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王晨光 記者 嚴君臣)每逢節假日,因「卡異物」前來醫院就診的患者並不少見。這個「五一」假期,家住南通的顧女士就在吃牛蛙時,不小心被一根3釐米的骨頭卡住了喉嚨。5月6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經過緊急處理,這塊骨頭被順利取出。醫生提醒,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能使用「土方法」。
△刺入顧女士食道的「兇器 」 通訊員供圖
5月1日下午,40歲的顧女士急匆匆來到南通三院耳鼻喉科門診,「醫生,我剛剛吃了牛蛙,骨頭卡住了。」耳鼻喉科張烽副主任醫師立刻為顧女士進行檢查,並沒有在咽喉部發現異物,而患者卻明顯感到吞咽疼痛。
憑藉豐富的經驗,張烽副主任醫師意識到異物很可能已經落入食道,需要行消化內鏡檢查。他聯繫到當天消化科專家門診邵建國副院長,邵建國副院長立即通知消化科主任卞兆連博士趕到醫院,為顧女士進行內鏡檢查。
隨後,卞兆連博士運用內窺鏡系統為顧女士檢查。最終發現一片直徑約3cm的牛蛙背脊骨刺入了患者食管上段,這一「兇器」刺破了周圍黏膜血管,導致局部少許滲血。卞兆連博士在內鏡直視下嫻熟地運用異物鉗將其安全取出,隨後內鏡進入患者胃部,未發現異常後退鏡。
專家:
「土方法」不可取,及時就醫最重要
據卞兆連博士介紹,在臨床診療中,除了最常見的骨刺外,小玩具、小掛件、硬幣、棗核、石塊、玻璃碎片、金屬絲、小夾子、曲別針、釘子、假牙等各類異物「五花八門」。異物嵌頓時間過長,會導致多種併發症,如局部水腫、感染、呼吸困難、食管穿孔、氣管食管瘻、食管壁糜爛等,尤其是尖銳鋒利的物體一旦傷及食道周圍重要血管和主動脈,可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卞兆連提醒廣大市民,發生異物卡喉後應第一時間前往醫院處理,千萬不能用諸如吞飯糰、吞饅頭、喝水、喝醋等「土方法」。這樣一來,原本在醫院用鑷子就能取出來的異物會越陷越深,加重病情。「在吃飯時一定要做到細嚼慢咽,切不可囫圇吞咽,尤其是吃雞、鴨、魚等骨頭比較細、尖、硬的食物時更要注意;兒童除了吃飯時要加倍小心,還要防止其將各類物體放入口中;老年人也要在進食前留意義齒,防止突然脫落引發風險」。
責任編輯:張琳(EN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