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弓箭的巔峰之作清弓!為什麼說它又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絕唱?

2020-12-08 騰訊網

中國是一個有著非常悠久的文明史的國家,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戰爭是絕對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中國數千年的戰爭史上,各種各樣的冷兵器不斷出現,各領風騷數百年,創造了一個個流傳至今的傳說。即使當火藥開始應用於戰爭之後,中國冷兵器依然在戰爭舞臺上扮演了近千年的主角。今天我們要談的這件兵器,就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絕唱, 「最終兵器」——清弓。

韓國電影《最終兵器:弓》劇照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弓箭的國家之一,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至晚在距今兩萬九千年前,中國大地上已經出現了原始的弓箭。最早的弓箭是被作為狩獵工具使用的,它能夠大大延長人的攻擊範圍,捕殺到遠處的獵物。但是,很快,這種狩獵工具就開始應用於戰爭,成為殺人的利器。中國人最早使用的都是較為簡單的單體弓。所謂單體弓,就是截取一根竹子或木頭,在兩端劃出凹槽,並用動物的筋或皮條做成弓弦固定在上面。這種弓結構簡單,便於製作,但是由於單體弓蓄能有限,所以射程和殺傷力都較低。到了春秋時代,開始出現了多種材料製成的複合弓,並開始出現反曲弓的形制。所謂反曲弓,就是弓體中央部分為握把,上下兩部分弓臂呈反向彎曲。這種反曲弓,蓄能比單體弓更大,射程更遠,殺傷力也更大。不過,由於複合弓製作工藝複雜,成本較高,所以並不能大規模裝備軍隊,單體弓依然是戰場上的主流戰弓。

現藏於湖北荊州博物館的戰國時期的楚國弓,是一把非常典型的單體反曲弓

到了漢代,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長期對決中,中原的弓開始受到北方遊牧民族弓的影響,弓形開始發生嬗變,一種新的具有較長弓梢的反曲弓出現了。所謂弓梢,就是弓體兩端延伸出去的部分。這種具有較長弓梢的反曲弓,最初可能是來自中亞地區。由於其長弓梢的設計,利用槓桿原理,可以令使用者用較小的力氣就能將弓弦拉開較大距離,非常適合騎射。匈奴人利用這種反曲弓,結合他們的駿馬,不斷襲擾漢朝邊境。漢朝在實戰中發現這種弓的優越性,於是也開始學習製作和使用這種弓。從此,這種長弓梢反曲弓開始逐步取代原有的單體弓,逐漸成為了中國弓的主流。

漢代匈奴長弓梢反曲弓復原圖

進入唐代以後,中國弓又有了一些變化。在現存的唯一的唐代戰弓出土實物——高昌角弓上,在上下弓弦和弓梢相接的位置,各出現了一個類似環形一樣的小玩意兒,這就是所謂的「弦墊」。這個小發明應該說是非常實用的。我們知道,弓箭手在放箭的一瞬間,弓弦會重重彈回來,凡是玩射箭因為姿勢問題被反彈的弓弦打到過手臂的人都知道那有多疼。因為弓弦反彈的力量很大,在連續放箭的情況下,弓弦和弓臂反覆碰撞,容易造成弓弦壽命下降,甚至直接斷裂。有了弦墊之後,弓弦直接從弦墊中穿過固定,這樣在彈回來的時候會先受到弦墊緩衝,碰撞力量大幅下降,這樣就大大延長了弓弦的壽命,也減少了弓箭手因弓弦反覆碰撞弓臂造成的手腕疲勞。由於這個小玩意兒實在太實用了,從唐以後,無論是中原的戰弓還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戰弓,幾乎都在弓上加裝了弦墊。

