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川泥塑傳承人:講述了他的非遺情結和傳承故事
廣東省級非遺項目吳川泥塑傳承人、 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簡向東 講述了他的非遺情結和傳承故事 【匠心】 從小迷上泥塑,憑熱愛至今仍創作不輟
-
剪紙皮影泥塑刺繡展新韻 15款非遺特許產品籤約十四運
這是我省非遺傳承保護的一件好事,也是藉助十四運大舞臺宣傳陝西文化的一次創新嘗試。據悉,為「迎接全運會、建設新陝西」,營造全民參與,人人當好東道主的氛圍。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促進會從今年五月開始,組織鳳翔泥塑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胡新明、華縣皮影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汪天穩,宜君和安塞剪紙傳承人田雅莉、餘澤玲,澄城刺繡傳承人王春莉等十三位國家級、省市級傳承人組成創作團隊,創作非遺藝術精品,歷經選題、策劃、設計、研發等工作,確定剪紙、皮影、泥塑、刺繡、土織布等深受國人喜愛的項目,一期共15款非遺特許產品走進十四運。
-
請記住白水縣的「 紅白黑 」……
1月14日, 白水縣林皋鎮段塬村一名從山西晉中 務工 的保潔員返 村,在1月13日因發熱被送往縣疾控中心進行監測 。1月14日,白水縣醫院及省市縣三級疾控中心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陽性,經省級專家組會診,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是330天後, 陝西首例外省輸入確診病例白水就這樣上了熱搜。這樣被全省甚至全國人記住了。
-
黃土高原上,我為泥塑狂
▲ 風物之旅與非遺手工藝人及擺放整齊的泥塑作品合影。▲ 劉泉。靠愛能克服一切的情況,只在童話故事裡出現。 一直以來,泥塑古建公司的產品都以古建築上的脊獸為主,今年,劉泉想做出些改變。崆峒風景名勝區的發展讓他看到了新的機遇,55歲的泥塑劉把目光對準了「文化旅遊地」,「試著做些景區旅遊紀念品」。
-
傳承鳳翔泥塑文化,這位90後手藝人有話說……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胡超,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胡超,男,1990年出生於鳳翔縣,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西安工藝美術協會;西安非遺保護協會會員。一塊普普通通的泥團,通過幾把簡易的工具,經過胡超的巧手塑造,轉眼間,一個惟妙惟肖的關公泥塑形象便誕生了。
-
大吳泥塑:指尖上的傳承
「銀湖小姐,大吳翁仔」,是廣東潮州民間一句俗語,讚賞潮州市潮安區大吳村的「土翁仔(泥塑)」工藝美妙絕倫。這項在當地代代相傳800多年的手工藝,鼎盛時期幾乎「戶戶有作坊,人人會泥塑」。上世紀七十年代,大吳泥塑步入寒冬,「家家有作坊、人人會泥塑」的景象不復存在。但總有一些人,甘願忍受寂寞,憑著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情,挺過寒冬一路堅守。
-
非遺文化助力十四運 第十四屆全運會非遺類特許商品籤約儀式西安舉行
為藉助十四運大舞臺宣傳陝西文化,營造全民參與、人人當好東道主的氛圍,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促進會從今年五月開始,組織鳳翔泥塑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胡新明、華縣皮影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汪天穩,宜君和安塞剪紙傳承人田雅莉、餘澤玲,澄城刺繡傳承人王春莉等十三位國家級、省市級傳承人組成創作團隊,創作非遺藝術精品,歷經選題、策劃、設計、研發等工作,
-
非遺廣東|「翁仔屏」——泥塑(大吳泥塑)
清中葉至民國初年,大吳泥塑進入鼎盛期,製作作坊遍及全村,幾乎人人會泥塑,產銷鋪戶有60多家,以吳潘強為突出代表的泥塑匠師達100多人,並創造了貼塑、浮花雕等新技藝,其塑品遠銷東南亞多個國家。1958年成立頗有規模的大吳泥塑工藝廠後,又進入了新的興旺發展期,21世紀初該村還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泥塑、貼塑之鄉)」。
-
非遺廣東|「泥鬼」——吳川泥塑
當地又流傳明朝初年,鄉民不滿皇帝派官吏四出選美,便於鬧元宵時捏制泥塑,把皇帝、皇后形象塑成鬼一般醜陋,並稱為送「泥鬼」。吳川泥塑俗稱泥鬼,塑制、展示、觀賞泥塑成為當地鬧元宵一項盛大而獨特的節日活動,據說皆源自這一民間故事。
-
【陝西】白水縣雷公森林公園生態風景林建設項目生態風景林營造和...
白水縣雷公森林公園生態風景林建設項目生態風景林營造和旅遊步道工程評標結果公示 招標編號:0773-1620GNSX00168 合同編號:WN-BS-ST-001 公示期:2016年5月11日至2016年5月13日 1.
