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生活中的常用詞居然都來自佛教!你知道幾個?

2020-12-18 慧軒智光

011、一剎那:

你一眨眼的功夫就過了24個剎那!「一剎那」原來是古印度梵語的音譯,是古代印度的一個時間單位:一剎那即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叟,一日一晝為三十須叟。這樣推算下來,一剎那應當是我們現在的七十五分之一秒,那時間是極短的!

剎那芳華,珍惜當下!

022、天龍八部:

金庸先生寫《天龍八部》小說,本意是想寫八種具有鮮明特色的人物形象,但「天龍八部」實際是佛教神佛體系中的一種,代表八種護法神,分別為諸天(天眾)、龍(龍眾、娜迦)、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這八大護法和人很像,但都是非人族類,它們都是有靈性的物種,而且具有神通力。

好好做人,「天龍八部」都會護持我們的

033、大千世界:

都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世界到底有多大?大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略稱,是佛教的宇宙觀,《大智度論》是這麼認為的: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這個範圍多大?不可計量!佛教中講現在世界的一千倍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一千倍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一千倍為大千世界,那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無法想像!

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統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044、天堂:

天堂在民間的定義為人死後靈魂升天以後居住的地方;在道教中指人得道成仙以後生活的天界,比如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在基督教等天啟宗教中,指好人或信奉神的人死後,其靈魂就要進入上帝耶和華和眾天使們居住的地方;在佛教中指佛教徒和高僧大德在臨終時因證悟涅槃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十方諸佛和菩薩居住的地方。

佛教的天堂:西方極樂世界莊嚴圖!

055、六根清淨:

六根到底是哪六根?這個詞,在一般不了解佛法的人看來,這是非常膚淺的,隨隨便便就可以說「不要打擾我,讓我六根清淨清淨」。實際上佛教的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是和六塵相對應的,六塵是指:色、聲、香、味、觸、法。理論上六根只要不受外界環境的幹擾,就能保持清淨無染,遠離煩惱。但無論是我們世間人還是修行者,只要不離五欲和貪嗔痴三毒,就是六根不淨,也就無法真正的悟道成佛。

心中無雜念,六根得清淨!

066、紅塵:

都說「我們是在紅塵中修行」,那為啥不是黃塵、綠塵呢?紅色是傳統中國的最愛,新年佳節或是一般喜慶都少不了以紅色掛彩。紅色代表世間的種種誘惑,象徵著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經過源遠文化的意識薰陶,紅色已涵蓋了世間的特色,紅色即是世間之意。

說到「塵」,我們即想起塵埃汙濁。西方容許穿著鞋子進入宗教場所,如基督教堂。反觀在東方的傳統風俗裡,每個人在進入屋子或廟宇都必須先把鞋脫掉,不把鞋底的塵埃帶進去;以佛教的教義則是不把自己的煩惱帶入別人的家庭或是神聖的廟宇。所以說「塵」有煩惱之意。

紅塵就是充滿煩惱的人世間的意思!

世人皆在紅塵中修行,且行且珍惜!

077、四大皆空:

網絡上有段子開玩笑說是人空、車空、房空、錢空。還有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可能會脫口而出的說:「不就是酒、色、財、氣嗎!」其實這只是蘇東坡的「四大」,跟佛教中的四大皆空是兩回事,佛教中說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成的,比如毛髮骨肉屬於地大,血液分泌屬於水大,體溫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當臨終時身體要經歷四大分解的過程;同樣我們生存的娑婆世界也是由四大元素組成的。

簡單的說,大乘佛教認為所有物質世界都是虛幻不實的,「我」是空的,「佛法」也是空的,「四大」更是空的,佛陀讓我們放下對財色名利等欲望的追求,擺脫世俗的痛苦和煩惱,最終達到究竟解脫的目的。

涅槃寂靜,四大皆空!

088、曇花一現:

為啥只有曇花這種花是一現的?這來自「曇花一現,只為韋陀」的典故!相傳曇花原是天上一個小花仙,後來凡心私動,喜歡上當初還只是小神的韋陀菩薩,玉帝得知後大怒,把曇花變做一朵小花,讓她在每天裡只有一個時辰的開花期。曇花非常痴情,她算好韋陀每天晚飯後下山挑水的時間,並選此時盛開,只希望能藉此見心上人一面。於是,就有了「曇花一現,只為韋陀」的傳說,也因此曇花也叫做韋陀花。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099、胡說八道:

我們現在用它來形容信口開河、不著邊際。但這個詞來源於古代,中國人把從西域來的傳教僧人稱為胡僧,胡僧到中國弘揚佛法,講述八正道。有人問:「胡僧今天講什麼經?」有人答:「胡僧今天講八正道。」有些人聽不懂其中的意思,就把胡僧講八正道說成了「胡說八道」。

