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你吃醬了嗎?

2021-02-17 人民中國

輕鬆一下,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我們推送一篇關於中日「醬」文化的文章。於生活的細微處發現文化的不同,要細細品味。祝朋友們健康。

「醬」實際就是味噌、醬油、醋等發酵調味料的總稱,廣泛地分布在中國、日本以及亞洲各地,已經成為當地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中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有著悠久的文化交流歷史,兩國的飲食文化有著很多共同點,「醬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兩國製作醬的原料基本相同,並且都認同「醫食同源、藥膳同功」的理念,對「醬文化」有著共同的價值觀。

儘管如此,中國與日本畢竟是兩個國家,而且歷史、環境以及飲食習慣都有很大差異。所以,兩國「醬文化」也不完全相同。任何文化都是基於該國民眾的需要自己創造出來的,或者是在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中,不斷變化和發展出來的。

「醬」的起源

關於中國「醬」的起源,目前已有定論,其發源於中國大陸,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但是關於日本「醬」的起源卻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至今尚無定論,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五種。

第一種是中國舶來論。認為是唐朝的鑑真和尚在東渡日本時帶去的。「醬」中的一個品種「味噌」,其日文發音與中文中「末醬」很相近。

第二種是本土起源論。認為「醬」源於日本土著民的製鹽技術。大約公元前1世紀時,當地百姓用鹽發酵穀物並製作了穀物的「醬」。

第三種說法認為「醬」是經由朝鮮半島傳過來的。大約公元4世紀中葉,古代中國人製作的「醬」和「豆豉」以及其製作工藝經由朝鮮半島傳到了日本。

第四種說法認為「醬」來源於朝鮮。朝鮮的味噌及其製作技術直接傳到了日本。日語「味噌」的語源就是朝鮮語的「密祖(miso)」

最後一種則認為「醬」是由渤海國傳來的。當時,被唐朝封為郡王的渤海國與日本的貿易往來非常昌盛,毫不亞於唐朝。《新唐書·渤海傳》中有這樣的記載:中原(中國的中央)之人稱「醬」為「柵城之豉」。「柵城」指的是渤海國的「東京龍原府」,「豉」是「醬」的始祖,是渤海國百姓飲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因此,有人說「醬」是經渤海國人之手傳到日本的。

精於「創新」的日本和善於「創造」的中國

研究中日兩國「醬」的發展史,我們就會發現兩國都創造了「醬」,並對其進行了不斷的「創新」。但是,進一步比較後,我們就會看出其中的差異。中國擅長「創造」,以醬為原料,製作出了豆豉、味噌、醬油、醃肉、醬菜等。這其中雖然也有「創新」,但和日本相比明顯少得多。

這種差異與中日的飲食習慣、自然環境、思考方法有著很大關係。中華民族土地遼闊、物產豐富,有著悠久的文化和歷史,因此考慮問題比較宏觀,擅長「創造」。與此相反,日本民族擅長微觀思考,以手藝人的氣質,吸收和改造外來文化,對「革新」很拿手。味噌汁、納豆、味噌醃製品等都是革新的產物。但是與中國相比,「創造」方面則弱了些。

「醬」的功效

中日兩國都很重視「醬」的營養價值和治療功效。但是,比起「醬」的營養價值,中國更重視「醬」的治療效果。而日本恰恰相反,更偏重於「醬」的營養價值。

古代中國人不僅把「醬」作為食物,還視其為中藥。從漢代開始就將「豆醬」作為藥物使用。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中寫道:「豆豉」可促進食慾、助消化、發汗、止喘。

中國人在製作菜餚時,為了利於健康,有放入草藥的習慣。有時會將混有各種中草藥的小口袋放入菜裡一起烹飪。這一做法不僅使菜餚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香味,還會得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但是,日本的《食品衛生法》禁止在食品包裝上寫食材的功效。因此,比起治療效果,日本更強調食品的營養價值。日本人在詳細分析了「醬」的化學成分的基礎上探求其營養價值、保健功能以及治療效果。

日本民間有「給醫生使錢,不如給醬店使錢」(醫者に金を払うよりも、みそ屋に払え)的說法,它很好的體現了醬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

日本人從「醬」發展出了味噌汁(大醬湯)。味噌汁是日本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其特徵就是味道清淡,脂肪和糖分少,營養豐富,而且能夠引起食慾。味噌汁是否美味是測試主婦廚藝的標準。

如上所述,中國和日本的「醬」文化既有共同之處也有相異之點。如果中日雙方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研究開發,「醬」的好處定能惠及民眾。

(原文標題:中日醬文化的比較,作者賈蕙萱是北京大學教授)

