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
雅蓋隆王朝時期,憑藉波蘭立陶宛組成的共主聯邦,擊敗了長期侵擾的條頓騎士團後,波蘭進入了鼎盛時期,這一段時間波蘭政治清明,國泰民安,盛世王朝被稱為「黃金時代」。
1506年,齊格蒙特一世即位,這位國王在位42年,佔據了波蘭的盛世大部分時間,早在他即位之前一年,波蘭貴族已經通過「拉多姆議會」擴大了議會的權限,限制國王的權力,進入了貴族共和時期。
統一的王國與擴張
1569年,波蘭與立陶宛在盧布林籤訂了「盧布林聯盟條約」,兩國正式從共主聯邦合併成一個國家,史稱「波蘭貴族共和國」或「波蘭第一共和國」。1572年齊格蒙特一世的兒子齊格蒙特二世去世,由於他沒有無子,雅蓋隆王朝的統治中斷,波蘭貴族們開始了登場表演,他們為了爭權奪利,開始選舉外國人來當國王,以更好的把控波蘭王國,也為了更好的削弱國王的權力。
然而他們選中的國王本身也都是外國的國王和大貴族,何況波蘭的具體事務都被貴族議會所限制,幾任國王都心繫國內事務,不久後都跑會本國。
於此同時,位於東方的莫斯科公國開始強大起來,莫斯科的韃靼騎兵開始了向西擴張,並且與波蘭貴族共和國在立沃尼亞產生衝突,最終演變爆發成了俄羅斯、波蘭、瑞典等國的戰爭,史稱「第一次北方戰爭」,波蘭軍隊最終大獲全勝。利沃尼亞領土分別被波蘭、瑞典、丹麥和挪威佔領,領土面積達到81.5萬平方公裡。直到1618年,波蘭不斷的東徵西戰,的領土面積擴張達到99萬平方公裡,人口超1000萬。
走向衰落
1620年,波蘭與奧斯曼帝國爆發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1699年才告結束,史稱「波奧戰爭」,儘管1683年波蘭騎兵擊退了進攻奧地利維也納的奧斯曼帝國軍隊,保衛了歐洲,但是在對外戰爭的同時,由於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迫使貴族加重了對國內人民的剝削,各地起義也不斷的爆發,1648年5月,烏克蘭貴族博格丹·赫梅爾尼茨基聯合克裡木汗國和當地農民,發動了波蘭歷史上規模少有的「哥薩克暴動」。而貴族卻還在為了自己的權力,維護政治「自由」,波蘭議會與國王對抗使國家逐漸喪失了防禦能力。1654年,烏克蘭貴族赫梅爾尼茨基又與俄國合作,引發了「俄波戰爭」,波蘭戰敗損失大量土地。1655年,瑞典趁虛而入,大舉入侵,使波蘭失去了立沃尼亞的大部分地區和對普魯士的宗主權。這段歷史被後人稱為「大洪水時代」。
經過這一時期的政治大混亂後,波蘭也急速走向衰落。
瓜分波蘭與亡國
1699年,波蘭、丹麥和俄國聯合建立北方同盟,目的是為了對抗當時強大的瑞典王國。經過「第三次北方戰爭」,瑞典被俄羅斯擊敗,東歐的格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列強瑞典被新興的俄羅斯取代,而取得勝利的波蘭還需要靠俄羅斯的幫助才能夠使國王即位,內政也逐漸被俄羅斯控制。1768年,波蘭國內反對勢力成立巴爾聯盟,聯盟軍獲得了法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支持。斯坦尼斯瓦夫二世以和平手段平息叛亂失敗後,選擇了俄國的力量。1772年,儘管戰爭以國王的勝利告終。但是此時的波蘭根本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俄國、普魯士和哈布斯堡君主國趁機以幫助恢復波蘭國內秩序為名,佔領了波蘭的部分領土,史稱「第一次瓜分波蘭」。
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積極展開活動自救,通過了波蘭第一部也是歐洲第一部成文憲法-「五三憲法」,卻惹來俄羅斯和普魯士等保守勢力的恐懼,波蘭在面對強大的俄羅斯時,還被普魯士插刀,斯坦尼斯瓦夫二世聽信俄國的承諾,以為俄羅斯會保證波蘭的領土完整而選擇投降,結果是最終在1793年,俄國與普魯士奪走了波蘭30.7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史稱「第二次瓜分波蘭。
1794年,波蘭爆發起義,軍隊挽救國家的最後一搏被已經無比強大的俄羅斯擊敗。1795年,俄國、普魯士和哈布斯堡君主國佔領波蘭全境,斯坦尼斯瓦夫二世被迫退位,波蘭從歐洲版圖上徹底消失,史稱「第三次瓜分波蘭」。波蘭至此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