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高洋能而示之不能,韜光養晦奪取帝位

2020-12-23 阿徐說

「兵者,詭道也。」在《孫子兵法》的第一篇中,孫子就已經明確提出了這一點,而兵不厭詐,正是歷代軍事家所慣用的策略。在孫子看來,他對在軍事中利用陰謀詭計而達到目的做法非但不排斥,反而大行其道,洋洋灑灑寫了12種運用詭道的戰法,後世稱之為「詭道十二法」。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這前四種都是公開的採用了欺騙和偽裝的方式給敵人造成假象,以此達到了麻痺敵人的效果,而最終獲得勝利。這後面八種,則是針對八種不同的情況而採取的不同應對之法:「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詭道廣泛應用於古今中外的戰爭中,虛虛實實和真真假假令對手分辨不清,從而在錯誤的判斷下做出錯誤的決定,最終陷入混亂,在利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策略,一招制敵。

在1704年,俄國的彼得大帝就曾利用詭道中的虛實真假贏取過戰爭的勝利。在當時,俄國和軍事力量強大的瑞典爆發了戰爭,二者都想稱霸歐洲。瑞典當時憑藉強大的實力,一度在戰爭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又是,此時俄國上下人心浮動,而彼得大帝深知越是危難時刻,就更應該保持冷靜。他深入分析,從而得出瑞典人做事一向小心謹慎、猶豫不決,並且缺少毅力和意志不夠堅定的心理特點,並且加以利用。彼得大帝悄然地派出了大批的傳信使者,攜帶彼得親筆所書的求援信件奔向四方,要求各地立刻派兵增援。其實這些所謂的援軍都是子虛烏有罷了,即便有一部分,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遠不可及。

其中很多傳令的信使在混亂中迷失方向,而有的人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當然就有一批人被瑞典人所俘獲。在瑞典人得到信件之後,通過分析研究而得出了一個可怕的結論:「俄國人在隱藏軍事實力!」而實際上俄國的兵力比瑞典人原本預估的要強大的多。之所以俄國對瑞典人佔領沿海地帶而不加頑抗,正是因為他們在醞釀一個巨大的陰謀。因此瑞典指揮官自以為識破了彼得大帝的詭計,立刻下令讓軍隊撤離,並且十分慶幸能夠儘早離去而避免了遭受更大損失。

如此「詭道」不僅能夠用於軍事上,如果運用在政治上便可以稱之為政治藝術。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便採取了「示人以偽」的方法,從而在爾虞我詐的殘酷鬥爭中奪得皇位。

高洋原是東魏丞相高歡的次子,年幼時雖沉默寡言、其貌不揚,但史書記載其實高洋是個「神彩英暢,言辭敏洽」的人,甚有才華的他,也得到了父親的喜愛。當高歡去世後,長子高澄子承父位,一時權傾朝野,對這個「愚憨」的弟弟十分輕視,還經常嘲笑和玩弄於他,其他人也都認為高洋是一個無能之輩。等到了高澄被廚奴刺死時,滿朝震驚,一片混亂之時,高洋平靜地站了出來。他臨危不懼、鎮靜從容,並且修明朝政,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措施都讓曾經看不起他的人們大吃一驚。高洋頗為雷厲風行,一方面親自指揮軍隊抓捕刺客;一方面代理朝政,事事井然有序。

東魏孝靜帝元善原本感到非常高興,認為高澄一死,高洋便不足為懼。但在見識到高洋的手段之後,不得已將他封為丞相。其實高洋的能力與高澄相比,並不遜色,但在韜光養晦上的功夫卻比高澄深厚的多。高澄的確在政治和智慧上體現出了相當高的水平,但為人鋒芒畢露,做事不能滴水不漏,所以才最終死於非命。武定八年,等高洋覺得時機成熟之後,便領著大軍兵臨城下,將早已擬好的禪讓詔書交給了孝靜帝。孝靜帝迫於無奈,在詔書上簽字之後便被趕出了皇宮,高洋也因此成為了北齊的開國皇帝。

