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重溫《龍貓》:發現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更優秀

2020-12-23 指尖的柔弱

電影《龍貓》是宮崎駿先生的代表作,整部電影沒有一個壞人,沒有過多的場景的辭藻。但恰恰就是簡單的的場景,樸實的臺詞,卻讓人百看不厭,每次都讓人感到溫暖,忍不住淚目。

如果你以為這部劇講述的只是關於孩子的童真,和媽媽生病,兩個女兒很懂事的溫情電影,那就大錯特錯了。

五年前,我還是單身少女,看完《龍貓》,只覺得我們長大後,丟失了曾經的童真。

五年後,已經為人母的我。再次看《龍貓》,才發現這是一部育兒寶典。值得每一位做父母的看一看。因為這部電影,藏著這三個育兒真相。

1.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富養

小月的媽媽生病了,出院後要到鄉下靜養,所以小月的爸爸提前帶著孩子們搬到了鄉下。

突然從乾淨的城市搬到農村,小月和小梅都有點不適應,還笑稱房子太破,像鬼屋。好在農村的環境讓兩個孩子感到新奇,他們可以四處跑,到田地裡,小溪裡,好不歡樂。

很快,住在農村的弊端就出來了。

那天晚上,天空突然颳起了大風,小月和小梅躲在浴缸裡嚇得瑟瑟發抖。

小梅問爸爸,風會把屋頂吹壞嗎?

爸爸信心十足地說:放心,房子很堅固,不會被吹壞。

結果話剛落音,屋頂就被掀起一大塊。因為房子比較破,四處漏風。

這時,爸爸沒有抱怨自己不中用,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也沒有借這件事給女兒講道理,告訴他們要自立自強,以後有條件,可以去更好更美的地方。哈哈大笑起來,說這點小事有什麼好怕的。

接著,兩個女兒被爸爸感染,也哈哈大笑起來。

那晚,兩個孩子沒有因為房頂壞了而害怕,反而做了一個很香甜的夢。

縱觀整部電影,你會發現文章沒有提到關於金錢的任何話題。

媽媽住院,爸爸照顧兩個女兒,還要上課,回家後學習到深夜。但是爸爸從沒抱怨自己辛苦,也沒有抱怨兩個女兒不聽話,總讓他操心。

相反的,爸爸總是樂呵呵地和兩個女兒玩耍,無論遇到任何事,爸爸都會笑著解決。

曾看過一句話:真正的會過日子,是把窮日子過富。而這個富,應該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物質上要充裕,精神上也得豐盛才行。

前幾天,一位高中生因為作弊被老師抓到而跳樓的新聞,就是精神匱乏的案例。

他選擇作弊,正是因為家長太在乎成績,學校太在乎成績,所以忽略了孩子內心的需求。

成績不是孩子的一切,如果父母或老師能告訴孩子,成績不好沒什麼大不了,只要盡力了,以後總會有出路的,孩子也不會選擇用這麼極端的方式結束生命。

電影中,小月的爸爸用行動告訴女兒,這世上沒什麼事是大不了的。

正因如此,女兒在成長過程中才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會被挫折打敗,也不會用掙錢的多少來衡量幸福的程度。

對女兒來說,只要精神上過得快樂,無論是環境還是逆境都會過得非常幸福。

人生不如意之世,十之八九。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心態,學會苦中作樂,這將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財富。

2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生活中,經常有父母說,我家孩子太調皮了,我家孩子話太多,太煩人了。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越這麼說,孩子越朝著你不好的方向發展?

生活中,父母很容易放大孩子的缺點,忽略孩子的優點,給孩子貼標籤,卻不知每個孩子都有她的閃光點。

電影中的小男孩勘太,是村裡的調皮鬼。

小月第一次搬到新家,勘太就嘲笑他們的房子是鬼屋,還對他們扮鬼臉。

如果你說這孩子真討厭,那就是太片面了。

這天傍晚,小月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大雨。她躲在一處地方避雨,勘太經過時,突然倒回來,將手裡的雨傘遞給小月。

小月不好意思地問他:你把傘給了我,你怎麼辦?

