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寶雞城市的過去,肯定繞不開鳳翔,如果把時間向前推78年,西府的社會、政治、經濟中心在鳳翔,外地人只知道鳳翔府,不知道寶雞縣。現在有一個流行語,「要得富,先修路」,交通經濟、鐵路經濟已經讓許多城市嘗到了甜頭,寶雞就是一個鐵路拉來的城市。當年修隴海鐵路,原定的南線、北線均不經過鳳翔,鳳翔府官員及商家也是蠻拼的,多方爭取鐵路改道鳳翔,鑑於時值戰亂,國家經濟薄弱,終未遂願。從此,西府的鳳翔、東府的大荔、三原、涇陽都隨著隴海鐵路的修通被逐漸邊緣化了。
要說寶雞城市的未來,肯定也離不開鳳翔。鐵路給寶雞帶來的紅利,隨著西安「米」字型高鐵樞紐的形成,逐漸也沒有了優勢,兩山夾一川的地形,也迫使寶雞東移南擴北上,2003年寶雞縣撤縣設區,一下子把寶雞城區的骨架拉大了,使寶雞擺脫了山城的窘境。嘗到擴大城區之利甜頭的寶雞,2009年隨著國家關天經濟區戰略的推出,2013年動議鳳翔縣撤縣設區,2016年由省正式向國務院提交了申請(同時上報的神木縣、戶縣、安塞縣、南鄭縣均心想事成),2019年寶雞市將鳳翔撤縣設區、眉縣撤縣設市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寶雞的第一個好消息就是鳳翔撤縣改區得到國務院批覆。
鳳翔的「翔」,本地人讀「qiang」,標準語音應是「xiang」。鳳翔歷史悠久。距今六千多年的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氏族公社就有村落分布於此。夏代為雍州之域,雍州,華夏九州之一,名稱源於鳳翔境內的雍山、雍水。所指區域相當於現在陝西省關中地區、甘肅部分、青海東北部以及寧夏部分地方。商代為太史周任之封地,謂之周國。西周為王畿地,屬召公採邑,稱雍邑。周平王元年(前770)東遷後,封秦襄公為諸侯,遂為秦地。秦德公元年(前677)徙都雍城鳳翔,至秦獻公二年,前383),19王公建都於此,歷時294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前221),始置雍縣,自此為歷代州、郡、府、路之治所,直至民國30年(1941)之前。唐肅宗李亨至德二年(757),取「鳳鳴岐山,飛翔而去」的祥瑞之意,改雍縣為鳳翔縣,稱「西京」,至此,鳳翔名字一直延用至今。因此,「周秦發祥之地、嬴秦創霸之區、華夏九州之一」是鳳翔三張最響亮的名片。這些名片既是鳳翔歷史的傳承,文脈的延續,城市精華的濃縮,更是鳳翔發展內在的文化積澱及智慧源泉。
對鳳翔影響最大的就是秦人在此建都了。秦是一個古老的部族,是顓頊高陽氏後代。從遊牧、定居、立國到統一霸業,共560年歷史,有都城9個。早在商初,秦人受命保西陲,來到了西犬丘(今甘肅禮縣),秦始祖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功,受封於秦亭(今甘肅清水縣),秦人由周人的附庸,地位逐步開始上升。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贏開)幫助周平王東遷有功,被賜岐山以西的廣袤土地,賞宅受國封為諸侯,秦人從此成為了真正的諸侯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拉開爭霸天下的序幕。僅在寶雞秦先後建立汧邑、千渭之會、平陽、雍城等4個都城長達400餘年,為秦人開拓疆土,爭霸天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後秦獻公遷都至櫟陽,今陝西臨潼一帶,到了秦孝公時期,把都城遷到鹹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大秦帝國。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加冕典禮就是在千渭之會的蘄年宮(今孫家南頭村)舉行的,可見雍城在秦始皇心中的位置。
