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0年,「惠民保」無疑是年度保險熱詞,類似項目一年內快速落地各個城市,成為一大現象級健康險產品。
進入2021年,惠民保火爆依舊。近日,武漢、南京等地紛紛上線2021年惠民保項目,「武漢惠醫保」保費168元/年,最高保額320萬元,「南京寧惠保」分為99元/年和199元/年兩個版本,最高保額110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保障「升級」的同時,新上線惠民保保費也有所提升。對此,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惠民保正處於一個逐漸回歸理性的過程,今年新推出的產品顯示定價更加趨於市場化。業內預計,隨著惠民保普及面的增大,賠付率也會逐漸升高,保守估計應當會升至除百萬醫療險以外的商業醫療保險平均水平——70%~80%。惠民保產品最終將走向「薄利多銷」的盈利策略。
新惠民保保障升級
由地方政府主導、與基礎醫保深度綁定的地區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惠民保,是2020年以來最受保險公司青睞的健康險產品之一。隨著參與主體激增、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惠民保出現打價格戰亂象,去年上線的多數產品保費每年不過幾十元,在去年底更是接連出現低於20元的歷史最低價,大大吸引市場眼球。
鎂信健康CEO張小棟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惠民保」的惠民化並非只是「買得起」,而是要「用得到」。在其看來,目前此類保險打價格戰是弱化了保險本質。未來發展的趨勢應在擴大保障的基礎上,賠付率在可控範圍內逐步提高。
在擴大保障基礎上同比例提升保費是大勢所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2021年新上線幾款惠民保來看,保障「升級」較為明顯。
「武漢惠醫保」保障範圍涵蓋疾病住院醫療費用、35種院外腫瘤及罕見病特藥、質子重離子醫療以及新冠肺炎身故、新冠疫苗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或偶合症等。「南京寧惠保」也提供質子重離子保障等可選附加保障。同時,在參保時已患有惡性腫瘤等6種既往症的人群也可以參保,並且醫保支付範圍內自付部分、醫保支付範圍外且符合南京市醫保目錄管理的自費部分,可分別按照50%和20%比例賠付。
惠民保與醫療健康的深度結合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為惠民保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
在增值服務方面,「南京寧惠保」提供便捷式理賠服務、慢病管理、在線處方、圖文諮詢、住院協調、健康測評和健康檔案等服務。「武漢惠醫保」參保人還可享有包括藥品諮詢指導、預約送藥上門、援助用藥申請、海南博鰲樂城就醫服務、癌症基因檢測服務在內多項增值服務。
以薄利多銷為策略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新上線惠民保均採用「共保體」模式,這與去年多數城市惠民保由一家保險公司承保有所不同。不過,2020年包括成都惠蓉保、泰州泰惠保、淄博齊惠保、湖北城惠保等產品也曾採用共保方式。
「武漢惠醫保」由政府指導,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中心支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漢口中心支公司、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中心支公司等聯合承保。「南京寧惠保」是在地方政府部門監督指導下,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主承保聯合多家保司承保、騰訊微保作為獨家合作平臺、南京市智慧醫療提供技術支持,大樹保、妙健康提供服務支持。
對於「共保體」模式優勢,業內人士指出,參與的多家保司共同遵守統一保險條款、統一費率、統一理賠服務等共保要求,有效防範和控制了風險,不僅為產品持續穩定運營提供可靠保障,也為城市惠民保險的穩健發展創造環境,切實維護投保人利益。
從參與承保公司主體頻次來看,財險公司仍是最大主體。對此,一位健康險公司負責人坦言,這是由於惠民保本身利潤性更薄、開發壓力更大,相比壽險公司目前普遍持觀望態度,財險公司非車業務轉型和增長的需求可能更迫切。據悉,惠民保投保端均在行動裝置側,且由醫保系統甄選了投保人群,給予了保險公司連結C端人群的途徑。同時保險公司還可以借力覆蓋B端企業市場。
惠民保為醫保與商保的融合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如何將「惠民」理念真正落實並保證可持續運營,這也對參與主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業內判斷,隨著惠民保普及面的增大,其賠付率也會逐漸升高,保守估計應當會升至除百萬醫療險以外的商業醫療保險平均水平——70%~80%。惠民保產品最終將走向「薄利多銷」的盈利策略。有承保惠民保的財險公司高管近日表示:「整體來說,我們的惠民保產品是本著保本微利,或者是微虧的原則,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貧,因病致貧。」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