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在高位已經很久了,很多小夥伴都說,早已經不怎麼吃豬肉了,雞鴨魚肉便宜又好吃!說這話的,肯定不是當家的。對於真正當家買菜的人來說,家裡的夥食從來都是個難題,不買豬肉的話,就更是難上加難。短期不吃豬肉完全沒啥問題,時間一長,就有問題了——實在不知道買啥。
豬肉真的是太容易操作了,不像雞鴨魚,還得有這樣那樣的前期準備工作,而且豬肉的兼容性可以說是中餐裡面萬中無一的存在,啥都能湊在一起,做法多樣,最重要的還是好吃,不腥不臊,鮮香可口,老少皆宜。全國跟豬肉相關的菜品,估計能佔所有菜品的30%以上吧。所以大部分人轉了一圈以後發現,還是得買豬肉。
對於那些經濟條件好的,完全實現豬肉自由的家庭來說,一點問題沒有,可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想要實現高頻的豬肉消費還是有一定的經濟壓力的,不知道有沒有人算過一筆帳,全中國因為豬肉漲價多花了多少錢?最近,高高在上的豬肉終於開始跌價了,雖然只是小跌,卻也是個不錯的消息,畢竟,家裡的開銷又能省下一筆了。
主要因非洲豬瘟而起,國內的豬肉產能跟不上國內的巨大消耗,價格一路飆升,特別是2019年,更是從23元/公斤,旱地拔蔥,至51.1元/公斤,成為推高國內CPI的絕對主力。國人大呼吃不起,卻也無可奈何,豬肉作為我國除了糧食以外,第二個需要國家通過儲備肉進行調控的重量級民生消費品,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豬瘟的疫苗還沒有問世,但國內養豬業的恢復的節奏卻非常,一邊是傳統豬企不斷擴大產能,另一邊是很多像房企這樣的外來企業也開始布局養豬業,再加上國家的政策也大力扶持養豬業的發展,終於是有了起色。對於房企等大型企業加入養豬業,很多小夥伴會覺得,肯定能夠促進豬肉價格的下調,但也有持反對意見的:沒看到房價麼,就是被房企炒上去的。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房企不是來給豬肉降溫的,而是來掙錢的。因為按照現在的豬肉價格,只要能把豬養出來,肯定能有不菲的收益。當然,房企的入局對於現如今的豬肉價格也不是沒有好處。豬肉的這波漲價主要還是因為產量上不來,房企的加入,估計很快就能起到給豬肉降溫的作用。但從長遠看,國內的養殖業被大型企業把控卻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兒,因為美國就是這麼個例子,豬肉價格的波動反而比小型養殖佔主導情況下更加劇烈。不過這個是後話了,這裡不再展開討論。
據有關數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加入養豬大軍的企業超過6萬家,同比增長100%,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我國生豬存欄量終於開始逐漸回升,至2020年7月已回升至25962萬頭,已經接近2019年年初的水平。啥是生豬存欄量?就是養在豬圈裡還沒成熟的生豬數量,雖然大部分的肉豬離出欄還早得很,但存欄量就是未來國內豬肉產能的保證。
生豬的存欄量一上來,除了豬肉價格開始鬆動外,豬飼料的價格也動起了了。中美貿易糾紛,讓大家知道了,原來中國豬飼料的主要原料大豆,有超過80%的量依靠進口,而這其中,又以美國大豆為主。因為貿易糾紛,我們又轉從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家進口大豆。為啥不自己種,主要還是因為土地有限,用來種糧食了,沒辦法只能靠進口。
因為南美疫情的關係,大豆進口多少受到了點影響,再加上,雖然國內東北的大豆已經豐收了,但價格卻比去年上漲了50%以上。大豆漲價並不都是因為養豬業,但生豬存欄量的提升肯定是個重要因素。
豬飼料的主要成分是豆粕,也就是大豆榨油以後的產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除了豆粕,飼料加工還需要用到魚粉和魚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豬是一種雜食動物,豆粕的蛋白質含量高不假,但並不能完全滿足豬正常生長發育所需。合格的豬飼料富含全蛋白、脂肪、維生素和各類微量元素,全蛋白也就是豬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所有胺基酸,而魚粉和魚油就是非常完美的添加劑。
說到魚粉和魚油,就不得不提到魚粉生產大國秘魯。秘魯擁有世界級的漁場——秘魯漁場。秘魯漁場在上世紀末經歷了嚴重的漁業資源衰退,特別是它的明星魚種鯷魚,產量從千萬噸級,驟降到百萬噸級。在秘魯漁業部門不斷的努力之下,如今秘魯的鯷魚產量最終是維持在了500萬噸左右的捕撈規模。別看鯷魚是一種不起眼的小魚,大量的鯷魚就成了一種寶貴的漁業資源。因為鯷魚有異味,再加上保存期短,容易變質,所以用來直接食用的不多,最重要的用途是通過一系列加工,製成魚粉和魚油。
魚粉和魚油基本用來製作養殖業的各類飼料,主要用於水產養殖業。雖然在豬飼料中含量不高,但因為中國豬肉養殖業規模龐大,這消耗量就不是個小數目了。根據我國海關統計數據,今年前9個月,我國一共進口了109萬噸的魚粉(較同期減少10%)和3.6萬噸的魚油(較同期減少17%),絕大部分都是從秘魯進口。
因為疫情影響,無論是中國的水產養殖業還是全球的水產養殖業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再加上國內的水產養殖業又因為水災和頻發的西太平洋颱風,受到了二重打擊,更是直接影響到了魚粉消費市場。中國作為秘魯魚粉最大的出口國,出口量佔全國總量的80%左右,中國市場的表現,將直接影響到鯷魚的價格。
在這關鍵的時刻,秘魯鯷魚的第二捕撈季又開始了,捕撈配額更是達到了創歷史新高的278萬噸。當這一配額公布的時候,國際鯷魚價格立馬「跳水」,形勢真的是不容樂觀。雖然水產養殖業啞火,但中國養豬業卻在這個時候釋放出了樂觀的信號。
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CFIA)統計,今年6月份,我國國內豬飼料產量在連續20個月負增長後首次出現正增長,隨後的8月和9月產量增幅比更是達到了50%。隨著春節臨近,國內生豬存欄量將會在豬肉消費高峰的刺激下繼續「高歌猛進」,相應的,飼料產量也會隨之水漲船高,這對於缺乏安全感的秘魯漁民來說,是唯一的好消息了。
跟澳大利亞的龍蝦不同,雖然秘魯的鯷魚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非常高,但這種依賴是相互的,中國也離不開秘魯的魚粉,不是龍蝦這種單向依賴可以比擬的。雖然我們國內也有魚粉產業,但產量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無論是全球第一的水產養殖業,還是龐大的養豬業,都離不開魚粉這種不起眼的商品。雖然疫情的衝擊,給水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經歷了長時間黑暗的養豬業的復甦,卻是給秘魯的鯷魚業帶來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