關於秦在鳳翔的建都史,2015年前各種資料的表述是:先秦19位王公(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前383年)建都活動於此,歷時294年。2015年陝西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員張曙明撰文提出:秦在雍城應為20位王公(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建都327年。他的依據是:評判一個城邑是否都城主要看他的功能,即有沒有朝宮、宗廟、陵園。朝宮是國君處理朝政之處,宗廟是祭祀祖先和神靈之處,陵園就是貴族墓地。從考古發掘來看,涇陽和櫟陽至今尚未找到秦人宗廟、秦公陵園等與都城有關的遺存。最為關鍵的是,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中直接記載:(秦孝公)「作為築冀闕宮庭於鹹陽,秦自雍徙都之。」明確指出秦國從雍城遷都鹹陽。現在,學術界大多學者認為雍城置都時限應為327年。現在鳳翔縣政府網站及對外宣傳都引用此結論,依此結論,雍城也是商鞅變法之地。中國青銅器博物館第三展廳——帝國之路,電視劇《大秦帝國》,仍然採用的是秦在鳳翔建都294年。
秦在鳳翔327年,給鳳翔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規模最大的當屬雍城遺址了,也就是秦國國都所在地。1974年秦始皇兵馬俑出土後,鳳翔人就坐不住了,邀請省考古隊到鳳翔探寶,經過兩年多艱苦的努力,1976年終於在鳳翔縣南指揮村發現了一個盜洞,從此,開始了長達10年的發掘工作,1986年被稱為倒金字塔的秦公一號大墓進入世人眼帘。秦公一號大墓,佔據了中國考古學史上五個之最。只可惜,1987年法門寺地宮破土而出,秦公一號大墓博物館未列入國家建設計劃,2000年抱著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思路的南指揮村村民集資創辦了秦公一號大墓博物館,經過6年運營後,因收不抵支,由寶雞市政府收歸國有。現更名為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
秦在鳳翔327年勵精圖治,也留下了許多為世人傳頌的歷史故事。商鞅變法,讓後世執政者懂得法治思維、經濟社會制度變革對富國強兵的重要性;徙木立信的典故提醒後世改革者,要改革必須賞罰分明、言出必踐;秦晉之好這種政治上的聯姻,漸漸演變為將男女之間的婚姻比作結為秦晉之好;蕭史弄玉的愛情佳話浪漫溫馨,仍然是青年男女最羨慕的知音伴侶,乘龍快婿的成語也源於這個故事。為紀念蕭史弄玉﹐後人在此修建了蕭史宮、引鳳亭,又把所在的村子命名為蕭史宮村,這個村名一直沿有至今;泛舟之役是有史記載的中國內陸河道最大規模的糧食運輸,也是最早的人道主義救援。另外,秦德公設立「三伏」節氣,使人們提高了盛暑時節的自我保養意識。
從公元前677年至民國30年(1941),歷時2618年間,鳳翔這塊風水寶地,先是秦都,又後來一直是歷代州、郡、府、路首府所在地,也就是說鳳翔一直是西府的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從民國30年到現在,鳳翔又是寶雞最大的縣之一,因此,鳳翔一直是政治名人、文化名人、能工巧匠的集聚之所,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有傳承的地方,一個有活力的地方。