結果勘太二話不說就扔下傘跑開了。

勘太回到家,還被媽媽數落了一番,說他肯定是拿著傘出去玩,把傘弄壞或弄丟了。

勘太說沒丟,卻不肯解釋把傘送給了小月。

你看,調皮的孩子做好事,不喜歡留名。

雖然勘太的傘破了很多洞,但是小月感覺心裡暖暖的。回到家後,她特地拿著傘去勘太家道謝。

勘太看到他來,躲了起來,聽到小月感謝的話,其實心裡早就樂開了花。

勘太的媽媽才明白,原來勘太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孩子。

請點

17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約翰洛克有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也會更小心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

若父母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孩子和大人一樣愛面子,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和鼓勵。

所以,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稱他為「熊孩子」,「搗蛋大王」,它會給孩子很大的心理暗示,覺得自己真的無可救藥,從而放棄自身成長。

要知道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閃光點,父母要做的,不是揪住孩子的缺點不放,而是善於發現他的優點,引導他,放大他的優點。

人無完人,允許孩子不完美,承認他的缺點,用肯定的語言引導孩子變得更好,是父母一生要做的功課。

3學會放手,孩子更幸福

都說女兒要「富養」。小月的爸爸卻很捨得用女兒。

搬家那天,他會讓兩個女兒一起幫忙。因為爸爸人物,女兒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幫忙是她們的義務。

不僅如此,年輕輕輕的小月還會做飯。爸爸早起起晚了,小月會把飯菜做好,讓爸爸醒來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

試問哪個父母看到孩子這麼貼心懂事不會感動呢?

除此之外,爸爸要去上班,就會將小女兒託給小月照顧。

無論小梅是在小雨天,在泥坑裡摔倒了,還是把衣服弄得髒兮兮,爸爸從沒指責過小月帶妹妹不用心。

他自始至終都相信小月會做得很好,小月也是這麼做的。

她們姐妹倆會拌嘴,會生氣,但更多的時候都是其樂融融。姐姐懂得謙讓妹妹。

因為爸爸捨得「用」女兒,小月非常懂事,會做飯,會照顧孩子,儼然一個小大人。

在幫助父母的過程中,小月更加懂得父母的不容易,也更加體貼懂事。

前幾天,我去牙科補牙,一位三十多歲的媽媽帶著孩子看牙齒。媽媽在一旁抱怨,孩子都上四年級了,不會剝雞蛋,不會繫鞋帶,連穿衣服都要她分好前後,生怕他穿反了。

媽媽邊抱怨,邊把手裡的荔枝剝好往孩子嘴裡塞,順便表揚自己一把,說自己是最有耐心的媽媽,如果孩子離了他,什麼都幹不好。

生活中,像這種習慣替孩子包辦的父母不在少數。仔細想想,以下這些話,是不是你的口頭禪:

「乖,聽話!」「這個你不會,還是我來吧!」「我都說過了,你為什麼不聽?」「不要自己倒水,小心燙手!」「跟著我,別亂跑!」「你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了,其他事你就別操心了!」

是不是很熟悉?因為這是很多家庭正在存在的場景。

曾經有個很火的話題:父母是如何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的?

答案最多的是父母的溺愛。

還記得37歲博士生畢業後啃老的新聞嗎?

父母從小事事包辦,讓孩子養成了父母照顧他是理所當然的習慣。

當孩子長大後,父母滿不足不了他,但是孩子已經沒有了自理能力,這時候父母再後悔也為時晚矣。

她溺愛了孩子,卻毀了她和孩子的終生幸福,這種愛,不是愛,是對孩子最深的傷害啊!

安娜昆德蘭說: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走。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想要養出懂事體貼的孩子,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做家務的辛苦,和幫助父母的快樂。

孩子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懂得父母的不容易。

如果父母總擔心孩子累著,辛苦了,就事事親力親為,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體驗生活的權利,毀了他的情感價值觀。

為人父母,是一場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旅途,我們都在摸索中前行。願你我都能像小月的爸爸一樣,做一個心態穩定的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懂得陪伴孩子的珍貴,放手讓孩子成長。

做父母,比培養孩子考高分,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樂觀的生活。

你要相信,一個懂事,善良,樂觀豁達的孩子,一定不會過得太差!