最著名的胡僧就是一葦渡江的達摩祖師了

1010、三頭六臂:

三頭六臂的究竟是誰呢?本詞為佛家語,是指佛教護法神的法相。出自於《景德傳燈錄》中「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說的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哪吒三太子的主要神通,變成三個腦袋和六條手臂,手使六件降妖伏魔的神器攻擊敵人,以一敵六,神器分別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現在用來比喻打鬥時威力無窮,法力高強,或象徵著某人神通廣大。

「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

相關焦點

  • 真沒想到,這些日語常用詞來自於佛教!
    日本是一個受佛教影響很深的國家,佛教不僅影響了日本人的思想、文化、審美觀、飲食,還影響了其語言文字。現代日語裡有不少常用詞都是來自於佛教的,今天小編想舉幾個例子,看看大家知不知道!它本是來自禪宗的詞彙。禪僧們喜歡通過問答來考察對方的悟性,這樣的一問一答就被稱為「一挨一拶」,「挨拶」一詞也由此而來。「安心」「安心(あんしん)」,是放心的意思。但在佛教裡,它本是讀作「あんじん」,表示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為所動的一種超脫的境界,只有靠信佛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後來才轉為「放心」之意。
  • 你知道嗎,原來這些詞都來源於佛教!
    漢語發展史上,漢語大規模吸收外來語共有三次:一是戰國時期,主要是匈奴、西域來源的詞;二是魏晉至隋唐時期,主是梵語系統來源的佛教詞語;三是明清時期,主要是來自西方語源的詞。其中來自佛教的詞是對漢語影響最大的一次。據梁啓超先生統計,日本人所編的《佛教大辭典》共收佛教用語「三萬五千餘語」。
  • 我們常用的這些詞都來源於佛教
    來自一群知分,詩人,佛子,傳統文化愛好者,美物追尋者老別/輯兩漢之際,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許多佛教典籍陸續被翻譯成漢語。佛經本以梵文寫成,當中有許多宗教術語和古印度的詞彙。佛教的經籍被翻譯成漢語後,這些外來語亦漸漸融入漢語之中,成為日常語彙的一部份。
  • 出乎意料,這些常用詞竟然都來自日語!
    眾所周知,日語中的漢字和為數眾多的漢語詞彙都是古時候由中國傳入的,但近代之後,由日本人創造的新的漢字詞彙又「反輸入」回了中國,像文化、文明、文學、小說、時間、勞動、社會等詞,都是清末由日本的學者在翻譯西方經典時所創造,又傳入中國的。
  • 佛學園地丨你知道嗎,原來這些詞都來源於佛教
    漢語發展史上,漢語大規模吸收外來語共有三次:一是戰國時期,主要是匈奴、西域來源的詞;二是魏晉至隋唐時期,主是梵語系統來源的佛教詞語;三是明清時期,主要是來自西方語源的詞。其中來自佛教的詞是對漢語影響最大的一次。據梁啓超先生統計,日本人所編的《佛教大辭典》共收佛教用語「三萬五千餘語」。
  • 原來我們天天用的這些詞來自佛教,驚呆了
    佛經本以梵文寫成,當中有許多宗教術語和古印度的詞彙。佛教的經籍被翻譯成漢語後,這些外來語亦漸漸融入漢語之中,成為日常語彙的一部份。除了「菩薩」、「羅漢」、「夜叉」、「舍利」等詞外,還有「恆河沙數」、「回頭是岸」等成語。這些佛教語言逐漸與漢語相融攝,很多我們都琅琅在口卻習焉不察,僅舉其部分如下,看完足夠讓你驚呆。
  • 知道嗎?原來漢語中的這些詞都來源於佛教 2014-12-05 古典書城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按鈕,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兩漢之際,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許多佛教典籍陸續被翻譯成漢語。佛經本以梵文寫成,當中有許多宗教術語和古印度的詞彙。佛教的經籍被翻譯成漢語後,這些外來語亦漸漸融入漢語之中,成為日常語彙的一部份。除了「菩薩」、「羅漢」、「夜叉」、「舍利」等詞外,還有「恆河沙數」、「回頭是岸」等成語。
  • 這些生活中常用的日語,你知道幾個呢?
    學了這麼久日語,但是生活常用日語你是不是掌握的還不多?比如「自拍神器」的日語是什麼呢?「手機電池沒電」用日語又要怎麼說呢?再比如「船到橋頭自然直」、「看心情」,這些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句子,用日語要怎麼說呢?那今天這篇文章就為大家介紹一些生活中的日語,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這些天天掛在嘴邊的中文詞,竟然都來自日語?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中的很多詞彙其實都是「日本製造」的,像是「原則」、「科學」、「社會」、「國際」這些比較現代化的詞,都是從日語中引入的。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網絡流行語中,也存在不少來自日語的詞彙,放在漢語的語境中竟然毫無違和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佛教知識】漢語中來源於佛教的詞
