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改的「杭州實踐」:分級診療破解「看病難」枷鎖

2021-01-09 健康界

醫改政策 綜合,周末一大早,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居民沈利琴就發現自己的外孫有點 咳嗽。她沒有像以前一樣帶孩子去幾公裡外的大醫院掛號排隊,而是抱著小傢伙來到了小區裡的「社區醫院」。沈利琴說,在10月籤約社區「家庭醫生」後,她便養成了看病先來這裡的習慣。

「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小毛病一樣看的好,有需要的話從社區還可直接轉診到大醫院,不用花時間排隊,省時省錢省心。」沈利琴說。像沈利琴一樣,如今越來越多杭城居民的就醫正在變得方便。

「大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院冷冷清清」。今年,針對呈「倒三角」狀的就醫體系,杭州分級診療探索全面提速:社區醫療衛生網點體系迅速壯大,智慧醫療助力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制度推進與體系建設銜枚疾進。

在業內看來,分級診療是杭州醫改步入深水區的重頭戲,作為中國醫改探索的排頭兵,杭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杭州模式」。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自亮在接收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杭州實踐體現了醫療的公共性、信息化和優質服務的結合,克服了現行醫療體制和布局的限制,改善了就醫體驗,有效緩解了區域性醫患之間的矛盾。

社區醫院漸火的「杭州現象」

「這裡能看好病,下樓走兩步就到,自費部分還能減免三百後報銷」、「我們年紀大的行動不便,許醫生還能上門看病。」記者走進杭州市南星街道玉皇山社區衛生服務站採訪時,幾位正在輸液的老年人向記者說起了自己的感受。

「現在平均每天來站裡的病人有一百一二十人,有時忙起來一天都停不下來。」給一位病人打上點滴,站長許美群終於有空坐下來,端起一杯早已沒有熱氣的茶。作為副主任醫師的許美群有著12年從醫經驗。她所在的衛生服務站,正是社區居民口中的「社區醫院」。

玉皇山社區是一個撤村建居的老社區,有常住人口5500餘人。對於該社區許多居民而言,現在有個頭疼腦熱不必跑到市裡大醫院排隊取藥,來服務站找許美群是第一選擇。

許美群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贏得居民信任,首要因素是人員、設施的不斷完善。

目前玉皇山社區衛生服務站已有全科醫生2人,還配備護士、中醫、婦保兒保醫生等,這也是杭州眾多社區醫院的基本人員配備;在硬體上社區醫院已基本滿足治療常見病的需要;在藥品上,隨著66種新藥即將補充進「社區」,杭州居民將享受到更大的取藥便利。

今年10月,玉皇山社區衛生服務站加入「醫養護一體化全科醫生籤約服務」行列,按每1000-1500名居民配備一名全科醫生的要求,許美群如今已經成為千餘名居民的「家庭醫生」,主動上門為病人服務。而截止至12月1日,杭州已有800多名全科醫生參與籤約,推動服務升級,籤約居民超25萬人。

此外,杭州社區衛生機構與大醫院的「雙向轉診」渠道也日趨通暢。「一方面,市 一院首席醫師每月都到社區來。另一方面,我們的區域雙向轉診系統可以為社區居民預約12家大醫院的門診。」許美群說,近三個月她已為40多位居民申請了就醫「綠色通道」。

以玉皇山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例,隨著分級診療政策的不斷推進、醫療衛生條件的不斷提升,今年來就診的病患人次比往年多出了二到三成。

在杭州主城區,像玉皇山社區衛生服務站這樣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總數已達300餘個,基本實現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中心的15分鐘就診服務圈。去年,杭州共有3300餘萬人次在社區醫院就診,今年預計這一數字將達新高。這些覆蓋全城的「社區醫院」,也逐漸改變著杭城居民的就醫習慣。