作者簡介:指尖的柔弱,一個多愁善感,執筆寫我心的溫情女子,願與你一起分享世間的人情冷暖。

文章為原創,禁止抄襲洗稿。(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足踝外科王正義:當發現孩子是足內翻時,父母要做到這三點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多父母在治療上要做到三個字:早、狠、準。他的孩子在出生前通過B超就發現是足內翻,後來出生後就緊急去當地醫院檢查,醫生給做了矯正,後續又給上了石膏。但是剛生下來的孩子哪能知道怎麼回事,就一直哭鬧。媽媽心軟,忍了好幾天後偷偷把石膏給拆了。結果可想而知,後來孩子的腳一直沒好,最後不得不去做手術。
  • 教育孩子,父母常帶孩子到三個地方,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因此,對於父母來說,教育孩子,要懂得:其實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就是好的教育方式,父母要多花點時間陪伴和引導孩子體驗生活。父母有時間,常帶孩子到三個地方去,能讓孩子得到非同尋常的體驗,孩子會受到更好的教育。一、帶孩子到博物館。
  • 男孩比女孩更讓父母操心?做好這4點,孩子更優秀,父母更輕鬆
    一:男孩子容易學壞男孩子膽子大,更趨於理性,碰到一些會影響到他的品質敗壞的人,也不會害怕,也不會像跟其學會有什麼後果,所以說男孩子更容易學壞,這讓父母非常焦慮,很怕孩子認識了壞朋友,學壞,走上歪路。做好這4點輕鬆養育好一個男孩一:正確看待窮養兒富養女很多家庭實行窮養兒富養女的教育方式,對待女孩有求必不應,對待男孩冷眼相待,目的是培養男孩的堅韌的性格,其實這樣做卻讓男孩失去了安全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 白巖松:巧用的「破窗理論」,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值得父母學習
    一周後再去看時,發現富人區的車還像以前一樣完好地停在那裡,而窮人區的車卻被人拿掉了牌照,甚至連車棚都被拆了,即便如此,一天後這輛車還是被人偷走了。就這樣,他來到了富人區,打碎了那輛完好無損的車的窗戶,沒想到幾個小時後,那輛車也被盜了。通過這一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在不同的環境下,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都有可能引起人們的模仿,從而對人們產生一定的影響。
  • 父母做到這4點,自家孩子也能優秀
    對很多父母來說,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夠在長大後優秀,那將是很大的成就。懷著這種情緒,每次看到別人家的「優秀」孩子時,父母都無比的羨慕,想著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借鑑一下,讓自己參考參考。這之後,她跟著爸爸黃磊一起參加了眾多綜藝節目,更因為《爸爸去哪兒》中暖心的表現和懂事的行為被眾多人圈粉,紛紛誇讚黃磊把自家的小孩教育的如此優秀。再看她的日常生活中的簡歷,8歲就能翻譯英文小說,10歲的時候給好萊塢大片配音,11歲時,已經為好幾個大品牌走秀,12歲已經學會了設計服裝。
  • 孩子不是天生「不會說」!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表達力強,更樂觀
    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觀,教育孩子不僅僅只是教師的責任,更需要父母一起配合,所以很多的學校都會開會家長日,目的就是讓家長一起進行學習交流之類的。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表達力強,更樂觀1、孩子不會說,是因為家長不會「傾聽」曾經有人做過一項這樣的調查,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但沒有講完,而後期的發展需要孩子來補充,沒想到,結果大大出忽意料,有些孩子滔滔不絕的能講很多,甚至能舉一反三的講不同的結局,但有些孩子說不了幾句,甚至結束語都沒有。
  • 重溫宮崎駿的《龍貓》-只有用一顆純真的心才能發現世間的美好
    《龍貓》是宮崎駿執導的一部動畫電影,雖然相隔的時間已經很久了,相信大家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一直沒有掉過。對於喜歡宮崎駿的人來說,一看到「龍貓」這兩個字,總讓人回想起那隻軟乎乎的大萌物。1988年《龍貓》在日本上映,風靡全國,因為《龍貓》所展現的童真主題給無數觀眾帶去了難忘的感動,「龍貓」甚至一躍成為影評人眼中宮崎駿筆下最成功的角色。傳說中,森林裡生活著一種神奇生物,它們與森林共同生長,偶爾出沒在森林路間,但是當它們站在人們身邊,平常的人卻無法感覺到它們的存在,只有擁有童真和內心純淨的孩子才能在森林中發現它們的蹤跡。
  • 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後更聰明?注意這三點徵兆,有的話父母就賺了
    父母希望孩子聰明,智商高,學業事半功倍。然而,很多時候,父母會糾正他們的一些孩子「小過錯」事實上,這是孩子聰明的標誌。相反,父母的糾正會讓孩子失去天賦,變得隱形。露露今年4歲。雖然她是個女孩,但她不比男孩淘氣。
