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是懷著一顆赤誠的熱心,但是往往缺少正確、科學的教育方式,最終適得其反;在前面幾期我們了解了孩子身心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以及對應的心理特點,但是如何利用正確的方式,遵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去幫助和支持他呢?今天開始就給大家陸續分享,應對不同的發育階段,父母該如何正確應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對不同的發育階段,都會遇到某種心理矛盾,這些心理矛盾,會導致孩子的一些共性問題發生;出現問題,我們就應該及時進行正確的心理幹預。
首先孩子成長的第一個心理成熟階段,主要是0-6歲的低齡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基本是在鍛鍊自己的潛意識能力,無論是他的學習、行為還是他的情緒變化都跟自己的潛意識有關;在這個階段學習到一些東西會牢牢地印記在他的腦海中,甚至變成自己的一種本能;而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就可以很好地驗證這一點。但是作為父母,在這個階段,往往錯誤地覺得,只要照顧好孩子就可以了,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就行了,其實不然;在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其實特別大,假如你想要給孩子塑造好的性格、健康成熟的心智模式,就一定要重視起來;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的一些學習行為,通常讓成人無法理解;比如在六歲之前非常喜歡聽大人給他講故事,而且總是喜歡聽重複的故事;如果這個時候的孩子纏著父母每天講故事,有時候父母就會有些不耐煩;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在鍛鍊自己的大腦形象還原功能,把聽到的故事,在腦海中構建成連貫的畫面;或者總是做一些相同的事情,並且在犯錯叮囑後還會繼續再犯,其實這也是他的一種學習模式,只不過做的事情本身沒有意義,但這一種學習方式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0-6歲的這個階段,還可以進一步把它再進行細分:
一是出生到滿月之前的新生兒階段,這個時候他出現的一切都源於本能,而且在這個階段,孩子初來乍到,伴隨著最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恐懼;他還不知道自己跟媽媽是分離的,所以他對母親有著天然的依賴,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來抵消陌生環境給他帶來恐懼的本能;在這個階段,孩子雖然是混沌的,但是父母仍然要在做任何事情時提前告訴孩子,讓他做好準備,給他情緒上的安撫,即使他的視覺、聽覺功能還不是那麼發達。
二是一個月到一歲的條件反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感受到一些簡單的刺激,比如感受到光亮、認識爸爸媽媽的聲音、辨認到一些親密關係;在這個時期,我們要給到孩子無條件的保護和關愛,減少與孩子之間的分離,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一歲之內的孩子一定要跟父母一起睡,不要分床,這樣他才能獲得安全感;讓他知道在身邊是有保護著自己的爸爸媽媽的。
三是一歲以後的身心初創期,一歲以後,孩子作為人的社會屬性會慢慢體現出來,如:開始學會直立行走,學會用簡單的語言溝通,用肢體和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時候,最基本的就是一定要有正面的、積極的鼓勵;最應該給他提供的就是自信和安全感。
以上就是孩子在自己第一個心智成熟階段,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指導和幹預的做法;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作為父母要正確自己的行為,科學「餵養」!
下期分享,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