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留守兒童們都長大了,您們卻成了孩子!致我的爺爺奶奶

2020-12-26 www小艾先生

90後的我們處於一個時代飛躍的年代,當時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鄉兩極分化巨大的差異吸引著我們的父母進城打工掙錢養家。而使我們獲得了一個新名詞—留守兒童。90後的我們處於一個尷尬的年代,同時也是留守兒童最多的年代;父母的外出使爺爺奶奶成了我們童年最多的記憶。

記得小時候貪玩,和村裡的小孩在山裡亂竄玩耍卻迷路了,幾個小時候爺爺奶奶在山裡找到迷路的我們時的焦急和心安;趕集時總會買當時我們最喜歡的包子和零食送到學校門口看著我們開心的吃著;下雨降溫了時,總有那麼一個人站在教室門口給我們送上一件外套。叛逆期的我們,總感覺自己是對的,沒滿足自己的要求時,心中還會有莫名的憤怒和煩躁甚至與他們爭吵,卻沒有注意到他們嚴肅面孔中還有著不知所措的無奈和焦急。

童年的我們雖然得到的父愛和母愛很少,卻總有那麼一兩個人默默的陪伴著你,關注著你,擔心你生活中的一切,儘可能的滿足你的要求,他們的付出和期盼只為了我們的成長。識字不多的雖然他們沒有給我們補習過功課,沒有給我們講過睡前小故事但他們講述的他們哪個年代的辛苦,付出的一些小事。卻成了我們長大後的人生哲理。

不知不覺,90後的我們都長大了,工作了,我們也和當初的父母一樣成為了「打工人」隊伍中的一員。近幾年回家,發現他們更加的年邁了,他們的步伐慢了,脊背彎曲了。他們也會變得不懂事了,也會莫名的傷感和惆悵,會有太多的懷念和遺憾,就像個孩子什麼心情都掛在了臉上,或者說這是的我們能夠看懂他們的心情了。而他們發現他們唯一不變的是對我們永遠慈祥的面龐,那就像孩子看見心愛的玩具似的笑臉。

90後的我們長大了,我們有的當了軍人,保家衛國;有的當了醫生,救死扶傷;有的當了教師,教書育人;有的成了企業家,有的成了工人,也有的人碌碌無為。我們的時間變得忙碌起來,工作,掙錢養家的責任,也落在了我們頭上。但我希望在培育你們自己的孩子同時也不要忘記也有把你照顧長大的孩子不願離開農村的他們在等著你,有時間能夠多回家看看。

希望我的世界很小,小到一轉身就能看到你們永遠慈祥的臉龐。能夠讓我來照顧把我看護長大的孩子。

回憶起童年,你們是否有個後悔,有個迷茫和不舍?

