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總則編開宗明義提綱挈領

2020-12-14 黑龍江新聞網

馮向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法典編纂的先河,在新中國立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到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民法典時,現行的婚姻法(1981年)、繼承法(1985年)、民法通則(1987年)、收養法(1992年)、擔保法(1995年)、合同法(1999年)、物權法(2007年)、侵權責任法(2010年)和民法總則(2017年)將同時廢止。

民法典共7編1260條,由總則編和六個分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收養編、侵權責任編)構成。為了讓全省公民更加深入學習了解民法典,熟知這部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方方面面的「百科全書」,進而為更好地貫徹實施民法典做足準備工作,本報開闢《民法典解讀》專欄,邀請省內教學、科研和有關部門的專家學者逐編為大家詳解。

民法典第一編「總則」共十章二百零四條,基本保持了現行民法總則的結構和內容,即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等十章,只是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並將「附則」部分移到民法典的最後。它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也是其他六個分編的統領,具有高度的函攝性和抽象性。這裡從普適性原則和一般性規則兩個方面作解讀。

一、民事活動的普遍適用性原則

總則編第一章「基本規定」共十二條高度概括了調整各類民事關係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主要內容如下:

1.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要立法目的之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包括三個層次24個字的最新概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層面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層面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層面價值準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8年憲法修正案有「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法律法規是推廣社會主流價值的重要保證。民法典總則第一章第一條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的立法目的,同時在第三條規定民事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民事立法舉措,也是對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的堅持。

2.建立健全民法基本原則的規定。民法基本原則是編纂民法典的準則,也是當事人在法無明文規定時的行為準則和司法審判準則,有基本體制原則和體系限制原則兩大類規定。其中,基本體制原則包括平等原則(第四條)和自願原則(第五條);體系限制原則包括公平原則(第六條)、誠信原則(第七條)、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第八條)、綠色原則(第九條)。這裡的公序良俗,指的是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綠色原則,即「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可見,總則編的基本宗旨以權利為本位,同時也兼顧對於社會利益和社會秩序的保護。

此外,總則編還補充了民事法律適用原則的規定:一是依照法律處理民事糾紛;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二是「其他法律對民事關係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便為我國民法的適用提出了新的方法論,即原則加規則的適用。

二、一般民事制度的發展和創新

發展和創新了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制度的一般性規則。

1.完善和補充民事主體制度。一是自然人制度安排更人性化和社會化。(1)以「自然人」概念取代了民法通則中的「公民」說法。(2)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從10周歲下調到8周歲。(3)完善了監護制度。1)補充意定監護的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2)增加被監護人臨時生活照料措施的規定。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在突發緊急事件、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無人照料狀態下,應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3)增加特殊保護胎兒利益的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二是法人制度設計更符合中國實際,也更現代化。總則編根據法人設立目的的不同,將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四類法人修改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等三類法人。三是新設立「非法人組織」一章。對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等不具有完全獨立財產的經營體或者非營利團體,作為除自然人和法人組織以外的第三類獨立的民事主體加以規定。

2.完善和補充民事權利制度。對於民事權利作宣誓性的規定,具體權利由其他各分編作具體對應。一是重新概括調整範圍。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這與民法通則「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的規定顯然不同。「人身關係」前置於「財產關係」,是對人身權地位與保護水平的提升。二是注重保護個人信息權利和數據、網絡虛擬財產。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個人信息被隨意侵犯、收集、買賣的情況日益突出,總則編新增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但是並沒有確定一種個人信息權,這是順應信息化時代的一個重要舉措,隱含了對於制定個人信息保護特別法的授權。第一百二十七條還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補充民事責任制度。除新增「繼續履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外,還有懲罰性賠償的規定。另有兩個亮點:一是免除了見義勇為者的後顧之憂。針對近年因誠信缺失和保障不力而引發的見義勇為糾紛的實際,為避免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事件的發生、擺脫不敢見義勇為的困擾,總則編鼓勵和保護見義勇為行為。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二是增加「保護英烈」條款。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4.完善和補充訴訟時效的規定。總則編在訴訟時效制度上的主要發展和創新:一是第一百八十八條將一般訴訟時效期從2年延至3年。從實踐效果來看,受制於訴訟或仲裁的救濟成本較高、程序複雜、專業性強等諸多因素,過短的時效顯然會造成利益失衡。而一般訴訟時效延長到3年,則有利於平衡權利保護和督促權利行使之間的關係。二是新增未成年人遭性侵後訴訟時效的特殊起算點。在一些未成年人遭性侵案件中,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甚至許多未成年人不敢通過法律尋求保護,等成年後再去尋求法律救濟時往往超過了訴訟時效。為確保受性侵損害的未成年人賠償請求權,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遭受性侵的未成年人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18周歲之日起計算。