現藏於北京軍事博物館的唐代高昌角弓實物,注意上面的弦墊

唐朝滅亡以後,後起的宋朝由於騎兵力量不足,作戰主要依靠步兵,在弓的選用上放棄了長弓梢結構,轉而採用小弓梢結構的弓。而北方草原的契丹人則接過長弓捎弓的接力棒,使之繼續向前發展。契丹人將這種弓弓梢加長,弓弦拉距則相應縮短,不再需要像過去那種「挽弓如滿月」的狀態了。而繼契丹而起的女真人,本來就喜歡用「長弓重箭」,這種大弓梢弓最適合發射重量較重的箭,因此深受女真人喜愛。此後經元到明,這種大弓梢反曲弓一直是軍隊中大量裝備的制式兵器。尤其是在明朝的北方邊軍中,這種弓深受歡迎。無論騎兵、步兵,都喜歡使用這種弓。明朝軍事家茅元儀在其所著《武備志》中曾說:「今各邊馬步射俱用此,以其長闊而穩。」從這裡我們能看出,這種大弓梢反曲弓最大的特點就是「穩」。由於弓的長度較長、重量較大,發射的箭重量也大,所以射箭時箭矢飛行軌跡就比較平穩,因而命中率較高。當然,由於箭重量大,這種弓的發射速度和射程都不如小弓梢反曲弓,但是在近距離上其出眾的穩定性和殺傷力還是讓明朝邊軍非常喜愛這種弓。

《武備志》中關於明軍裝備的大梢弓的記載

建州女真崛起之時,深受明朝遼東邊軍風格影響的他們毫無意外地也選擇了這種大梢弓。只不過,他們將這種弓再進一步加以改進,使兩端的弓梢變得更大更長,並反向彎曲,這樣一來,由於槓桿原理,弓箭手就可以較小的拉力拉開更大磅數的弓。同時,他們又將之前的環形弦墊改為了固定式的凹槽狀弦墊,弦墊上裝有皮革,以減輕弓弦反彈回來的巨大力量。經建州女真改造後的這種大梢弓,便是日後名震天下的清弓。其普遍特點是磅數很高,最低級的戰弓磅數也在80磅左右,主流的戰弓在100磅左右,少數勇士能拉開130-150磅的硬弓。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女真民族從小即練習弓箭,普遍膂力過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種弓的結構使拉弓較為省力。高磅數帶來的優點和缺點都是很明顯的,優點是近距離射擊非常穩定,配合重箭破甲效果極佳,缺點是發射速度較慢,射程也相對較短。

《滿洲實錄》中努爾哈赤攻佔瑪爾墩城的插圖,注意其中努爾哈赤使用的弓

女真人當然很清楚這些優點和缺點,但是他們之所以選擇了這種弓,是與他們的戰爭方式密切相關的。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前,女真各部互相攻伐,但限於人口數量,軍隊規模都不會很大,兵器的生產能力也有限,因此,不可能出現像中原軍隊那種靠大量弓箭手射出漫天箭雨、以火力覆蓋換取命中率的戰法。女真人更傾向於獵手的戰法,以精準而殺傷力極大的近距離射擊將對手一舉斃命。努爾哈赤本人就是一位射術極強的神射手。在他前期統一建州女真時,由於兵力單薄,經常要靠他自己拿著弓箭親自上陣殺敵。例如在攻翁科洛城時,努爾哈赤就親自爬上城外的房屋,拿著弓箭對城裡的敵人一個個射擊。又比如徵哲陳部時,努爾哈赤帶著八十名士兵遇到了對手八百人的隊伍,努爾哈赤親自上陣,和弟弟等四人拿弓箭連續射殺了對手二十多人,結果反敗為勝。

《滿洲實錄》中努爾哈赤親手射殺訥申、巴慕尼的插圖

清弓的特點使它不適合發射輕型箭矢,而適合發射重型箭矢。八旗戰士所使用的箭矢,普遍長度在一米左右,重量在100克左右。而當時明軍普遍使用的箭矢長度在60-70公分,重量只有40克左右。所以略微誇張地說,清弓射的已經不是箭,而是小型長矛了。如此長而重的箭矢,既讓八旗戰士擁有了更強的殺傷力,但同時也使他們無法攜帶更多的箭矢,一般八旗軍作戰時所佩戴的箭袋裡面只配備12-19支箭。這就更要求他們在射箭的精準度上下功夫,以使有限的箭矢射出更高的命中率。即使在日後八旗軍已經有數萬之眾的時候,他們在與明軍作戰時依然貫徹著精準射擊、一擊致命的戰術。在著名的薩爾滸之戰中,八旗軍以盾車為掩護,頂著明軍密集的火器射擊,一直接近到距離三十步(即大約十五米)的距離才開始張弓搭箭,以精準射擊直接射向明軍盔甲不能保護到的面部、腋下等部位。在如此近的距離被力量強悍的清弓射中,其後果可想而知。明軍只要中箭,必死無疑。就連明軍西路軍主帥杜松也被八旗軍的精準射擊一箭命中頭部,鐵製的頭盔直接被射穿,杜松當場斃命。

