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松桃」「六個抓好」推動壩區產業發展

2020-12-23 天眼新聞

2020年以來,松桃苗族自治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六個抓好」,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助推脫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突出成效。

堅持以壩區為農村產業革命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平臺,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堅持抓具體抓深入,全面落實產業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按照「突出點、連好線、擴大面、全覆蓋」的要求,聚焦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資源要素整合,全面推進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壩區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輻射帶動全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

加快完善壩區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培育一批優勢產品,形成一批先進技術模式和成功經驗,實現壩區規模優勢更加突出、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組織方式更加有效、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產品銷售更加順暢、增收成效更加明顯,以58個壩區為主體,全力打造松桃農業現代化的「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全縣壩區計劃種植作物15.13萬畝,其中,蔬菜7.684萬畝(含辣椒2萬畝)、水稻2.763萬畝、油菜1.71萬畝、中藥材0.711萬畝、食用菌0.062萬畝、百香果1.2萬畝,其它經濟作物1.2萬畝。新增引進和培育參與壩區生產經營的優強新型經營主體4家以上,所有壩區建成達標以上壩區,壩區平均畝產值8500元以上,壩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水平30%以上。

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壩區耕地保護,加快劃定壩區土地紅線。搶抓冬春農田水利建設關鍵農時,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安排向壩區傾斜,因地制宜推進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宜機化等建設,支持在原有基礎設施上實施填平補齊、提質改造。加強山地農機推廣應用,積極發展溫室大棚、微滴灌等設施農業,加快完善產地初加工、產品精深加工、產地市場、冷鏈物流等配套設施。加大建後管護力度,明晰農田水利設施權屬和維護管理責任。完善農業生產體系,落實災害預警應急機制和物資救補保障等機制,嚴密防範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抓好有害生物防控,提高壩區經濟效益和防災減災能力。落實財政獎補政策,按照「以獎代補、先建後補」原則,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實施產值獎補和基礎設施獎補項目。全縣壩區土地流轉(入股)率60%以上,有效灌溉率80%以上,田間道路通達度90%以上,新增壩區冷庫庫容0.4萬立方米。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全縣壩區主要農作物政策性保險參保比例60%以上。

抓好產業結構調整

堅持質量優先、效益至上,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選優主導產業和發展模式,高標準、高水平推進壩區產業發展。優化「一壩一策」並推進落實,迅速做大做強蔬菜、百香果、辣椒、食用菌、草本中藥材、優質糧油及烤菸等優勢產業,促進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彰顯壩區產業水平,體現壩區價值。聚焦貧困地區壩區,優先實施一批見效快、效益好、帶動力強的項目,有效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加強作物茬口銜接,推廣間套複種、水旱輪作和「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業多效」等發展模式,實現全縣壩區除在田多年生經濟作物以外的區域平均複種指數達200%以上,全方位促進壩區農業提質增效。加強壩區種苗基地、市場物流等建設,發揮在農村產業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抓好農業科技支撐

強化科技人才支撐,用好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科技特派員等資源,推動農業專家精準服務壩區產業發展,實現壩區技術服務團隊全覆蓋。總結推廣輪作複種、綠色防控、種養循環、農藝農機融合等技術和模式,推進農業生產和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支持壩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全縣壩區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60%以上、良種良法覆蓋率100%。加快壩區要素集聚和業態創新,促進農產品加工、市場流通、休閒體驗、農業服務業等融合發展。加強壩區大數據平臺推廣使用,支持有條件的壩區發展智慧農業,利用物聯網、區塊鏈、「網際網路+農業」,實現現代農業生產、流通、銷售的實時監控、精準管理和遠程控制,提高壩區生產數位化、智能化水平。

