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英國「光榮革命」沒有改朝換代,「封建」制下的「王朝」幾乎都是如此。如北歐的挪威,本來長期屬於丹麥和瑞典這兩個「王國」,1905年爭取到了獨立和民主,卻仍願意找個「虛君」。但挪威人大家都是自由公民,誰為君誰是臣啊?於是只好找到他們剛剛擺脫的瑞典,請瑞典「借」個王子來做我們的國王。瑞典人說你們不是鬧分家不願跟我們過了嗎,我們懶得管你們的閒事!
挪威人只好又去找百年前的主人丹麥,丹麥還好,送了個卡爾王子到挪威,成了挪威國王哈康七世。挪威人民「忠君不二」,至今仍然擁戴這丹麥人的子孫為王。他當然什麼實權也沒有,誰都知道挪威就是個民煮國家。但大家還就願意供著這家帥男俊女作為國家的體面,在莊重而並不過分豪華的王宮中錦衣玉食,無論社會主義者還是自由主義者都不會去算計他,更不會有人覬覦他的王位。
哈康七世加冕典禮
奧斯陸皇宮
再如東歐的波蘭,歷史上只有皮亞斯特(960-1386年)和雅蓋洛(1386-1668年)兩個「王朝」,而兩者間「改朝換代」的方式是皮亞斯特王朝末代女王雅德維嘉嫁給立陶宛王雅蓋洛,從而實現了「波-立合併」。以後的雅蓋洛王朝諸王都是這位皮亞斯特王朝女王的子孫。
其實說「嫁給」是按中國的習慣,與歐洲中世紀很多政治婚姻一樣,更確切的說法是雅蓋洛入贅波蘭,他不僅定居波蘭成為波蘭國王,而且放棄立陶宛傳統多神教,皈依了波蘭傳統的天主教。換句話說,無論在血緣上還是政治-宗教上雅蓋洛王朝都是皮亞斯特王朝的延續,只是王徽從母系換到了父系而已。
在雅蓋洛王朝時期,波蘭的「封建」越來越甚,王權越來越小,最後發展成貴族共和國,國王由議會選舉產生,完全不論家族。雅蓋洛王朝就這樣被「自由選王時期(1573-1795)」取代。但有趣的是:自由選王實行兩屆後,第三、第四、第五三屆國王當選的都是雅蓋洛家族的人,此後就再沒有該家族的人當選了。所以通常雅蓋洛「王朝」被認為延續到1668年,與自由選王的貴族共和國有將近百年的重疊。
在這個時期雅蓋洛王室的國王完全按共和制原則選舉出任,而且與非王室的人交叉當選。換言之,波蘭不僅兩個王朝的「改朝換代」波瀾不驚,從王朝到共和也是個自然演進的過程,不僅沒有「革命」,連「改良」的痕跡也不明顯。你甚至不能說波蘭搞的是「君主立-陷」,因為它的國王並非「虛君」,他由選舉產生,實際等於總統。但他又絕非「實君」,實權操於議會。只能說這時的波蘭是個「有國王的共和國」。
拉斯基約規插畫:國王與參議院
如果換成我們中國的概念:明朝滅亡後朱家皇室子孫不僅安然無恙,還可以通過選舉多次「復闢」,這樣的事可以想像嗎?
