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最痛恨的兩個大臣,一個是和珅,還有一個是誰?

2020-12-15 文蹤旅跡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我國古代,新皇帝們登基後往往會對先皇時期舊臣中位高權重以致不利於統治,或是單純只是看著不順眼的大臣進行清理,轉而任用自己信賴的臣子來完成換血,從而鞏固自己的統治。即使不被清理,先皇時的大臣也常常因為年事已高等原因遭到新君的棄用、厭惡,最後要麼告老還鄉,要麼遭貶、被殺。

舉例來說,清朝嘉慶帝繼位後,就對乾隆朝時備受恩寵的兩位重臣十分痛恨,今天因影視劇中經典角色而被人們熟知的和珅,就是其中一個。

在乾隆年間身兼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等數十要職,甚至乾隆帝晚年病重時能夠代為轉達政令的他,卻在嘉慶帝掌握朝政十幾天後就被抄家斬首,可見嘉慶帝有多麼恨他。那麼,除了和珅之外,被嘉慶帝痛恨的另一個乾隆朝重臣是誰呢?答案就是福康安。

乾隆十九年(1754),福康安生於北京城東安門內乾隆皇帝御賜的宅子裡。這座宅子的主人並非別人,而是不久前剛在金川之役中立下大功被封一等忠勇公的富察·傅恆。

富察氏出自鑲黃旗,世代都是滿清名將,福康安的曾祖米思翰為平定三藩立功,官至太子太保,其子李榮保受封察哈爾總管,再往後的傅恆就更是受到乾隆帝的特殊優待。

作為乾隆帝的小舅子,傅恆從藍翎侍衛做起,後來指揮大小金川之役、平定準噶爾、督師清緬之戰,終因積勞成疾病逝。為了表彰傅恆的貢獻,乾隆帝曾授予其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等官爵,把他排在紫光閣功臣之首,各種賞賜更是不計其數。

不過如果拿傅恆和他的兒子福康安相比,那就稱得上是小巫見大巫了。

上文說到,傅恆是乾隆帝皇后的弟弟,那麼福康安自然就是她的侄子了。對於這個侄子,富察皇后和乾隆帝都很喜愛,從小便讓其長在宮中,後者還親自傳授他學問。

據《清史稿》記載,乾隆三十二年(1767),剛滿十三歲的福康安就"以雲騎尉世職授三等侍衛",三年後,他又被提拔為一等侍衛。就這樣,年僅十八歲,福康安已經官至戶部侍郎、鑲黃旗滿洲副都統。

乾隆三十八年(1773),福康安受命趕到噶爾拉山,輔佐大將阿桂參與平定大小金川戰事,並有著非常優異的表現。三年後,大小金川被平定,福康安因功受封三等嘉勇男,對這個侄子愈發喜愛的乾隆帝不但為其加官進爵,還賞賜他戴象徵身份的雙眼花翎、允許他在紫禁城騎馬。

接下來的數年,福康安輾轉吉林、盛京、雲貴、四川,擔任了不少重要職位。

在四川剿滅"嘓匪"後,軍事才能得到認可的福康安被緊急調到甘肅平定撒拉族民變,安撫好回民,他再度啟程前往臺灣,負責鎮壓反清復明的林爽文起義。乾隆五十三年(1788),福康安成功將義軍首領林爽文俘獲,但因為在戰爭中有包庇親戚恆瑞的行為,乾隆帝沒有對其進行嘉獎。

第二年,福康安調任兩廣總督,但這年七月,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官船私運一事被彈劾,福康安曾經向他索購,因此也被罰革職留任,不過畢竟乾隆帝還是很寵他,不久後便又減免了其罪責。

在兩廣地區沒待多久,福康安又在小國廓爾喀侵犯西藏邊境時前去驅趕。面臨過不少大場面的福康安三下五除二僅花了兩個月便收復失地,還攻到廓爾喀境內,逼得對方倉皇請降。

福康安驅走侵略者,不但被乾隆帝封為武英殿大學士、忠銳嘉勇公,也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嘉慶元年(1796),因為長期跋涉行軍、操勞軍政事務,福康安積勞成疾,病逝於軍中。為了表達對福康安的哀悼,乾隆帝加封其為嘉勇郡王,且配享太廟。