  • 做到這三點,普通父母也能養出自信滿滿的孩子
    我就談談普通父母怎樣培養普通娃自信。1,自信應該是一種信仰有的父母會說,「我家孩子普通的很,差不多就行了」,這想法不僅給了孩子不好的暗示,也讓父母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自尊自信是一個人成長金字塔的塔底,是一切的基礎。自信是必須的事,無條件的事。可以把自信當作一種信仰,一無所有也要自信。
  • ——《龍貓》
    這幾天一直在思考,究竟到底什麼是童真,什麼又是無知呢?是我們需要對任何人、事、物保持好奇,如孩子般天真爛漫,還是要「冷眼觀潮」的去審時度勢,做到有條不紊,頭頭是道呢。成年人和童真就真如地球的兩極彼此難容嗎?也許,宮崎駿早就給了我們答案,龍貓,它是鼠,卻名貓,這是多麼矛盾卻又和諧的存在。
  • 【華興※好孩子】五年三班●好孩子標兵
    王雪瀠 好孩子標兵事跡王雪瀠,來自於五年三班這個優秀的班集體,長期擔任班長一職,今年有幸當選大隊長。就在2019年11月份很榮幸的被評為區最美少年,2019年三獨比賽中,代表學校參加獨舞類比賽,並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連續三年去往北京,上海,廈門參加全國青少年藝術人才盛典,都在獨舞類中取得了特金獎的好成績,連續五年被評為華興好孩子標兵,優秀班幹部,優秀值周生等。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 孩子太內向怎麼辦?父母做好這4點,孩子性格更開朗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積極主動點,像個小主人一樣招呼客人。但有些孩子比較內向,經常喜歡自己待在一個角落裡,這讓父母們很是頭疼。
  • 《龍貓》繪本在中國首次出版,為何《龍貓》能風靡全世界?
    這是中國史書對日本的最早記載,哲學家梅原猛由此感慨,「在公元三世紀已經有使者從中國來到日本,這批中國使者把日本看作是靈魂之國、禮儀之邦,並把自己在日本的親身體驗加以報告」,並得出結論:正是靈魂和禮儀,才是日本文化中最優秀的部分。《龍貓》繪本插圖。魏國使者在倭國所目睹的卑彌呼的鬼道,其所關心的靈魂和禮儀究竟是什麼?
  • 家庭教育|父母不狠心做到這5點,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比登天還難!
    馬雲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否則他們未來無法和機器去競爭。孩子是人,不是學習機器,作為父母,如果能明白以下5個道理,孩子想不優秀都難!01每個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愛得太急,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他一步走完。卻忘記了,寬容過頭是縱容,寵愛過頭是溺愛。
  • 父母錯怪孩子後,對孩子道歉,需要注意這三點
    菲菲媽媽想起這些後,便問菲菲有沒有見到鑰匙。由於菲菲當時和爸爸正在專心地進行手工製作,她沒有回答媽媽。當媽媽一直聽到菲菲沒有回答,就默認是菲菲拿的。於是她便走到菲菲身邊說:「快點告訴我,你把鑰匙丟在哪裡了?」菲菲聽到後,對媽媽說,她沒有拿鑰匙玩。媽媽緊接著又說,不是你拿,難道鑰匙自己長腿飛了。
  • 花70年追蹤7萬名孩子後發現:成就多大取決於三點,並非智商
    最終,這項長達70年實驗的結果是:孩子有多大成就取決於三點品質,並非智商。因為絕大多數孩子的成功,不是單純憑藉智商,除了部分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外,其他孩子們的智商不相上下,而真正拉開差距的是以下三點。
  •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能夠做到這三點,你做到了嗎?
    譬如你是不是在某一領域上貢獻特別突出,抑或是在為人處世上較他人圓滑,抑或是在職場上能夠做到左右逢源,快速升職加薪……這群優秀者,往往都能做到這三點。如果你做到了,證明你離優秀就不遠了。能看到別人的長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件事情有利有弊,每個人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 「愛哭」的孩子更有出息?看後父母哭了:不應該阻止孩子軟弱
    愛哭的孩子;遇到困難了,會哭著找媽媽;在外面跟別的孩子發生了矛盾,會哭著回家跟爸爸媽媽告狀;被爸爸媽媽批評的時候,會哭…… 總之在大多數父母的眼中,孩子愛哭完全是他們懦弱性格的外現,並認為整天遇到事就哭哭啼啼的孩子,長大後也多半沒出息。可是,事實真的這樣嗎?
  • 《龍貓》:我們小時候的夢,原來宮崎駿知道
    ,也沒有高深的臺詞和深刻的文化底蘊,《龍貓》這部作品只是簡單的講述了兩個小女孩的童年往事,簡單純粹,卻直入人心,引起了無數觀眾的共鳴,能夠獲得如此成就,最關鍵的點在於導演真的是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所以才能設計出如此打動人心的角色。
  • 兒童畫:龍貓怎麼畫
    閒暇無事,重溫了《龍貓》這部動漫,再次感受到了龍貓的溫暖貼心,與人類的友好相處。現在的小朋友幾乎沒有聽說過龍貓,更別說看過動漫了!那麼今天我們來用作品讓小朋友認識龍貓,有機會也可以讓孩子看一看這部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