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年間,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道宗皇帝,宋徽宗治下的某一天,在梁山水泊的斷金亭之上,一個白衣秀士倒在一片血泊之中,在他身旁站著一群表面上義薄雲天,暗地裡卻各懷鬼胎的江湖草莽。
躺在血泊裡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江湖人稱白衣秀士的王倫,也是大名鼎鼎的梁山水泊的第一任主人。
我們先看看的王倫的發家史,首先書中並沒有交待王倫的家世和過往,只是偶爾提到,說他因為科舉不第,窮困潦倒之下投靠小旋風柴進。
柴進何許人也,大周皇族的嫡系子孫,當年趙匡胤黃袍加身,雖然奪了大周的天下,但是並沒有對柴家趕盡殺絕,反而賜下丹書鐵卷,許諾柴家人永享富貴。
我們的柴大官人靠著祖上的蔭庇,,整日呼朋喚友,騎馬狩獵,到處結交江湖人物,贈與金銀細軟,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柴進見王倫談吐不凡,便留他在莊上小住一段時日,但是這種寄人籬下的日子,又豈是王倫所願。
眼看仕途無望,不甘一世清貧的王倫,在得到柴進資助的情況下,與『摸著天杜遷』一同落草為寇,隨後在梁山水泊安營紮寨,又招攬了『雲裡金剛宋萬』和『旱地忽律朱貴』,作為左膀右臂。
在林衝前來投奔之前,王倫始終作為梁山的一號人物,指揮著手下七八百人的隊伍,靠著打家劫舍,過著土皇帝一般的生活。
而王倫一生命運的轉折點,就是林衝的到來。
我們再來看看,這位林衝是何許人也,京師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不僅人長得高大魁梧,而且武功高強,家庭圓滿,又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娘子,妥妥的一個成功人士。
只是奈何流年不利,因無故得罪了高衙內,好好的一個家被迫害的妻離子散,自己又被刺配江州牢城營。
堂堂丈夫空有一身本領,卻有志難伸,只能每日空自嘆息,在走投無路之下,只好在柴進的引薦下,前往梁山落草為寇。
而我們的白衣秀士王倫又做了些什麼呢?
原著:王倫動問了一回,驀然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佔強,我們如何迎敵?不若只是一怪,推卻事故,發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後患。只是柴進面上卻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顧他不得。」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林衝的性格,是屬於典型的粘液質,即感受性高,情緒穩定,考慮問題全面,安靜沉默,善於克制自己。
除非是面對存亡危機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選擇沉默克制。
而王倫在林衝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僅沒有出手相助,反而妒賢忌才,趁機打壓欺辱,此為第一大錯。
其次,為了消除林衝潛在的威脅,王倫將楊志奉為上賓,想要讓其加入梁山,成為他打壓林衝的助力。
只是王倫的做法,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反而徹底把林衝拉到了自己的對立面。更是為後來的火併埋下了伏筆。
楊志聽說了,只得跟了王倫一行人等過了河,上山寨來。就叫朱貴同上山寨相會,都來到寨中聚義廳上。左邊一帶四把交椅,卻是王倫、杜遷、宋萬、朱貴。右邊一帶兩把交椅,上首楊志,下首林衝,都坐定了。王倫叫殺羊置酒,安排筵宴,管待楊志,不在話下。
石碣村一戰,晁蓋、吳用、公孫勝和三阮等人,全殲何觀察所率領的五百名官軍,隨後帶人直奔梁山而來。
這個時候,王倫又犯下了第二個錯誤,那就是接納晁蓋等人進入梁山。
我們看看這個時候,雙方的實力對比,以晁蓋為首的石碣村一夥,文有吳用、公孫勝,武有三阮、劉唐和一幹漁家漢子;
此時的梁山,論智謀,王倫不如吳用,論武藝,杜遷和宋萬根本不是三阮的對手,而武藝高強的林衝又對王倫心懷怨氣。
如此一來,在和石碣村眾人的交鋒中,王倫不知不覺中已經處於下風。而在林衝夜訪晁蓋等人後,梁山的局勢已經徹底陷入被動。
但是,王倫卻並沒有察覺到這當中微妙的變化,依舊擺出一副寨主的姿態,對石碣村等人下達了逐客令。
只是王倫哪裡知道,他所面對的並非什麼良善之輩,而是一群刀尖上舔血的煞星魔主。而他的做法,無疑是在將石碣村眾人,往官府的刀口上推。
這樣一來,即便林衝依舊選擇沉默,火併之事終究還是會發生。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王倫是如何把一盤好棋下的滿盤皆輸。
首先,梁山水泊是何等去處?
林衝看時,見那八百裡梁山水泊,果然是個陷人去處!但見:山排巨浪,水接遙天。亂蘆攢萬隊刀槍,怪樹列千層劍戟。濠邊鹿角,俱將骸骨攢成;寨內碗瓢,盡使骷髏做就。剝下人皮蒙戰鼓,截來頭髮做韁繩。阻當官軍,有無限斷頭港陌;遮攔盜賊,是許多絕徑林巒。鵝卵石迭迭如山,苦竹槍森森似雨。斷金亭上愁雲起,聚義廳前殺氣生。
按照書中所說,梁山水泊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從朝廷幾次派大軍前來攻打,都無功而返,便可以看出這一點。
而梁山的第一任主人,王倫只是一介落魄窮儒,身上無半點武功,手下又無驕兵悍將,最大的依仗便是杜遷,宋萬等人,而王倫之所以能夠籠絡住他們,靠的無非是金銀財寶,或是許以重利。
但是這種靠利益連結起來的關係,根本無法長久維持下去。在林衝火併王倫之後,杜遷和宋萬又是怎麼做的?
林衝早把王倫首級割下來,提在手裡,嚇得那杜遷、宋萬、朱貴都跪下說道:「願隨哥哥執鞭墜鐙!」
古語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不配財,必有所失。
王倫雖坐擁八百裡梁山水泊,但是自身德行低微,忌賢妒才,氣量狹小,沒有寬容之心。豈知江湖之事自有江湖之道。
書中有言:可憐王倫做了多年寨主,今日死在林衝之手,正應古人言:「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亦深。」有詩為證:獨據梁山志可羞,嫉賢傲士少寬柔。只將寨主為身有,卻把群英作寇讎。酒席歡時生殺氣,杯盤響處落人頭。胸懷褊狹真堪恨,不肯留賢命不留。
相比之下,宋江和王倫相差無幾,同樣的武功平平,但是宋江為人豪爽,好善樂施,仗義疏財。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雙識人的慧眼。
宋江在燈下看那武松時,果然是一條好漢。但見: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在柴進莊上,武松被人冷落,正是虎落平陽之時,而宋江卻慧眼識英雄,對他多有照顧。因此武松對宋江的感激之情自然深厚。
而王倫在對待同樣處境的林衝時,所作所為實在愚不可及。豈不知大丈夫士可殺不可辱的道理。
後記: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亦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