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天生「不會說」!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表達力強,更樂觀

2020-12-23 大輝醫生談

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觀,教育孩子不僅僅只是教師的責任,更需要父母一起配合,所以很多的學校都會開會家長日,目的就是讓家長一起進行學習交流之類的。不難發現,在這個過程之中,可以看出孩子們之間還有很大差距的,像有些孩子喜歡說話,表達能力強,不害羞,而有些孩子則相反,不愛說話,也不敢表達,就算表達了,也是詞不達意。

一般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很活潑,且能擔任班幹部之類的,更喜歡交朋友,自信心特別的好,而有些「嘴笨」的孩子不僅內向,而且不會表達自己所想,甚至發現誤會的時候,說也說不清,容易被誤解之類的,時間一長,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愛到打擊。

一、孩子不是天生「不會說」!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表達力強,更樂觀

1、孩子不會說,是因為家長不會「傾聽」

曾經有人做過一項這樣的調查,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但沒有講完,而後期的發展需要孩子來補充,沒想到,結果大大出忽意料,有些孩子滔滔不絕的能講很多,甚至能舉一反三的講不同的結局,但有些孩子說不了幾句,甚至結束語都沒有。

但有個別小朋友原本也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在教師的鼓勵下,如講的好,這樣很有意思哦,之類的,小朋友又有了很大的改變,故事越講越精彩,也就是說,孩子並不天生的不會說,他們一方面有自己的創作能力,但需要一個合適的「傾聽者」,所以家長的「傾聽者」對於孩子而言,是最好的鼓勵方式,有些做家長的,在孩子不會表達的時候,只會罵,這樣自然越來越不會說了。如果你去引導鼓勵,這樣孩子自然就會更加出色了。

2、父母沒有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說話的,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成長的。大家有沒發現,孩子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只是一個字兩個字的說,像穿鞋,可能就說個鞋,但做媽媽的一般能理解,就會直接給孩子穿鞋了;除了表達一個字之外,有些孩子甚至一個小動作來表達,如手指水杯,做媽媽的就知道孩子要喝水了,其實這是孩子的最初一種表達,也是跟媽媽之間的一種默契。

但是對於我們父母而言,不能一味的這樣處理,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多表達,像他指著水杯的時候,我們可以一邊教孩子學著說「要喝水」,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出現依賴不良心理,不然有些孩子覺得媽媽懂,沒必要學,這樣的孩子在家裡還好,有媽媽聽的懂,但一到上學跟外人接觸時,往往就難理解,時間一長,孩子就真的不會表達了。

3、父母對孩子的言行過度苛責

有些孩子由於自卑就更愛表達,這也是孩子嘴笨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說,在孩子不會表達的情況之外,我們不能過分的打擊和批評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自卑,.

二、因此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去正確的表達,那麼該怎麼做呢?

1、調整飲食,每天吃點它

想要孩子學習語言快,可以給孩子吃一些健脾益腦的食物,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建議在家中備些猴菇蛋白鋅,這裡面有山藥,檸檬,猴頭菇和生物蛋白鋅,山藥能健脾益胃,促進腸胃蠕動;檸檬能開胃潤腸,促進消化,猴頭菇能健脾理氣,促進吸收,生物蛋白鋅能提高脾胃運化,促進身體營養轉化,補充優質蛋白,讓孩子營養吸收好,促進智力發育,提高學習能力。

2、抓住這兩個黃金期,給孩子做好語言啟蒙

調查發現,孩子最初的語言期是0到3歲,而黃金時期是7到7歲,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在這個時期一定要引領孩子去學說話,去主動表達,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3、善於傾聽,引導孩子表達。

如果想要孩子會說話,我們做家長的不要一味過於表達自己所想,更不要評判,我們應該學會傾聽。同時要主動配合孩子,給孩子一些配合性動作,如表情及肢體語言之類的,你這樣的回就要,會讓孩子更願意表達,更想表達。

4、主動說話,有技巧的提問。

孩子在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家長要同孩子多說,將平時看到的都與孩子去交流,同時還可以配合肢體語言去幫助孩子去理解,同時還可以多同孩子玩玩親子遊戲,在互動的時候多同孩子去交流,這樣引導孩子說話,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表達力,如果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先要問孩子能不能自己解決。

