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為移民搬遷想得真周到

2020-12-22 光明網

  「那天,我在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總書記為移民搬遷想得真周到。」見到記者,甘肅省古浪縣黑松驛鎮西莊子村第一書記田鵬動情地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撲下身子,沉下心來,紮根基層,實實在在為當地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2019年8月21日上午,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進學校、訪農戶、問民生。

  「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

  田鵬是國網武威供電公司幹部,2017年8月開始在西莊子村任第一書記。

  「總書記格外關心搬遷群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的問題,那天在富民新村考察,總書記看得可認真、可細了。」田鵬告訴記者。

  總書記來到富民小學,循著琴聲,走進音樂教室。參加暑期興趣班的同學們歡呼著圍攏過來。

  「上學遠不遠?」「午飯在哪吃?」「都開了什麼課程?」總書記仔細詢問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

  得知學校能為全村適齡兒童提供小學義務教育,每天早上有營養早餐,留守兒童還可以參加暑期興趣班,總書記頻頻點頭。

  在村黨群服務中心便民大廳,總書記向工作人員仔細詢問各項惠民政策落實情況和易地扶貧搬遷後的便民服務措施。

  「村裡有幾個衛生室?」「都是全科醫生嗎?」在了解村裡養老、低保、就業等情況後,總書記問。當地幹部告訴總書記,全村建成標準化衛生室6所,均有合格村醫,鄉衛生院還有全科醫生。

  總書記走進村民李應川家,屋裡屋外,看看院子,看看房子,打開廚房水龍頭衝衝手,到廁所按下馬桶開關,仔細了解鄉親們住房改善和改水改廁等情況……

  隨後,總書記同李應川一家三代5口人坐在客廳沙發上聊起家常。「搬下來住,滿意嗎?還有什麼要求?」總書記問。「沒有要求了,真正好得很!」李應川激動地說。

  「你們高興,我們也高興。」總書記說,「共產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就是為老百姓辦事的,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

  聽說村民從山區搬下來後,吃水難、上學難、行路難、就醫難等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同時當地按照「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大力引導和支持貧困群眾發展養殖業和蔬菜種植,大多數易地搬遷群眾已經實現脫貧,總書記頻頻點頭,十分高興。

  把全村移民搬遷好事辦好

  古浪縣南部山區人居條件差、生態壓力大。從2012年開始,古浪縣持續實施大規模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涉及南部山區11個鄉鎮88個村6萬多群眾,73個村整村搬遷,一攬子解決他們的「兩不愁、三保障」等問題,同時減輕祁連山的生態壓力。西莊子村就在搬遷之列。

  「移民搬遷」既能領到補助,還能辦理易地扶貧搬遷貸款,搬遷戶只需自籌少量資金就能搬進新家住上新房。但對故土難離的西莊子村百姓來說,下這個決心並不容易,田鵬為此也費了不少心思。

  村民劉忠喜一開始對搬遷想不通。田鵬和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一有空就去家裡跟他拉家常。原來,劉忠喜以前是鐵匠,購置了許多加工儀器捨不得扔;自己和妻子要外出務工,擔心老人不會使用液化氣爐灶;不了解縣裡的幫扶政策,擔心搬遷的花費太大,兒子馬上就要上大學需要用錢……

  田鵬和鎮村幹部反覆宣講各項幫扶政策,又組織劉忠喜和其他村民代表到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參觀。2018年6月,田鵬接到劉忠喜主動打來的電話,表示願意搬遷。

  2019年10月,西莊子村整村易地搬遷完成,203戶群眾全部住上新房。經過多方合力攻堅,2019年底,西莊子村剩餘貧困戶44戶、168人全部脫貧退出,實現整村脫貧。

  如今,黃花灘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已全部完成,6.24萬人搬出深山。

  人不離村、心不離崗繼續幹

  「那天,總書記在同李應川一家交談時指出,貧困鄉親脫貧是第一步,接下來要確保鄉親們穩定脫貧,扶貧政策和扶貧隊伍要保留一段時間,從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想辦法、找出路,讓易地搬遷的群眾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總書記的話,對我們扶貧幹部提出了明確要求。」田鵬說。

  「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我們積極引導村民發展養殖業和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田鵬介紹,建設一個日光溫室成本約6.98萬元,政府補貼4.98萬元,剩下的2萬元需要村民自籌,可以申請貼息貸款。

  剛開始,村民主動申請的不多。有村民提出,修建日光溫室的地方以前全是沙漠,能種出莊稼來嗎?駐村扶貧工作隊組織這些村民去日光溫室基地實地察看。當看到蓄水池、電動捲簾等設施一應俱全,大棚裡西紅柿、辣椒長勢喜人,他們的疑慮當場打消。

  西莊子村四組村民董佔海的兒子和女兒均在外務工,家中只有他們老兩口,董佔海擔心體力跟不上。田鵬告訴他,可以把大棚流轉出去,收取相應的流轉費。這樣一來,董佔海不僅申請了日光溫室,還主動幫助駐村扶貧工作隊一起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

