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儘管慘勝,卻讓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美國人記住了一個絕對惹不起的國家,那就是中國!
當美國1945年8月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扔下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之時,就已經成為全球軍事霸主,手握核彈大殺器,捨我其誰!然而,卻在5年後爆發的朝鮮戰場上威風掃地,顏面盡失,倍感恥辱!
以至於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克拉克將軍這樣感嘆到道:
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將軍!
韓戰的失敗,對於一向狂妄傲嬌的美國人的沉重心理打擊可見一斑,也不知給美國留下了多少陰影面積。
一、南北朝鮮的出現,只不過是美蘇兩個大國為自身戰略利益布的局。
日本投降後,1945年9月,盟軍最高司令官根據盟國協議下令,把北緯38度線作為臨時軍事分界線,北部為蘇軍受降區,南部為美軍受降區。北緯38度線實際是8月15日由美國提出,並得到史達林同意的緩兵之計,當時蘇軍對日宣戰後進攻神速,已打到漢城,如果美國不出這一招,朝鮮將盡落蘇聯之手!
本來受降之後,美蘇兩國應該撤軍回國,然後讓朝鮮人自主決定國家命運,但美國並不是這樣想的。
當時美蘇都已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相比之下,美國略勝一籌!但兩國走的卻是兩條對立的道路,一個是社會主義,一個是資本主義,兩條道路水火不相容!
尤其是美國,為了確保其在亞洲的戰略利益,必須要有個前沿堡壘,光有日本是不夠的,必須將南朝鮮控制在手中,如同在亞洲打入一根釘子,之後有非常大的主動權,而當時中國的未來姓資,還是姓社還溯迷離!
美國分裂朝鮮其實早有預謀,為達到這一目的,美國單方面於1947年9月把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並通過決議,在其監督下在朝鮮全境實行普選成立統一朝鮮政府,美國操縱下的普選肯定姓資了!
蘇聯人對此堅決反對,並禁止聯合國監督人員進入三八線以北。於是,1948年8月成立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而9月9日成立以金日成為內閣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這樣,美蘇完成對朝鮮的分裂,並各自建立了緩衝和前沿堡壘,達成戰略目的!
二、韓戰爆發,既有來自於南韓與北韓的衝突與統一之心,更來自蘇聯的黙許。
南北朝鮮建國後關係迅速惡化,雙方互不承認且都有統一之心,僅1949年在三八線附近發生大小武裝衝突高達2600餘起,而且,動作越搞大。
由於美蘇在歐洲已經開始冷戰,利用金日成的統一戰爭撥掉韓國,對蘇聯極為有利,故在史達林的默許下,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從多點越過三八線,向韓國方面發起了全面進攻,勢如破竹,將南方軍隊趕到釜山的海邊,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幾近得手!
7月7日,聯合國將這一軍事行動定性為「侵略」,授權以美國為首,組成聯合國制止朝鮮的侵略行為。
由於聯合軍太強大,金日成哪裡是對手,美軍仁川登陸之後,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全面潰敗,一直被打過三八線,跨進鴨綠江,直接威協到中國安全!
金日成招架不住,緊急向史達林求救,形勢完全超出了金日成和史達林想像,史達林並不想插手與美國人直接對抗,蘇方只有安慰話並沒有實際派兵行動,在即將亡國之際,1950年10月1日向中國高呼救命。
三、入朝命令,一波三折!抗美援朝是建國以來最艱難、最偉大和最有遠見的一次決擇。
入朝作戰的決定極度艱難,當時反對的聲音很大,同時,由於史達林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參戰命令一波三折,入朝作戰與世界頭號強敵叫板,事關國家生死存亡,毛澤東主席前後下了四次決心!
1950年10月19日,我國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形式入朝,展開"抗美援朝"戰爭。
入朝以後的10月25日~11月5日給聯合國軍以迎頭痛擊,將不可一世的敵軍從鴨綠江邊擊退到清川江以南,我軍以傷亡1萬餘人的代價斃傷俘敵1.5萬餘人,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在經歷無數次艱苦卓絕的戰役和重大犧牲之後,直至1953年7月27日,中朝與聯合國軍在板門店籤訂了《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宣告歷時2年多的韓戰結束。
抗美援朝徹底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妄圖佔領、消滅朝鮮的野心,由於朝鮮是重要戰略緩衝地,避免美國了對中國的直接軍事威脅!