相關焦點

  • 五年後重溫《龍貓》:發現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更優秀
    爸爸信心十足地說:放心,房子很堅固,不會被吹壞。結果話剛落音,屋頂就被掀起一大塊。因為房子比較破,四處漏風。這時,爸爸沒有抱怨自己不中用,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也沒有借這件事給女兒講道理,告訴他們要自立自強,以後有條件,可以去更好更美的地方。
  • 想培養個樂觀、抗壓能力強的孩子,父母要做好以下幾點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積極、樂觀的長大,但現在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會變得特別悲觀,並且不敢面對最近朋友就跟我分享了這樣一件小事,有一天家裡來客人,她讓兒子下樓買酒,結果孩子過了很長時間才回家,說自己錢丟了,錢丟了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孩子回來之後就悶悶不樂,甚至吃飯的時候就只吃了一碗,平時最起碼吃兩碗,這類孩子多半都是缺乏抗挫折能力
  • 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所以說,讓孩子有一個樂觀的心態,避免他們陷到負面的心理問題去,成為很多父母想要解決的問題。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我們常說,"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心態樂觀不樂觀,跟父母的培養有很大關係。在心理學上,有一種"ABC"法則,可以幫助父母更直觀地了解到如何培養樂觀的孩子。
  • 孩子有這3個小「問題」,父母別認為是太淘氣,這是智商高的表現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臉皮厚的人多半有思想,而且內心更強大,不會因為別人的質疑和批評而放棄自己的思想。臉皮厚的孩子和膽小、脆弱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更樂觀,不怕外界負面的評價,也不會因此而受影響,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到社會以後,他能夠堅持自己的思想,不輕易放棄,能夠從容應對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從而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就。
  • 家庭教育,家長做到這4點,孩子會更有出息!
    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一流的父母是榜樣。可見,家長施教的第一步,不是用手指著孩子做這幹那,而是學會以身作則。有的孩子喜歡聽著學,有的孩子更適合結合實例去學,你家孩子屬於哪一類?只有清楚孩子的現狀、了解孩子的能力,才能制定出最適合的教育方案。因此,家長不僅要學習具體的教育方法,更要學會正確認識孩子。
  • 孩子專注力的養成,離不開這4點,堅持做到的孩子將來學習不會差
    「注意力是一扇門,一切外部世界的東西要進入靈魂都需通過這扇門。」這是19世紀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的名言,點出了專注在知識吸收和智力發育中的力量。大多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的孩子,並非天生智力過人,只是從小就培養出了專心致志、聚精會神的學習方法,基礎知識掌握的牢固、思維更加深入,最終才能攀登上知識的高峰。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每個人都有情緒,這時我們應該做的是將情緒講出來,而不是通過情緒說出來。比如《獅子王》中的木法沙,再這樣生氣害怕的情緒下,他都沒有讓自己的這種情緒轉化成衝動,沒有發怒、批評和懲罰。而是直接的說「我很害怕」,這就是正確的表達情緒,也合理的控制了情緒。
  • 孩子叛逆?是因為父母總是習慣表達第二情緒,這才逼的孩子叛逆!
    平常自己對她的穿衣是不會管太多,覺得只要女兒喜歡就好。而是這麼冷的天氣,加上前幾天就感冒了。現在還這樣穿,心裡瞬間就升起一股怒火,大聲的對女兒說。是不是有病,這樣的天氣穿這麼少還不拉拉鏈。可是當情緒消失後,又感覺到了愧疚,明明是擔心的,為什麼最後朝女兒發火了呢?想到這裡,不由的想到前段時間孩子走失的事情。青島街頭上人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哭,問了才知道,原來是和爸爸媽媽走散了。
  • 父母做到「五個不要」,孩子長大後情商高,更獨立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想要培養出好孩子,必須要以身作則。孩子與父母互為鏡子,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父母教育的影子。教育孩子,不是單純為了讓孩子聽話, 而是讓孩子明辨是非,有自己的判斷,即使父母不在身邊,孩子也能做到約束自己,這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 這3個生肖的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財神爺
    子女是父母的愛情結晶,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一路順風。那麼,你知道哪些生肖的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幸運星、財神爺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孩子沉默寡言?父母了解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鼓勵孩子愛上表達