「智慧醫療」發力彰顯「杭州特色」

分級診療,簡單說即小病在社區就診,大病才去大醫院。其中社區與醫院間的轉診成為了關鍵環節。目前杭州各社區醫院接入的「區域雙向轉診平臺」,已與市級醫院內部業務信息系統,以及部分省級醫院無縫對接,保證居民通過社區醫院向大醫院預約掛號。

以「區域雙向轉診平臺」為代表,近年來杭州「智慧醫療」的發展,已在省會城市中居於領跑地位,成為杭州的又一張金名片。在分級診療的推進中,「智慧醫療」項目所貢獻的力量,也使得這條實踐路上的「杭州特色」愈發凸顯。

2012年開始,包括分時段預約診療、智慧醫療診間結算、出入院床邊結算、遠程會診系統、雙向轉診系統在內的便民惠民舉措在杭州相繼實施,特別是全國首創的智慧醫療診間結算服務的持續推廣,患者看病時在醫生診間就可付費,對於緩解「就醫難」,減少等候時間發揮了巨大作用。

去年,杭州市開始加強信息化建設以助力分級診療。影像會診中心、臨床心電會診中心、臨床技能培訓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相繼展開。以心電會診中心為例,基層醫生將把患者病情資料通過網際網路傳至大醫院監控系統平臺,醫生就可以快速診斷,作出治療決策。上述措施建立起上級醫療機構與基層的技術幫扶與協作機制同時,也促進了「首診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秩序形成。

今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專家評估杭州「智慧醫療」項目時曾評價:「杭州智慧醫療實現了『全院通』智慧結算、『全城通』智慧應用、『全自助』智慧服務、『全人群』項目覆蓋,在理念、技術、機制、模式、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創新性。」

杭州市級層面在全力發展「智慧醫療」助力分級診療的同時,更為難得的是,下屬行政區在分級診療探索中的「智慧」創新也從未停止。

今年,西湖區推出了國內首個新型智慧移動醫療服務項目--「社區健康通」APP,居民通過該APP手機端可便捷預約上級專家號,還可以與醫生實時在線交流;江幹區組織社區醫生與 浙醫二院、 邵逸夫醫院、杭州市紅會醫院等大醫院名醫結對並開展培訓,已有近百名全科醫生拜名醫為師;上城區則與浙醫二院等建立了專家專網預約系統,候診的時間段精確到半個小時……

自上而下的聯動創新,使得杭州醫養護一體化智慧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而「社區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模式也雛形可見。

分級診療銜枚疾進演「杭州速度」

「杭州醫療改革成效顯著,醫養護一體化、分級診療等改革穩步推進,達到了『百姓得實惠、醫院得發展、政府得人心』的改革目標。下一步要更好地適應深化改革的新精神,要進一步探討推動醫療資源合理布局。」在9月份調研杭州市衛生計生委時,杭州市長張鴻銘表達了市政府對分級診療制度推進的重視和期待。

今年以來,杭州市政府層面從頂層設計入手,推進步伐不斷加速。

3月,杭州市政府發布《市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構建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體系,深化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資源共享,引導建立社區首診、雙向轉診機制。6月,《關於推進醫養護一體化智慧醫療服務的實施意見》出臺,為杭州建立分級診療體系提供了驅動力。

在財政支持方面,杭州不斷加大醫療投入力度,資金規模增長不斷加速。

10月,杭州醫養護一體化全科籤約服務迅速推開,居民籤約服務費為120元/年,杭州市、各區政府將承擔其中108元,2個月來此項支出累計已超過2700萬元。2014年全年,杭州市財政投向醫療衛生領域的資金將超18億元,同比去年增長5%以上。

在制度推進方面,杭州緊跟浙江省政策方向,落實進程不斷加速。

兩月前,浙江分批啟動全省分級診療試點。試點方案雖未對杭州提出明確時間要求,但記者了解到,杭州重構就醫體系的嘗試將於明年1月份全面展開。通過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籤約服務模式,和引導分級診療的醫保政策、財政政策和物價政策,讓更多的居民選擇首診在社區。

