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分級診療效果持續向好 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攀升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杜燕)截至2020年10月,北京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增幅連續43個月高於二級和三級醫院,呈現門診服務向基層機構分流的態勢,分級診療效果持續向好。今年前10個月,北京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佔比較2015年同期上升了約8個百分點。不含來京的就診患者,基層診療量佔比達到51.2%,達到近年來歷史新高。

2017年4月,北京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取消醫療機構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設立醫事服務費,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實施藥品陽光採購,規範調整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實施改善醫療服務等綜合改革措施。

2019年6月,北京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規範調整6621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開展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穩妥實施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改善醫療服務和加大醫療保障改革力度。

醫藥分開和醫耗聯動綜合改革使參改醫療機構告別了以藥品和耗材補償運行成本的歷史,技術勞動補償發揮更大作用,新的補償機制有效支持了醫療機構平穩運行發展。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在今天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2017年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醫藥費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2019年6月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後,2019年醫藥費用較2018年同期僅增長6.8%,增長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成效顯現。北京穩步推進醫聯體建設,組建了覆蓋全市16區的60個綜合醫聯體和37個緊密型醫聯體,基本形成了醫聯體為主體的分級診療格局;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建和改擴建525個村衛生室,實現全市基本醫療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擴大籤約服務隊伍,加強重點人群服務,優化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內涵,提供個性化籤約服務,已組建家庭醫生團隊5158個,重點人群籤約率保持在90%以上。

此外,北京不斷擴充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目錄品種,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二、三級醫院的藥品採購目錄統一,基層「先診療後結算」、慢病患者用藥長處方管理、檢查檢驗結果線上查詢、二三級醫療機構預約轉診綠色通道等改善醫療服務舉措受到居民普遍歡迎。

負責人指出,自醫藥分開改革以來,呈現門診服務向基層機構分流的良好態勢,基層門急診量增幅已連續43個月高於二、三級醫院。

2020年1月至10月,基層診療量佔比較2015年同期上升了約8個百分點。不含來京的就診患者,基層診療量佔比達到51.2%,達到近年來歷史新高;住院服務則向三級醫院集中,三級醫院住院日縮短,效率提升。

北京朝陽醫院作為北京市首批醫改試點醫院,改革第一年(至2018年3月),門急診總人次同比下降3.39%;其中門診就診人次同比下降3.84%,普通門診人次同比下降7.13%;另一方面,急診就診人次同比上升1.71%,專家門診人次同比增加6.07%。

改革第二年(至2019年3月),北京朝陽醫院普通門診人次較改革前同比下降2.69%,專家門診人次同比增加15.57%。住院服務能力逐年提高,改革第一年出院人次同比增加3.47%,平均住院日下降0.19天;改革第二年出院人次同比增加9.33%,平均住院日較改革前下降0.62天。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阜外醫院作為國家級心血管病專科醫院、世界最大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2016年至2019年,平均住院日從7.3天降至6.3天。

負責人指出,北京各級醫療機構門診和出院量的結構變化符合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方向和要求。(完)