最具代表鳳翔地域特色的莫過於鳳翔三絕,即:東湖柳、西鳳酒、姑娘手。
東湖柳,指鳳翔東湖公園岸邊的古柳。東湖,西周時稱北園,有《詩經•秦風•駟驖》中「遊於北園,四馬既閒」為證。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蘇軾初仕任鳳翔府籤書判官(相當於政府秘書長)後的第二年,引水建亭修橋,種蓮植柳,改名東湖。經過歷代不斷修建,特別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及2017年四次大的修繕及拓展,使東湖成了集亭、臺、樓、閣、廊、堂等古代建築精華於一處的典型北方歷史性園林,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特別是1990年蘇軾研究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的舉辦及2018年康震在東湖南廣場主講《東湖說東坡》,使東湖漸入全國視野。漫步東湖,見柳思賢,自然會想起蘇東坡、左宗棠。
西鳳酒是中國最古老的名酒之一,從商周傳承至今。西周時稱為秦酒。現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的周公東徵方鼎銘文有「酓秦酓」字句,這是鳳翔生產酒最早的文字記載。1952年,「鳳鳴牌•鳳翔酒」在國家首屆評酒會上列入全國「八大名酒」。白酒一直是鳳翔的支柱產業。唐代鳳翔出產的柳林酒已負盛名,有吏部侍郎裴行儉題詩「送客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為證。宋代,鳳翔酒業產量產值均居全國第三位。國營西鳳酒廠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 1956年創建於柳林鎮,1999年進行了股份化改造。上世紀八十年代鳳翔酒業最為興盛,鄉鄉有酒廠,村村飄酒香,全縣曾有大小酒廠99個,也曾出現了假冒西鳳酒的歪風。西鳳酒是寶雞的老字號,是我們的鄉愁,我們伴隨著西鳳酒成長,也見證著西鳳酒不溫不火的發展。
東湖柳、西鳳酒卻都抵不過姑娘手,如今鳳翔三絕中這一「手」衝出中國走向了世界。姑娘手泛指鳳翔的能工巧匠,也是鳳翔享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美譽的一個象徵。由於商貿優勢的原因,鳳翔縣城周邊歷史上形成了許多傳統手工業專業村,許多村一直沿襲至今,現在,這些村是鳳翔非遺文化的承載村,鄉村振興的發力點。如六營村的彩繪泥塑、小裡村的木版年畫、老營村的麻花、糜杆橋的草帽、三岔村的燈籠、上營村的掛麵、李家堡的笤帚。孩提時代,知道鳳翔兩個字就是從泥耍活、鞭炮、草帽、燈籠、剪紙開始的。現在,六營村成了寶雞最火的民俗村,周末,街道上像過會,遊人如織。泥塑廣場、泥塑一條街、泥塑文化牆,成了六營村的亮點,以胡新民、黃忠祥為代表的泥塑大師,在堅守泥塑文化原汁原味的同時,不斷推陳創新。泥塑已成為六營人的支柱產業,六營村已成了寶雞民間藝人創業的樂園。在東湖公園周圍,常年有賣針線活的老太太,這些鳳翔的巧娘們,用她們的勤勞,堅守著姑娘手。
