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觀,教育孩子不僅僅只是教師的責任,更需要父母一起配合,所以很多的學校都會開會家長日,目的就是讓家長一起進行學習交流之類的。不難發現,在這個過程之中,可以看出孩子們之間還有很大差距的,像有些孩子喜歡說話,表達能力強,不害羞,而有些孩子則相反,不愛說話,也不敢表達,就算表達了,也是詞不達意。
一般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很活潑,且能擔任班幹部之類的,更喜歡交朋友,自信心特別的好,而有些「嘴笨」的孩子不僅內向,而且不會表達自己所想,甚至發現誤會的時候,說也說不清,容易被誤解之類的,時間一長,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愛到打擊。
一、孩子不是天生「不會說」!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表達力強,更樂觀
1、孩子不會說,是因為家長不會「傾聽」
曾經有人做過一項這樣的調查,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但沒有講完,而後期的發展需要孩子來補充,沒想到,結果大大出忽意料,有些孩子滔滔不絕的能講很多,甚至能舉一反三的講不同的結局,但有些孩子說不了幾句,甚至結束語都沒有。
但有個別小朋友原本也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在教師的鼓勵下,如講的好,這樣很有意思哦,之類的,小朋友又有了很大的改變,故事越講越精彩,也就是說,孩子並不天生的不會說,他們一方面有自己的創作能力,但需要一個合適的「傾聽者」,所以家長的「傾聽者」對於孩子而言,是最好的鼓勵方式,有些做家長的,在孩子不會表達的時候,只會罵,這樣自然越來越不會說了。如果你去引導鼓勵,這樣孩子自然就會更加出色了。
2、父母沒有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說話的,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成長的。大家有沒發現,孩子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只是一個字兩個字的說,像穿鞋,可能就說個鞋,但做媽媽的一般能理解,就會直接給孩子穿鞋了;除了表達一個字之外,有些孩子甚至一個小動作來表達,如手指水杯,做媽媽的就知道孩子要喝水了,其實這是孩子的最初一種表達,也是跟媽媽之間的一種默契。
但是對於我們父母而言,不能一味的這樣處理,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多表達,像他指著水杯的時候,我們可以一邊教孩子學著說「要喝水」,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出現依賴不良心理,不然有些孩子覺得媽媽懂,沒必要學,這樣的孩子在家裡還好,有媽媽聽的懂,但一到上學跟外人接觸時,往往就難理解,時間一長,孩子就真的不會表達了。
3、父母對孩子的言行過度苛責
有些孩子由於自卑就更愛表達,這也是孩子嘴笨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說,在孩子不會表達的情況之外,我們不能過分的打擊和批評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自卑,.
二、因此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去正確的表達,那麼該怎麼做呢?
1、調整飲食,每天吃點它
想要孩子學習語言快,可以給孩子吃一些健脾益腦的食物,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建議在家中備些猴菇蛋白鋅,這裡面有山藥,檸檬,猴頭菇和生物蛋白鋅,山藥能健脾益胃,促進腸胃蠕動;檸檬能開胃潤腸,促進消化,猴頭菇能健脾理氣,促進吸收,生物蛋白鋅能提高脾胃運化,促進身體營養轉化,補充優質蛋白,讓孩子營養吸收好,促進智力發育,提高學習能力。
2、抓住這兩個黃金期,給孩子做好語言啟蒙
調查發現,孩子最初的語言期是0到3歲,而黃金時期是7到7歲,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在這個時期一定要引領孩子去學說話,去主動表達,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3、善於傾聽,引導孩子表達。
如果想要孩子會說話,我們做家長的不要一味過於表達自己所想,更不要評判,我們應該學會傾聽。同時要主動配合孩子,給孩子一些配合性動作,如表情及肢體語言之類的,你這樣的回就要,會讓孩子更願意表達,更想表達。
4、主動說話,有技巧的提問。
孩子在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家長要同孩子多說,將平時看到的都與孩子去交流,同時還可以配合肢體語言去幫助孩子去理解,同時還可以多同孩子玩玩親子遊戲,在互動的時候多同孩子去交流,這樣引導孩子說話,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表達力,如果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先要問孩子能不能自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