總之,民法典總則編開宗明義、提綱挈領,以「提取公因式」的方式集中規定民法的最一般問題,具有時代性、科學性和本土性,為民法典其他六個分編的編纂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作者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法學博士,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相關焦點

  • 中國民法典總則與分則之間的統轄遵從關係
    二、民法典總則編對分則各編具有的統轄效力  我國民法典共分為七編,各編中民法總則編處於龍頭地位。民法典總則編,既是潘德克頓體系的特徵,也是整個民法典的核心。說它是潘德克頓法學體系的特徵,是因為在其他的立法模式中都沒有民法總則。
  • 民法典來了之總則編
    關注我↑↑↑帶您走進城關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它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後五十年」切身利益,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近期,城關區人民法院微信平臺將對每編的亮點依次進行梳理和解讀。
  • 圖解民法典總則來了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法典的重要講話精神,7月初,全國政協社法委開通「學習民法典」讀書群,組織委員在群內學習、討論、交流。為什麼要出臺民法典?民法典由哪些部分組成?今天,我們一起去了解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民法典總則的主要內容!
  • 我們為什麼需要一部民法典
    最近,在談及「民法總則」審議以及民法典編纂事宜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副主任委員徐顯明這樣說。  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並於近日全文發布,將於10月1日起施行。儘管很多人還不太了解它的意義和價值,但這確鑿無疑地宣告了一個法治新時代的開啟。  民法為何物?
  • 第一堂課總則編
    天倪所也於今天啟動了民法典總則編內部學習研討會,並計劃於民法典正式生效前把所有的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等六編全部學完,在天倪所掀起了學習民法典的一波熱潮。第二章 自然人 26-56條韋紅露律師通過對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和民法典中關於監護權規定的演變進行比較,指出現行民法典對監護權更加突出保護被監護人的權利、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思表達。另外要特別關注民法典第三十四條,新增了在緊急情況下監護人無法履行監護職責時,特定的組織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生活照料措施等,這是基於疫情救護而增設的人性化條款。
  • 《民法總則》在我國民法典中的重要地位 民法典的地位是什麼
    在成文法國家的民法典中,民法總則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國《民法總則》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和作用,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第一,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綱。民法是一個龐大的法律體系,是規模龐大的成文法。
  • 王利明:民法典中有三編最具時代特色、實踐特色和中國特色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委員王利明,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孫憲忠介紹民法典及其實施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王利明介紹,民法典一共七編,這七編看起來各不相同,但實際上它有著非常緊密的邏輯聯繫。這七編就是按照保障私權這四個字,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有內在邏輯體系的結構。可以說,保障私權像一條主線,貫穿在整個現在民法典的七編裡面。
  • 民法典: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開宗明義,明確宣示「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充分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一致的。在民法典總則編和各分編中都有更為具體的規則來表達對如何協調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看法。婚姻家庭編有專門的一章對家庭關係進行調整,首先關注的就是如何協調夫妻關係,民法典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
  • 域外民法典特點概覽
    體例模式  民法典作為民事法律的鴻篇巨製,既權威又複雜,體例結構各有千秋。大體上都是序編加正編。當然也有的捨棄序編或總則,有的是無限擴充正編,有的在正編下增加了若干分編。  各國民法典體例大都是先總後分模式,因此,首編模式至關重要。一般而言,共有三種模式:序編,大總則,分總則。
  • 民法典·導讀(第3編第10章)|對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民法典有...