    03怎樣讓內向的孩子表達自己?無論是話多還是話少的孩子,都各有優缺點。內向的孩子說得少做得多,但是如果不表達出來,人們往往不知道他的內心想法,造成很多誤會,影響人際關係等。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好好表達自己。
  • 孩子自卑自閉,往往有這四點特徵,很多父母卻把他當作內向
    有句話說,自信樂觀的孩子,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人生的路途會更加坦蕩。然而,當代社會很多孩子在偷偷自卑自閉,父母卻並未察覺,只是以為孩子是性格內向。殊不知,父母的不察覺和不作為,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路途中艱難前行。
  • 孩子在上學前,父母著重培養這「3個力」,日後可能成為學霸
    但同時我也深知,那種明明學不會,但是父母硬逼著你學,那種不理解你的感覺也很痛苦。所以自從我有了孩子以後,我在內心就打算好了,要在孩子上學前,幫養成好習慣,為日後成為「學霸」做準備!通過我的觀察,我發現那些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力」,家長應該著重去培養。
  • 做到這三點,普通父母也能養出自信滿滿的孩子
    我是個普通媽媽,有個普通的娃,女孩,7歲多,一年級,內向性格,樂觀自信。她成績在班裡中等偏上,數學思維好,語文,喜歡閱讀,喜歡記日記;英語說得不是很溜,可以跟我來些簡單日常交流;喜歡彈鋼琴;做家務不算勤快,但也願意做;有幾個好朋友,喜歡和小夥伴相處。總之,她看上去沒有多麼出色拔尖,但各方面發展都還不錯。我就談談普通父母怎樣培養普通娃自信。
  • 孩子幾個月才會喊媽媽?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與這3個因素有關
    3、遺傳因素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還和父母有關,如果父母開口說話晚,孩子會受到遺傳同樣說話很晚,但這都是屬於正常現象。孩子說話早晚除了和遺傳有關,很大程度上都和父母平時的教育密不可分。有的家長只把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說出來了,卻沒有顧及孩子是否理解,這樣孩子自然不會和父母回應,更不會主動開口說話。所以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引導孩子開口說話,就要做到一定的互動,我們所傳達的信息,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讓孩子能夠聽得懂,能夠對父母傳達的信息有所反應。
  • 孩子好勝心強怎麼辦?學會這3點讓孩子正確面對「輸贏」!
    孩子好勝心強怎麼辦?學會這3點讓孩子正確面對「輸贏」!聰聰今年7歲了,這孩子聰明,學什麼都快,但是有一點讓父母很著急,就是做什麼事情都想贏。不僅學習成績要第一,玩遊戲也要得第一,孩子他媽覺得自己從沒有要求過他事事要得第一,有一次他不小心考了個第二名。
  • 孩子有這3個小「問題」,父母覺得太淘氣,但專家卻說智商高
    因此,父母千萬不要認為這種孩子太鬧騰,甚至打擊他的積極性。這會阻礙孩子天賦的發揮,還可能影響到他將來的發展。 與膽小、脆弱的孩子相比,臉皮厚的孩子精神上更加樂觀,不怕外界的負面評價,也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有較強的抗壓能力,這是難能可貴的優點。
  • 暴躁父母懦弱娃,衝動易怒的父母,孩子長大逃不開這3種性格
    1、阻礙孩子表達想法和發洩情緒的勇氣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經常是想說什麼又無法用言語組織,有時候表達不當父母也理解不到位的時候,可能就喜歡用扔東西的方式來發洩情緒。3、使孩子走向極端,脾氣比家長更暴躁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如果父母是脾氣暴躁的人,孩子自然會深受影響,模仿家長的暴躁行為。在以後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能冷靜,只會一昧地發脾氣,不會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先把自身情緒發洩。
  •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家,但是觀察力不是與生俱來,家長的引導是關鍵
    但是有這樣幾個學生,他們不會認真地去讀題審題,也就是說,觀察力和思考能力還不夠,導致每做一道題,總有那麼一些漏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粗心大意,其實這不是簡簡單單是粗心,而是觀察力不夠,思考力跟不上。五官都要調動起來,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去看就好。所以觀察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一定要抓住時期,從小培養是最好的。孩子愛觀察,天生就有?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父母引導很關鍵!
  • 我的孩子天生笨,不是學習的料。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怎麼想
    父母們站在一起聊天時,總會說「別人家的孩子」多厲害,接著來一句「我的孩子天生笨,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之前我一直覺得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但不知那些父母為什麼會是這種想法,直到最近讀了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的得偉克的《終身成長》一書, 才明白了這群父母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給自己孩子身上貼了「笨」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