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蘇曼殊

2020-12-22 夢千卉

他是詩人,也是畫家.

他是僧人,也是革命者

他就是蘇曼殊,一個半俗半僧的傳奇的人物!

蘇曼殊,生於1884年逝於1918,原名戩,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號曼殊,另號燕子山僧、南國行人等。能詩文,善繪畫,通梵文,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大奇才,廣東香山(今中山)人。

他的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他是一個混血兒和私生子,在封建觀念嚴重、華夷之別嚴格的當時,他的出身註定了他受歧視的命運。

他從十三歲起,就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先在上海姑母家寄食兩年,學習中文和英文,十五歲那年,得其表兄林紫垣的資助,到日本留學。

回國工作不順,後因投靠興中會遭到誤會,便跑到廣東惠州某破廟削髮為僧,在尚未取得正式和尚的資格,即乘師父外出之機,偷了已故師兄博經的度牒,溜之大吉,從此以「博經」自命,並自稱「曼殊和尚」,開始了四海為家的流浪生活。有時以教書為生,有時靠賣文過活,有時寄食於寺廟,有時乞貸於友朋,有時「貲絕窮餓不得餐,則擁衾終日臥」,有時甚至把金牙敲下來換煙抽。

他是詩僧,為後世留下了不少令人嘆絕的詩作。

他畫僧,其畫格調不凡,意境深邃,淡雅出塵,境界清高,求他作畫的人不少。

他是革命者,是辛亥革命運動時期最先覺悟的知識分子之一,與孫中山先生有密切關係,運用「批判的武器」為辛亥革命開闢道路,時常為故國河山破碎而感傷,曾寫下:「海天龍戰血玄黃,披髮長歌覽大荒。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這樣熱血沸騰的詩篇。

他是情僧,風流倜儻喜歡歌妓舞女。在日本與一位叫百助的樂妓熱烈而痛苦地戀愛著,雖遭遇相似,一見如故,卻未能終成眷屬。寫下了:「鳥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令人柔腸寸斷的詩篇

情僧、詩僧、畫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膽識於一身的蘇曼殊,竟半僧半俗地孤獨一生,在經過三十五年的紅塵孤旅,留下八個字:「一切有情,都無掛礙」,然後離開了人世,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感慨。

下面一起欣賞他的《本事詩》十首,感受一下他的內心世界吧!

《本事詩》一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本事詩》二

碧玉莫愁身世賤,同鄉仙子獨銷魂。

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

《本事詩》三

淡掃蛾眉朝畫師,同心華髻結青絲。

一杯顏色和雙淚,寫就梨花付與誰?

《本事詩》四

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本事詩》五

相憐病骨輕於蝶,夢入羅浮萬裡雲。

贈爾多情詩一卷,他年重拾石榴裙。

《本事詩》六

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錫歸來悔晤卿。

我本負人今巳矣,任他人作樂中箏。

《本事詩》七

無量春愁無量恨,一時都向指間鳴。

我亦艱難多病日,哪堪重聽八雲箏。

《本事詩》八

丈室番茶手自煎,語深香冷涕潸然。

生身阿母無情甚,為向摩耶問夙緣。

《本事詩》九

愧向尊前說報恩,香殘玦黛淺含顰。

卿自無言儂已會,湘蘭天女是前身。

《本事詩》十

春水難量舊恨盈,桃腮檀口坐吹笙。

華嚴瀑布高千尺,不及卿卿愛我情。

他作為對社會改良充滿希望的熱血青年,他時而激昂,西裝革履,慷慨陳辭,為革命而振臂高呼;時而頹唐,身披僧衣,逃身禪壇,在青燈黃卷中尋找精神的安慰。

他的一生「身世飄零,佯狂玩世,嗜酒暴食。他以僧名風聞那個時代,他的才情、膽識,時人少有能出其左右,但他卻袈裟披肩風雨一生。他十六歲出家,是以一種無言的行為抗爭其多舛的命運。他以半僧半俗的形象參加了革命黨,而被世人稱之為奇人,或許,奇就奇在他冷寂的面孔下蘊藏了多彩的人生。

你還知道他的那些詩詞,來評論區裡討論討論吧!

