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從秦始皇開始起,就建立了嚴苛的皇帝制度,並且流行到了今天,隨著中央集權的逐漸加強,皇權也顯得愈發的尊貴,而黃色代表皇家,也逐漸成為了天子的象徵,正所謂「黃袍加身」。後來的明清皇帝穿著的大多也是黃色的龍袍。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在很多影視劇當中,歷代皇帝大多都是黃色龍袍,為何秦始皇一生只穿黑龍袍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實際上,這其實和古代人五行的觀念,有著很大的關係,歷史上的秦始皇,的的確確是穿著了黑色的龍袍。
過去的帝王當中,有著「九五之尊」的概念,出自於《易經》:「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因此「九」和「五」都象徵著帝王的權威,而後來秦始皇為了加強自身的微信,又推出了五德之說。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意謂秦王朝以水德為幸,周不勝於秦)。方今水德之始,改年號,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錦旗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記,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
在五行學說裡面,木為青色,象徵著植物萌芽,火為赤色,土為黃色,代表地氣勃發,金為白色,意味著金屬光澤,而水是黑色,乃深淵無垠之色。「深淵」的本意,正是指得很深的水。此外嬴政的嬴姓,下有一「女」,古人以男子為陽,女子為陰。南方為陽,北方為陰。北方為水,所以,嬴姓屬水。正是這種種原因,導致秦始皇穿上了黑色的龍袍。
有意思的是,按照這套理論,劉邦的朝代是屬於「土」的,因為漢朝代替秦國建立王朝,正順應「土克水」之意,但是漢自認為是順秦正統,繼承了「水德」,為此朝臣之間專門就這件事情還引發過爭論。《史記. 孝文帝本紀》記載:「是時北平侯張蒼為丞相,方明律歷。
魯人公孫臣上書陳終始傳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時,土德應黃龍見,當改正朔服色制度。天子下其事與丞相議。丞相推以為今水德,始明正十月上黑事,以為其言非事,請罷之。」最終天子還是決定穿著黑色的衣服,因此除了秦始皇,我們後來看見的漢朝皇帝,朝服不少也是黑色的。
除了漢秦,唐宋屬於火德,再加上經濟繁榮,燃料技術的發展,朝服同樣屬於赤紅,究竟是什麼時候,皇帝又開始穿著黃色了呢?
實際上應該是在五代十國到宋朝期間形成的傳統,「黃」和「皇」諧音,而又有人通過五行學說分析,黃色在五行當中為土,而中國古代的傳統農耕文明社會「敬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想,因此五行當中土為尊,同時中土大地作為區別於周邊「四夷」的存在,黃色也象徵著正統,過去還有「龍戰於野,其血玄黃」的說話,就這樣,黃色逐漸成為了君王獨佔的顏色。因此後世也就統一穿黃色的龍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