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學刊:孫子兵法的制勝之道

2020-12-27 騰訊網

《孫子兵法》中提出的制勝之道指的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1

《孫子·謀攻》

意思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百戰就不會有危險,百戰百勝。

原文: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譯文:所以有五種情況可以預見勝利: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勝利。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能勝利。全軍上下同心協力的,能勝利。以自己有準備對付疏忽懈怠的敵人的,就能勝利。

將帥有指揮才能而國君不加以幹涉的,能勝利。這五條,就是預見勝利的方法。所以說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危險。

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戰都有危險。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孫子兵法最光輝的軍事思想,同時他提倡的謀略也是建立在了解敵我雙方力量的基礎上的,因此我們認為它始終貫穿於《孫子兵法》之中。何謂「知己」,知勝有五,對自身條件的嚴格審查和分析,這樣才能做好客觀的分析,才能知道我方的軍事優勢何在,以此進行謀略和戰術安排。

何謂「知彼」,知彼即對敵方的力量能進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敵人的優勢和劣勢,以做到避強擊弱,因敵謀略,採取不同的應戰方案。所謂「知己知彼」即為了「運籌於帷幄之中」,以「決勝於千裡之外」。

政治鬥爭中,進行的雙方必定都各有優缺點。要贏得競爭對手,特別是集中爭取選票的過程,必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也在任何一個時候是可表現。對於對手,要充分了解他的缺點,以進行目的性的攻擊,或者製造機會讓對手出錯,以此戰勝。

商業競爭激烈,企業之間競爭講究對實際情況進行詳細、準確、全面、深入的了解,以進行周密嚴謹的分析,做出切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戰略和應對措施,以獲得競爭的勝利。企業活動中,市場需要進行商業調查報告,對消費者進行競爭雙方產品使用情況的調查,對企業自身環境先知,對競爭對手產品的詳細信息先知,那麼就可以進行嚴密的「廟算」,戰略也便會取得成功。

2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

道指國家的政治制度;天指天時;地指地利;將指將領的才能;法指各種規章制度.取決戰爭制勝的四個方面主要看:第一 看一個國家政治是否清明?

一個國家的政治如果達不到政通人和,那麼人民不可能支持政府發動的戰爭,政府和軍隊失去了國內人民的支持,也就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第二 看是否具備取得戰爭勝利的天時和地利?

打仗需要審時度勢,如果出兵不能恰到好處的掌握好時機,不能奪取有利於我軍的地形,那麼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就會變得很渺茫;第三 看帶兵打仗的將領是否有才能?《孫子兵法》強調,為將者需有五德:「智信仁勇嚴」智:智謀;信:信譽;仁:仁愛;勇:勇氣;嚴:嚴格.

符合這五種必備素質的將領才是合格的軍隊領導,否則,那真是將帥無能累死千軍啊!第四 看軍隊的各種規章制度是否嚴格,

自古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軍隊如果沒有嚴格的軍紀,士兵就會行為渙散,甚至胡作非為,到了戰場上難免不聽指揮,貪生怕死沒有戰鬥力,這是一支軍隊走向失敗的致命傷,應該引起軍隊領導的高度重視.以上四點大致總結了孫子兵法所提出的戰爭制勝的5個方面即:「道天地將法」,

一個合格的國家領袖,必須全盤的考慮戰爭給整個國家帶來的各種影響,正如,《孫子兵法》開篇所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01

制勝思想

《孫子兵法》中謀略制勝思想主要表現在「廟算」制勝、「詭道」制勝、「不戰而屈人之兵」三個方面。

(1)「廟算」制勝。是指靠戰前充分周密計劃取勝。因古代用兵之前的施謀定策是在祖廟裡討論決定,故稱之為「廟算」。它強調戰爭指導者要「經之以五事,較之以七計」,即以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個因素「道、天、地、將、法」為基礎,從敵我雙方七個方面進行計算比較(稱「七計」),全面分析判斷各方面的情況,周密充分籌劃制勝的有利條件。孫武認為,計劃充分周密,勝利條件多,就可以取得勝利;計劃不周密不充分,勝利條件少,就不能取得勝利(兵法曰:「多算勝,少算不勝」)。「廟算」制勝是貫徹謀略制勝思想的首要條件,其實質是先求運籌於帷幄之中,然後決勝於千裡之外。

