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並非愛情故事,竟是拒絕信

2020-12-22 深度歷史觀

文丨深度歷史觀

要說表白最怕遇到什麼事呢?必定是最怕被人發「好人卡」,所謂「好人卡」,就是委婉地拒絕別人的表白。其實,「好人卡」並不是現代人的首創,在古代,就有過類似的「好人卡」詩歌,比如這一首「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意思就是說一位女子,淚流滿面地與男子告別,並且將男子贈予的明珠歸還,還說,只恨我沒有在嫁人之前遇見你。這一句詩,就是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情啊!

細心的朋友就要問了,「恨不相逢未嫁時」,不就證明這位女子已經結婚了,要是真接受了男子的求愛,那不成出軌了嗎?這首詩的名字,叫做《節婦吟》,「節婦」的意思就是指古代貞潔的婦女。全詩是以這位節婦的口吻,給一位男子發了「好人卡」,它是這麼說的:你明知道我已經有了夫君,還要送我明珠,我知道你是個好人,但是我已經發誓,和我的夫君生同眠死同穴,所以把明珠還給你,拜拜!

當然,這名女子的口吻是非常委婉的,比如形容自己還明珠的時候「雙淚垂」,表示對方人很好,自己很不舍這樣子,但是,有過收「好人卡」經驗的朋友就知道,只要是張「好人卡」,其實就沒什麼舍不舍的,那都是客氣話!如果稍微不客氣點,那就是另一個版本。比如說,《陌上桑》裡的羅敷。羅敷是個大美女,出門摘個桑葉,回頭率都有百分之二百。有一回羅敷走在路上,被一個路過的使君攔住了,問羅敷家住哪兒啊,年紀多大啊,還邀請羅敷同坐一輛車,其實就是暗示羅敷,自己看上她了,結果,被羅敷無情拒絕。

羅敷是怎麼拒絕使君的呢?她劈頭蓋臉就給使君一頓罵:「使君一何愚」,說你是不是傻?「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你有老婆,我有老公,你這是幹什麼呢?然後,羅敷就說了一大堆,說自己的老公有才有貌有地位,誰還能看得上你!說得這位使君面子上根本掛不住,灰溜溜地就走了。其實,你要說羅敷真的有這麼個了不起的丈夫嗎?也許有,也許沒有。總之,她的目的,就是要拒絕這個無禮又自大的使君。所以,咱們回頭看《節婦吟》,作為一個「節婦」,當然不會喜歡有別人來給自己表白,如果能像羅敷這樣,痛快地回絕,那多爽快,為什麼還要選擇如此委婉的方式呢?或許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那個表白她的人,她得罪不起。

《節婦吟》的標題,其實還有後半段,叫做「寄東平李司空師道」,而詩的作者,是張籍。也就是說,這首《節婦吟》,其實是一個男性詩人,寫給一個叫做李師道的大官的。

張籍呢,是晚唐時期的一位詩人,是「老杜」杜甫的鐵桿粉絲,那會有一本八卦小說,記載了這麼一故事,說張籍把杜甫的詩集燒成灰,伴著蜂蜜吃,跟吃補品似的,他覺得吃了這個,自己寫詩就能跟杜甫一樣好了!擱現在,這得算行為藝術了!可見,張籍這個人,是個很有想法的人。那他幹嘛給李師道寫首《節婦吟》呢?咱們得聯繫時代來分析。

晚唐時期,藩鎮割據嚴重,到處都是小朝廷,誰也不把中央政府看在眼裡。這個李師道,就是某個藩鎮的軍閥,還挺有勢力。既然是割據,那勢必會有爭端,不一定是真刀真槍的打仗,也會有朝政外交的暗湧,所以,軍閥要籠絡的人裡,文化人是必不可少的,而張籍就是李師道看中的一個人才。但是你想,張籍的偶像可是老杜啊!能不愛國嗎?張籍自然是不想唐朝分裂的,所以不願意追隨李師道。

不願意是一回事,怎麼拒絕又是另一回事,畢竟身份地位的差距擺在這裡。所以,張籍想來想去,就寫了這首《節婦吟》,借一位節婦拒絕別人求愛的故事,「恨不相逢未嫁時」,回絕了李師道的收買。李師道看了,心裡很受用,畢竟詩寫得這麼哀婉,表達得又這麼坦蕩,這個「好人卡」不得不收啊!所以,說到底,《節婦吟》根本就不是什麼令人惋惜的愛情故事,而是一場令人玩味的說話藝術表演,有需要的朋友,真的值得全文背誦,好好品味一番!