不過,嘉慶帝沒有像父親那樣喜愛福康安,等到其真正掌權後,曾多次斥責他。

對此,《清史稿》記載道:"福康安受高宗殊寵,師有功。在軍中習奢侈,犒軍金幣輒巨萬,治餉吏承意指,糜濫滋甚。仁宗既親政,屢下詔戒諸將帥毋濫賞,必斥福康安。"也就是說,雖然屢立戰功,但在軍中他作風奢侈,常常動不動就拿數萬金幣犒勞軍士,導致了許多濫發賞賜的情況。

對此,嘉慶帝深惡痛絕,所以每次說起在軍中力行節儉,不要大肆封賞時,都會斥責福康安。在筆者看來,福康安濫賞確實不值得鼓勵,但他的做法卻能夠讓士卒為己所用,作戰更加積極,罪責不能都歸於他。

相關焦點

  • 和珅能百般逢迎乾隆皇帝,為啥不提前討好嘉慶皇帝?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當全國老百姓還沉浸在過年的熱鬧氣氛中時,乾隆皇帝病逝。 那時候,和珅還負責總管乾隆皇帝的喪事。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短短幾天之後,自己就被嘉慶皇帝傳旨逮捕,以二十條大罪賜獄中自盡。幸運地是,嘉慶皇帝看在和珅是前朝重臣,又是乾隆皇帝兒女親家的份上,允許他回到家裡,用一匹白綾自盡。
  • 嘉慶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到底說了些什麼?
    正所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誰能想到,和珅只用了幾年時間,就成為乾隆皇帝身邊炙手可熱的人物;但當乾隆皇帝去世後,和珅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被嘉慶皇帝收拾了,落得個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眾所周知,嘉慶皇帝收拾和珅時,宣布了20條罪狀。這20條罪狀了,到底說了些什麼?有幾條屬於實錘?
  • 清代嘉慶皇帝登基後為什麼會棄用傳統吉祥物如意?與和珅有關?
    成為了歷史上最著名的紅頂商人。(二)除掉和珅的原因大清王朝有一傳統,每次易帝,新主都會發動一場對前朝重臣的殘酷清洗運動,例如順治皇帝對付多爾袞,康熙皇帝殺掉鰲拜,雍正皇帝賜死年羹堯,乾隆皇帝密除訥親。人怕出名豬怕壯哦,嘉慶皇帝上位,他不遭殃誰遭殃?傳統歸傳統,嘉慶皇帝除掉和珅的直接原因估摸有兩個方面。
  • 和珅跌倒 嘉慶吃飽
    這一天,乾隆皇帝召集皇子皇孫、王公、大臣於勤政殿,當眾取出當年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建儲密旨,宣布十五子永埮為皇太子,並決定次年新正舉行傳位大典,為避諱起見,又將皇太子名改為珅埮。然而,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在嘉慶元年,乾隆開始訓政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86歲高齡的老人了,儘管他每每宣稱自己精力旺盛、身體健康,但實際上已老態畢現,其精力已遠非昔比。「太上皇帝容貌氣力,不甚衰耄,而且善忘。昨日之事,今日輒忘,早間所行,晚或不省。」這種情況,為和珅的專擅又進一步創造了機會。
  • 為何乾隆一死,嘉慶就急忙處死和珅,真的是另有隱情?
    古代的時候,皇帝的權利是最大的,而且當時有很多大臣為了自己的官位都會找一個權利大的人依附,所以說皇帝就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只要被皇帝看中,他們的官位自然是升的很快,並且地位也是很高的,如果在一些國家大事上能夠獻出自己一份力量的話,那麼皇帝就更不會虧待他們,甚至是他們的子女也會得到優待,且在皇帝面前說話也是很有分量的,當時乾隆在位之時比較看中的一位大臣就是和珅
  • 乾隆不讓嘉慶殺和珅,嘉慶皇帝沒有聽,多年後他終於明白其中真相
    乾隆皇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有爭議性的皇帝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文治武功,而且還因為他身邊有一個史上第一大貪官和珅。
  •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來歷
