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廟算與運籌

2022-01-10 孫子兵學講武堂

點擊上方「孫子兵學講武堂」關注公眾號

進入孫子兵法智慧殿堂!

孫子兵法解讀與實踐體悟 丨 作者 / 劉文新 

這是孫子兵法講武堂的第206篇原創文章

全文2336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孫子兵法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史記》中劉邦贊張良之語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廟算,是基於現在預測未來,判斷形勢走向,找出未來可能的走向;運籌是基於現有資源、要素、變量進行籌劃,做出最優組合,發揮其最大的效能,這也是孫子兵法操作體系做的工作。

孫子兵法的「廟算」

孫子兵法始計篇以「廟算」收尾總結全篇,上半部分講「五事七計」,下半部分講「兵者詭道」之法,實則都是廟算的變量。

什麼是廟算?

一般認為是計算勝敗,以此做打不打的決策,但這樣講缺乏實操性。

實際上,廟算是計算對方出招的各種可能和路徑,是對未來戰場發展的一種預判。

就像粟裕大將在淮海戰役針對杜聿明撤退的計算,他怎麼算杜聿明都會從西南方向撤退,而得到的情報和杜聿明的「示形」卻是要從東南方向撤退,如果這個判斷錯誤,就難以堵住杜聿明逃跑的路線,最終在粟裕大將的堅持下,還是堵住了杜聿明。

這才是廟算!

這樣就可以把始計篇的「五事七計」和「四詭八權」串起來,形成一個分析模型,讓這篇內容具有了實操性

思考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發現,再加上《孫臏兵法》中的「四路五動」,可以形成一個立體的模型,能夠更全面地把握方向,準確判斷可能性。

「五事七計」以前的文章講過很多次,是戰鬥力生成模型,從建設角度是用五個基礎要素構建戰鬥力的方法,也是分析對方戰鬥力情況的工具。

就是說,從這個工具上判斷出對方戰鬥力的優勢,或他們更倚重的戰鬥力因素是什麼,這也是將要出招的方向。

「四詭」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這是孫子兵法的「示形」部分,以誘導對方,按照自己的意圖行動。

「八權」是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這是因敵而變的綱要,基於對方將領特點等判斷可能的方向。

《孫臏兵法》的「四路五動」是前路、後路、左路、右路,前動、後動、左動、右動、靜默不動,並強調「四路要通,五動要工」,這兩個角度也是判斷對方行動的方向。

將這三個變量整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三維的分析模型,能夠準確判斷對方可能的行動方向和路線。

該模型僅為「始計篇」的「多算」之角度,還包括對外的察形觀勢,一方面要把握虛實之形,內容涉及軍形、虛實兩篇內容,也是俞大猷所講「以虛實論形」的重點。

另一方面要觀可動之勢,既包含奇正之變的「機」之動勢,也包含軍爭篇「迂直」、「分合」之動,以及九變篇之扭轉戰局之變勢,以及通過「虛實探查四法」進行判斷,把握對方的行動規律、兵力和火力部署、地形要害之利用、可能要突破的方向。

孫子兵法的「運籌」

在孫子兵法中並沒有「運籌」的概念,但從運籌的定義上看,孫子兵法整體操作就是一套完整的運籌體系。

運籌,在百科中的定義是:

對資源進行統籌安排,決策者進行決策提供最優解決方案,以達到最有效的管理。

就是說,運籌的核心在於對現有要素、變量,現有資源根據環境或彼我雙方形勢進行最優組合,高效發揮其力量的效能。

而孫子十三篇,在我《孫子兵法戰術體系》中,其核心也是一套高效發揮力量效能的作戰體系。一方面是作戰指揮體系,它以避實擊虛為目標,展開軍形的排兵布陣,兵勢的奇正造勢用勢之法,最終創造氣勢,打擊對方的士氣,並以險短之勢衝破對方的組織,獲得最終的勝利,這波操作非常精彩,非常系統,也非常實戰,並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和工具,詳細內容以前文章已經講過多次,這裡不再贅述。

另一方面是力量建設體系,包含精神力與物質力兩種力量,這既是指揮之法的必要保障,也是打擊敵人的目標。

這點在讀《孫子兵法》時,能夠強烈感受到,一支能打勝仗的隊伍一定有兩條暗線,即組織力和精神力,就是我們常說的物質力量與精神力量建設。

物質力在於「法」,它要有「曲制、官道、主用」,也要有「分數」與「形名」,韓信之所以說「帶兵多多益善」,主要是通過有效組織的方式將隊伍管理起來,林彪之所以能在解放戰爭中統領大兵團,是因為其「三三制」組織方式和戰術方式。