縣域經濟的發展,無外乎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鳳翔的商業發展一直在圍繞三絕、秦文化和佛文化在做文章,謀突破。由於受隴海鐵路的影響,寶雞早期的工業布局,鳳翔的比重很小。三線建設時期,鳳翔先後建了兩廠一所。1965年在姚家溝建了紅旗化工廠,隸屬國防科工委,已改制為紅旗民爆集團,現與西鳳酒廠是鳳翔縣境內的兩個最大的國有企業、利稅大戶。1968年由哈爾濱量具刃具廠在縣城援建了關中工具廠,2008年被寶雞工具機集團控股。1968年上馬建設的還有位於鳳翔棗子河的603所,由於離地處閻良的飛機製造廠太遠,1975年被迫遷至閻良,就近實現了場所結合。之所以當年選603所在鳳翔建設,是因為鳳翔機場距棗子河只有5公裡。鳳翔機場始建於民國34年(1945),是國民黨政府在鳳翔建設的專供B—29型轟炸機使用的軍用飛機場。解放後,歸蘭空管理使用。利用鳳翔軍用留守機場改擴建為國內民航4C級支線機場的立項,2018年由省政府上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現已開始徵地,搬遷村組。寶雞機場建成後形成的臨空經濟區,將對鳳翔的旅遊、交通和物流產生帶動作用。
改革開放後,鳳翔工業的發展得益於馮家山水庫及寶(雞)中(衛)鐵路、寶(雞)麟(遊)鐵路、寶(雞)平(涼)高速、合(陽)鳳(翔)高速的建設,長青工業園、柳林工業園、科技生態新城已初具規模。長青工業園攜寶二電和東嶺集團鉛鋅冶煉,已成為寶雞工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增長極。鳳翔農業的主打品牌是蘋果。鳳翔縣蘋果規模化栽植始於上世紀80年代,現在已成為國家蘋果標準化示範區、全國蘋果產業30強縣、最佳蘋果優生區、蘋果基地縣,主產區在範家寨鎮、糜杆橋鎮、田家莊鎮、橫水鎮、彪角鎮。鳳翔蘋果與同處渭北的岐山、扶風、乾縣、禮泉蘋果一樣,酸甜適度、香脆多汁,皮薄無渣、外型美觀,品質與洛川蘋果不分上下。這幾年,虢王鎮的紅薯產業也風聲漸起。
鳳翔人一提起往事,最自豪的莫過於鳳翔老城和鳳翔師範了,最傷心的是老城牆被拆掉上地了,最遺憾的是鳳翔師範被合併到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寶雞人叫六校)了。從公元前677年秦在鳳翔建城算起,鳳翔的建城史(至2020)已有2697年了,秦雍老城在鳳翔縣城以南,現先秦陵園博物館附近,現在的鳳翔縣城是唐末秦王李茂貞所建。那時候,李茂貞被封為鳳翔節度使,勢力波及四道十五鎮四十餘州,地域涉及今陝西大部,寧夏南部,甘肅西部,四川北部一帶。寶雞市陵塬的大唐秦王陵就是李茂貞夫婦合葬墓。據清代鳳翔知府達靈阿主編的《重修鳳翔府志》記載,鳳翔老城牆周長有「一十二裡三分」,高「三丈」,東、西、南、北各有四個大城門,分別有各自的名稱「迎恩」「金鞏」「景明」「寧遠」。解放後東城門及大部分城牆還在,只可惜,老城牆及歷代留存於鳳翔城地面上的古建築,大多毀於大躍進和五八年大煉鋼鐵,很多工藝精美的門樓子被拆了當柴火燒,城牆被挖了用架子車拉到地裡肥田。周家大院因當時是階級教育展覽館,才倖免於難。由於沒有連片的古建築群,使鳳翔無緣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只能屈居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為什麼鳳翔人對老建築拆得比較徹底呢?也許與赳赳老秦立決立幹的性格有關係吧!如果2008年不搶救性地建設鳳翔老城牆遺址公園,後輩們對鳳翔老城,估計就忘的一乾二淨了。
鳳翔師範學校的前身可追溯到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鳳起書院」改的「鳳翔府中學堂」,鳳翔師範這座「西府教師的搖籃」,在寶雞幾乎家喻戶曉,當年跳出農門、吃商品糧是農家子弟苦讀的內生動力,上鳳師、當老師是農家子弟的夢想。鳳師,也是寶雞幹部的搖籃,寶雞同齡農村人,在外面當「幹部」的,以鳳師學子居多。經歷了115年的風風雨雨, 2017年9月1日,鳳翔師範離開鳳翔,成為寶雞職業技術學院二級學院——鳳翔師範學院。鳳師離開鳳翔,不是因為教學質量的衰退,而是因為鳳翔不再是寶雞的社會經濟中心,是大勢所趨,鳳翔人、鳳師人有遺憾,不是因為遷到寶雞,而是大家都覺得應該把鳳師併入寶雞文理學院,給鳳師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好的歸宿。去年,《情系鳳師》系列徵文風靡微信圈,每篇不落地看了,知道了許多鳳師的感人故事。