《滿洲實錄》中八旗軍攻破杜松大營的插圖,可見明軍官兵大多為箭射殺

清軍入關之後,在平定四川、消滅大西政權的戰役中,清弓又一次上演了一箭狙殺敵方主帥的好戲。在四川西充鳳凰山之戰中,大西皇帝張獻忠聽說清軍已到,遂親自上馬前往偵查敵情,結果被清軍前鋒發現。一名名叫雅布蘭的神箭手張弓搭箭,一箭命中張獻忠左胸,使張獻忠當場斃命。多達數十萬的大西軍群龍無首,頓時大亂,被清軍打得潰不成軍。從這些戰例我們可以看出,清弓最大的特點,就是射擊精準和殺傷力極大。為了克服清弓射速較慢、射程較短的缺點,弓箭手往往採取抵近射擊、精準殺傷的戰術。就精準度和殺傷力而言,清弓已經超過了當時明軍裝備的各式輕型火器。加之八旗軍遠勝明軍的肉搏能力,擁有眾多火器的明軍在野戰中一次次慘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藏於北京軍博的清弓和箭矢實物

清弓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弓發展到巔峰的產物,也是中國冷兵器時代最後的絕響。清朝入主中原之後,清弓迅速取代了其他形制的弓,成為了中國傳統弓的代表。在二百多年的時間裡,八旗大軍裝備著清弓,南徵北戰,東徵西討,不但入關取代了明朝,還開拓出了遼闊的版圖。只是,世界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了,槍炮取代弓箭已經是大勢所趨。就連曾經勇武善射的八旗子弟們,也放下了清弓,拿起了火槍。最終,在歷史的大潮面前,清弓完成了中國冷兵器時代的最後絕唱,永遠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平定準部回部紀功圖》局部,清軍正用清弓射擊回部叛軍,這是清弓最後的輝煌了