關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比較一下地理位置處於中國與西方之間、傳統制度也具有「半亞細亞半帝制」特點的俄羅斯。
俄國歷史的早期也是完全「封建」的。她的第一個「王朝」留裡克王朝延續了736年之久(862-1598),期間經歷帝國分裂、蒙古入侵、實際霸權在諾夫哥羅德、基輔、弗拉基米爾、莫斯科之間多次轉移,但王公與1547年大公改稱沙皇后的統治者一直是留裡克家族的人。直到末王費多爾死後無嗣,王朝才告終。經過15年混亂後,貴族會議選舉留裡克王室的親戚16歲的米哈伊爾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這個王朝一直延續到1917年被俄國革命推翻。因此俄國在一千多年歷史中也只有一次因國王無嗣導致的「改朝換代」,而且前後兩個王室仍有親戚關係。
但有趣的是:俄國後期三百年裡逐漸由「封建」向中央集-全的沙皇磚-制演變,貴族政治沒落,皇權官僚政治興起,王室外的人們乃至平民以武力爭奪皇權的「群雄逐鹿」現象也隨之發生。這一時期的斯捷潘. 拉辛和普加喬夫這些「民變」領袖都曾有「問鼎」之志。而這是「封建」制下的西歐和俄國前期從未有過的現象。
但是處於「半封建半官僚制」下的沙皇俄國與基本上是官僚制集-全帝國的中國仍有區別:斯捷潘. 拉辛和普加喬夫這些皇權覬覦者只是假冒羅曼諾夫家族的人,自稱擁有真沙皇,而反指莫斯科的沙皇為魚目混珠,但他們從來沒有否定羅曼諾夫王朝的權威而追求「改朝換代」的。而在中國,從陳勝吳廣到太平天國,外加安祿山、吳三桂者流,更不用說成功了的劉邦朱元璋等等,無論成王敗寇,哪個不是「皇帝輪流做,如今到我家」?
《拉辛在伏爾加河上》
到了近代,俄羅斯也一度有過和平的君主立-陷機遇,尤其在1905年,沙皇和維特首相,乃至民間主要的反對派力量、「既能說服莊稼漢,又能說服小市民」的立-陷民主黨人,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而「革命派」按他們自己的說法,還是既難說服莊稼漢,又難說服小市民的。當時沙皇-維特的立-陷計劃實際上是「半英國式的」,與立-陷民主黨的計劃雖有距離,但比清末朝廷的「次於日本式立-陷」和民間立-陷派「英國式立-陷」的距離要小。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雙方談判破裂,磚-制政府進行鎮壓,陷-正進程出現逆轉。雖然此後這一進程又緩慢啟動,但時機已失,更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戰,無論莊稼漢還是小市民都失去了耐心,革命大潮於是席捲而來,和平立-陷的機會喪失了。
經歷了流血無數的「改朝換代」和更嚴酷的古拉格時代之後,俄國度過了70多年,終於又走出了極權制度,總體上還算是和平的。雖然有8.19政變、有1993年的炮打白宮事件,乃至車臣那樣的局部戰爭,但是無論與沙俄帝國崩潰後死亡數1300萬的慘烈內戰,還是與大清帝國垮臺後的民初動亂相比,蘇維埃帝國的解體後遺症應該說是輕得多。
至今20多年來俄羅斯的陷-正民-煮之路坎坷曲折,可以說從近代以來,這個進程在俄羅斯就比中東歐國家、更不用說西歐更坎坷,但比在中國的仍有不同。這個現象並不是「宿命」的,但無疑,俄羅斯的「亞細亞」傳統介乎西歐與中國之間,使這個現象有很大的出現機率。
與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以後中國歷史的明顯特徵就是它的大盛大衰。承平之時「秦制」不像「封建」那樣領主林立多內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國崛起」的成就。今天流傳甚廣的麥迪森說法「鴉片戰爭前中國GDP佔到世界的三分之一」我以為難以置信,但至少在明初以前,即馬可波羅和鄭和的時代,總體上中國的王朝盛世比當時的歐洲繁榮,應該是可信的。
然而我們歷史的一大特點是始終無法擺脫「治亂循環」,即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中國秦以後歷代王朝的壽命不但比「封建」時代的周「王朝」和歐洲、日本的宗主王系(不是dynasty)短很多,其「改朝換代」的巨大破壞性更幾乎是人類歷史上獨有的。
西方的羅馬帝國極盛時人口據說達到一億,帝國崩潰後原領土上的居民估計還有七千多萬。在整個中世紀「封建」時代,歐洲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是有起有伏,時進時退。但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瘟疫與氣候,而不是政治與戰爭。六、七世紀之交與14世紀的兩次黑死病大流行都造成嚴重的人口下降,涉及地區的人口少則有說減少四分之一,多則說減了三分之一,並由於生產破壞引發了社會失序和動亂。
黑死病
但這兩次大衰退與「改朝換代」和政治變故並沒有什麼關係:那裡的「盛世」並無秦皇漢武,「末世」亦無漢獻唐昭。黑死病之災後,又有以三十年戰爭為谷底的16-17世紀危機,據說使戰爭波及地區人口損失三分之一。根據如今學者的研究,這次危機是「小冰河期」宏觀氣候異常導致的。而所有這幾次「封建」歐洲史上的大難,都與「改朝換代」無關。
當然,像「小冰河期」這樣的氣候災變是全球性的,但是西方中世紀的盛衰與中國傳統時代的治亂明顯不同步。西方於六、七世紀之交第一次鼠疫大災難時,中國卻出現「貞觀之治」,14-15世紀更大的黑死病之災時,中國卻又出現永樂、宣德「盛世」。而中國兩漢之際大亂時,西方卻正值繁榮的「羅馬和平」時期。全球性的小冰河期怎麼能同時解釋這些相反的事實?