相關焦點

  • 留守兒童長大後成了留守兒童的老師 他從不給孩子的作業打叉
    陳偉在大埡村長大,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村小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我小時候也是一名留守兒童,是爺爺奶奶把我帶大的,我知道對他們來說,教育扶貧比物質扶貧更有效。」為了讓山裡孩子更自信地走出去,他成為了學校的一名全科教師,承擔起了一個班級所有學科的教學。
  • 微型小說:第一代留守兒童長大了
    王不凡應該是第一代留守兒童了,但是她現在長大了,大學畢業了。大學畢業後,王不凡回到了家鄉,在一間小學做了一名小學教師。王不凡過著平凡、簡樸的生活。她並不住校,每天在家做飯、睡覺;每天上班、下班。王不凡家中有爺爺和奶奶,慶幸的是,爺爺和奶奶的身體都挺好,八、九十歲了,還能幹農活。王不凡說能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感到非常滿足和幸福,她說現在他們老了,要贍養他們。王不凡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把爺爺奶奶也照顧得如退休幹部。
  • 我想把零食帶回家給爺爺奶奶吃
    本報記者 趙晨攝 「我弟弟最愛吃雪餅了!」 「真是太好了!妹妹的水彩筆沒水了,現在又有新的了。」 「姐姐,你上次走了以後,我給你畫了幅畫,感謝你帶給我的小零食。」 …… 11月20日,商洛彩虹公益中心的志願者們前往僅有19個孩子的商州區沙河子鎮的杜溝小學,給孩子們送來零食和文具。 看到這些,孩子們個個都很興奮。可當孩子們拿到零食後,有的卻將零食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 「怎麼不吃呢?」
  • 【核心價值觀】付大中 留守兒童心中的「寶藏」爺爺
    【核心價值觀】付大中 留守兒童心中的「寶藏」爺爺 2021-01-06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念書的孩子》留守兒童的悲哀!
    偶然的機會,在騰訊視頻上看到了這個電影,《念書的孩子》。《念書的孩子》是一部以留守兒童為主題創作的文學作品。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路開的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九歲的開開跟爺爺在家鄉上學。為了不讓路開感覺到寂寞,爺爺每晚都要路開給他讀課本裡的文章,問開開今天都學習什麼了,路開就會跟爺爺講在學校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在爺爺的鼓勵下,開開的成績好了起來,多次得到老師的表揚。因為爺爺患病突然去世,父母回來料理完爺爺的後事,因為沒條件將孩子帶在身邊,所以只能開開獨自一個人在家,在家的開開領受了孤獨和恐懼。爸爸回來接他,可他非要把那隻朝夕相伴的小狗(名叫小膽兒)帶走。
  • 當留守兒童長大:下一代不要再留守
    納雍是我國尚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之一,每個村寨裡,都有不少留守兒童。孩子們長大,有的很早就跟著同鄉外出打工,輾轉廣東、江蘇等地的工廠。他們和父輩一樣,一年一年,候鳥般往返於異鄉和故鄉。2017年,雙胞胎女兒滿一周歲,文俊回到距離故鄉一百多公裡的貴陽,成為一名美團騎手。鼎盛時期,站點裡的騎手中有十多位來自文俊所在的糯石村。
  • 7歲女童被親爺爺侵犯,留守兒童的問題太傷腦筋
    據了解,這名7歲女童還有一個弟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日裡兩個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看。  陳醫生在最初爆料時也特別說明該女童是一名留守兒童,作為一名皮膚科醫生,他也感嘆這種案例似乎不在少數,而每個案例背後都有值得我們思考的教育意義。其實對於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父母為了生活,不得不放棄日常對孩子的監管,就如這名女童的媽媽一樣,在發生事情以後痛哭流涕,她也想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可有時候力量在現實面前就是這麼薄弱。
  • 致泉州姚伯伯:你為留守兒童鋪設了一條改變命運的道路
    至於課外書,那是想都不敢想的。記得我九歲那一年,跟著奶奶到舅爺爺家做客。舅爺爺是一個化工廠的領導,他家有一個比我小兩歲的孫子文文,幾個大人在說話,文文就把我帶到他的房間裡玩。在那裡,我第一次看見了比我們學校都多的課外書,這些書整齊得放在書櫥裡,都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有漂亮封面的兒童畫報,也有各種小人書和厚厚的裡面有文有圖的書,我徵得文文同意後,馬上迫不及待得看了起來。
  • 大山深處的留守兒童合唱團:「唱歌的時候,我能看到星星」
    7月3日,祁東縣啟航學校,王育霖正指揮合唱團的孩子排練。圖/記者陳正「風兒呀吹動我的船帆,船兒呀隨著微風蕩漾,送我到日夜思念的地方……」大山深處,湖南省祁東縣啟航學校,合唱團裡43個孩子的聲音組成了合唱一首歌曲的高、中、低聲部。他們當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佔到了合唱團的90%。
  • 跨國夫妻紮根山寨培養留守兒童:每一個孩子,都該有樂園和春天!
