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雅典的挑釁,斯巴達如何通過海上力量重回希臘霸主位置?

2020-12-16 華太師

提起希臘半島的斯巴達,一般都是默認其是農業國家,而且陸軍的實力不容小覷。當然陸軍是斯巴達軍事力量中重要的基礎部分,但是海軍同樣是斯巴達霸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希臘半島海軍力量發展的前期,斯巴達的海軍力量屬於一般水平,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建立獨立海軍軍隊。

但是在之後的發展裏海軍勢力逐漸落後,同時霸權也在海軍消退的勢頭裡逐漸花落他家。在波斯的幫助下,海軍力量崛起,同時斯巴達的整體實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終於在之後奪得希臘半島的霸主地位,而從這其中就可以看出海軍力量和斯巴達霸業之間重要關係。

斯巴達依靠傳統的陸軍部隊,成為希臘最強大的城邦,那一階段的斯巴達在同盟國的幫助下雖有海上軍隊,但其力量較為薄弱

在公元前六世紀中葉,斯巴達城邦建立了伯羅奔尼撒同盟,一舉成為了希臘最為強大的城邦,這是斯巴達霸業的開始階段,而在這一過程中斯巴達陸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斯巴達的霸業是從陸地上的南徵北戰開始的,因此在陸地上的戰爭逐漸為其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當然在這其中,海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其矚目成就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在公元六世紀中葉之前,也就是斯巴達城邦功成名就之前,其實斯巴達就已經有了一支海上武裝力量。但是這支海軍並不是正規軍,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在軍事上的主要作用是跨海域運輸軍隊,它的基礎是商船。

雖然斯巴達是靠農業的城邦毋庸置疑,但是在古風時期,其海上貿易一直十分發達。當時最為有名的斯巴達黑陶曾經銷往各地,其中包括法國、埃及、利比亞等地。除了陶器之外,斯巴達還和其他國家交易木材、礦石等大宗商品。

在海外貿易中肯定需要堅固的船隻,這樣才能抵抗海洋中的風暴,而當時斯巴達的造船業也屬於平均水平。根據史料記載,斯巴達曾經擁有三十槳和五十槳的船隻,而這種船隻是當時最為重要的海上工具,由此得知斯巴達的造船業並不落後,而造船業是海上力量的外在基礎。

當時的海上商船大多具有武裝力量,是海上力量中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重要的海上力量就是海盜船。海盜船會在海上搶劫他人的貨物或者財物,這一活動的描述在史料中十分少見,還有就是進行殖民活動,這一種活動的記載還是有例可尋的。

在斯巴達國王中曾經出現過多任雙國王的例子,而斯巴達的第一任雙國王即位時還是兩位幼童,而他們的舅舅作為攝政王,曾經盡心輔佐了兩位君主。但是在君主成年親政之後,放權的攝政王就只能度過平靜平庸的生活,不甘心的他駕乘三十槳的船隻前往海外開闢了殖民地。

在稱霸之前,斯巴達也曾利用海上力量進行過軍事幹預。在盟友發生動亂之後,克裡特對其起義者曾表示支持,為了中斷這一支持活動,斯巴達就登上了克裡特島對其進行了軍事幹預。在稱霸之後,即公元前六世紀中葉之後,斯巴達曾經和盟國一起遠徵薩摩斯,這就是一起渡海戰爭。

但是這時利用海上力量進行作戰,並不是真正意味上的海軍作戰,因為這時的海上作戰只是將海上力量作為中介,用船隻來運送軍隊,然後進行陸上作戰。

當時真正意義上的海軍作戰,應當是船隻之間衝撞,士兵登船攻擊或者船體靠近後互擲武器或射箭等作戰方式,而這種方式在斯巴達對外的海上作戰中並沒有出現。

斯巴達真正獨立專業的海軍應當是出現在公元前五世紀初,這是因為在公元前492年,斯巴達和雅典曾經遠徵當時的海上強國厄基納,因此斯巴達和雅典所組成的軍隊必然是正規且強大的海軍。

當時雅典和斯巴達應當都曾得到盟軍的援助,而雅典海軍實力強於斯巴達海軍,斯巴達的海軍實力在希臘半島應當屬於平均水平,當時因為有盟國的幫助,因此勢力仍然不容小覷。

雅典海軍力量日益強大,對斯巴達進行軍事上的挑釁,依靠出色的海軍力量,成功地扭轉了斯巴達獨佔霸權的局面

到了公元五世紀八十年代,斯巴達本身海軍實力偏薄弱,再加上海上新興力量雅典的崛起,斯巴達的海軍地位就一直下落,直到海軍力量的衰弱影響了其霸主地位。

首先雅典在其賢明的執政官的統治下,海軍力量不斷發展,海上商船也得到了發展,工商業也因此繁榮起來。但是雅典的崛起與海上強國厄基納的利益發生衝突,但是雅典不敵厄基納,因此只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忍氣吞聲,暗暗地發展資金的海軍實力。

曾經雅典發現了銀礦,當時的政治家一力反對政府將其銀礦收入平分,建議將其收入交給貴族,讓他們可以用這筆收入發展海軍,最終政府同意了其建議,從中可以看出雅典對於發展海軍實力的決心。這一決定大大發展了雅典的造船業,雅典藉此修建了一百多支戰艦,一舉成為希臘的海上強國。

