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財神——之白財神

2021-02-18 渡霖唐卡

白財神,又名白寶藏王,他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現。 此尊身色如雪山皓白,表消除一切眾生因貧困所致的汙穢,一頭二臂,和悅慈祥,微帶怒容,具三圓目,表悲望三世之眾生,發桔紅色,綣曲。右手持寶棒揚於虛空,左手捉吐寶鼠,左挾三叉杖,表示匯聚一切財神之功德能救度飢餓中的眾生之苦。頭戴寶冠,身披彩帶,天衣綢裙,以遊戲姿坐於碧龍背上,龍為騎表示解除自我和他人的一切貧窮之苦。修習此尊法,可祛除貧病窮困之苦,消除業障,增上順緣,受用無慮。

據說:當阿底峽尊者遊化觀世音聖地南海普陀之時,在半途見一窮人,貧病交迫,十分可憐。因阿底峽身為僧伽,豪無分文,乏力救度拔苦,深感遺憾之餘,不禁黯然下淚。此時觀音以大悲心化現人身,問其原委,為何哭泣?阿底峽據實以告,感其悲心,亦流下兩滴青淚,由左眼淚珠化現救度佛母,右眼淚珠化現白財神。觀世音菩薩囑咐白財神,此法即輾轉至今。修持白財神法門,可祛除貧病窮困之苦,消除罪業障礙,增上順緣,獲得受用無慮,屬無財信士起修之妙法。行者亦當以觀世音菩薩之大悲心為本,常行無相布施,照顧貧苦大眾,自然如願相應成就。

渡霖唐卡的每尊隨身佛像皆為藏族名畫師精心手繪,配以天然南非鑽石、18K黃金及玫瑰金純手工打造的嘠嗚盒。隨身唐卡的正反兩面唐卡均屬獨一無二的創作,是值得真愛收藏供奉之佳品。