相關焦點

  • 康巴什區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為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和醫療聯合體建設,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2020年,康巴什區衛健委以建設城市醫療集團為抓手,積極打造「資源共享、人員互動、服務下沉」的就醫模式,努力破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繁」等突出問題。
  • 山東鄒城醫保局探索「病種下轉」 推動分級診療制度落地落實
    據悉,2019年7月,經濟寧市醫保局批准,鄒城市制定了《推進分級診療開展11類病種住院患者「下轉」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依託醫共體、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兩種形式,堅持「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創新機制、便民惠民」的原則,以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促進醫保基金合理使用、推進康復聯合病房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為重點,通過在市人民醫院和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病種
  • 中國醫改的「杭州實踐」:分級診療破解「看病難」枷鎖
    2012年開始,包括分時段預約診療、智慧醫療診間結算、出入院床邊結算、遠程會診系統、雙向轉診系統在內的便民惠民舉措在杭州相繼實施,特別是全國首創的智慧醫療診間結算服務的持續推廣,患者看病時在醫生診間就可付費,對於緩解「就醫難」,減少等候時間發揮了巨大作用。 去年,杭州市開始加強信息化建設以助力分級診療。
  • 淮濱分級診療助推健康扶貧 打通農村醫療「最後一公裡」
    日前,信陽市淮濱縣蘆集鄉王家空村衛生室的大夫吳海為前來就診的村民李國強量完了血壓和心電圖後,相關的數據也都上傳到了健康扶貧智慧分級診療平臺(以下簡稱分級診療平臺),通過電腦和手機端均可查看。「平時小的檢查我都去村醫療室看看,看病基本上都去鄉衛生院,在這裡做方便,有什麼情況他們會把檢查單子直接傳到大醫院裡。我以前去縣醫院路費就要好幾十,現在方便了好多。」
  • 分級診療是什麼?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分級診療是我國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之首,中國醫改成功的重要標誌即是實現分級診療。基層醫療機構發揮著排查分診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不足,以及民眾對分級診療的認知程度不高,還是影響著分級診療的全面落實。
  • 太原向動物診療機構醫療廢物「動刀子」
    7月20日,太原市舉行全市動物診療機構醫療廢物規範化管理啟動儀式。此舉標誌著太原市向動物診療機構醫療廢物正式「動刀子」,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規範動物診療機構醫療廢物,該市動物診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將全面步入全覆蓋、標準化、網格化、法制化管理的軌道。太原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晉忠、山西省畜牧獸醫局黨總支書記李世斌出席啟動儀式。
  • 分級診療新政將執行,時間就在……
    重磅消息2021年1月1日起荊門市執行分級診療新政▼首診負責 雙向轉診 急慢分治 上下聯動分級診療真是好,專家下到基層了,遠程就把病情找,看病不再到處跑,小病先到衛生院,報銷高來花錢少,根據國家、省關於分級診療工作的相關部署,我市於2015年啟動分級診療試點,2016年市政府出臺實施方案全面推開分級診療工作,2020年市政府出臺《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的意見(試行)》(荊政辦文〔2020〕10 號),該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在精準確定醫療機構服務功能定位、明確首診負責、規範轉診流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進一步調整完善政策。
  • 創新醫改|芙蓉區:城市醫聯體建設助推分級診療實施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周曼 報導新一輪醫改實施以來,長沙市芙蓉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推進分級診療-醫聯體建設要求,緊緊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為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新格局,以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建設為抓手,統籌利用優勢醫療資源,著力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優勢醫療資源下沉,為群眾提供了更加優質、實惠、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 為更好落實分級診療模式,上海仁濟醫院將關閉普內科門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旨在推進分級診療模式3月16日,仁濟醫院公開證實了關閉普內科門診這一消息。「這種就診理念並不符合當前國家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方向。」仁濟醫院副院長王育表示,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三級醫院重點發揮在醫學科學、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引領作用,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複診和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門診,分流慢性病患者。