抓好組織方式推廣

鞏固和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強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構建壩區產業發展共同體,實現壩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覆蓋。用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產業合作機遇,用活壩區獎補、貴州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等政策措施,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力度,創新投融資機制,支持松桃東雲農業、松桃淨山元一、明康果業、桃源香菇、銘晟農業、貴州聯民農業、貴州泓黔農業等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培育壯大壩區龍頭企業,鼓勵縣扶投公司等國有平臺公司深度參與壩區產業發展。圍繞壩區主導產業鏈條缺失和薄弱環節,策劃編制一批重點優勢產業項目開展精準招商,新增引進和培育4家以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推廣「村社合一」成功經驗,發揮好基層黨支部的組織帶領作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一起幹,促進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形成的共同體更加緊密,著實推進壩區合作社規範提升,切實增強合作社經營管理能力。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探索和推廣各類組織面向壩區開展土地託管、代耕代種、農技推廣、冷藏保鮮、冷鏈運輸、市場信息等農業生產性服務。

抓好產品市場銷售

抓好農產品適度規模經營,堅持把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作為推進壩區產業效益最大化的核心任務,形成生產、流通、銷售高效銜接的流通體系。支持發展訂單農業,推進壩區農產品進學校、進機關、進醫院、進企業、進社區、進超市,開展多形式的產銷對接,提高壩區農產品縣內市場佔有份額。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支持壩區與各大電商平臺開展深入合作,鼓勵創新營銷模式,推動線上線下銷售深度融合。用好「松貨出山」等渠道,積極開拓對口幫扶市場、周邊省市市場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確保壩區農產品種得出、銷得了、賣得好。深入推進品牌強農戰略,提升壩區農產品分級包裝、倉儲物流、冷鏈運輸、產品追溯等各環節水平,支持企業開展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證和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加大品牌培育推介力度,打造一批壩區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抓好農民持續增收

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和創新創業培訓,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和產業工人,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地就近吸納勞動力務工,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抓好「農銀企產業共同體」試點,推廣「訂單收購+分紅」、「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模式,鼓勵集體固定資產和財政資金量化入股,擴大產業項目對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覆蓋面,優化農民在壩區產業鏈、利益鏈、價值鏈上的環節和份額,全面提升農戶參與度。探索建立土地流轉風險保障基金和補償機制,切實維護農民權益。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鼓勵村級股份合作社帶頭發展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壩區農民分享更多產業發展紅利,實現壩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水平30%以上。

抓好全面提標創建

在鞏固提升2019年樣板壩區和達標壩區創建成果基礎上,將所有壩區建成達標以上壩區。圍繞樣板壩區和達標壩區創建指標要求,加強工作統籌推動,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引導資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現代要素向壩區集聚,打通先進生產力進入壩區的通道,提高壩區土地產出、資源利用、勞動生產水平,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加強壩區農產品生產、銷售、平均畝產值、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監測統計。深入總結壩區產業發展、生產技術、經營模式、投融資、流通體制改革、「三變」改革等方面典型案件和成功經驗,推動建立壩區產業發展標準體系。

抓好工作機制健全

堅持以機制完善、政策創新為基本動力,構建以保護耕地、完善設施、集聚要素、融合產業、綠色發展、深化改革、宣傳推廣等為主要內容的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制度體系,全面激活壩區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壩區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系統謀劃、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的職能,壓實工作責任,凝聚工作合力,推動全縣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邁上新臺階。壩區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建立常態化工作協商機制,強化工作聯動,提高工作效能。推廣先進種養模式、「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和「三變」改革經驗,打造一批壩區典型。(楊智勇)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相關焦點

