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心智成熟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和提高學生們的心智綜合素養和潛能,為他們的健康快樂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教育觀點認為,由於我國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有很深的傳統觀念,比如說父母對子女不但要盡撫養的義務,還要對教育,就業和婚姻等做出諸多安排,正是因為這些教育的過程才促進了子女的心智成熟的過程和進程。當然,作為教育主體的學校和老師也是如此。因為一個沒有成熟心智的成年子女,就不可能孝敬父母,就不可能會有愛心,也不會自覺努力的學習,也不可能奉獻社會,那是作父母和老師的失敗。為此,我們認為,作為老師或者父母,應該充分認識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與責任,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還要幫助他們實施科學系統的《學生心智成熟訓練法則》的教育原則,來完善他們自己的心智素養和潛能,才能促使他們的身心、學習和生活都更加的完美和健康。
記得弗雷德裡克·佩斯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能夠控制自我的人,才能真正地擁有自由。」在現實生活中,對於成人來說,凡是能夠控制自我情緒的人,往往都是高情商之人,都是成功之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能夠約束自己的情緒,都具備冷靜理智的性格和頑強的意志力。而我們的學生的日常生活卻總是充滿著情緒,他們有時欣喜若狂、有時又焦慮不安、有時候就會孤獨恐懼,有時候會滿腔怒火、有時就悲痛欲絕、有時也會舒適愉快等等。
他們的這一切都使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時而陽光燦爛,時而陰霾密布。他們為什麼總是處於這些狀態之中而不能自拔?就是因為他們的心智不成熟所造成的。而心智不成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很好的約束和自主控制情緒和情感,不能具備優秀而冷靜理智的性格與頑強的意志力。我們要想幫助他們改變這些不足與缺失,就必須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學生心智成熟訓練。但是訓練的前提是科學認知學生的情緒變化的規律。學生情緒的多樣性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心理現象,有獨特的心理過程,也有生理喚醒、主觀體驗和外部表現。所以我們要明白情緒最能表達學生的內心狀態,是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情況的心理狀態的晴雨表。
我們幫助學生提升自我控制情緒的素養和能力,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信與自律能力,就是為了促進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學習,為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不斷健全他們的人格創造環境和條件。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培養他們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就會影響他們健康的成長和快樂的學習,就會使他們不斷地產生負面情緒和消極情緒。因為這些負面和消極情緒會促使他們對事情、對人產生不滿、厭惡、牴觸的心理,就會使學生的意志消沉、興趣低落而阻礙其健康成長。所以說,情緒對每一名學生的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大發雷霆、哭鬧不休或者消沉沮喪的學生,這些都是消極情緒的極端表現,它對任何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巨大的殺傷性。還有就是負面和消極情緒影響了學生的智力的發育和人格特性的形成。還有就是學生正處於身心各方面迅速發展的時期,容易動感情,對外物的刺激反映比較強烈,另外,孩子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也常常會影響情緒。比如他們自己估計過高,期望值太大,容易失望,失去心理平衡,從而導致情緒低落;還有就是他們對自己估計過低,又會安於現狀,缺乏進取心,從而導致消極自卑心理的存在,長期以往,就會養成自私、暴躁、消沉的不良性格。所以,我們就必須關注學生的情緒發展和成長,讓他們學會約束自己的情緒,不但有利於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更有利於他們的冷靜理智的性格和頑強的意志力的全面發展。因為能駕馭自己情緒的學生,不僅能夠控制各種情緒的產生,而且能夠對消極與負面情緒及時地進行自我疏導,保持平衡的心態,在為人處事方面就會比較沉穩和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