歷史留給鳳翔的文化IP太多了。村名地名就是一個地方歷史演變的縮影。堯典、彭祖塬、槐原、簫史宮、虢王、太尉村、車家門前、竹園,每個名字都有一段傳說和故事。槐原傳說是炎帝的母親女登躲避炎帝燒荒之火的地方。從古到今,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五日晚,槐原都要舉行排燈古會,村民高舉排燈從四面八方匯集到女登廟前祭拜女登。自從知道排燈會,年年想去,卻都未能成行。鳳翔門前命名的村比較多,如車家門前、芮家門前、杜家門前、七家門前、常家門前、周家門前,而且比較集中,村名源於先秦同族的高門上戶宅第集中居住,形成了村落。歷代鳳翔的駐軍多、官府機構多、商鋪多、手工作坊多,便有了南指揮、西指揮、東指揮,石家營、老龍營、上營,石落務、南務、南旗務,三家店、郭店、柳林鋪,徐家磨、楊家磨、張家磨等村名。
沒有了香火味的農村就沒有了靈魂。中國傳統農村文化的傳承,南方靠祠堂,北方靠廟宇。鳳翔靈山,古名九頂蓮花山,以秦穆公狩獵於此見靈鷲鳥而始名,簡稱靈山。靈山陲秦川西端,綿吳嶽之東嶺,南瞻終南之秀峰,北顧千山伏兔。野水溝壑、巖石峻峭,馮家山水庫傍於右,絲綢之路依於左,處鳳翔陳倉千陽三縣之交。靈山不但有梅子嶺、捨身崖、牛犢泉與寺內鐵佛、大鍋、臥佛像、老母亭等八景,更以山頂淨慧寺出名,被譽為西北第一佛山。民間有「鳳翔有個靈山,走遍天下名山,不去靈山也枉然」。的俗語。大年初一,想到靈山上個香,春節晚會一完,就得動身,不然,趕不上大年初一回家吃午飯。大靈山景區,已建設10年有餘,淨慧寺下的雍州小鎮的人氣始終沒有淨慧寺的香火旺。
豆花泡饃是最能體現寶雞風味的混搭美食。耐看,油潑辣子紅豔豔;耐嚼,鍋盔饃筋道;香口,豆香悠長。吃一口,讓人慾罷不能,美味沁人心脾。而且,熱活、營養、實惠、耐飽。傳說,當年蘇軾嘗過豆花泡饃後,讚不絕口。身為美食家、大文豪的他對這種將南北風味巧妙融合為一體的百姓日常飲食連呼驚奇,竟不知道如何用語言來形容,只好套用當地俗語:「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佳味,實乃三絕也!」鳳翔現在有一句俗語「白湯雪花紅油轉,不覺吃了九十年。」形容豆花泡饃是鳳翔人終生所愛。鳳翔的臘驢肉和金錢肉是歷經千年知名特產。近幾年,大海子民俗村羊肉宴成為有車一族的最愛,每到周末,打牙祭的人絡繹不絕。
西府人沒有不知道鳳翔改改的。曾經「笨得跟鳳翔改改一樣」這句口頭禪成為西府人飯後茶餘的笑料。聽說也傳到了國外。起初,覺得改改確實有點傻。改革開放後,經歷了許多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的事,才知道改改的確是一個實誠人,做生意就要像鳳翔改改一樣,誠實守信、不欺不詐。2000年鳳翔終於有人認識到了改改的價值, 為註冊「鳳翔改改」商標,還打了官司,起了風波。在人們的反思及媒體的熱議下,終於使鳳翔人認識到了「鳳翔改改」的商業價值,也使「鳳翔改改」名揚國內外。現在,「鳳翔改改」連鎖店已遍布陝西,經營的豆花泡饃、擀麵皮、削筋、肉夾饃等小吃備受食客稱道。
唐肅宗給鳳翔起的這個名字,太有想像力和美好的寓意了。若一代一代的鳳翔人,執政者以蘇軾的愛民情懷把舵領航,經商者以改改的品質守法經營,改革者以赳赳老秦的精神奮力開創,普通勞動者以姑娘手的執著勤勉做事,積歷史厚重的雍地必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