  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梁彥偉所在的浦發銀行蘭州分行籌措專項資金75萬元,用於支持搬遷村民發展後續產業。

  截至目前,西莊子村村民新建日光溫室71座、養殖暖棚15座。按照「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黃花灘生態移民區現已發展養殖暖棚7300多座、日光溫室370多座,栽植特色林果3400畝,新產業已初具規模。

  「按照總書記『扶貧政策和扶貧隊伍要保留一段時間』的要求,武威市、古浪縣已明確提出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田鵬說,「作為駐村幹部,我一定按照總書記的要求,人不離村、心不離崗繼續幹,找到更多致富門路,讓易地搬遷群眾日子越過越好。」(記者 董洪亮 曹樹林)

[ 責編:鄭芳芳 ]

相關焦點

  • 【移民搬遷新生活】此心安處是吾鄉 ——寧夏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成就...
    ;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移民——1998年,按照《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寧夏在「雙百」扶貧攻堅中,確立了「興水治旱、以水為核心、以科技為重點、扶貧到村到戶」的思路,伴隨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建設,累計搬遷安置中南部8個縣(區)30.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試點移民——2001年,藉助黨中央易地扶貧搬遷試點移民工程,寧夏堅持「政府引導
  • 移民搬遷真的好嗎?
    最近甘肅一些市州的朋友一直在諮詢,為啥報名了還沒有搬遷?其實,甘肅移民搬遷方案已經批覆,目前隴南和甘南已經開始第一批移民,預計年前入住新區,真正拉開甘肅移民搬遷的大幕!往蘭州新區搬遷真的好嗎?答案恐怕大家都清楚,很多山裡的老百姓都是藉助脫貧攻堅做到了兩不愁、三保障而已,離真正的奔小康差的還很遠,唯有移民搬遷可以徹底解決。同時,經過這段時間的宣傳和爭論,很多人對於移民有了共識,但是,最近也經常看到一些人說與其往新區搬遷,不如往某某地方搬遷,那裡自然條件更好,有更好的發展之類的,但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
  • 高黎貢山保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在深入調研、分析貧情、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市區編制了《保山市高黎貢山移民群眾脫貧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出臺產業發展、技能扶貧、安置點「雙點長」制、遷出地舊房拆除及騰退土地復墾復綠等系列工作方案,為移民搬遷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 朱開榮到茨營鎮調研指導水庫移民搬遷安置工作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趙華邦,區政府辦、區搬遷安置辦、區水務局、區民政局、茨營鎮黨政領導的陪同調研,調研組深入整寨村委會胡家墳移民安置新村調研指導龍潭河水庫移民搬遷安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工作。
  • 永平鎮易地移民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
    2018年,在省、市、縣及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永平鎮建成裕豐社區暨貧困群眾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胡芳芳一家成為這項惠民政策的第一批搬遷戶。裕豐社區規劃佔地30.84畝,建成住宅樓7棟,按人均25平方米,設計三種戶型:A戶型70.9㎡,安置3口之家;B戶型93㎡,安置4口之家;C戶型114.2㎡,安置5口及以上家庭。
  • 龍偉在寧南會東調研督導水電移民安置搬遷工作
    龍偉在寧南會東調研督導水電移民安置搬遷工作時強調加快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確保移民群眾早日過上幸福美好新生活12月14日至15日,州委副書記龍偉深入寧南、會東兩縣,在松新南片區、白泥井、幹海子、花棚安置點、白鶴灘、大崇遷建集鎮等調研督導移民房建
  • 定西、天水、臨夏移民搬遷至蘭州新區
    (因具體實施方案尚在審議中,故暫不公開,有具體消息會及時公布在本公眾號)天水也開始向蘭州新區移民,目前天水移民搬遷已經進入報名階段,政策還是和其他地方一樣。當年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只為一粥一飯;改革開放後,上北京、去上海、奔深圳,只為生活更好。口袋窮不可怕,腦袋窮真可怕,思路一換天地寬,換個環境奔小康,從古至今「移民」都是一條正道。希望天水的老百姓可以抓住這次歷史性的機遇,早日搬遷到蘭州新區,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改善家人的生活條件。
  • 雲南馬龍多措並舉提前完成車馬碧水庫移民搬遷安置目標任務
    截至2019年12月底,車馬碧水庫工程建設徵地移民投資60434萬元,完成移民投資任務總額6.5億元的92.9%,涉及的9個移民集中安置點移民住房及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完成,移民已全部搬遷入住新居,並全面完成了搬遷移民513戶2125人的核定登記及上報。
  • 甘肅這113個鄉鎮將移民搬遷?官方回應……
    近日 網絡流傳《甘肅113個鄉鎮將「移民搬遷」》 那麼真相如何? 白龍江引水對周邊影多大? 涉及鄉鎮會不會全部搬遷 搬遷人口要如何安置?
  • 「你們想得真周到」