    佛教典籍中有許多宗教術語和古印度的詞彙,佛教的經籍被翻譯成漢語後,這些外來語亦漸漸融入漢語之中,成為日常語彙的一部份。這些佛教語言逐漸與漢語相融攝,豐富了漢語的表達力。  【剎那】梵語「Ksana」的音譯。佛典中「剎那」指「時之極微者」,即非常短的時間。「剎那無常」、「剎那生滅」、「剎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語。現在人們還常用「一剎那」、「剎那間」等詞。   【牛鬼蛇神】原為佛教用語,說的是陰間鬼卒、神人等,後成為固定成語,比喻邪惡醜陋之物。
  • 英語中最常用的50個詞,你不可能不知道
    英語中最常用的50個詞,你不可能不知道學英語時,知道哪些詞最常用,可以幫助在交談中獲得自信。當然不要指望這幾個詞能幫助你流利地使用英語。All所有(人/物)All the children did their homework.所有的孩子都做了家庭作業。And和(把一句話的各個部分連在一起的連詞。)
  • 帶「猴」的成語你知道幾個?據說沒幾個好詞,悟空已哭暈在廁所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成語中,有不少關於猴的成語,但小編聽說,這些都不是什麼好詞兒……事實真如此嗎?猴年成語,你知道幾個?猴子戴帽子,比喻外表裝得像個人物,卻是人面獸心。也常用以譏諷依附權貴竊取名位之人。其故事是說古時伽屍國有座波羅奈城,在人跡稀少的樹林中生活著500隻獼猴。一次獼猴在一棵尼俱律樹下,見月影在井裡的水面搖晃。他們擔心世界夜晚會失去光明,就一隻一隻倒掛連接在樹枝上去井中救月。由於太重,樹枝折斷,群猴全部落水。【釋義】:原意是一群猴子救撈水裡的月亮。現形容沒事找事,結果自己反而受到傷害。
  •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你知道幾個?
    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今天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一法鈴 法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
  • 來自佛教的成語
    縱覽漢語成語,來自佛教的成語,其數量之大,令人嘆為觀止。如果在中國的詞彙裡,除掉與佛教有關的成語,漢語的詞彙可能會遜色許多。這些與佛教有關的成語是在群眾中廣泛流行通俗而定型的語句,是勞動人民結合了生活經驗創造出來的,簡練而形象化。佛教成語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的成語來自佛教日常用語。佛教日常用語是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信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語。
  • 原來這三個意境美好的成語來自佛教,看完心境都美了
    還有口頭上常說的「報應」「解脫」等,都是佛教的術語,都是佛教融入生活的一種體現。這些語言有些是約定成俗,有些其中有很深的典故、禪理,弄明白了不僅能讓自己增長佛教知識,更能讓自己解開佛教的神秘面紗,與佛更親近。如這三個意境無比美麗的成語,原來就來自佛教,看完心境都美了。
  • 這些常用日語卻有意外出處
    莫迦(ばか)、畜生(ちくしょう)、外道(げどう)…這些常用的日語「罵人用語」的語源居然是佛教詞彙?
  • 來源於佛教的詞(隨喜轉發)
    佛教的經籍被翻譯成漢語後,這些外來語亦漸漸融入漢語之中,成為日常語彙的一部份。除了「菩薩」、「羅漢」、「夜叉」、「舍利」等詞外,還有「恆河沙數」、「回頭是岸」等成語。這些佛教語言逐漸與漢語相融攝,很多我們都琅琅在口卻習焉不察。
  • 這三個字的詞竟然都是成語,你知道幾個?
    你知道哪些三個字的詞語?歡迎評論。 中國漢字八萬多,世界字體十多種,唯有中國漢字最具魅力,一字多意義,不同詞句又有特殊含義。人們日常使用的漢字也不過七八千。 漢字是中華文化之根源,無漢字便無法傳承文化。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中國的三次成語,普遍的成語給我們的印象都應該是四個字的,你是否知道有三個字的成語呢?
  • 這些法語中常用的拉丁語表述,你都知道嗎?
    那麼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拉丁語短語呢?大家看看一下這些是否都認識呢? A contrario loc. adj. et loc. adv. 1.最有資格的, 精通的 [常用作譏諷語] C'est l'homme ad hoc.這是個行家。 2.有專用目的,特殊用途的 Il faut un instrument ad hoc.應該有一臺專門的儀器。
  • 這些詞居然都是成語,看完懷疑自己語文白學了
    提起成語,很多人都會將它和文化積澱聯繫起來,比如一葉障目、葉公好龍等,都是有故事背景在的,可以僅僅憑藉幾個字就闡述出複雜深奧的道理或者指代某一類人事。但其實,還有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提起的普通詞彙組合也是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