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胡超,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胡超,男,1990年出生於鳳翔縣,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西安工藝美術協會;西安非遺保護協會會員。
一塊普普通通的泥團,通過幾把簡易的工具,經過胡超的巧手塑造,轉眼間,一個惟妙惟肖的關公泥塑形象便誕生了。
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是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自新石器時代之後,中國泥塑藝術一直沒有間斷,發展到漢代已成為重要的藝術品種。
「泥塑需要運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個形象,經過數次修改、磨光、晾乾、燒制等十餘道工序才能完成。光技藝熟練還不夠,還必須要用心,每一個手藝人在創作的過程中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讓自己的精神深透到每件作品裡,這樣才會讓一件普通的泥塑作品真正的擁有靈活。」胡超這樣說道。
胡超自幼跟隨父親泥塑大師胡滿科學習泥塑手藝,他傳承了家族的泥塑手藝,經過父親多年手把手的悉心教導,泥塑手藝小有成就。製作的泥塑精巧細緻,捏的泥人生動形象。
在泥塑過程中,塑大體為關鍵,先將人物大的形體動態塑出,然後刻畫衣紋表現質感,又不傷其骨骼。在繪色上多採取的是中國繪畫中的工筆書法,使作品增添光感和色感。通過塑造與繪畫技藝這兩者巧妙的結合,一件泥塑作品能展示給人們真實而有活力的生命力。
在學藝的過程中,胡超謹記父親對自己的「藝無止境」、要不斷學習和實踐的教誨。「熱愛」二字概括了胡超對泥塑創作的所有深情,憑著他對泥塑的熱愛和執著,他的雙手創作出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泥塑人偶,各種造型的泥塑讓人目不暇接。憑藉多年的勤學苦練和藝術實踐,胡超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他的泥人彩塑作品題材廣泛,深入人心。
在2015年10月,他參加了京東和可口可樂舉辦的「樂在京東」活動,在活動現場表演捏泥人;2017年元月在曲江國際金融中心舉辦個人泥人泥塑展覽,獲得西安文化界人士一致好評;2017年2月參加鳳翔縣舉辦的手藝人展演活動與全縣老一輩手藝人同臺表演泥塑手藝,獲得老一輩手藝人的讚譽;
2017年4月,跟隨父親母親一起製作鹹陽彬縣的絲路之幽州驛的四個民俗泥人場景,手藝得到大幅度提升;2019年1月在曲江會展中心舉辦鳳翔泥塑藝術展,作品「放鞭炮的娃娃」榮獲最佳作品獎,藝術展進行過程中受到都市快報和陝西電視臺第一資訊的專題播報;
《都市快報》對胡超進行專訪
2019年9月,以鳳翔泥塑傳承人的身份和父母參加央視「我要上春晚」節目的錄製;2019年12月參加央視節目「2020東南西北賀新春」節目的錄製;
胡超參加央視節目錄製
曾參加央視小年夜的節目錄製,《東南西北賀新春》、《2020東南西北賀新春》;還曾在曲江會展中心辦泥塑藝術展,接受都市快報的獨家報導......
泥塑不僅僅是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更是中國非遺歷史上寶貴的財富,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作為一名90後,在未來的日子裡,他也將一直致力於泥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屬於他的一份力量!
作者/來源:時代記憶文化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