此大權之所以能夠被高洋奪取,正是因為高洋運用了「能而示之不能」的詭道之術。高洋的韜光養晦,不僅成功化解了大哥高澄對他的猜疑,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幾乎將一幹朝臣都給瞞住了。高洋懂得偽裝自己,以此麻痺對手,對他放下戒心,最終等到時機成熟之後,一舉奪取了皇位。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 兵者詭道也
    【原文】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所以,能而不能,用而不用,近而遠之,遠而近之,好利則給他甜頭,隊伍混亂而無章法則拿下他,武器精良實力雄厚則時刻防備他,遇鋒芒則繞而攻之,狂躁不已就繼續刺激他,自以為是就繼續助長他的火焰,逸樂嚴明就想辦法讓他舟車勞頓疲憊不已,各隊伍之間相互依存互為觸角就想辦法分而治之。待其不備出其不意,兵者之意不可以提前透露否則棋錯一招功虧一簣。
  • 40.兵者詭道也
    孫臏,孫武后代,戰國時代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孫臏與龐涓是同學,師從鬼谷子。
  • 一句「兵者,詭道也」,讓很多人誤讀了《孫子兵法》
    我們先從《孫子兵法》書中的一句話講起,這句話是這麼說的「兵者,詭道也」,全句翻譯過來就是,用兵之道在於千變萬化,出其不意。這句話一出,可是誤了不少人。大部分人的理解是用兵在於計謀,要多使用詭詐之術。其實錯了,《孫子兵法》裡的計並不是計謀的意思,而是要綜合各種已掌握信息估計出大概的勝率。也就是真正的意思是「計算」。孫子的本意也並不是鼓勵多用計謀,用小聰明兵行險招,以弱勝強。
  • 兵法學刊:孫子兵法的制勝之道
    打仗需要審時度勢,如果出兵不能恰到好處的掌握好時機,不能奪取有利於我軍的地形,那麼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就會變得很渺茫;第三 看帶兵打仗的將領是否有才能?《孫子兵法》強調,為將者需有五德:「智信仁勇嚴」智:智謀;信:信譽;仁:仁愛;勇:勇氣;嚴:嚴格. 符合這五種必備素質的將領才是合格的軍隊領導,否則,那真是將帥無能累死千軍啊!
  • 文言文每日一讀:《兵者,詭道也》
    積累《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 兵者詭道也 爐石傳說中的孫子兵法心理戰
    [摘要]孫子曾經在《孫子兵法》中如是說過。嗯……他說的是「兵者」,而不是「爐石者」,但那只是因為但是還沒有爐石~爐石者,詭道也。孫子曾經在《孫子兵法》中如是說過。嗯……他說的是「兵者」,而不是「爐石者」,但那只是因為但是還沒有爐石~這都不重要,重點是:敵人能根據他知道的情況做出應對,而你則可以根據你了解的情況建立優勢。要是對手被我們騙了,那他很可能被我們坑一把,掉進我們的陷阱中。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可能很多人都遇見過:要是你懷疑對面法師手中有呼啦,你肯定不會選擇鋪場。因為你不會願意給對手送很多怪。
  • 讀《孫子兵法》計篇之二,兵者,詭道也。如何才能善用詭字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用兵之法是一種謀劃詭詐之術。
  • 《孫子兵法》合集
    《孫子兵法》13 用間篇《孫子兵法》又稱《吳孫子兵法》、《孫子》、《孫武兵法》,孫武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軍事理論,把政治作為決定戰爭勝敗的首要因素,歸納出戰爭的原理原則,舉凡戰前之準備,策略之運用,作戰之布署,敵情之研判等,無不詳加說明,巨細靡遺,周嚴完備,具有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二千多年來一直被視為兵家之經典,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孫子兵法》商業智慧:管理如龜,經營如兔,老闆不懂必吃虧
    《孫子兵法》不單是一部兵書,更是蘊藏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博大智慧。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一起走進神奇的《孫子兵法》,用現代管理學和傳統國學來詮釋企業經營管理。▶ 不是每一部兵法都叫《孫子兵法》唐太宗李世民曾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就是說,我看的兵書裡,就沒有超過《孫子兵法》的,可見評價之高。
  • 孫子兵法篇:兵家睥睨縱橫之術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俗話說,好人以德,小人以敬。那敵人呢,則用之以兵法。和敵人對陣,乃是生死存亡之道,勝,則生。敗,則亡。不能夠不去對這些事情有所察覺。
  • 《孫子兵法》計篇
    計篇,是《孫子兵法》十三篇的首篇,主要論述了廟算(戰前評估)的首要性和重要性,以「五經」「七計」評估戰前的勝負因素,以「詭道」指導戰前的行動和時機。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孫子兵法》中的慎戰論、詭道論、先勝論,都有著什麼由來?
    慎戰論孫子是中國兵家的創始人,明確主張慎重對待戰爭,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所說的慎戰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慎重決策,切不可意氣用事,盲目出戰,一定要遵循對自己有利的原則,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出兵。
  • 《孫子兵法》十句名言,堪稱世界三大兵書之首
    1.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兵法·虛實篇》 勢: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領。這兩句大意是,用兵作戰沒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 讀孫子兵法:普通人又不親自打仗,能從書中學到什麼?至少有三點
    《孫子兵法》是一部兵書,但它又不僅僅是一部兵書,他是一部哲學書籍,是一個方法論,一個辯證看問題的集大成者,一個無數戰爭經驗累積起來的智慧之作。「始計篇」是其第一篇,作為和平年代下的我們,學習它,能學到哪些方面有用的啟示呢?
  • 關於孫子兵法的知識
    《孫子兵法》又稱《吳孫子兵法》、《孫子》、《孫武兵法》,孫武撰。《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中,都起過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 兵者詭道也,NO!被誤解的孫子兵法告訴你,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
    這一點,我們都誤解了《孫子兵法》,以為它是教人使詐的書,其實它是一本個人成長學,看我們如何修煉自己的實力。大多數人都在碌碌無為,不做點什麼事就會焦慮,實際上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歸結起來只有四個字,先勝後戰。什麼是先勝後戰呢?
  • 讀《孫子兵法》心得
    在西方,《孫子兵法》不僅僅是軍事教材,更是其他的競爭領域裡包括商業運作、企業管理裡面借鑑的圖書。     我想《孫子兵法》有三個特點:     第一,《孫子兵法》是競爭之道。只要有競爭的地方,有博弈的地方,《孫子兵法》必定都能發揮作用,提供借鑑。
  • 《孫子兵法》精華錄——感悟兵家鼻祖的智慧!
    《孫子兵法》也稱《孫子》,是由2500年前春秋時期的孫武所作,是我國最早的兵書著作,是我國軍事學的奠基之作,也是全世界公認的軍事名著,現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傳播。《孫子兵法》是歷代將帥的必修課程,文字簡練,意義豐富,被尊稱為「兵經」。下面我們節選其中的一些經典名言,與大家共享。
  • 孫子兵法(原文1-7篇)
    《孫子兵法》是一部兵書,但商場如戰場,兵法的邏輯在很多時候可以在企業運營管理中加以借鑑。
  • 孫子兵法始計篇一-原文及白話文8.0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