分級診療的層層推進,正讓越來越多的杭州市民感受到就醫方便:下城區居民李福的家在水陸寺巷附近,距潮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只有不到200米,如今李福一家都籤約了「家庭醫生」。「小毛病在家門口就能看好,不用再捨近求遠。平常過來測測體重血壓等也方便,醫生還常指導飲食與生活習慣,身體離亞健康越來越遠了。」李福笑稱。

西湖區的吳女士因血糖偏高時常需複查治療。往常她去趟醫院需大半天時間,對體力和精力都是很大的耗費。如今安裝「社區健康通」APP後,吳女士可與社區醫院的醫生在線交流、預約檢查,醫生還可通過該軟體將吳女士向 浙江醫院轉診。吳女士說,現在去醫院從預約到檢查治療,可以省下3倍的時間。

針對杭州分級診療的探索實踐,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範柏乃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醫改的核心問題,是醫療資源配置是否不合理。杭州分級診療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架構,將大醫院與社區醫療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讓社區醫院與大醫院權責明確了,合理有效引導了病人群的分流。這對於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解決行之有效。」

而對於杭州「全科醫生」籤約服務,範柏乃認為,類似契約服務關係在方便居民就醫的同時,更可以給居民提供預防、 保健的一體化服務,有利於節約醫療資源。

「醫改正處於攻堅克難的階段,杭州的分級診療實踐能在全國頗具名氣,甚至領先一個身位,這與杭州注重保障居民實際需求、持續加大基層醫院投入力 度和合理化的人員配置密不可分。」範柏乃說,在未來醫療資源配置均衡化的持續推進就醫體系重構過程中,杭州有能力給醫療體制改革更多可借鑑經驗。