相關焦點

  • 處女座的深情和執著,即便是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一、金牛座和處女座絕對是最好的搭檔,兩人的興趣愛好非常相似,都希望過一種平淡的生活。儘管處女座追求完美,有時連雞蛋都挑不出骨頭,但金牛座還是樂於接受。二者不僅相互包容,而且還相互支持。儘管雙方也許並不是一見鍾情,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時光的流逝,彼此將變得越來越難以割捨。
  •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人生就是這樣無奈,歲月就是那樣無情,愛情總是很微妙,緣分有時也太飄忽。不是我們不曾心動,也不是我們沒有可能,嘆只嘆有緣無份,恨只恨情深緣淺。總之,我們愛在了不對的時間裡。千古名句「恨不相逢未嫁時」,正是表達了人們這種無法釋懷的遺憾。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樂府詩《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 女子逼和尚結婚,和尚將「恨不相逢未嫁時」改1字,拒絕得高級
    相傳唐代有一個叫做李冶的大才女,對高僧皎然芳心暗許,寫下20字的情詩贈予高僧,想讓皎然明白自己的心意,不過皎然卻用一句「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婉轉拒絕了佳人的心意。遇到佳人表白的高僧也不止皎然一個,到了宋代,道潛禪師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而且比皎然高僧的處境更加窘迫。喜歡他的女子比較「大膽」,直接在公共場合當著眾人的面對道潛禪師表明心意。
  • 民國君子蘇曼殊:遊走在夢想與現實之間
    曼殊有詩形自:生死契闊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革命:水晶簾卷一燈昏,寂對河山叩國魂。蘇曼殊雖是中日混血,卻惡日本人如寇讎,在日僑居數年,不肯說日語乃至於生病也不去醫院,寧可不厭其煩地尋找翻譯。 面對國家危難,山河破碎,蘇曼殊說:「假如需要且必要,我便是當今之荊柯。」
  •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並非愛情故事,竟是拒絕信
    其實,「好人卡」並不是現代人的首創,在古代,就有過類似的「好人卡」詩歌,比如這一首「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意思就是說一位女子,淚流滿面地與男子告別,並且將男子贈予的明珠歸還,還說,只恨我沒有在嫁人之前遇見你。這一句詩,就是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情啊!
  • 「恨不相逢未嫁時」前面一句才是精華,已婚男女越早知道越好
    有一首唐朝詩歌,描述了這樣的遺憾:「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唐朝不愧是詩歌燦爛的朝代,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居然不是出自大家之手,作者可能是一位瓷器製作工匠,因為這首詩最先發現於一瓷器上。
  • 「恨不相逢未嫁時」誕生之初竟無關愛情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被很多人用來表達遲來的愛情,那種愛而不得的遺憾不禁讓人潸然淚下,賺取了世間多少痴男怨女的眼淚。但是你知道這句話的本意並不是描述愛情,而是殘酷的政治鬥爭的無奈之舉嗎?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整首詩的字面意思是:你知道我有了丈夫,還贈送給我一對明珠。我心中十分感激你的纏綿情意,把明珠系在紅色的短上衣上。我家的高樓就連著皇帝的花園,我丈夫拿著長戟在皇宮裡值班。雖然知道你的心思光明磊落,但我已經發誓與丈夫同生共死。
  • 人世間最美的遺憾,都在一句唐詩:「恨不相逢未嫁時」
    比如題目當中的這句唐詩「恨不相逢未嫁時」,就因為說出了人生中最美的遺憾,而在人世當中備受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喜愛。人都說,有缺憾乃是人生的常態,年紀越大,這種感悟就越多。年少時讀評傳小說,聽說書相聲,對於「無巧不成書」印象深刻。
  • 「革命和尚」蘇曼殊: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其中《斷鴻零雁記》是蘇曼殊寫的一本自傳體小說,以第一人稱書寫了自己坎坷的身世和充滿悲劇的愛情。這本小說還被譽為「民國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蘇曼殊一生五次出家,又屢次還俗。雖未成僧人,他也極少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風流倜儻的蘇曼殊時常犯下色戒、酒戒、殺戒,過著半僧半俗的生活。
  • 「恨不相逢未嫁時」作者不是表達愛情的,它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我們熟悉的「恨不相逢未嫁時」就是這種表達方式的典範。唐朝自從安史之亂後,就逐漸走向了衰落。中晚唐最嚴峻的政治問題就是藩鎮割據與宦官專權。唐憲宗繼位之後就開始著手打擊藩鎮。當時勢力最大的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擁兵自重,不僅派刺客暗殺了當朝宰相武元衡,還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一時是朝野震駭,人心惶惶。當李師道氣焰最為囂張的那些年裡,他也到處招攬名人,意圖擴充自己的實力。在他招攬的名單裡面就有一位大才子一一張籍。
  • 恨不相逢未嫁時!愛而不得的感情有多美!
    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句詩看起來很美吧?它出自唐代張籍的《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行雲流水一孤僧
    那時不獨他一人,還帶了一位年約十歲左右的男子。起初我們以為是曼殊的弟弟,後來聽說曼殊並沒有弟弟,據吳氏昆仲說:是他朋友的弟弟,但曼殊也不肯詳言其身世,我們也未便查三問四。佳人名小品,絕世已無儔。橫波翻瀉淚,綠黛自生愁。舞袖傾東海,纖腰惑九洲。傳歌如有訴,餘轉雜箜篌。(蘇曼殊《佳人》)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光二月天。
  • 情侶之間相處,恨不相逢未嫁時,只是愛得不夠深刻
    可能這是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最令人遺憾的地方,然而對於在戀愛中的人,恨不相逢未嫁時,是最讓人悲痛的。然而我想說恨不相逢未嫁時,它只是一種錯覺,並不是在這一刻你真的尋找到真愛,而只是在某一霎那心中的缺憾,恰好身邊這個人剛好擁有能填滿。當你渴望得到什麼的時候,然後他能給予你,所以你才會有這樣的錯覺,如果能和這個人在一起,也許你心裡會非常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