請關注微信號:dulintangka

相關焦點

  • 白財神
    此尊身色如雪山皓白,表消除一切眾生因貧困所致的汙穢,一頭二臂,和悅慈祥,微帶怒容,具三圓目,表悲望三世之眾生,發桔紅色,綣曲。右手持寶棒揚於虛空,左手捉吐寶鼠,左挾三叉杖,表示匯聚一切財神之功德能救度飢餓中的眾生之苦。頭戴寶冠,身披彩帶,天衣綢裙,以遊戲姿坐於碧龍背上,龍為騎表示解除自我和他人的一切貧窮之苦。白財神又名白寶藏王,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現。
  • 五財神心咒
    黃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的五姓財神之一,因其身膚黃色,故稱為黃財神。相傳黃財神過去是位菩薩,早已修證五道十地。昔日釋迦牟尼佛在中印度摩陀國之靈鷲山講說大般若經義時,諸方魔鬼神怪前來阻礙,令山崩倒塌,此時黃財神奮勇現身庇護,使得眾多聞法比丘安然無恙。後來釋迦牟尼如來囑黃財神皈依佛法,助益一切貧苦眾生,走佛教之路,逐成為大護法神。
  • 五路財神咒
    為令密乘行者有資財宏法利生,不被生活所逼,可安心向道,特賜予行者財利豐足。修持黃財神法者,需發無上菩提心,勤行布施,廣結善緣,萬勿貪慳,心誠如一,發願救度一切眾生於貧困,則福德更不可限量,以此發心來修財神法,才能夠得到圓滿富足。
  • 藏傳佛教中的五姓財神
    「多聞」,表其福德之名,聞於四方,居須彌山北,率月叉諸部。依藏密中所述,財寶天王名「南通謝」,乃五方佛之南方寶生佛所化現,周邊圍繞八駿財神為其部屬,協助財寶天王救渡眾生,以滿眾生之願。又依經典所記,在釋迦牟尼佛住世之時,財寶天王在佛前立下誓願,願護持佛法,並給予眾生財富之資量,令其成就世間法。故以其外相雖顯財寶天王之貌,但實質上仍是佛陀之所化現。
  • 誰是文財神、武財神和五路財神?
    藏拉色波是密教之護法神祇中的黃財神,黃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的五姓財神之一,因其身膚黃色,故稱為黃財神。臧哈嘎玻是密教之護法神祇中的白財神,又名白寶藏王,乃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身。修持白財神法門,可祛除貧病窮困之苦,消除罪業障礙,增上順緣,獲得受用無慮,屬無財信士起修之妙法。
  • 五姓財神 —— 藏巴拉由來
    部族:五姓財神分屬五方佛部主所示現屬性:護法神重要辨識特徵:手握吐寶鼠或如意果五姓財神藏巴拉的共同心咒[梵語] Om jambhala jalendraya svah音譯:om    藏巴拉    藏煉札耶   娑婆訶誰能修五姓財神
  • 財富法門(二)白財神心咒及簡要儀軌
    白財神又名白寶藏王,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現。西藏密中的五路財神護法之一, 藏語稱「贊布祿嘎爾布」、「藏拉噶波」,意為白財神。
  • 2021年正月初五迎接五路財神
    羊日衝牛,屬牛13、37、49、73歲生人宜迴避以下是迎接五路財神吉時選用:五路財神下界時間:凌晨3點到5點、5點到7點、中午11點到1點、15點到17點五路財神空亡時間:凌晨1到3點、上午7到9點接財神注意事項:1、供新鮮水果五樣,紅(火龍果)黃(香蕉)綠(青棗)白(白香瓜)黑(山竹)五色水果2、供飯5碗。
  • 話說財神
    「臧巴拉」有黃、白、紅、黑、綠等五種身形,每位「臧巴拉」基本上都是一手捧噴焰摩尼,一手抱「吐寶鼠鼬」,表明他財神的身份。他們都是為人們增加財富、守護財寶的神,都屬於出世間護法神範疇。財神的標誌是什麼呢?《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解圖》一書中對「吐寶鼠鼬」是這樣解釋的:「吐寶鼠鼬張開的大嘴吐出珠寶雨,它是寶藏神、多聞天子或沙毗門天這類財神左手所持的器物。羅漢巴枯拉的左手也持有鼠鼬。
  • 黃財神|財神之王藏巴拉
    藏名叫作「佔巴拉色波」或「藏色」,他的色膚是黃色,故稱為黃財神,是密教之護法神,諸財神之首,黃財神為藏地各大教派奉持的五色財神之一,五色財神分別是:白財神、黃財神、紅財神、藍財神、黑財神。黃財神的形象為上身袒露,下身著裙,右手持摩尼寶,象徵寶光普照十方,增添眾生的福報;左手抱一隻大貓鼬(吐寶鼠),鼬的嘴裡含著珠寶,象徵財寶。右腳踏一隻白色海螺,象徵著他能入海取寶。
  • 五方財神咒
    五方財神咒,可分為黃財神咒、白財神咒、黑財神咒、紅財神咒、綠財神咒,還有財寶天王心咒 、象頭王財神咒。五為令密乘行者有資財宏法利生,不被生活所逼,可安心向道,特賜予行者財利豐足。修持黃財神法者,需發無上菩提心,勤行布施,廣結善緣,萬勿貪慳,心誠如一,發願救度一切眾生於貧困,則福德更不可限量,以此發心來修財神法,才能夠得到圓滿富足。
  • 說說財神趙公明是如何演變成五路財神之後又轉變成九路財神的?
    財神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沒有具體的考究,而第一位財神是誰各地的說法也不同,這些都沒有文字記載。傳說,人類從原始社會不斷的發展,有了金錢的出現,於是玉皇大帝便委派一個神去人間掌管錢財。這就是:中路財神,武財神趙公明;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五路財神。
  • 財神篇:黑財神
    黑財神藏名「藏拉那波」,乃是東方佛裡的金剛不動佛。藏傳佛教財神之一。由古印度財神(梵名庫別拉)演化而來,藏語稱「贊布綠那布」,為了利益娑婆眾生解脫窮困之苦而化現,在密宗認為,黑財神是五姓財神中施財立即見效的財神,甚至稱他為財神王。[1] 黑財神乃是五方佛之東方金剛不動佛,為利益娑婆眾生擺脫窮困的苦惱所做的化現。身青黑色,故名。主要功德為驅除所有違緣的糾纏,並使一切善願都能心想事成,圓滿無礙。
  • 五姓財神|| 佛弟子該如何看待財富
    :聖者七財信、戒、慚、愧、聞、施、慧願一切眾生具足福報智慧之雙翼早日抵達證悟地        藏傳佛教五姓財神財神,梵名為Kubera,即瞻巴拉,譯作「醜身」或者「布祿金剛」。五姓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個教派都供養的五位財神護法。他們按照身色的不同,分別稱為綠、白、紅、黃、黑財神。這五姓財神有共同的陀羅尼咒語,是求得財神身語功德加持為主的真言。
  • 五通神:另類的財神
    很多中國人認為錢是萬惡之源,在中華文化之中卻有很多的財神。文武財神是人們比較熟悉的財神形象,像範蠡、比幹、趙公明、關羽等。這些神祇要麼在歷史上留下了千古清譽,要麼在神話世界中法力無邊。與這些正統財神不同,民間祭祀的一些財神卻是撈偏財的。
  • 武財神與偏財神分別是誰?
    故人稱「元帥之功莫大焉」。反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民間奉其為財神。舊時年畫中,趙公明的形象多為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武財神。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的作者說:「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藥方,被人視為驅逐惡鬼兇神之最有力者」。    關羽一生忠義勇武,堅貞不二,為佛、道、儒三門崇信。
  • 財神咒注音
    黃財神心咒  咒語傳承各有不同,注音謹供參考。  黃財神心咒  嗡貝夏瑪拉耶娑哈 粘巴拉 雜能這耶娑哈 瓦素達能娑哈。  白財神咒  唵 貝瑪 卓達 阿里呀 針巴拉 司達呀 吽呸  白財神藏名(臧哈嘎玻),又名白寶藏王,乃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身。
  • 【大年初五】迎財神之財神賀新年!!
    中國民眾的過年時有一項接財神的習俗,一般在正月初五清晨燃放鞭炮,以示迎接財神。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正月初五是正月裡一個重要的日子又叫「破五」因為農曆新年前幾天的諸多禁忌過此日可破正月初五是財神爺的生日很多人都說今天要迎財神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迎接財神爺呢?正確的迎接財神爺的方式!
  • 五路財神都是誰?(長知識)
    財神,一般認為      有所謂「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幹、範蠡,「武財神」關羽,      「偏財神」五路神、利市仙官,「準財神」劉海蟾。這些財神,又可分為文財神      和武財神兩大類,最為人們熟知的財神,則是「正財神」趙公明。
  • 財富是自己修的|「五路來財」的財神心咒,應你所求
    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是祈願能「五路來財」。這源於佛教的五位財神,五位財神分別為:黃財神、白財神、黑財神、紅財神、綠財神白財神感應載:白財神專為修行人資財具足,功德甚大。此乃本尊白財神之願力。修習此尊法,可祛除貧病窮困之苦,消除業障,增上順緣,受用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