相關焦點

  • 瀏陽醫改開出五劑「良方」 破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推進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是近5年來醫改的重要內容。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旨在建立合理的就醫秩序,基本實現看大病不出縣,逐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部署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到2020年分級診療體系基本建立。「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市。」
  • 創新醫改|芙蓉區:城市醫聯體建設助推分級診療實施
    編者按:健康是幸福之基,醫改關係民生福祉。日前,長沙市進行2019年度醫改工作綜合評估,10家單位獲評「醫改創新突出單位」。如何通過醫改解決老百姓看病就醫的難點?醫改工作如何跟隨時代發展而創新變革?紅網時刻新聞記者走進10家「醫改創新突出單位」,深入探尋長沙醫改之道。
  • 山東鄒城醫保局探索「病種下轉」 推動分級診療制度落地落實
    中國發展網訊 分級診療制度是「新醫改」的核心目標,也是實施「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實現合理的分級診療秩序,是新醫改以來中央著重解決的醫改難題。為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解決「上轉容易、下轉難」問題,山東省鄒城市醫保局盯著醫保支付政策「指揮棒」,找準施策著力點,提高治理精準度,大膽探索推行「病種下轉」試點,全力破解分級診療「下轉難」難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 三明醫改路:「天下第一難」這樣解
    這是三明市民陳瑞幫告訴記者的數據,他是一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要長年服用降壓控糖藥,對自己看病開銷記得很清楚。「聽說三明這幾年一直在搞醫療改革,我不懂啥是改革,但我們老百姓看病確實更便宜了。」陳瑞幫說。針對「看病難、看病貴」難題,2012年三明市啟動醫療改革,推行一系列敢於觸碰深層次利益的舉措。
  • 公主嶺市中醫院落實國家分級診療制度 力邀吉大一院專家出診
    中國公益在線訊:公主嶺市中醫院落實國家分級診療制度,力邀吉大一院專家出診。近日,公主嶺市中醫院邀請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婦科專家、彩超專家來院出診。讓嶺城百姓不出公主嶺就享受到了省級權威專家優質的醫療服務。為落實國家醫改分級診療制度,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公主嶺市中醫院同吉大一院生殖產前中心、不孕不育診療中心專家聯手,在公主嶺市中醫院三樓婦科門診開展孕產婦產前檢查及不孕不育患者診療篩查活動。為確保活動順利開展,市中醫院在活動前進行了廣泛宣傳。
  • 醫改調研 | 申曙光: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搞醫改?清遠經驗可借鑑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整理 | 吳施楠「廣東省的醫改工作在強基層、建機制、推進分級診療、醫聯體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實實在在地解決了一些問題,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並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生命力和可推廣價值的具體的醫改實施模式。」
  • 分級診療是什麼?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分級診療是我國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之首,中國醫改成功的重要標誌即是實現分級診療。基層醫療機構發揮著排查分診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不足,以及民眾對分級診療的認知程度不高,還是影響著分級診療的全面落實。
  • 康巴什區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為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和醫療聯合體建設,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2020年,康巴什區衛健委以建設城市醫療集團為抓手,積極打造「資源共享、人員互動、服務下沉」的就醫模式,努力破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繁」等突出問題。
  • 深圳醫改模式獲中國醫療健康界的「奧斯卡」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記者 餘海蓉 戴曉蓉 通訊員 深衛信深圳醫改再獲肯定。7月11日,在2020中國健康產業創新峰會暨第三屆「奇璞獎」上,深圳衛生健康委《構建整合型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圳模式》獲得特殊貢獻獎。
  •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十三五」期間...
    「十三五」以來,陝西以第二批綜合醫改試點省為契機,圍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理念,突出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發力,綜合醫改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有力地促進了全省衛生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 求醫問藥不再難 三明醫改如何敢為天下先
    三明市醫保局局長徐志鑾分享答案:「三明醫改是被逼出來的,但只要老百姓得實惠,再怎麼難都是值得的。」  讓藥品「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三明市民陳瑞幫今年73歲,患高血壓、糖尿病10多年,以往三天兩頭就得往醫院和藥店跑,每年買藥要花費上萬元。  今年5月,陳瑞幫開藥時注意到,一款常用藥阿卡波糖便宜了很多。
  • 三明實踐丨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三明醫改答卷​​​​​...
    三明實踐丨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三明醫改答卷​​​​​​​ 2020-12-23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⑥ | 構建「十四五」醫改推進機制
    如何從傳統的行政科層制管理模式向現代化的新型治理模式轉型,如何落實醫院院長的職業化,如何進一步加強科學管理、現代管理與落實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如何實踐醫療與預防的深入融合,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對公立醫院管理提出的又一關鍵性要求。這既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的魄力和智慧,也需要公立醫院不斷地自我完善和創新。
  • 深水醫改破冰行「七個一」匯聚磅礴健康力量——「十三五」期間...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鄭州衛生健康系統緊急動員、全面響應、迅速行動,交出了一份硬核的「健康答卷」;醫改探索,縣域綜合醫改、分級診療等全國典型推介,更是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鄭州答卷」。「十三五」時期,深水醫改如何破冰前行,為鄭州城市發展提供健康動力?
  • 寶雞眉縣:醫改賦能醫共體強實力,百姓家門口看病有專家
    寶雞市眉縣 位於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 醫療資源緊缺 農村群眾看病難 「要想知道醫改如何,就該到基層看百姓獲得感提升了多少!」9月21日,健康時報記者跟隨國家衛生健康委來到陝西寶雞市眉縣進行醫改調研活動。
  • 西部省份醫改如何進行?川陝青寧四地介紹深化醫改舉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11日訊(記者 韓璐)  近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四川、陝西、青海、寧夏四地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負責人介紹了各自深化醫改中的重要舉措和成效。
  • 上海交通大學|「後疫情時代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在線研討會成功召開
    4月5日下午,在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指導下,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研究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醫學院醫院管理處、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 「後疫情時代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研討會在線召開。
  • 北京分級診療效果持續向好 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攀升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杜燕)截至2020年10月,北京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增幅連續43個月高於二級和三級醫院,呈現門診服務向基層機構分流的態勢,分級診療效果持續向好。今年前10個月,北京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佔比較2015年同期上升了約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