精神力在於「道」,要確保團隊上下一心,這既要從利益出發,也要創造一個團隊文化氛圍,讓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向一個積極的、正面的方向發展。同時,九地篇也告訴我們,企業處於不同階段,管理士氣的方法完全不同,要把握好各個階段的特點和管理士氣的方法。

物質與精神兩種力量的統一,成為了孫子兵法運籌的核心,追求的效果是「率然」的協同之勢,要實現的是齊勇若一、令文齊武這種二者兼容的狀態

廟算與運籌的關係

廟算為運籌提供方向,運籌基於廟算而實施具體操作,在孫子兵法的操作中,十三篇操作流程要走兩遍,並非一般所講,簡單的將前三篇劃為宏觀分析,後幾篇確定是臨戰觀察,而是要類似於山鹿素行的十三篇「知」的流程,全面的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的分析。

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既是戰術操作體系,也是分析體系,從其「八陣」之經中可以察敵之操作意圖或功能(目標),具體模型可參考孫子兵法戰術體的流程。

換種說法就是,廟算側重於「做正確的事」,運籌側重於「正確地做事」。

歡迎跟我們一起學習《孫子兵法》的智慧!

從中「悟道」識勢、造勢、借勢、用勢的

方法論、方法和操作工具。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孫子兵學講武堂,

學習孫子兵法識勢、用勢的智慧

從入門到精通,掌握《孫子兵法》操作實務,

這兩本書有必要一起讀。

↓↓↓

書籍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7):廟算
    小江夫妻真是感嘆鄰居大媽的「未卜先知」,後來大媽終於跟他們說了實情,原來並不是鄰居大媽能「未卜先知」,不過是中了開發商的「廟算」。開發商通過分析,利用的就是購房者「哄搶」心理,所以故意製造了這種萬人哄搶的局面,場面異常火爆。而鄰居大媽曾經就是開發商花錢請過去排隊的「購房者」,幾乎所有的開發商都這麼幹過,所以她深深地懂得了這個套路。
  • 關於孫子兵法的知識
    《孫子兵法》又稱《吳孫子兵法》、《孫子》、《孫武兵法》,孫武撰。《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中,都起過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 兵法學刊:孫子兵法的制勝之道
    ,因此我們認為它始終貫穿於《孫子兵法》之中。《孫子兵法》強調,為將者需有五德:「智信仁勇嚴」智:智謀;信:信譽;仁:仁愛;勇:勇氣;嚴:嚴格. 符合這五種必備素質的將領才是合格的軍隊領導,否則,那真是將帥無能累死千軍啊!
  • 《孫子兵法》合集
    《孫子兵法》03 謀攻篇《孫子兵法》04 形篇《孫子兵法》05 勢篇《孫子兵法》06 虛實篇《孫子兵法》07 軍爭篇>《孫子兵法》08 九變篇《孫子兵法》09 行軍篇《孫子兵法》10 地形篇《孫子兵法》11 九地篇《孫子兵法》12 火攻篇
  • 孫子兵法:《作戰篇》總結
    生活就是你的戰場,歡迎大家來到《孫子兵法》的第十四課,本節課也是《孫子兵法》第二篇《作戰篇》的第七節課。這節課我們對孫子兵法的《作戰篇》做一次全面的總結,我們將《作戰篇》總計六節課的連結放置如下,方便大家進行回顧。
  • 奇門運籌與決勝千裡法術奇門之解災化災?
    運籌究竟是個啥玩意呢?如此的厲害。運籌一詞,在中國古代很早就出現了,運籌學的思想產生,最早是戰爭過程中,敵我雙方交戰,要克敵制勝就要在了解雙方情況的基礎上,做出最優的對付敵人的方法,這就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說法來由。
  • 奇門遁甲不屬於道教,且地位比《孫子兵法》高,這個原因少有人知
    《孫子兵法》「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奇門遁甲作為戰爭的決策工具,在古代一直運用在戰爭之前的決策分析的廟堂之上,非將相之才不能用之。在當時信息極不發達的年代地位極高。古人把運籌稱為「算」,可想而知,民間「算命」的前身多麼的光彩奪目啊!
  • 是把戰前籌備做到極致,這與《孫子兵法》思想暗合
    孫子兵法體現出的最重要的戰略思想就是「廟算」,廟算的本質就是籌備,就是客觀條件的具備,主動性的發揮孫子兵法中「廟算」思想,知己知彼、弱化敵人的優勢、營造利於己方的「態勢」、將帥與兵卒的關係、士氣等諸因素,在女排的訓練,比賽等每一個環節,均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現以女排為例,分析一下。
  • 《孫子兵法》計篇
    計篇,是《孫子兵法》十三篇的首篇,主要論述了廟算(戰前評估)的首要性和重要性,以「五經」「七計」評估戰前的勝負因素,以「詭道」指導戰前的行動和時機。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商戰智慧——向《孫子兵法》學經營管理