-
惠民泥塑是怎麼製作的?攝影大咖帶你大開眼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付玉成 通訊員 張麗惠民泥塑 半島都市報 孟達 惠民泥塑 半島都市報 孟達惠民泥塑 半島都市報 孟達 >5月31日至6月3日,「中國晚報主流媒體聚焦濱州融媒行」活動在山東濱州舉行,其中採風團一行來到惠民縣皂戶李鎮河南張村,實地探訪了解一下遠近聞名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惠民河南張泥塑」的製作過程。
-
西安兩處非遺博物館,不但好看、好玩,而且還好吃,看看你去過沒
我們知道西安有著極其悠久輝煌的歷史和文化,作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來到古城西安,相較於之前參觀大眾視野下的秦皇陵、大雁塔等物質文化遺產之外,此次我打算見識一下西安的現在越來越「小眾化」的非遺資源。於是我便來到西安的兩處非遺博物館,沒想到不但令我眼界大開,就連胃口也大開。
-
【大荔故事】加裡村:黃河泥塑傳承胥鳳堂
黃河泥塑傳承人——胥鳳堂 黃河泥塑是黃河西岸華原崖下幾代人傳下來的以沉積的黃河泥土為原始材料,經摔、打、揉、捏、塑、雕、刻、磨、描、繪、塗、燒等複雜工藝完成的民俗工藝品。
-
傳統工藝|泥塑——流淌在指尖上的藝術
泥塑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發源於寶雞市鳳翔縣,流行於陝西、天津、江蘇、河南等地。 流派做佛像膜拜,做「耍貨」玩賞的民間風俗,是中國泥塑藝術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唐宋時代,泥塑藝術發展到鼎盛時期,著名泥塑有甘肅敦煌莫高窟的菩薩,山西太原晉調的宮女等。
-
天水秦州區文化館舉辦天水泥塑技藝走進東關街道活動
秦州區文化館舉辦天水泥塑技藝走進東關街道活動12月17日,天水秦州區文化館組織開展「遇見非遺」——天水泥塑技藝走進東關街道活動,來自轄區的30多名居民參加了活動活動中,省級非遺傳承人何彥雲現場進行了天水泥塑技藝知識講座。何彥雲從天水泥塑的歷史淵源、發展變遷、製作工藝等方面,結合自身創作實際,做了生動詳實的講解,並現場展示了泥塑作品。何彥雲,秦州區勞動模範,天水泥塑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秦州工匠」榮譽稱號獲得者。
-
【視覺陝西】渭南市白水縣:鐵牛河冬景
隆冬時節,地處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堯禾鎮的鐵牛河河面上已經結上了一層薄薄的冰,舉目眺望,陽光照射在冰封的河面上發出耀眼的光,光影交錯,疏密斑斕,猶如置身在一幅寧靜透明的畫面中。河邊的蘆葦在風中搖曳,絨毛葦花在河面上飛舞,勾勒出鐵牛河別樣的風韻。
-
影視節目——泥塑動畫片中泥塑的起源與發展
一、泥塑的起源泥塑起源於何時何地,由於缺乏確切的證據目前很難考證。但是泥土作為地球上最為普通的基本物質元素之一,可以說是我們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人與泥的關係猶如人與水、人與太陽那樣不可分割。從我國目前現存的幾大泥塑體系來看,陝西風翔彩繪泥塑、無錫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以及山東高密、河南濬縣、廣東潮汕泥塑等,無論是主題內容還是造型特徵、工藝手法幾乎與當地的民俗民風交互相映著。另外,泥塑的發展還與地理氣候等方面有著一定的關聯,通常北方氣候乾燥的地方比南方潮溼之地對泥塑的保存要有剩些。
-
陝西非遺花樣跳繩隊傳藝到西安市惠安小學
從10月19日起,繩王胡安民帶領陝西非遺花樣跳繩隊6名教練員來到西安市惠安小學,為這裡的1600多名師生傳授花樣跳繩技藝受到熱烈歡迎。由西安市跳繩協會核心人員組成的陝西非遺花樣跳繩隊在他的帶領下,陝西非遺花樣跳繩隊多年來深入到全國的廠礦、學校,義務傳授繩技,同時陝西非遺花樣已經成功申報西安市和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 他根據幾張照片創作出「冰雕連」泥塑
濟南的一位泥塑愛好者根據真實故事,創作了一組「冰雕連」泥塑作品,展現志願軍視死如歸,堅守陣地的英雄事跡。提起「冰雕連」,可能有的人會很熟悉,但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陌生。冰雕連的名字源於70年前長津湖戰役中的一場戰鬥。志願軍20軍59師177團六連奉命入朝鮮參戰,由於命令忽然提前,有些部隊還穿著夏裝,就直接奔赴戰場。戰鬥打響後,為切斷美軍陸戰一師的退路,六連奉命在死鷹嶺阻擊敵軍。
-
吳德寅跨界泥塑說來話長
又一次,老吳和愛人開車路過盤山,一大片黃膠泥闖入眼帘,正是捏泥塑的上好材料,老吳和愛人徒手挖了大半袋子黏土帶回了家。在鞋廠休息的時候,老吳就開始捏泥塑,想到什麼捏什麼。老北京人愛聽相聲,他就捏出了馬三立、侯寶林,每捏成一個,就取下鞋架上的樣品鞋,給泥人騰出位置。沒多久,鞋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