(2)「詭道」制勝。是指以詭詐手段勝敵。《孫子兵法》明確指出:「兵者,詭道也」、「兵以詐立」的原則,認為用兵是一種詭詐行為,打仗是一種詭詐行動,要依靠詭詐多變的戰法取勝。兵不厭詐,古今常理,孫武強調示形用謀,欺敵用詐,並列舉詭道十二法(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這既是詭道的具體內容,也是謀略的具體運用。

(3)「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指不採取直接交戰的手段而使敵人屈服,取得勝利。孫武認為,百戰百勝,還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戰而使敵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因此他主張:「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要求戰爭指導者用全勝的計謀爭奪於天下,不用直接交戰而使哉人完全屈服,這樣,自己軍隊不至於受到損失和挫折,又可以取得完全勝利。這實質是謀略制勝思想的最佳結果——不戰而勝。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與統帥之道
    關於孫武的這段歷史功績,司馬遷給予了高度評價:「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孫子兵法》的統帥之道《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書戰術的基礎。因此,孫武在自己的兵法策略中將「道」放在「五事」的第一位,表明國君要想贏得戰爭的勝利,要做到「令民與上同意」。孫武還這樣說過「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 讀《孫子兵法》心得
    在西方,《孫子兵法》不僅僅是軍事教材,更是其他的競爭領域裡包括商業運作、企業管理裡面借鑑的圖書。     我想《孫子兵法》有三個特點:     第一,《孫子兵法》是競爭之道。只要有競爭的地方,有博弈的地方,《孫子兵法》必定都能發揮作用,提供借鑑。
  • 孫子兵法全球行:柔道深得《孫子兵法》之要義
    中新網東京5月30日電 題:日本柔道與《孫子兵法》有著不解之緣  記者 韓勝寶 孫冉  記者來到位於東京的全日本柔道聯盟講道館,館內有八個樓層,設有老年部、青年部、女子部等,僅更衣室就佔據一個樓層,嚴格按柔道的等級劃分,住宿也佔一個樓層,接待國內外的柔道運動員。
  • 《孫子兵法》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孫子在其兵法的首篇寫道:「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於孫子認識到戰爭是關係到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因而提出了以慎重的態度對待戰爭的觀點。孫子提出,在戰爭前,應認真地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弱點,力求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善於作戰的人,總是打有把握之仗,而不打無把握之仗。
  • 讀懂孫子兵法,萬事可為
    一說起《孫子兵法》,人們總會想到「三十六計」,很多出版社還把「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合併出版,這其實是對《孫子兵法》最大的誤讀。
  • 《孫子兵法》作者,兵聖!孫武.
    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 原創 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原創 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原標題: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 《孫子兵法》:商戰致勝寶典
    如果說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的話,那末,孫子的核心思想則可概括為「智」。倡導「仁」者,卻多有仁者不「仁」的現象;談兵書者,卻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念。時下多有「商場如戰場」之說,可是《孫子兵法》用於「商戰」,追求的當是「雙贏」之結果。      「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古代軍事著作,西方軍事家譽之為「百世談兵之祖」。
  • 《孫子兵法》合集
    《孫子兵法》03 謀攻篇《孫子兵法》04 形篇《孫子兵法》05 勢篇《孫子兵法》06 虛實篇《孫子兵法》07 軍爭篇>《孫子兵法》08 九變篇《孫子兵法》09 行軍篇《孫子兵法》10 地形篇《孫子兵法》11 九地篇《孫子兵法》12 火攻篇
  • 《孫子兵法》主要是講的什麼
    《孫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個字都艱深玄奧,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其實,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會發現處處豁然開朗、字字明明白白。曹操是第一個注孫子的,他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 言書|《孫子兵法》