    21世紀的今天,《孫子兵法》已經風靡全球,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許多發達國家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還包括企業家、體育教練員都熱衷於學習運用《孫子兵法》,走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書店裡,一定能看到《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揭示的是戰爭的規律,揭示的戰爭中的智慧、謀略藝術。
  • 《孫子兵法》計篇,告訴你比三十六計更重要的精華
    最近研究《孫子兵法》,中國古代行軍打仗作戰的謀劃,就像做人做事一樣,要有充分的事前準備,做到站前五事七計。孫子主張未戰先勝,也就是戰前計算勝算概率,如果合天道勝算高再出兵作戰,如果不合天道勝算不高就不應該出兵作戰。
  • 古著新解 | 《孫子兵法》:能救ofo的,只有這一條路!
    《孫子兵法》自問世以來,對我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同時,也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廣為流傳,作者孫武也被尊稱為兵聖。當然,除了兵戰思想外,《孫子兵法》對於投資、處事這些方面同樣可以給後人啟發和感悟,在接下去的每篇文章中,社長將對《孫子兵法》的核心觀點進行精要總結,讓大家深入理解兵法的精義。
  • 孫武的《孫子兵法》具備唯物主義和軍事辯證法思想,突出於三方面
    孫武,他不僅是一個軍事奇才,更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兵法巨匠,《孫子兵法》一書即是最好的證明。世俗尊稱其為孫子或者是孫武子,原本孫武是田姓的,並且還是齊國的王族,能獲得「孫姓」其功勞是在祖父田書頗,靠軍事才能,打勝仗而獲得賜「孫姓」。
  • 孫子兵法篇:兵家睥睨縱橫之術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俗話說,好人以德,小人以敬。那敵人呢,則用之以兵法。和敵人對陣,乃是生死存亡之道,勝,則生。敗,則亡。不能夠不去對這些事情有所察覺。
  • 沒時間讀《孫子兵法》,那就記住這12句話,照樣讓你成謀略大師!
    《孫子兵法》這本書博大精深,看過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能看懂並運用的人很少。很多人看這本書,一來感覺文言文難以讀懂,二是難在如何讀出其中精華,三是難在不知道怎麼和實踐相結合。同樣《孫子兵法》我也讀過幾遍,每一次讀都有新的感悟。
  • 中國的《孫子兵法》是世界最古的兵書,千古受用!
    世界最古的兵書當屬中國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偉大的軍事著作,它裡面所蘊含的思想就是在今天的職場和人文生活中,也同樣受用!先簡單聊聊《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世人習慣稱呼孫武為孫子或孫武子,孫子的祖先姓田,是齊國的王族。
  • 讀《孫子兵法》心得
    文的方面,長期以來是儒家的經典,有十三經;武的方面,有以《孫子兵法》為領頭的《武經七書》。在座的各位不管對《孫子兵法》是否了解,我覺得《孫子兵法》已經作為中國文化裡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元素滲透到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當中。
  • 《孫子兵法》01始計篇
    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是關係民眾生死的所在,是決定國家存亡的途徑,不能不認真加以考察、研究。  應該以五個方面的情實為綱,通過具體比較雙方的基本條件來探討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這本書作者華杉,研究兵法20餘年,通過古代兵法和現代商戰的結合,讓古代的智慧在現代得到運用。
  • 對於青少年來說,流傳千古的《孫子兵法》遠不只是一部兵書
    這本書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典、戰略奇書——《孫子兵法》。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有的人讀《孫子兵法》,是為了重溫兵書內記載的古代戰爭場景,感受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有的人讀《孫子兵法》,是為了學習兵書內記載的戰略思想,將這寶貴的經驗運用在現代的經營思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