    蘭陵縣縣長孫偉就供電公司長期以來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表示感謝,「希望供電公司一如既往支持蘭陵縣經濟社會發展,為蘭陵發展和民生服務提供可靠電力保障,落實更多惠民惠企措施,為蘭陵縣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提供更強支撐。」
  • 麟遊縣發展新社區工廠提升移民搬遷後續就業質量
    麟遊縣發展新社區工廠提升移民搬遷後續就業質量 來源:麟遊縣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20-07-30 08:29 瀏覽次數: 同時,爭取蘇陝協作資金600萬元,在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投資建設3個社區工廠項目,重點引進提供就業崗位多、簡單易學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打造電子、輕紡加工、手工編織等產業滿足移民搬遷勞動力對於就業崗位的不同需求。目前,新落地的社區工廠已招聘員工500多人,210人已上崗工作,由農民變身「工人」。四是擴大服務範圍「幫」。
  • 「土牆泥瓦」倒了 安全地方起新樓--陝西避災移民搬遷助近300萬...
    新華社西安5月8日電題:「土牆泥瓦」倒了 安全地方起新樓——陝西避災移民搬遷助近300萬群眾遠離地震威脅新華社記者薛天 張斌 李華「2008年的時候,我人還在浙江打工,聽說地震了,給父母的電話又打不通,想著家裡那幾間土房,覺得家裡人可能遭遇不幸,哭了整整一個晚上。」
  • 林福美:為移民搬遷婦女搭建家門口的就業平臺
    2016年綿虒鎮草坡片區群眾整體搬遷至水磨鎮郭家壩吉祥社區。如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增收致富,如何突破人多地少的瓶頸,解決群眾居家就業難題,在當地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林福美積極奔走,為搬遷婦女搭建了家門口的就業平臺。
  • 喜訊捎給總書記 | 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謝興昌一家: 人人都在謀...
    閩寧鎮——這個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議福建和寧夏共同建設的生態移民點,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已從當年不到8000人的閩寧村變成常住居民超過6萬人的大鎮。作為第一批從「西海固」到這裡安家落戶的移民,今年65歲的謝興昌是閩寧鎮發展建設的見證者。
  • 張家川人向蘭州新區移民搬遷!官方回復來了!
    歡迎您的諮詢,我們將竭誠為服務解答相關政策。(主要為8.13暴雨災害導致主要居住房屋倒塌的群眾,廚房及其他輔助用房不列入),在國家政策允許範圍內給予相應的支持。您於10月22日在《人民網 領導留言板》上反映關於受災群眾搬遷問題,平安鄉黨委高度重視,組織專人對該問題進行了核查,現將核查情況答覆如下: 經核查,2020年10月15日下午,平安鄉政府對蘭州新區承接災後重建易地搬遷和生態移民安置工作方案進行了宣傳,並要求各村儘快宣傳摸底上報。
  • 總書記的關切,讓老縣鎮錦屏社區群眾歡欣鼓舞——努力勞動讓日子...
    錦屏社區位於老縣鎮太山廟村,是一個典型的搬遷安置社區。「十二五」以來,這裡共搬遷安置了11個村的高山危住戶、地災戶和貧困戶1346戶4173人,是全鎮搬遷群眾最多、規模最大的安置區。上午10時剛過,汪鑫聽到樓下傳來街坊鄰居的歡呼聲和鼓掌聲。不一會兒,自家的樓道裡傳來了一行人上樓的聲音。漸漸地,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了。「總書記,您來啦!」
  • 延平區移民開發局為庫區發展、移民增收廣開門路
    延平區移民開發局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移民後扶政策實施為抓手,以助力鄉村振興,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作為主攻方向,以持續改善庫區民生、不斷增強移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標,多措並舉推進各地發展優勢產業,為廣大移民增收致富廣開門路。
  • 易地搬遷幸福來
    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突出「四引四促」,切實抓好搬遷後扶,取得了顯著實效。易地扶貧搬遷考核連續兩年並列全省第一,「寧遠速度」受到省委書記點讚並批示在全省推廣;首創的「四引四促」後續幫扶經驗在全省全面推介;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 省搬遷安置辦到會澤稽察第三批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項目
    7月13日至7月19日,省搬遷安置辦稽察審計處二級調研員張展榮率稽察組到會澤縣稽察第三批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項目。稽察組專題聽取項目建設情況匯報,仔細查閱項目建設相關資料,先後到金鐘街道、待補鎮、田壩鄉實地查看移民集中安置點房屋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並召開稽察情況反饋會議。
  • 向總書記報告丨富民新村新路子
    從古浪縣城開車向東出發約1個小時,一片易地搬遷移民新區——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映入眼帘,富民新村便在其中。2019年8月21日,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看望當地鄉親。△微視頻|富民新村新路子一路走,一路看——嶄新的房屋、寬敞的道路、整潔的院落,富民新村一片安樂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