參考文獻《新唐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人生就是這樣無奈,歲月就是那樣無情,愛情總是很微妙,緣分有時也太飄忽。不是我們不曾心動,也不是我們沒有可能,嘆只嘆有緣無份,恨只恨情深緣淺。總之,我們愛在了不對的時間裡。千古名句「恨不相逢未嫁時」,正是表達了人們這種無法釋懷的遺憾。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樂府詩《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 「恨不相逢未嫁時」誕生之初竟無關愛情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被很多人用來表達遲來的愛情,那種愛而不得的遺憾不禁讓人潸然淚下,賺取了世間多少痴男怨女的眼淚。但是你知道這句話的本意並不是描述愛情,而是殘酷的政治鬥爭的無奈之舉嗎?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 還君明珠雙淚垂,張籍的詩歪打正著,成了描寫愛情的千古名句
    《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首詩題下面有個小注,「寄東平李司空師道」,說明是詩人張籍寫給李師道的。
  • 「恨不相逢未嫁時」作者不是表達愛情的,它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中國古典詩詞有一個很特別、很浪漫的表現方法,那就是以男女愛情的方式來表達忠君愛國的思想。我們熟悉的「恨不相逢未嫁時」就是這種表達方式的典範。當時勢力最大的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擁兵自重,不僅派刺客暗殺了當朝宰相武元衡,還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一時是朝野震駭,人心惶惶。當李師道氣焰最為囂張的那些年裡,他也到處招攬名人,意圖擴充自己的實力。在他招攬的名單裡面就有一位大才子一一張籍。
  • 人世間最美的遺憾,都在一句唐詩:「恨不相逢未嫁時」
    比如題目當中的這句唐詩「恨不相逢未嫁時」,就因為說出了人生中最美的遺憾,而在人世當中備受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喜愛。人都說,有缺憾乃是人生的常態,年紀越大,這種感悟就越多。年少時讀評傳小說,聽說書相聲,對於「無巧不成書」印象深刻。
  • 「恨不相逢未嫁時」前面一句才是精華,已婚男女越早知道越好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是古人很早就意識到,婚姻之事,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時候所娶非人,有時候所嫁非人,甚至是婚後才遇到了自己的真愛、或者遇到了青馬竹梅的那個ta。有一首唐朝詩歌,描述了這樣的遺憾:「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 恨不相逢未嫁時!愛而不得的感情有多美!
    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句詩看起來很美吧?它出自唐代張籍的《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女子逼和尚結婚,和尚將「恨不相逢未嫁時」改1字,拒絕得高級
    在唐朝,佛教繁盛,僧人的數量也有所增長,也有很多與僧人有關的故事。相傳唐代有一個叫做李冶的大才女,對高僧皎然芳心暗許,寫下20字的情詩贈予高僧,想讓皎然明白自己的心意,不過皎然卻用一句「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婉轉拒絕了佳人的心意。遇到佳人表白的高僧也不止皎然一個,到了宋代,道潛禪師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而且比皎然高僧的處境更加窘迫。
  • 愛情最幸福的莫過於心心相印
    寫下你我的故事,回眸,為何不能忘記你的臉。細數過往,你走得再遠,卻走不出我的牽掛,你來過一下子,我念你一輩子。緣分有時候真的特別奇妙,當你很想念一個人的時候,他其實心裏面也會有所察覺的,這可能也就是大家所謂的心靈感應吧。所謂的心意相通也並不是說兩個人所有的見解和看法都可以做到一致,而是當一方決定去做某件事的時候,另一方會毫無保留的站在他身後給予他力量。
  • 三首寫相見恨晚的古詩詞絕唱:最好的相遇,就是君未娶我未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張愛玲說:「於千千萬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千萬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恰恰好的愛情可遇不可求,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時間或空間上錯過,相見時已晚,相見時恨晚。
  • 情侶之間相處,恨不相逢未嫁時,只是愛得不夠深刻
    可能這是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最令人遺憾的地方,然而對於在戀愛中的人,恨不相逢未嫁時,是最讓人悲痛的。然而我想說恨不相逢未嫁時,它只是一種錯覺,並不是在這一刻你真的尋找到真愛,而只是在某一霎那心中的缺憾,恰好身邊這個人剛好擁有能填滿。當你渴望得到什麼的時候,然後他能給予你,所以你才會有這樣的錯覺,如果能和這個人在一起,也許你心裡會非常滿足。
  • 廊橋遺夢悽美的愛情:一生與你擦身而過
    如果看過《廊橋遺夢》你心裡一定充滿疑問——究竟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弗朗西卡絲和丈夫一起生活了十幾年,依舊「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到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來廊橋拍攝照片,才知道愛情是「直教人生死相許」——並且僅僅只是四天時間!
  •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蘇曼殊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令人柔腸寸斷的詩篇情僧、詩僧、畫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膽識於一身的蘇曼殊,竟半僧半俗地孤獨一生,在經過三十五年的紅塵孤旅,留下八個字:「一切有情,都無掛礙」,然後離開了人世,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感慨。下面一起欣賞他的《本事詩》十首,感受一下他的內心世界吧!
  • 若愛,請深愛;若不愛,請放手離開:古人是如何說分手的?
    當愛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為那個人,傾盡所有,只要那個人開心和滿足;而不愛一個人的時候,卻又可以因愛生恨,記恨終生。若愛,請深愛;若不愛,請放手離開。 不妨來看看,你知道古人都是如何說「分手」的嗎?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這首詩,表明了詩人愛情的純潔和忠貞,以及得知心上人,心中另有其人的決絕,抒發了作者對於愛情的珍重,對於將自己拋棄的男子的不滿和憤懣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