    對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民法典有哪些特別規定?今天的「民法典·導讀」推出的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編「合同」第二分編「典型合同」第十章「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的總體介紹,請結合收聽今天發布的「民法典·天天聽」音頻去看看吧!
  • 【《民法典》學習宣傳】| 漫畫版民法典總則,一起來get!
    【《民法典》學習宣傳】| 漫畫版民法典總則,一起來get!
  • 《王軼: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的重點問題》聽課筆記
    【內容順序】合同行為效力類型(6種):1.生效的合同行為:民法典合同編第502條第1款、總則編第143條。2.絕對無效的合同行為:民法典總則編第146條第1款、第153條,合同編第2分編第705條第1款(租賃合同期限不能超過20年,超過部分無效)。
  • 【民法典專欄】民法典:綠色理念護航生態文明建設
    Part 01民法典的綠色規則體系1.總則:確立了綠色原則民法典總則將「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寫入基本原則,與民法傳統的平等、自願、公平、誠實、守信五大原則並列,是近現代民法前提假設的「理性經濟人」向「生態理性經濟人」的發展,即承認個人的行為必須受到環境公平與正義的約束,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 杜萬華 | 《民法典》 總則編重點問題解讀
    《民法總則》和《民法典》的關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任務是起草《民法典》總則編(即《民法總則》)。這一任務從2015年初開始啟動,於2017年 3月15日通過了《民法總則》。第二階段的任務是編纂《民法典》各分編,起草 《民法典》各分編的工作在《民法總則》還沒通過之前就已經啟動,到2020年5月28日正式通過時結束。
  • 【微普法】民法典百問百答——人格權編
    【微普法】民法典百問百答——人格權編 2020-06-13 0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貴祥 | 民法典適用的幾個重大問題
    (二)從編纂思路上看,民法典是以民事權利為線索進行編纂的,因此是一部權利法民法典總則編加上分則各編,共 7 編。我國民法典參考了大陸法系國家尤其是德國民法典的編纂思路,更重要的是充分總結了中國立法經驗,立足中國國情民情,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一是人格權獨立成編,克服了德國民法典重物輕人的缺陷 ;二是將債法一分為二,即合同編和侵權責任編分立,旨在凸顯二者在規則上的差異;三是不設債法總則,債法總則被納入到合同編。
  • ...劉曉霞: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 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典
    有史以來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立法文件中間,民法總則是以98.3%的高票表決通過的,民法典又創新高,是以99.8%的高票表決通過的,這就是代表人民意志,行使最高國家權力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民法總則,以及民法典所表達的價值取向、所做出的價值判斷,給予的高度認可。第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奠定了法治基礎。
  • 王歌雅: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價值闡釋與制度修為
    在此基礎上,也有應去除監護一章的立法建議,因為民法典總則編已規定監護,無須重複規定;即便民法典總則編關於監護的規定並非盡善盡美,但可通過制度完善或司法解釋加以補充或補救。然而,如何實現監護在民法典諸分編間的制度架構與規範融通,尚需充分的立法論證與深層的立法銜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立法體系的爭論雖觀點紛呈,但其終以五章制的立法體系結束了立法邏輯與制度架構的爭論。
  • 民法典與旅遊 | 每日一問(八)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闡釋民法典所蘊涵的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必須遵循的規範,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是全民普法的重點任務。
  • 中國開啟「民法典時代」 7編1260條內容全、操作性強
    來源:第一財經中國開啟「民法典時代」 7編1260條內容全、操作性強作者: 胡天姣5月28日,對於很多民法學界人士來說,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這一天,中國正式邁入民法典時代。「民法典草案在表決中獲得了2879票贊成的高票通過,說明民法典的頒布正當其時、深得民心。這也表明民法典對民事主體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的全面保障,是符合人民需求的,體現了我們立法為民的宗旨。」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孟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