起生身的母親;因為母親在世間時貪、目犍連急於想知道他的母親生在何處,於是進入定中看到一處很恐怖的地方,原來那裡就是地獄。在地獄中,目犍連尊者看到被行刑的罪人,樣樣刑具都有,每一個都非常的可憐,真的非常苦啊!再走到餓鬼道的境界中,他看到的餓鬼模樣都是:圓又大的肚子、細又長的脖子、幹如柴枝般的手腳,每個都在哀嚎、飢餓難耐,那種境界令人慘不忍睹。當他看得十分不忍時,忽然看到日日夜夜思念的人——他的母親。
  • 壯族英雄目蓮
    「中秋河燈節」活動       據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孝子名叫目蓮。
  • 目犍連救母的故事
    由於目犍連的母親有大手大腳的粗心習慣,做飯或吃飯時總會撒落很多食物在地上,目犍連總是顧及母親的自尊心,在母親離開後,才把這些掉落的糧食收撿起來,用水沖洗後吃掉。所以,左鄰右舍的人都稱讚目犍連是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並且經常以目犍連為榜樣來教育自己的小孩。當雙親去世後,目犍連出家了。由於得到了世尊的親自教誨,以及自己勤苦不斷地認真修習,目犍連終於修得阿羅漢果,並且成為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大弟子。
  • 東嶽山下吼一聲秦腔引得眾人陶醉
    僅這一句就氣勢逼人,字字重敲人心,在場的觀眾都不禁拍手叫好……這是原州區東嶽山廣場上正在進行的春節秦腔展演,從正月初四到正月十三,每天下午2:00至9:00都有兩場演出。傳統的歷史劇目迎來了不少熱愛秦腔的男女老少前來觀看。「只要那音樂一起,我喉嚨癢得就想唱,平時閒了就愛唱唱秦腔解悶兒,這幾天真正過了一把癮。」在現場看戲的老大爺笑道。
  • 目連戲·有傳承
    村東有座天爺廟,村中的目連戲傳承人張佔良老人告訴我,從前,每到農曆正月十五前後,村裡都要把目連戲搬到天爺廟前演出,十裡八鄉的老百姓都趕來觀看,人山人海。    目連戲,演的是「目連救母」的故事,最早見於東漢初由印度傳入我國的《佛說盂蘭盆經》,到了唐朝被文人改編成說唱文學《目連救母》。
  • 《裝臺》雖已結局,秦腔秦韻猶在!
    更值得一提的是鐵扣鐵主任的媳婦丹妹子便是被電視劇《裝臺》力邀的戲曲名家任小蕾,她不僅作為全劇的戲曲顧問,還傾情參演,為觀眾帶來大師級的秦腔唱段。劇中不僅藏著作者對秦腔的熱愛,還表現了秦腔深入陝西人心的民間基礎。那劇中都出現了哪些唱段,咱們一起看看。
  • 《裝臺》讓更多人關注大秦之聲 秦腔名伶任小蕾:電視劇和秦腔是...
    在劇中飾演「丹麥人」一角的著名秦腔演員任小蕾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裝臺》的熱播,不少觀眾在她的短視頻下面留言說喜歡上了秦腔,而且能看出來這不是她的戲迷,她感慨說:「電視劇和秦腔也是在互相成就。」沒有上北影的任小蕾,後來依然耕耘在秦腔舞臺上,先後在《竇娥冤》《雀臺歌女》《三月桃花》《活捉三郞》《西湖遺恨》《遲開的玫瑰》《西部風景》等劇中成功塑造了眾多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並憑藉在秦腔歷史劇《雀臺歌女》中的成功塑造摘獲梅花獎。《裝臺》編劇馬曉勇是省戲曲研究院的子弟,對任小蕾比較了解。《裝臺》啟動後,馬曉勇就向《裝臺》藝術總監張嘉益推薦了任小蕾。
  • 盂蘭盆節的故事--目連救母
    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接缽。右手摶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啼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當於七月十五日。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
  • 【秦腔知識】了解秦腔四功之-唱
    「唱」是秦腔最顯著的藝術特色,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音中黃鐘,調入正宮 18世紀時的學者嚴長明在作十年陝西巡撫書記官後曾說:至秦中,則人人出口皆音中黃鐘,調入正宮。
  • 櫟陽秦腔俱樂部
    櫟陽秦腔俱樂部簡介        櫟陽秦腔俱樂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渭河北二十公裡處的櫟陽古鎮西部,面南背北,居於俱樂部部長王水利家三樓
  • 這裡是蘭州|秦腔博物館
    秦腔又稱亂彈,流行於中國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音。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為梆擊節時發出「咣咣」聲)。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秦腔《蘇武牧羊》
    秦腔《蘇武牧羊》選段王新倉 丁良生
  • 「當代秦腔婉約派代表人物」李淑芳秦腔《三娘教子》
    李淑芳 國家一級演員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 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秦腔肖派傳承人
  • 秦腔王瑤卿——陳雨農
    小時曾在本巷讀私塾,因家貧轉而學商。他不顧世俗觀念和鄉親的鄙視(甚至有人不準他回家,進堡子),立志學戲。12歲時,私自進臨潼縣魁盛班(後改華清班)學藝,他學習刻苦,終於成為人人歡迎的秦腔演員(擅演小旦、花旦,兼演青衣)。因各班社爭相聘用他,以至發生「劫持」現象,「名譽之隆,為關中第一」。 陳雨農演戲唱腔圓潤,託腔平穩。表演講究分寸。
  • 我們都是秦腔傳承人——追光(一)
    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成熟於秦的秦腔,像關中的風,是西北人的心跳。為展示秦腔魅力,宣傳秦腔藝術,傳承秦腔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秦腔)與陝西傳統秦腔流派傳承發展中心合作,邀請秦腔名家李淑芳老師與流派中心第五期傳承班各位優秀學員們於陝西秦腔博物館聯合錄製了秦腔系列經典唱段,並接受我們的採訪。
  • 警匪劇情片《永不瞑目》,遇到這配樂,一看就有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警匪劇情片《永不瞑目》
  • 《秦腔》之後,從此故鄉變他鄉
    《秦腔》是賈平凹長篇小說中的一部,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這是對賈平凹文學成就的最高肯定。《秦腔》是賈平凹寫自己的家鄉,為自己的家鄉立碑的一本著作,也是一本用自己的筆留下家鄉記憶的著作,飽含著他對家鄉的戀戀不捨和對家鄉人民的深情厚誼。殷殷深情和拳拳之心浸透在《秦腔》的字裡行間。
  • 周劍:不忘初心感恩前行|趙氏孤兒|秦腔|周劍|秦腔劇院|高義龍|下河東
    點擊播放 GIF 0.1M周劍(曾用名周琳)生於1986年甘肅慶陽人寧夏秦腔劇院優秀青年演員主工鬚生、紅生2004年入陝西省藝術學校鹹陽分校開始學藝啟蒙恩師張臘梅畢業後進禮泉縣劇團又得高義龍提攜和指點曾任禮泉縣人民劇團團長2015年調入寧夏秦腔劇院演出劇目主要有《下河東》《葫蘆峪》《斬黃袍》《法門寺》《回荊州》《趙氏孤兒》《忠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