  • 【動態】揚帆起航 共築夢想——上海市寶山區骨科分級診療項目首站...
    為進一步完善骨科疾病「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推進骨科分級診療工作開展,由寶山區骨科質控組組長、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骨科主任趙傑負責組建的寶山區骨科分級診療項目專題講座於近日在寶山區友誼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站巡講。
  • 共建共享 深度融合——醫聯體攜手共建康復分級診療新模式
    為進一步深化城市醫聯體建設,以促健康、轉模式、強基層、重保障為著力點,穩妥推進《「十二五」時期康復醫療工作指導意見》初步建立分層級、分階段的康復醫療體系,逐步實現三級綜合醫院、康復專科醫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各醫療衛生機構間目標明確、權責定位分工協作機制,推動康復分級診療體系的建設。
  • 靜安區慢性腎臟病分級診療聯盟今成立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今天上午,靜安區慢性腎臟病分級診療聯盟暨慢性腎臟病全病程管理中心,在閘北中心醫院揭牌成立,閘北中心醫院、靜安區中心醫院、市北醫院、郵電醫院和北站醫院被授予「上海市靜安區慢性腎臟病分級診療組長單位」銅牌,靜安區中部醫聯體15家成員單位被授予「上海市靜安區慢性腎臟病分級診療成員單位
  • 懷化市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範化診療體系與能力建設...
    5月25日,懷化市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範化診療體系與能力建設啟動會暨呼吸疾病規範化防治培訓班順利召開,會議實行網絡視頻直播,主會場設在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各縣市區衛生健康局分管領導、基層醫院院長、呼吸疾病診治醫生等近500人通過網絡端參會。
  • 好大夫在線2018戰略升級:賦能基層醫療
    以「連接、賦能」為主題的好大夫在線2018戰略發布會於11月22日在京舉行。作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領軍企業,好大夫在線提出2018年的戰略關鍵點:聚焦基層,把專家的碎片時間和業餘時間,分出一部分給基層醫生,真正幫助基層提升診療能力,讓患者真正能安心地留在基層,助力基層實現分級診療目標。
  • CCHC&CCPCC2020|楊傑孚談開拓:當心衰中心插上分級診療的翅膀
    2020中國心血管健康大會第十屆中國胸痛中心大會2020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心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年會開 拓心衰中心認證標準》以來,共有427家醫院通過心衰中心建設、1520家醫院啟動建設、30餘萬的上傳有效數據……2017年2月23日,中國心衰規範化管理中心項目啟動會正式拉開了心衰中心建設的序幕同時,在心衰中心的建設中,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僅僅靠三甲大醫院是沒有辦法做到心衰的規範化治療與發展,2018年11月完成《基層心衰中心認證標準
  • 提升縣域腫瘤規範化診療水平省腫瘤醫院啟動「蒲公英計劃」
    對於大多數生活在縣域內的腫瘤患者來說,能在家門口就近享受到省級專家的診療服務,高效、精準地把病看好治好,是百姓的期盼。如今,這樣的夢想已照進現實。6月18日,河南省腫瘤醫院「蒲公英計劃」首站活動走進新密市中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傳經送寶、交流經驗。
  • 從新加坡醫療服務看基層醫療對公立醫院、高端醫療的啟示
    本文,我們從新加坡醫療服務中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的競爭、分工,探討我國推進分級診療、家庭醫生過程應可借鑑的一些經驗,這對基層醫療領域下一步投資、經營、產出將有啟示。這就要求:第一,要將薪酬分配製度改革、臨床合理醫療服務、基層醫療救治患者質量和數量統籌起來;第二,要將患者從基層醫療到下一步治療的總效率、總質量做約束;第三,要把治療路徑、診療方案持續規範。
  • 大鵬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
    新區醫療健康集團成立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正逐步形成,像潘先生這樣因醫聯體建設而受惠的大鵬居民越來越多,基本實現了轄區居民「小病不出社區、急病不出新區、大病不出集團」。2017到2019年,集團內共雙向轉診病人40946人次。
  • 上海交通大學|「後疫情時代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在線研討會成功召開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本次會議致力分享海內外疫情防控經驗,著眼優化分級診療模式,探討構建更加行之有效的醫療服務體系。來自國家衛健委、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相關領域專家及全國各地衛健主管部門領導、業界代表等70餘人連線交流。
  • 又一個診療聯盟和管理中心在靜安這裡成立!
    為了「將慢性腎臟病患者找出來、管起來,把終末期腎衰竭和心血管疾病併發症降下來」,12月9日上午,靜安區慢性腎臟病分級診療聯盟暨慢性腎臟病全病程管理中心在靜安區閘北中心醫院揭牌成立,靜安區副區長龍婉麗、區政協副主席、區衛生健康主任葉強、上海市衛健委基層衛生處處長楊超等領導出席了成立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