參考文獻:《滿洲實錄》、《滿文老檔》、《清史稿》、《聖武記》、《中國軍事史第一卷》、《中國兵器史稿》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戰爭使用的弓箭威力有多大?看完驚呆了
    但中國自漢代以後一直使用的都是反曲複合弓,威力和同期歐洲皮彈弓根本不可同日而語(知道為什麼匈奴突厥蒙古渣遊牧到了歐洲就進入屠幼模式了吧,古典時代科技點的根本不一樣)。以下是實測報告 08年剛開始玩複合弓的時候,嘗試過一次極限遠射,不考慮精度,不考慮對弓片的損傷,不考慮箭的損傷。 當時使用的器材是8鬥拉力,拉距27寸,箭是最有利射程的羽翎箭,45度拋射角。
  • 冷兵器時代的弓箭有多大威力?圖解中國古代之八大名弓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堪稱是最可怕最致命的武器。后羿射九曜的傳說,就從側面證明了在古代時,弓箭在人們心裡的威力之大。弓做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發矢,可以及遠,考此法之由來最古,相傳黃帝大戰蚩尤於涿鹿,純用弓矢以制勝,此為有弓矢之最早者。
  • 老照片:3萬年前就出現的弓箭,清朝依然用得津津有味
    明末清初,滿洲八旗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最後趁著中原內亂,竟然毫不費力的入主中原,當時的明朝軍隊,火器大炮已經是標配武器,而八旗的主要武器還是弓箭,八旗軍所用的弓箭後來稱為清弓,清弓在面對明朝初級的火器時還能不落下風,自然有著獨到之處,照片中就是清朝正在使用清弓的蒙八旗士兵。
  • 中國古代的冷兵器
    冷兵器是相對火器(火藥武器)而言的,它主要依靠武器本身的鋒刃來殺傷敵人。我國從原始社會後期到唐末,戰爭中所用的兵器部是冷兵器。五代以後,火器開始進入實戰,是為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代。直到清末,冷兵器基本退出實戰,讓位於火器為止,冷兵器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與交化。
  • 學習傳統弓須知:清弓、青海弓和蒙古弓到底有什麼區別?
    清弓---清代的弓,在這個前提下在當時所有清朝版圖內的弓都應該稱為清弓。
  • 古代弓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作為冷兵器時代的王者,弓箭的地位毋庸置疑,「武藝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歷史上總流傳著一些神箭手的傳說,養由基一箭能穿透七層鎧甲,三箭平叛的故事更是傳奇。李廣射虎,呂布轅門射戟,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似乎弓箭是無所不能的。那麼問題來了,傳說有多少可信度?古代戰場上的弓箭威力到底有幾何?為什麼有人中箭立死,有人卻還活蹦亂跳?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小院試著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 古代弓箭威力咋樣?看看它的箭頭,老兵:比中槍疼多了!
    古代弓箭威力咋樣?看看它的箭頭,老兵:比中槍疼多了! 作為冷兵器時代的王者,弓箭的地位毋庸置疑,「武藝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歷史上總流傳著一些神箭手的傳說,養由基一箭能穿透七層鎧甲,三箭平叛的故事更是傳奇。李廣射虎,呂布轅門射戟,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似乎弓箭是無所不能的。
  • 弓箭是古代冷兵器之一,好用但難製造,他一招辦法解決10萬難題
    在沒有火藥的時代,人們只能依靠冷兵器來守家衛國,在這些冷兵器當中「弓箭」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一種最為可怕的致命武器,如果是人工以長矛作為遠程武器,那也不過最遠只能扔出個100來米,而弓箭卻不同。「弓箭」由:弓、弦、箭這三個部分組成,弓為柄器,弦作張拉帶韌性的線,箭為主要武器。
  • 古代歷史上冷兵器排行榜,第一名被稱為冷兵器之王,你知道嗎?
    通過對古代遺蹟的考古發現,冷兵器最早出現在了距今46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從此也拉開了冷兵器在戰場上的應用。那麼古代冷兵器最厲害的五個你都知道是什麼嗎?第五位——流星錘流星錘可以說絕對是力量型武將的趁手兵器,它還有很多非常不同的樣子,有鏈子錘,雙錘流星、狼牙錘等等,一般正常的流星錘大小是跟拳頭差不多大的,這個大小的錘,不僅擁有分量,而且不會顯得太笨重,也非常適合將它投擲出去。
  • 同樣是冷兵器,為什麼私人持有弓箭和弓弩的結局不太一樣?