    但是,如果你知道這人是誰,就會覺得他姑惡不悛,罪有應得。  他就是《鐵齒銅牙紀曉嵐》裡同乾隆皇帝、紀曉嵐耍貧嘴的那個人--和珅,和大人!  和珅,字改齋,清朝滿洲正紅旗人,姓紐祜祿氏,生於1750年,靠他的高祖尼牙哈那有軍功,承襲了一個三等輕車都尉職位。  說起官場上的和大人,可謂意氣風發。
  • 和珅是乾隆留給嘉慶的一口大肥豬?事實卻是被乾隆的沽名釣譽坑死
    可以說和珅當時的家產竟然比清朝國庫的存銀還要多,甚至可以說從康熙到乾隆攢了三朝的存銀只有和中堂家產的三分之一不到,嘉慶皇帝一掌權就殺掉和珅的舉動也被世人認為,是為了抄沒家產以充盈國庫。「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也成為了一個常識刻畫在我們印象中,甚至於有些人說乾隆皇帝不殺和珅,就是留給兒子的一口大肥豬,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 嘉慶問和珅:太上皇對你如何?和珅哭道:好,嘉慶說:那你殉葬吧
    因此,嘉慶在最初做皇帝的時候可謂是十分的憋屈,沒有一點實權,如果沒有乾隆的點頭,他是連詔書都發不出去的。在《南亭筆記》中記錄了一個關於和珅與嘉慶之間的小故事。一天,和珅的人去嘉慶帝那裡處理一些事情,順便考察一些嘉慶有沒有犯什麼過錯,不過,就在這時,一個消息直接就將嘉慶「解放」了:「乾隆帝駕崩了。」
  • 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看完不淡定了
    據統計,從和珅家中搜查出來的財富總額可達八億到十一億兩白銀,可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僅有5000萬兩白銀,換句話說和珅所擁有的財富至少相當於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總和這是多麼嚇人的一個數字! 所以在扳倒和珅以後,嘉慶皇帝手頭寬裕了許多,清朝財政政策也趨於寬鬆,此時整個王朝的局面開始好轉。
  • 嘉慶問和珅:你為何要貪汙?和珅的一番話,讓嘉慶相當尷尬
    然而,乾隆雖然禪位,卻依舊把持朝政,嘉慶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皇帝。乾隆在召見各國使臣的時候說道:「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想必嘉慶有一種想罵人的衝動。三年後,89歲的乾隆於養心殿病逝,嘉慶表面上非常傷心,哭的一塌糊塗,內心估計高興的不行,終於能夠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了。乾隆剛死,掌權的嘉慶就幹了一件大事,宣布寵臣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狀,命人將其關進大牢,並下旨抄家。
  • 嘉慶賜死和珅後,他兒子是怎麼報復嘉慶妹妹的?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而主角團除了虛構出來的陳文杰等民間人物,還有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和珅、十公主以及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歷史上豐紳殷德和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的確成婚了,但是我們都知道乾隆死後,和珅被嘉慶幹倒了,那麼面對有著「殺父之仇」的妻子,他又採取了怎樣的舉動呢?豐紳殷德的前半生是幸運的,他的父親是乾隆最受寵愛的大臣和珅,也避免不了被愛屋及烏。
  • 和珅死前,嘉慶對大臣說了6個字,大臣:原來皇上不殺貪官
    乾隆在位60年後,決定禪位給兒子嘉慶,嘉慶登基後,除了面對國庫空虛,災民遍野,白蓮教起義外,還要面對一個大人物——和珅。第二,深諳帝王之心,他非常了解乾隆的心思,很多乾隆不方便辦的事情,都讓和珅辦了。第三,乾隆之所以喜歡和珅,是因為和珅雖然貪腐,但和珅一直忠於乾隆,然而和珅忠於的是帝王,並不是國家。乾隆不是不知道和珅貪腐,之所以沒有對和坤下手,便是因為他知道和坤還有很大的用處,不能夠缺少。