  • 貴州松桃:「五抓五強」推進壩區百香果產業發展
    為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加快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打造農業現代化示範樣板,今年以來,松桃自治縣堅持以壩區為農村產業革命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平臺,全面落實產業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按照「突出點、連好線、擴大面、全覆蓋」的要求,以「強龍頭、擴規模、拓市場、帶農戶、促增收」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銅仁:科技興農 壩區豐收
    這幾天,在印江自治縣木黃鎮新民壩區蔬菜地裡,壩區附近榮光村村民郭永發老人和村民正在地裡忙碌,有的採收已成熟的甘藍並裝車;有的將剛收割完甘藍的土地重新翻耕、起壟、蓋膜,準備種植包心芥菜苗。「這段時間,新民壩區蔬菜豐收,每天有200多人在地裡忙。」郭永發老人說。新民壩區5000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是銅仁市204個規模以上壩區之一。
  • 開陽縣:推動壩區產業發展 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
    今年以來,開陽縣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抓好低效作物調減替代種植面積,以壩區產業為重點,發展短、平、快的產業項目,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持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推動壩區農業發展提質增效。加快將壩區培育成農業現代化的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帶動更多農民群眾增收致富,保障供應市民的「菜籃子」。
  • 走遍銅仁——走進銅仁松桃黃板鄉鹽井村
    點擊上面"走遍銅仁
  • 「一手抓防疫 一手抓生產」安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 壩區產業增就業
    近期,安龍縣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著力抓好對壩區企業的宣傳發動、政策服務等工作,有序推進壩區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就業,實現疫情防控與「兩業」發展兩不誤、雙推進。安龍縣棲鳳街道么塘村么塘壩區,群眾耕地。
  • 農技服務持續跟進 全力助推壩區產業發展——思南縣以「人才+壩區+...
    兩個覆蓋,精準匹配服務團隊堅持壩區產業發展技術需求導向,思南縣組建19支壩區產業技術服務隊下沉一線,實現技術服務「壩區全覆蓋、主導產業全覆蓋」。優化專業結構,按需匹配隊伍。在前期「人才+基地+經營主體+」產業發展精準服務工作基礎上,對現有的農技人才資源進行再整合、再聚力、再精準,按照壩區產業發展技術需求,優化調整技術服務隊專業結構,為全縣19個壩區匹配了19支技術服務隊伍。完善組織架構,突出團隊職能。每支壩區產業技術服務隊,從選派的農技人才中明確一名技術隊長,服務的壩區所在鄉鎮明確一名黨政班子成員為行政隊長。
  • 播州區池坪村「八個統一」打造壩區樣本
    播州區石板鎮池坪村採取「八個統一」法,深化農村產業革命,優化辣椒、「稻+」等產業布局,提升經濟效益,推動壩區高質量發展。2019年,壩區實現總產值4679萬元,畝產9800元。一是產業統一規劃。完善壩區項目編制,對壩區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進行統一配置,不斷完善壩區排洪治理、生產便道、機耕道等基礎實施,為壩區產業發展夯實基礎。2019年來,統一配置資金350萬元,統一建設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項目5個。四是技術統一標準。
  • ...扶貧故事」用心溫暖群眾的心|松桃自治縣正大鎮科技副鎮長侯彥雙
    作為一個來自河南長垣的異鄉人,我已經在貴州銅仁松桃這片土地上度過了十五載的風雨歲月。2005年剛大學畢業的我,積極響應西部大開發戰略號召,懷揣著夢想與希望,來到了這裡。  在2016年1月,我又積極響應黨中央「科技扶貧」的號召,被貴州省委組織部選派到松桃苗族自治縣正大鎮任科技副鎮長、貴州省科技特派員,這一幹就是五年。之後又陸續兼任正大鎮包家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正大鎮脫貧攻堅督查督辦組組長及正大鎮農業產業發展組副組長、負責了正大鎮農業壩區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壩區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丨道真自治縣三橋鎮黨委...
    近年來,三橋鎮通過有針對性地全力發展產業、拉動就業、夯實基礎設施,使貧困群眾幹活有勁頭、生活有甜頭、未來有奔頭,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精神面貌也有了極大改觀提升。壩區水稻景色截至目前,三橋鎮貧困村、貧困人口全部退出,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76戶7133人全面清零。
  • 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人大:「三個二」助力打好兩場戰役