    舍娃弓和弩同屬於遠程射擊類冷兵器,自冷兵器時代開始就成為軍事領域中重要的兩大類型武器裝備,在軍隊中備受推崇。而在當今和平年代,弓和弩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使用範圍界定。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把弩列入禁用,私人持有弓弩是違法行為。而私人持有強勁的弓箭卻並不違法。
  • 古代弓箭並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什麼可以一箭射死人?
    現代很多人對於古代弓箭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麼說吧,現代大多數的弓箭磅數和威力都只是古代弓箭的一半不到,而在歷代的弓箭史上,有據可查的威力最大的弓箭是清朝的弓箭,事實上據資料記載
  • 中國刀劍史上的巔峰之作,唐刀不僅實用性強,而且極具藝術性
    中國古代的冶金專家們在獲得了煤炭這種能夠發出更多熱力的燃料之後,憑藉著他們過人的智慧,便創造出了一種劃時代的冶金方法:灌鋼法,一種將生鐵和熟鐵通過嚴格配比進行熔煉方法,它使得優質鋼鐵能夠擺脫千錘百鍊的繁瑣工序,以一種更加容易的方法獲得。
  • 冷兵器時代歐洲騎士的戰力其實排不上號?盤點那些吊打歐洲人的重騎兵強國
    所謂具裝騎兵指的是人馬俱甲、甲騎俱裝的騎兵,也就是中國古書所說的「甲騎」。到了宋金時期,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戰馬資源與漢地強大的手工業基礎,這一切都造就了中國具裝騎兵的另一個輝煌。真正意義上的歐洲具裝騎兵出現在15、16世紀,當時已經是火藥時代,因此在整個冷兵器歷史上歐洲騎士可以說就沒有攀上具裝騎兵科技樹。
  • 知道一些專家把中國冷兵器研究坑得有多慘嗎?
    國內曾經有過一次弓箭比賽,只有10個左右的人可以開90磅弓,6~7個開110磅。還是那句話:認為45公斤弓很弱的人,真的射過箭嗎?說這麼多,不說說威力問題顯然不能服眾。現代人缺乏弓箭的基本知識,所以才有真有人相信45公斤的弓還比較弱。
  • 項羽、呂布、李元霸,哪一位中國冷兵器時代最強?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在真實的歷史上,項羽確實就是這麼歷害。項羽是秦末時期的人物,其祖父是楚國的上將軍項燕,項羽出身將門世家,不愛讀書、不學武藝,卻偏偏喜歡兵法,項羽天生神力,能舉起大鼎,這是項羽力氣大。項羽首次起兵時,隨叔父項梁在會稽郡郡守府,項羽憑個人神力,一個人殺掉了郡守府幾百人,整個郡守府為之震動,莫不投降,以一敵百,這是項羽武藝高。
  • 【弓箭演義】世界弓箭發展小史——第一章:弓的傳說與弓的起源
    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淮南子(本經訓)》(后羿射日的傳說)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弓箭的發明者有資料可查的主要有三位:盤、張揮、后羿。《山海經·海內經》說:「少皞生盤,盤是始為弓矢。」
  • 唐刀和漢劍,誰更能稱之為中國冷兵器史上的巔峰?
    對於世界上的三大名刀,說到日本就會想到武士刀,說到尼泊爾就會想到狗腿刀,那麼說到中國呢?貌似,唐刀,甚至包括清劍、清刀都值得一說,那麼究竟哪件兵器更能代表中國冷兵器文化的巔峰之作 一、漢劍 漢劍,顧名思義就是興盛於漢代的鋼鐵劍。
  • 冷兵器時代最強的三種武器!你知道是什麼嗎?
    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斬,擋者皆為齏粉……」唐陌刀是步兵單兵武器的巔峰之作!憑此長刀,步兵可輕易的斬殺騎兵,對付身披重甲的士兵,亦是一刀斬之。盛世大唐,憑藉此刀殺的匈奴遠遁大漠,殺的鮮卑俯首稱臣。陌刀製造複雜,工藝繁瑣,成本太大,所以唐朝政府對陌刀管理極為嚴格。
  • 鄭成功收復臺灣,創下冷兵器野戰最後奇蹟:弓箭戰勝來福槍
    這在軍事史上是十分罕見的:一群手持大刀弓箭的中國士兵,面對一群手持來福槍的侵略者,毫無懼色,搭弓射箭,一支支羽箭滿含著驚天憤怒發射出去,他們用血肉之軀抵擋著一排排射來的子彈,舉起大刀衝進侵略者的軍陣……這不是故事!這是歷史。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役中,曾創造了冷兵器陸戰史上的一個奇蹟:用弓箭戰勝了來福槍。
  • 史上最強五件冷兵器,第一名被稱為冷兵器之王,你都知道是啥嗎?
    我們通過對古代遺蹟的發掘,確定了冷兵器最早出現在4600年前的石器時代,從這以後,冷兵器便逐漸地被應用到了戰場上,那麼在古代那麼多的冷兵器當中,最厲害的五個你知道都是什麼嗎?二、弓箭弓箭是古代冷兵器中少有的幾個遠程武器,它的最遠射程可以達到150米,穩定的射程也能達到100米。在古代的戰場上作戰時,如果看到對面射過來的萬箭齊發,絕對會瞬間擊潰將士們的心理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