    4、虛實篇、九變篇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翻譯:水根據地勢的高低而決定其流向,作戰則要根據敵人的虛實來選擇不同的制勝方法。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形式,水流也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
  • 跟《孫子兵法》學投資
    《孫子兵法》我很後悔沒有早點學習它,這本書裡的軍事思想過了2000多年依舊不過時,看來他是抓住了很多事物的本質。不僅僅是在軍事上有用,在生活,商業和投資方面都非常適用。我是做投資的,當然重點要講是《孫子兵法》和投資之間的關係。
  • 《孫子兵法》在美國
    《孫子兵法》的應用,美國卻堪稱翹楚。正如美國著名孫子專家傑拉德·A·麥可森所說,孫子最基本的哲學信條是,如果你能夠仔細規劃好你的戰略,那麼你就能夠獲勝;而且,如果你能夠擁有一個真正偉大的戰略,你甚至不戰而勝。這種東方的側重於用戰略智慧來擊垮對手的戰略思想與西方的大不相同,後者強調行動(比如說發動大的戰役)來取得勝利。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對《孫子兵法》的研究和運用已相當普遍和深入。
  • 《孫子兵法》中的管理藝術
    《孫子兵法》中始終貫穿著兩條主線,一是戰爭制勝之道,二是選將治軍之法,如果與現實應用相對應,就是競爭之道和管理之法,我們普通人不妨從這兩條主線入手,開啟學習《孫子兵法》之路。今天,我們主要談談《孫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縱觀《孫子兵法》十三篇,雖然沒有專門的篇章專論治軍管理,但是各篇都蘊含著一些管理的謀略藝術,其中許多觀點值得各行業、各層級的管理者們借鑑。
  • 孫子兵法 奇門遁甲——《序》
    《序》奇門遁甲源於九天玄女授予軒轅黃帝的一部天書《龍甲神章》,為什麼叫天書呢,因為全書是用道家獨有的雲篆所寫,如果沒有學習過雲篆天書根本讀不懂,常人見之如符咒一樣。秦漢時除黃石公傳至張良這一脈奇門外,尚有一脈隱世而傳,就是鬼谷子一脈,其弟子孫臏將兵法謀略融入奇門遁甲當中,又因師承鬼谷,為紀念恩師以修煉時在雲夢山又名陰山,故曰「陰山詭道」,全稱為「陰山詭道奇門遁甲」,簡稱「兵家奇門」。奇門遁甲自古運用於軍事戰爭,兵法云:兵家之勝,不可先傳。
  • 「溪谷歸樸」品味《孫子兵法》:修道而保法——強軍之道
    以下是「善用兵者」的例子(說的都是,如何守正,常規的兵法)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孫子兵法 作戰篇》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 中國的《孫子兵法》是世界最古的兵書,千古受用!
    世界最古的兵書當屬中國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偉大的軍事著作,它裡面所蘊含的思想就是在今天的職場和人文生活中,也同樣受用!先簡單聊聊《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世人習慣稱呼孫武為孫子或孫武子,孫子的祖先姓田,是齊國的王族。
  • 孫子兵法的廟算與運籌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史記》中劉邦贊張良之語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廟算,是基於現在預測未來,判斷形勢走向,找出未來可能的走向;運籌是基於現有資源、要素、變量進行籌劃,做出最優組合,發揮其最大的效能,這也是孫子兵法操作體系做的工作。
  • 《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的區別?它們是怎麼流傳的
    《孫臏兵法》的著錄和流傳比較簡單。孫臏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後,名播天下,其兵法也流傳於世。《韓非子●五蠹》所說「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的「孫」既指孫武,也指孫臏。先秦至秦漢,孫武與孫臏都被稱為「孫子」。這有文獻為證:《韓非子●難言》中的「孫子臏腳於魏"的「孫子」即是孫臏;《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的「孫子」既指孫武,也指孫臏;《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的「孫子」就是孫臏;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中的「孫子」也是孫臏;《漢書●藝文志》為了區分孫武與孫臏,則分別稱「吳孫子」和「齊孫子」,兩人都是「孫子」。
  • 現存的《孫子兵法》竟是「假」兵法?而孫武怒斬兩美女只為操練
    可是《孫子兵法》的真偽一直在各界存在爭議,那麼現存的《孫子兵法》到底是不是由孫武所著呢?其中的內容又是否為後人撰改過的呢?孫武怒斬寵姬《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吳國的名將孫武所著。他們所做的富國強兵的策略,料敵制勝的謀劃,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孫武不斷地對以往戰爭經驗進行總結和積累,逐步編纂完成他不朽的著作。後來孫武因齊國發生內亂而逃到吳國,經吳國重臣伍子胥的推薦,將兵法十三篇呈獻給吳王闔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