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野菜
作者:孟桂蘭
在記憶的長河裡,童年是跳起的那朵最美的浪花。
每當下午放學或星期天,幾個野丫頭,就會聚在一起,挎著籃子去挖野菜。手裡拿著一塊玉米餅子,從家裡小院中拔一棵大蔥,用手擼一把,邊走邊吃。愜意極了。花季童年,有的扎著二根小辮,有的被媽媽剪個嬤菇頭。大家都穿著媽媽做的粗布衣服,有的衣服上還打著補丁,穿著媽媽做的布鞋。和現在孩子們比起來,顯得傻乎乎的樣子。可心裡還是美滋滋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童年的微笑。足跡遍布村子周圍的每一個角落。從田間地頭,到溝裡溝邊。也會沿著村東的小河行走。耍著,唱著,那青翠的水凌凌的野菜便跳進菜籃子裡了。比誰挖得多,比誰長得俊。大一點兒的還說到將來找一個好婆家,找一個好丈夫 ,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現在都年過花甲,也不知道小夥伴們手中的丈夫是好是壞。哈哈!)互相取悅。說重了,有時也會打起架來。互不相讓,誰也不理誰了。必竟是孩子們,過些時日,也就煙消雲散了。那一刻,童年的時光在菜籃子裡蕩漾。童年的故事便隨著岸邊婆娑的柳絲就寫在這平靜的水面上了。
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幕。我們在莊北一片玉米地裡挖野菜,野菜很多。薺菜,曲菜,苦麻子,大家你爭我搶,興致正濃。突然,躥出一條大蛇,足有一米多長,皮膚黑綠,脖子上的膚色是紫紅色的,是紅脖子綠腦袋的蛇。這種蛇很兇猛。吐著信子向一個小夥伴爬來。她驚呆了,大叫一聲,」蛇——」不只誰喊了一聲」打!」五六個小夥伴舉著土塊像大蛇的頭砸去,開始大蛇左突又衝,想逃出包圍,可無濟於事。此時,衝出另一條大蛇,身子靈活的像一條鞭子,左甩右甩,圍著小夥伴們來回遊動。樣子十分兇狠。它是來救先頭的那條蛇的。我們撒腿就跑,一口氣跑回村子。村頭老奶奶問我們,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氣喘籲籲地說給了老奶奶。老奶奶告訴我們」這是一公一母,千萬別惹它們,它們會找到家裡來的。動物也是有靈性的。」
她慈愛地望著我們。溫和地笑著。忽然又嚴肅起來, 接著她又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她說,她是樂亭人,住在一個臨海的小村子。有一天,一位老漁民出海打魚,抓到一隻很大的龜,龜裝在四輪子上,周圍還凸出來。拉回村子之後,漁民把大龜鋸成小塊,給小村子裡的人分吃了。從那以後,每天清早,就有另一隻大龜圍著村子繞來繞去,樣子十分可憐。一直到夕陽西下。久久不肯離去。日復一日,天天如此。很顯然它在尋著它的伴侶。過了些日子,這個老漁民開始爛手爛腳,被折磨的死去活來。四個年輕人出海打魚,全部被淹死。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說是報應,有人說是迷信,有人說是巧合。但不管怎樣,這是一個悲慘的讓人傷心落淚的故事。聽老奶奶講完,我們也害怕起來了。怕那條蛇也找上家門,有的小夥伴甚至不敢回家了。老奶奶安慰我們,回家吧,以後不要打蛇就是了。
下午,我們懷著好奇心,和惴惴不安的心理,大家一起去玉米地裡看蛇,受傷的這條還在微微動彈,但它傷勢太重,大概就要死了。另一條蜷曲在它的身旁,見了我們也一動不動。看樣子,是要死在一塊的。此情此景,我們也有些悲傷與感動,悄悄地離開了。
從那以後,我們再也沒有進過這片玉米地,也再也不打蛇了。可挖野菜一直在繼續著。直到童年結束。
【聲明】本期所發作品為作者原創文學作品,由作者授權本刊發布,並對文中所涉內容負責。為尊重作者,維護原創,其他媒介轉載或使用,須註明轉自本刊。
作者簡介:孟桂蘭,退休中學語文教師。豐南詩詞協會會員。中國詩詞網認證詩人。曾在《中學生周報》上發表作品多篇,在《中國少年報上》發表有關寫作技巧的論文,在豐南文藝《蘆笛》上發表詩歌與小說。酷愛文學,每次學生作文,都是範文引路。用詩歌記錄生活,展現生活,把人生活出精彩。
珍惜文化藝術傳媒組委會
董事長:李麗萍
董事:靳春華 張輝 肖冰
總經理:趙忠敏
總秘書長:晴天
總群管:順其自然
文學顧問:劉長明
審稿團長:見秋
誦讀導師:韋田
宣傳部長:劉新
金牌主播:一泓清潭 夢 灰太狼 蝴蝶 蕾 緹安 竹林琴韻 輕舞飛揚、愛的陽光 簡單生活 阿莉 藍月亮
總編:皓月
《珍惜文化藝術傳媒》是為全國文誦愛好者提供的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弘揚正能量、抒發家國情懷,以高雅的文誦藝術打造精神家園。
一、投稿作品體裁不限。文筆流暢,貼近時代。
二、所有投稿必保原創首發,禁止剽竊和一稿多投。
作者投稿之前請仔細檢查,確認無錯別字後方可投稿,初次投稿時照片和簡介一起發給平臺。
三、作品必須雙向達標才能按讚賞金額分配原則領取稿費:1、連結發布3日內點擊量滿200個以上;2、讚賞金額10元以上。作者30%、主播30%、總編40%、沒有音頻的作品作者60%稿費。10元留作平臺運轉。不足十元不發稿費。每月底統一發放稿費,平臺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在總部大群截屏展示。
投稿微信:1873251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