歡迎訂閱人民中國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今日大寒
    大寒為十二月中,是二十四個節氣的最後一個。冬至一陽初生後,經小寒至大寒,陽氣逐漸強大,由下而上,在逼迫寒氣以全部能量低制。
  • 今天大寒 你吃過糯米飯了嗎?
    大寒是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啦,意味著冬季即將結束之季,即將迎來大地回春。大寒節氣之時已到年末,春節臨近,所以大寒是最熱鬧的一個節氣。大寒節氣之後人們會為春節做各種準備,買年貨、貼對聯、大掃除等等,到處瀰漫著過節的味道,無不熱鬧。然而我們番禺,並沒有入冬,但是越來越濃重的「年味」我們還是感受到了。
  • 華大夫講堂:今日大寒,惟願君安
    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農曆臘月初八今日大寒
  • 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
    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時間:2021-01-14 23: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 小寒節氣已經過去有幾天了,而在2020年1月20日就要進入三九天了。
  • 明日大寒,大寒節氣養生吃什麼?
    大寒到來時預示著春天的臨近,為了有一個良好的狀態來迎接萬物復甦的春天,在大寒時節,我們除了忙著置辦年貨、迎接新年外,還應該注意進補,正如民諺所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大寒節氣養生吃什麼?
  • 今日大寒,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大寒迎年 「大寒歲底慶團圓」,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所以民間也有「大寒迎年」的說法。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冬天就快過去,春天還會遠嗎?
  • 今日大寒 | 冬將逝,春將至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過去窮人家防寒條件簡陋,沒有更多營養品食用,從大寒開始吃上一碗糯米飯就算是補身體了。   所謂寒氣逆極,食補為重,糯米性溫、味甘,入肺、脾經,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
  • 今日臘八(大寒)要注意
    臘八節的這天主要是為了祈求來年的豐收、吉祥,祭祀先人和神靈的日子,主要習俗就是吃臘八蒜和臘八粥,臘八節是漢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諺語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過後,說明春節也就不遠了。
  • 今兒大寒!吃什麼滋補身體,迎接新春?講究!
    糯米味甘、性溫,有暖胃養胃、補中益氣的功效,北京人在大寒節氣偏愛蒸糯米飯吃,禦寒滋補,順天應時,糯米飯糰團圓圓的造型,也與闔家團圓的春節主題匹配。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會分吃年糕,討個吉祥。
  • 今日大寒,也是四九第三天,可這氣溫……認真的嗎?
    今日大寒 古人說「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從字面上看, 大寒應該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
  • 今日,大寒
    朗誦丨敬一丹  講解丨宋英傑 配樂丨巫娜 - 垢淨明存2020年1月20日,22時55分迎來大寒節氣。作者/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古人說「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涼為冷之始,寒為冷之極。寒是冷的極致,而大寒又是寒的極限。所以從字面上看,大寒應該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不過,如果單純以氣溫來衡量,小寒、大寒兩個相比,卻是小寒略勝一籌。
  • 【節氣餐桌】大寒食譜|歲在大寒,有人問你粥可溫
    今日大寒,庚子年最後一個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就這樣,我們從立春走到大寒,在四季輪迴的流淌中,一期一會,不曾辜負。冬去春來,又將開始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 「冬雪雪冬小大寒」,今日大雪,你記不記得下一個節氣是什麼?
    冬季的六個節氣,「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已經過去,今天正當大雪,接下來的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2020年就這樣邁著矯健的步伐,一刻也不停歇地即將過去,今年多舛,但幸好抵不過我們足夠堅強,能夠在時間洪流中堅定自己!
  • 臘八巧遇大寒,願你事事「粥」全!
    把蒜瓣放到高醋裡,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凌晨,家家戶戶都要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趕在太陽出來之前做碗臘八面來吃,因為當地有個習俗是「臘八不見紅」,意思是說不等紅紅的太陽出來就要吃臘八面。
  • 今兒大寒,吃什麼美味最應景最講究?辭舊迎新!
    糯米味甘、性溫,有暖胃養胃、補中益氣的功效,北京人在大寒節氣偏愛蒸糯米飯吃,禦寒滋補,順天應時,糯米飯糰團圓圓的造型,也與闔家團圓的春節主題匹配。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會分吃年糕,討個吉祥。
  • 今日大寒 臘捌
    大寒是貳拾肆節氣中最後壹個,此時寒氣達到鼎盛,故而得名。
  • 今日大寒|微溼易幹沙軟路 大寒卻暖雪晴天
    微溼易幹沙軟路大寒卻暖雪晴天今天22時55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大寒到頂點,日後天漸暖」此時雖然十分寒冷但已能隱約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大寒過去,就是下一年的立春冬天過後,春天還會遠嗎?
  • 今日大寒丨堅冰深處春水生
    3/喝白蘿蔔湯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6/吃糯米飯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從大寒吃上一碗糯米飯,就是對身體極大的滋補了。將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八寶飯。糯米性溫味甘,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禦寒滋補的作用。
  •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時間:2021-01-14 23: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 唐代詩人元稹有詩: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
  • 今日大寒,不懂規矩要吃虧,全家一定要這樣吃!為家人收藏!
    按照傳統,每到大寒,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迎接春節的到來你家準備好了嗎?和家人一起來看看最近的健康提醒吧!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第二年要解僱誰。因此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