明成祖朱棣
其次,如果說到「人口周期率」,那麼中國與西方的不同步就更明顯。西方的人口下降主要表現為瘟疫,次數比中國少,下降的幅度也沒有中國大,而更重要的是中國的人口下降通常都表現為殘酷的戰亂,與政治上的「改朝換代」高度重疊。如果說西方的瘟疫不管「偶然」「必然」,表面上總還是一種自然現象,那麼中國的人口下降就直接表現為「人禍」了。
----
每更一圖:艾森豪
金雁/插畫
(打賞請長按識並別二維碼,謝謝支持)
點擊標題索引,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秦暉:為什麼「革命」沒有改朝換代?
秦暉:相比以前的冷戰,新冷戰可能更像冷戰
秦暉:洪災反思答客難
秦暉:「荊軻刺孔子」與「子路頌秦王」
秦暉:清末法律改革中的「禮法之爭」
秦暉:陽朔洪災反思
秦暉:陽朔歷險記
秦暉:被無視的「華盛頓會議」
秦暉:日本「二傳手」的作用
秦暉:晚清的留日浪潮
奇蹟與危機:中國經濟兩百年 |秦暉講座預告
秦暉:被忽略的第一次啟蒙
秦暉:民國時期的邊疆問題
秦暉:民國外交的努力
秦暉:「奇蹟的由來」——中國經濟史的五大轉折
秦暉:我的治學之路(四)
秦暉:我的治學之路(三)
秦暉:我的治學之路(二)
秦暉:我的治學之路
秦暉:萊特之謎(9)——黨魁之路
秦暉:萊特之謎(8)—— 「第三國際代表」
秦暉:疫情之後的全球化危機|萊特(7)
秦暉:萊特之謎(6)——真真假假
秦暉:萊特之謎(5) ——誰檢舉了萊特?
秦暉:萊特之謎(4)——高漲的「援越情結」
秦暉:萊特之謎(3)——陽光東如是說
秦暉:萊特之謎(2)
秦暉:萊特之謎(一)
秦暉:問責與感恩(二)
秦暉:問責與感恩(一)
秦暉:斯洛伐克民族主義的兩端
秦暉:從「偽斯洛伐克國」到新斯洛伐克(三)
秦暉:從「偽斯洛伐克國」到新斯洛伐克(二)
秦暉:捐贈者權利問題
秦暉:什麼是正常的民族主義
秦暉:輿論尖都與「有錯推定」
秦暉:從「偽斯洛伐克國」到新斯洛伐克(一)
秦暉:斯洛伐克災難
秦暉:冰原下的先驅與士兵
秦暉:「獨立先驅」還是屠夫罪人
秦暉:一日總統沃羅申(下)
秦暉:「一日總統」沃羅申(上)
秦暉:「人民法庭」質疑
秦暉講座:評東歐的極右民族主義
秦暉:「人民法庭」斷頭臺下的一對冤家
秦暉:保加利亞的「菲洛夫爭論」
秦暉:匈牙利的「霍爾蒂現象」
秦暉:從安東尼斯庫到齊奧塞斯庫
秦暉:「自主屠猶」與驅逐德裔
秦暉:安東尼斯庫不是曼納海姆
微信ID:qhjy_gzh
(長按二維碼,歡迎關注秦川雁塔)
秦暉、金雁原創文章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