  • 嘉慶皇帝:又一個儒家聖君出現了
    他教育出來的兩個繼承人:雍正和乾隆,在這方面都精得很,絕不含糊。但乾隆就不行了,千挑萬選,選了一個對儒家理論深信不疑的繼承人出來。嘉慶年輕的時候長得很標誌,也足夠聰明伶俐,騎射功夫也棒,讀書讀得也好,又尊師重道、孝敬長輩、舉止端莊,怎麼看怎麼都是儒家聖君的好苗子。親信大臣們也都誇獎他賢能。乾隆越看越歡喜:就是他了,千古第一完美皇帝的完美繼承人。
  • 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嘉慶皇帝的悲劇程度要看怎麼說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嘉慶皇帝的處境肯定是最悲劇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後的幾位皇帝,嘉慶皇帝處境是最不錯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不過對當時的嘉慶皇帝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除了年號從乾隆改為嘉慶以外,其他的沒有任何的改變,乾隆皇帝依然居住在養心殿內,依然把持著朝政大權,甚至在外國使節來訪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說出朝政大權依然歸他的話,這個時候嘉慶皇帝也在身邊,嘉慶皇帝表面上陪著笑,心裡一定是悲傷的,此時嘉慶皇帝的心裡也一定在想,我這個皇帝沒有任何的權利,當著還有意思嗎?
  •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二十條大罪卻無一個「貪」字,和珅究竟貪否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二十條大罪卻無一個「貪」字,和珅究竟貪否記得小時候小編買了一本盜版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只記得其中有一個章節標題就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再加上當年最愛看的「鐵齒銅牙紀曉嵐」(有點暴露年齡),小編心中對於和珅這個大貪官可以說是恨之入骨了。
  • 【溫故知新】嘉慶即位與一個美麗的傳說
    嘉慶皇帝能成為皇帝,純屬運氣好。也可以說是天命所歸,乾隆雖然兒子們眾多但老天偏偏與他過不去,這些孩子大都英年早逝,還沒有成年就早早離開人世,到了嘉慶皇帝出生的時候他的14個兄長中有8個已經死去。乾隆立太子的時候,一共只剩下了兩個人選。
  • 一意孤行,抄家和珅,若干年後的嘉慶為何黯然神傷?
    所以在乾隆帝駕崩僅僅15天後,嘉慶帝就下令處死了和珅,他的這一行為也讓朝野上下都齊聲叫好,也為新登基的他鞏固了自身的地位,同時也在表面上得到了一些大臣的支持,但登基之後日復一日的繁雜工作卻在不斷侵蝕著嘉慶皇帝的耐心,在他處死和珅若干年後他自己也對處死和珅的這個決定追悔莫及,因為和珅雖然喜愛金銀,但他無疑也是處理政事的一把好手。
  • 乾隆皇帝退位前寫了一個字,滿朝文武交口稱讚,唯獨和珅面如死灰
    嘉慶帝查抄和珅府邸獲得了8億兩銀子,這相當於大清國庫15年的收入。2001年,美國人搞了一個歷史上世界首富的排名,他們把和珅稱為「18世紀的世界首富」。和珅確實是大清第一貪官,但他非常有能力,這跟大家看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和珅有很大區別。
  •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因此,他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寬鬆的仁政,另一個是嚴厲一些的仁政,兩者的大體思路是一樣的。此外,由於乾隆後期的昏庸,腐敗已經深入骨髓,如果嚴厲懲治腐敗,那麼全國大大小小的官員幾乎都不乾淨。剷除貪官會使國家政治系統暫時陷入癱瘓的局面。曾經幫助嘉慶處理和珅一案的官員最終被查出貪汙四萬兩白銀。所以,嘉慶寬鬆的反腐政策無法根除國家腐敗之風,僅僅起到除掉部分異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