    為統籌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松桃苗族自治縣、鄉兩級人大幹部和各級人大代表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積極履職、做好表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助力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場戰役。
  • 義龍新區79家企業助推壩區扶貧產業
    本報訊 (特約記者 吳古昌) 截至10年31日,貴州金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貴州威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等79家企業,助推義龍新區德臥鎮八光海子、新橋鎮荷花等23個500畝以上壩區扶貧產業,重點打造食用菌、蔬萊、中藥材、韭萊等高效特色產業,涉及壩區面積4.44萬畝,惠及農民1.69萬戶6.53萬人,其中貧困戶1933戶7275人,預計壩區畝產值在
  • 世界旅遊聯盟減貧案例⑨|同程旅遊:助力「梵天淨土、桃源銅仁...
    會上發布了近三年全球101個旅遊減貧案例,其中9個與貴州相關,分別是:六盤水市水城縣海坪村:「六業並舉」開創易地扶貧搬遷「海坪模式」;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推民族村寨脫貧;遵義花茂村:精準扶貧與環境治理並重,鄉村振興新範本 ;安順:「塘約經驗」新時代農村改革典範;黔西南納孔村:產業融合與民俗文化融合;
  • 為綠色崛起增添新動能——銅仁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2019年,銅仁緊緊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要求,更加堅定信心決心,咬定實體經濟發展,落實實體經濟三年攻堅行動要求,推動全省十大千億級產業和全市三大千億級產業發展,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紮實有效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 貴州銅仁警方成功找回4名緬甸籍脫逃人員!
    7月10日中午12時許,經貴州省銅仁警方全力搜尋,7月9日凌晨破壞松桃苗族自治縣長興堡鎮衛生院隔離點護欄逃脫的4名緬甸籍偷渡人員已全部找回並控制。根據「堅持先防疫、後處置原則」的工作要求,松桃警方於當日19時50分將9名緬甸籍人員送至松桃苗族自治縣長興堡鎮衛生院集中醫學觀察點隔離,連夜進行核酸採樣,經核酸檢測,9人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書法之鄉貴州銅仁
    銅仁市,貴州省轄地級市,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武陵山區腹地,東鄰湖南省懷化市,北與重慶市接壤,西北高,東南低,全境以山地為主,大多數地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總面積18003平方千米,轄2個市轄區、4個縣、4個自治縣;2018年常住人口316.88萬人。歷史沿革源遠流長。秦代為黔中郡腹部地區,漢時改隸武陵郡,蜀漢時始有縣治;唐代分屬思州、錦州、黔州。
  • 「銅仁」檔案,銅仁人必看
    家庭情況父母:貴州家中排行:兄弟姐妹太多子女:碧江區、萬山區、江口縣、石阡縣、思南縣、德江縣、玉屏侗族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銅仁由此得名。清朝時期清代銅仁建置無變化。中華民國時期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撤銅仁縣(治所今江口縣)併入銅仁府(治所今銅仁市)。民國3年(1914年)以原銅仁縣正大營縣丞駐地設正大營分縣,隸屬松桃縣兼管;以原四十八溪主薄駐地設四十八溪(今甘龍口)分縣,隸屬松桃縣兼管。
  • 貴州銅仁:把「紅色」資源轉化成黨性教育的「三味教材」
    市委黨史研究室按照市委要求,啟動了《100個紅軍故事》編寫工作,成立了編寫專班,下發了《編寫工作方案》,根據紅三軍創建黔東革命根據地、紅六軍團西徵、紅二.六軍團木黃會師至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紅二.六軍團長徵四個階段進行了責任分工,明確了具體責任人和編寫時限。目前,《100個紅軍故事》提綱已基本鎖定,小故事初稿完成32個。
  • 銅仁學院喜迎黨代會|科研處:把論文寫在黔東大地上
    近年來,銅仁學院緊緊抓住國家和貴州省大力推進「雙一流」建設的歷史機遇,圍繞「科研反哺教學和科研育人」目標,始終堅持「銅仁需求國家標準」科研觀,以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科技制度改革為動力,科技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落腳點,推動銅仁學院科研工作上高水平、高質量。
  • 把握數字經濟脈搏 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智慧經濟大數據中樞(銅仁)暨...
    銅仁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少榮出席並致辭,銅仁市副市長楊同光主持會議,《中國產經新聞》報社黨委書記張力中,原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巡視員奚尚琴,新華網移動網際網路事業群總經理助理段孝江,貴州痛客夢工場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陳東,運時數據董事長楊平良等嘉賓出席。首先,陳少榮代表市委、市政府對銅仁智慧經濟大數據中樞、智慧企服平臺正式上線運營表示熱烈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