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杜燕)截至2020年10月,北京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增幅連續43個月高於二級和三級醫院,呈現門診服務向基層機構分流的態勢,分級診療效果持續向好。今年前10個月,北京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佔比較2015年同期上升了約8個百分點。不含來京的就診患者,基層診療量佔比達到51.2%,達到近年來歷史新高。
2017年4月,北京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取消醫療機構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設立醫事服務費,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實施藥品陽光採購,規範調整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實施改善醫療服務等綜合改革措施。
2019年6月,北京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規範調整6621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開展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穩妥實施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改善醫療服務和加大醫療保障改革力度。
醫藥分開和醫耗聯動綜合改革使參改醫療機構告別了以藥品和耗材補償運行成本的歷史,技術勞動補償發揮更大作用,新的補償機制有效支持了醫療機構平穩運行發展。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在今天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2017年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醫藥費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2019年6月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後,2019年醫藥費用較2018年同期僅增長6.8%,增長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成效顯現。北京穩步推進醫聯體建設,組建了覆蓋全市16區的60個綜合醫聯體和37個緊密型醫聯體,基本形成了醫聯體為主體的分級診療格局;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建和改擴建525個村衛生室,實現全市基本醫療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擴大籤約服務隊伍,加強重點人群服務,優化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內涵,提供個性化籤約服務,已組建家庭醫生團隊5158個,重點人群籤約率保持在90%以上。
此外,北京不斷擴充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目錄品種,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二、三級醫院的藥品採購目錄統一,基層「先診療後結算」、慢病患者用藥長處方管理、檢查檢驗結果線上查詢、二三級醫療機構預約轉診綠色通道等改善醫療服務舉措受到居民普遍歡迎。
負責人指出,自醫藥分開改革以來,呈現門診服務向基層機構分流的良好態勢,基層門急診量增幅已連續43個月高於二、三級醫院。
2020年1月至10月,基層診療量佔比較2015年同期上升了約8個百分點。不含來京的就診患者,基層診療量佔比達到51.2%,達到近年來歷史新高;住院服務則向三級醫院集中,三級醫院住院日縮短,效率提升。
北京朝陽醫院作為北京市首批醫改試點醫院,改革第一年(至2018年3月),門急診總人次同比下降3.39%;其中門診就診人次同比下降3.84%,普通門診人次同比下降7.13%;另一方面,急診就診人次同比上升1.71%,專家門診人次同比增加6.07%。
改革第二年(至2019年3月),北京朝陽醫院普通門診人次較改革前同比下降2.69%,專家門診人次同比增加15.57%。住院服務能力逐年提高,改革第一年出院人次同比增加3.47%,平均住院日下降0.19天;改革第二年出院人次同比增加9.33%,平均住院日較改革前下降0.62天。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阜外醫院作為國家級心血管病專科醫院、世界最大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2016年至2019年,平均住院日從7.3天降至6.3天。
負責人指出,北京各級醫療機構門診和出院量的結構變化符合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方向和要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