    因為,在這對跨國夫妻的幫助下,雲南景頗山寨的一些留守兒童們,又重新變得活潑調皮、充滿孩子氣。 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變得自信積極、對未來充滿了熱情和希望。 「我想做一個畫家,把那些風景都畫下來。」 當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夢想和願望,他們的眼裡分明閃著光。 2 有人說,留守兒童童年的底色是灰暗的。
  • 大手拉小手,讓留守兒童的「六一」不孤寂
    ——《彩虹的約定》5月29日,第71個「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為響應市婦聯關注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的號召,運城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趙斌一行到萬榮縣皇甫鄉東杜村走訪、慰問幫扶村貧困家庭兒童和留守兒童,並對精準幫扶工作進行了調研。
  • 孩子學習壓力大,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
    孩子學習壓力大,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第十五期 2020-11-30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爺爺奶奶們的愛情為什麼都長長久久的
    可是為什麼我們的爺爺奶奶們往往是結婚當天才能看見對方的模樣,卻能過上一輩子呢?首先,老一輩人是先結婚後戀愛。那個年代正處於自由戀愛和媒妁之言的交接點,那個年代大家對西方國家的自由和開放思想還沒有完全接受。應該說那個時候大家都還很害羞。加之當時大部分人還是受封建思想的禁錮。雖說是可以自由戀愛,但是要是戀愛多了,就會被人說此人不正經。
  • 這對美院畢業的夫妻,自費200多萬為家鄉留守兒童建起藝術家園
    【感動瞬間】「有一名留守兒童性格很孤僻,在大元社與我們共處很久後走出陰霾,學會了用藝術自我表達。有一天這個孩子忽然對我說:『以前沒有遇到你們,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就像活在一個盒子裡面一樣,我看不到陽光,覺得生活都是灰色的,阿姨你們來了之後,我就覺得我的世界有陽光了。』」
  • 三亞首家留守兒童服務站正式掛牌啦!免費的哦!
    小編聽到都好心疼,但是現在不要再擔心爸媽不在就孤單一個人了,三亞首家留守兒童服務站」馬妮留守兒童之家'在商品街十三巷正式掛牌成立。跟奶奶爺爺呆在一起     目前,服務站幫助的留守兒童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父母在外工作,老人在家中照顧,這類孩子家中經濟條件還好,只是老人可能會比較寵溺孩子;還有一類孩子的父母可能是來三亞務工的,父母在節假日將孩子帶到三亞
  • 泗陽古稀患癌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故事
    暑假對於大部分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快樂的,不過對於一些留守兒童來說,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難免會有點孤單。為了能讓留守兒童們過一個七彩暑假,退休老教師李其生便把孩子們都召集起來,讓孩子們在一起學習,玩耍,熱鬧極了。
  • 嘉禾縣關工委舉辦關愛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公益講座
    紅網嘉禾分站(通訊員 王繼國)12月10日上午,在嘉禾縣石橋鎮周家村綜合服務中心會議室,爺爺奶奶們聽了講座後,紛紛到臺前圍著講師袁傑文稱讚,一位爺爺動情地說:「袁老師,你剛才講的都是我們身邊的事情,我們確實沒有做好呀,決不能再當著孩子的面去打麻將了。」
  • 北川:關愛留守兒童,我們「疫」路相伴
    開坪小學全體教師高度關注疫情期間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各部門領導發出繼續做好「停課不停學,把愛帶回家」關愛行動倡議,希望為宅家的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面對疫情,開學時間再一次推遲。贈送新書,開啟閱讀時光經過漫長的徒步行走,老師們終於走到了張俊吉家中,因為父母經常不在家,只有爺爺奶奶在身旁撫養他,但小張一直是個上進的好孩子,在學校裡成績十分優異,在家裡聽話懂事。很多像他一樣上六年級的孩子們仍擺脫不了的孩子氣,而在小張身上,卻早早顯現出與眾不同的小成熟。
  • 留守兒童從12歲起被爺爺性侵,家人未發現,直到女孩懷孕8個月
    對於每個平凡人而言,最大的幸福就在於家的溫暖,那些含辛茹苦將我們養大的人是我們一生都應該尊敬和深愛的人,這樣的人既可以是父母,也可能是爺爺奶奶,總之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都離不開這些人的無私關懷,所以養育之恩往往是大過生育之恩的。
  • 南陽市人大代表張準:關愛留守兒童 守護「少年的你」
    近年來,南陽市人大代表、唐河縣源潭鎮洪瑞書院學校董事長張準,把關愛留守兒童與履行人大代表職責有機結合起來,在其創辦的學校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在洪瑞書院學校留守兒童之家,張準經常與孩子們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生活狀況與存在的困難,鼓勵他們要堅韌勇敢,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