三、我國在軍事上是慘勝,但卻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望與地位,是前所未見的戰略成功。
韓鮮戰爭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雙方在不到20萬平方公裡的朝鮮半島上,總共投入300餘萬軍隊,其中「聯合國軍」120萬,中朝聯軍188萬,其中中國人民志願軍140萬!
對於中國而言,這是一場極其艱苦、極其慘烈,實力極度懸殊,根本難有勝算把握的戰爭!
1950年,我國的GDP為189億美元,而美國2412億美元,僅約美國的1/12.8!
中國共總投入62.5億人民幣,欠下蘇聯約30億人民幣的軍火債,約560萬噸物資,而美國總投入830億美元,物資約7300萬噸,均有中國的數十倍!
我國志願軍戰鬥傷亡36.6萬人,非戰鬥傷亡41萬人,中朝聯軍總傷亡約100萬,而聯合國軍傷亡、失蹤和被俘的人數225.65萬人之多,其中美國僅有17.28萬人。
正由於中國在朝鮮戰場上衝到第一線,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蘇聯才改變了對華的態度,1952—1954年間,向中國提供了150個工程項目支援(技術免費),為我國工業體系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且,針對韓戰爆發後美國及其盟友採取的對華禁運和制裁,我國採取了強有力的反制,使美國經濟勢力從此完全退出中國,國內的親美勢力遭到嚴厲打擊和肅清。
中國在韓戰中的表現,震驚了世界,打出了民族尊嚴與自信,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從此在國際上奠定了大國的地位,贏得了對手的尊敬,國際地位日益上升,中國陸軍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四、朝鮮戰場的失敗,讓美國顏面盡失,威望嚴重受損。
美國作為當時世界上經濟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與一個極貧極弱、實力相差距大的中國作戰中,居然沒有勝利!
韓戰是美國軍事上一次非常重大的失敗,讓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美國人顏面盡失,國際聲譽和影響力大為下降!嚴重削弱了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威信。
首當其衝的是麥克阿瑟和杜魯門政府:
20世紀美國最優秀的軍事戰略家麥克阿瑟,在韓戰中,意外、極不光彩地提前結束了其引以為傲的軍旅生涯!
由於在韓戰中的失敗,讓杜魯門政府飽受美國朝野的攻擊,政府在民眾中的威望與聲譽嚴重受損。
朝鮮戰場的失敗,讓美國的民眾和盟友認識到美國不再是神一般、無人敢去撼動的存在!
五、韓戰後,美國對社會主義陣營的遏制、封鎖、顛覆政策由政治、經濟層面轉向了更直接的軍事層面。
其實,冷戰始於1947年3月12日美國提出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的杜魯門主義,美國企圖通過政治、經濟及軍事多方面控制西歐,從而達到打壓蘇聯,稱霸全球的目的!
韓戰的失敗,讓美國更加認識到軍事壓制的重大意義,至1955年,美國在全球的36個國家建立了450個軍事基地,並與美洲以外的約20個左右的國家籤訂了政治與軍事協議。
至今,美國在中國周邊如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等仍建有多個軍事基地。
韓戰後,美國對社會主義陣營的遏制勢力由歐洲擴展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進入全球化冷戰。
從此,將先前北約的政治結盟轉變為由美國主導的軍事組織,加速推動了冷戰期間世界格局的形成。
從此以後,美蘇的競賽進入白熱化階段,從氫彈、核武、人造衛星、探月、飛彈到戰略防禦體系。
韓戰,對冷戰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美國花費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成為全球軍事霸主,其軍費佔GDP的比重高達7-10%,對於國內民眾生活的不利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總之,韓戰的失敗,讓高傲自大,不可一世的美國顏面掃地,面對以中國、蘇聯為代表社會主義陣營,美國迅速調整了全球戰略與布局,從而深遠地影響了世界格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