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們很難再看見這樣的情景:指著誰,說他/她是左派或右派。
但要是網絡時代早50年,估計當下「黑詞」,左派右派必定成為一大熱門。
畢竟,當下大多數人無法分清左派和右派是什麼,更別說扣帽子了。這是一種趨勢,改革開放以來,強烈政治色彩的概念已經逐漸退出大眾生活,成為了少數代表的頂層設計;與此同時,經濟、文化等問題下沉到生活,成了大眾的主要談資。
我們不再用有色眼鏡評估一個人的政治傾向,也不再將個人與政黨理念捆綁在一起。
先來說說,左派右派是什麼。
1789年,法國大革命誕生了「左派」「右派」兩個詞。但它們邁向政治領域,足足花了一百年。原因也比較簡單,承認它們同時存在,在專制國家是不可能的事情。
從大範圍來說,左派與右派分國家,也分時代。但縱觀中西方歷史,我們大概能給左派和右派進行一個詮釋:
右派支持民主。認為民主、人權高於一切。
從這個基礎上出發,也推崇自由、法制。右派並不反對社會主義,只要它的產生是民主的、合法的。你讓右派在一個專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一個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作選擇,右派一定會選後者。右派反對的是馬克思式的社會主義,提倡暴力革命、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右派認為這種手段極不光彩。
左派支持愛國。認為國家、主權高於一切。
左派最關心愛國和賣國的問題,公有制和私有制、民主和專制是次要的問題。左派資望國家強大、民族富裕,什麼公有制?什麼私有制?什麼民主?什麼專制?哪個能讓國家強大就認哪個。因此就有了支持計劃經濟公有制的新左派;有了支持市場經濟私有制的左派;還有支持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左派;也有支持多黨制的左派,這最後一種雖然也支持民主,但未必是右派,因為他們最先考慮的是愛國,其次才是民主。
那這樣,就有了區分左派還是右派的方法了。你就可以問:人權大,還是主權大?
事實上,對於當前的我們來說,可能根本不會回答這個問題。對辯證法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還會說,沒有主權,何來人權;沒有人權,拿什麼構成主權。
從這裡可以看出,理性佔據主導的個體,具有強烈的政治邊緣化傾向。這是一件好事,畢竟整個社會都在走向全球化,走向共同體,著眼未來發展,比在哪個陣營更為實際和必要。
也因此,現代社會,我們很少談論個體的左派右派傾向。
左派和右派,從某種意義來說,不是一個人政治傾向的完備集,甚至還不是互斥的。這個時代,它們逐漸被邊緣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兩者的最終目標一致,主要分歧已經不那麼重要。
2013年,「環球時報」發表《左派右派都是想過好日子》,提到:
左派和右派,儘管看上去勢不兩立,但在大方向上卻是相同的,都痛恨腐敗,都焦慮貧富兩極分化,都想解決社會不公,都不滿意環境汙染。再往大一點說,不管左派或右派,都希望我們這個國家好,都希望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對於西方社會,左派右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作為維持內部相對穩定而存在。
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見證太多左右派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川普上臺,又將參加下一任大選;英國的脫歐行動,整整花了三年半;全歐洲風起雲湧的民粹主義運動等等。這一趨勢,也同樣宣告左派右派的謝幕。
2016年,哈佛大學歷史學家埃米爾·辛普森發表《長達200年的「左派」和「右派」概念已經完結》一文:
「左派」和「右派」的劃分已經不能正確描述西方的政治分歧,它們是工業化時代的政治穩定遺留給後工業化時代的紀念品。在工業化時代,這種劃分是合適的,但在後工業化時代,它們已經不再適用。不遵從這種劃分的政治運動贏得勝利並非偶然。一種模式性改變已經開始。
那麼今天,在這樣的趨勢下,談論左派右派還有意義嗎?
其一: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當前社會,經濟基礎與階層基礎受挫,社會道德基礎流失與社會信任危機,暴力行為叢生等等,這不僅僅是某一派別主張就能夠解決的。
既然左右派的分歧在於實踐,那就搞試點,不怕失敗,降低試錯成本。
其二:警惕一類隱藏的極左極右分子
沒有一定的政治敏銳性,我們當下很難判斷這兩類人。
關於極左分子,此前「方方事件」裡,「一位高中生給「方方阿姨」的信」,延伸到「北大哲學博士王誠的萬字長文」,都是一種表露,我曾在《方方,你所經歷的社會過度警覺》一文中分析:
方方被苛求,因為這個時代,這次疫情,這個社會的極左思潮;方方因為負面因素的火,是一種社會的過度警覺。這些聲音會讓人陷入恐慌,他們太容易恐慌,恐慌導致了群體的憤怒。那些人,喜歡過度聯想,認為稍微和主流話語不同的聲音,都是經過精心偽裝的反動勢力。
關於極右分子,以蓬佩奧為首,一批人以香港為契機,發起佔中等行為,這方面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環球時報作為左派媒體,曾無數次痛批這樣的行徑。
歷史點到為止,左派右派成為一種紀念未嘗不可。沒有這樣的制衡,讓這個社會,繼續穩定、理性發展,是每個人的責任。
少一點過度警覺,多一些剛性底線,降低一些試錯成本,多一些社會包容性。
不妨,大家坐下來,講講道理,偶爾共情,也是極好的了。
參考資料: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95%E5%9B%BD%E5%A4%A7%E9%9D%A9%E5%91%BD/205281?fr=aladdin
[2].http://www.people.com.cn/item/wysy/2000/02/29/022917.html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B1%E5%9B%BD%E8%84%B1%E6%AC%A7/15850385?fr=aladdin
[4].http://www.taiwan.cn/xwzx/gj/201611/t20161118_11628488.htm
[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274167690611718&wfr=spider&for=pc
[6].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當代社會問題》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