而雅典海軍力量的崛起對於斯巴達霸主地位的衝擊也開始展現。在波斯入侵希臘時,希臘各城邦需要聯合起來對抗波斯。因為斯巴達步兵實力的強勁,因此眾城邦對於其最高軍事統帥擔當陸軍指揮毫無疑義,但是雅典卻對斯巴達統帥海軍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斯巴達自身海軍力量的薄弱,身為海軍強國的雅典對此提出挑戰。

雖然在這場挑戰中,雅典並沒有佔到便宜,但是這就是對於斯巴達霸主地位的一次動搖。同時因為挑釁失敗,雅典人不甘心,在希波戰爭中多次與斯巴達爭權奪利,甚至在一場重要海戰中,不顧斯巴達指揮的命令,擅自發動進攻,並且贏得了海戰,這其中雅典仰仗的就是其出色的海軍力量。而且這次的勝利成功地扭轉了斯巴達獨佔霸權的局面。

因為在這次戰爭之後,波斯就退出了希臘的本土,轉向海上作戰,這就不屬於斯巴達的長處。因此考慮到內部政治因素,以及其在海軍上的弱勢,海上指揮權也是名存實亡,因此斯巴達退出了希波戰爭,交出了領導權。

在這時如果斯巴達想要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發展海軍是唯一的選擇。但是因為斯巴達內部出現了隱患,也是因為斯巴達對於海軍的不重視,因此斯巴達反而通過法令限制了海軍的發展,把注意力轉向了陸軍。

於是雅典憑藉著其海軍力量不斷入侵斯巴達的勢力範圍,甚至從海上開始侵入陸上的領土,斯巴達的盟國也受到了雅典的侵擾,但是斯巴達卻無計可施,因此許多盟國開始產生不滿。

斯巴達當時的海上作戰方式還是十分落後,依靠運送重裝步兵來作戰,因此斯巴達只能坐視雅典不斷地將侵吞領土,甚至其國門已經被雅典打開。

修昔底德曾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描繪當時斯巴達的處境

「他們在司法科特裡亞島上遭遇的災難是前所未有的,從皮羅斯到基塞拉,他們的國土被蹂躪、被洗劫,他們的黑勞士不斷逃亡,他們經常擔心留在伯羅奔尼撒的黑勞士會依靠逃亡的黑勞士重新舉行暴動。」

被雅典打壓的斯巴達,無奈籤訂條約獲得發展時間,最終在同盟國的幫助之下,斯巴達重創雅典海軍,成為希臘半島最強的海軍力量,重新回到希臘霸主的地位

之後,斯巴達不得不和雅典籤訂了合約,雖然作出了讓步,但是好在獲得了喘息時間。而在這時因為雅典遠徵西西里失敗,雅典的海軍遭受重創,因此雅典的海軍實力下跌。

而同時因為波斯在多次和雅典海軍作戰中沒能佔到半分好處,不免想要聯合斯巴達來打擊雅典海軍。因此波斯答應給予斯巴達經濟補助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有記載:「波斯方面為斯巴達的戰艦支付薪餉,直到波斯的海軍到來為止,此後波斯為斯巴達提供貸款,借款在戰爭結束之後歸還,波斯海軍將與斯巴達海軍協同作戰。」

而斯巴達自身也在這一時期發展自己的造船業,他向各個盟國提出修建一百艘戰艦的計劃,斯巴達自身率先接下二十五艘的人物,其他交由盟國,最終獲得了一百多艘戰艦。

在公元前四世紀初,斯巴達統帥率領一百五十艘軍艦攻進了雅典城,摧毀了雅典海軍,自此成為希臘半島最為強大的海軍力量。經過一番周折,雅典人也只能承認斯巴達的海上霸權,斯巴達重回霸主地位。

筆者認為,在希臘海軍發展的前期,斯巴達雖然是農業國家,但是其海上勢力在希臘半島屬於平均水平。但是隨著雅典海軍的崛起,雅典在挑釁斯巴達上不遺餘力,因此斯巴達的霸主地位被動搖。

同時因為斯巴達在海軍力量上的薄弱以及其對於海軍的不重視,斯巴達的霸主地位迅速旁落。最後損失慘重的斯巴達在波斯的幫助下,乘著雅典西徵西西里的失敗,重創雅典,摧毀雅典海軍,成為希臘半島最強的海軍力量,從而重新回到希臘霸主的地位。

參考歷史文獻: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歷史》

《荷馬史詩》

相關焦點

  • 福禍相依:「長牆」如何使雅典成為海上霸主但又最終滅亡
    早期雅典不擅長航海的兩個原因:雅典在變成海上霸主之前,有兩個原因限制了他們的航海夢:第一、雅典位於內陸,離海較遠。雖然波斯人攻入雅典,並燒毀了空城,但雅典真正的力量已經在海上積聚了起來。當年秋天,雅典海軍在薩拉米斯(Salamis)擊敗了波斯海軍,切斷了波斯陸軍的補給,迫使他們退回馬其頓與色雷斯一帶,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米斯海戰。
  • 希波戰爭:東西方文明的大碰撞,波斯一蹶不振,雅典成為海上霸主
    答案就是希波戰爭,希臘在希波戰爭中擊敗波斯,為了讓希臘人民儘快得到戰爭的喜訊,菲迪皮茨不斷奔跑,在將戰爭結果報給希臘人民只好,自己力竭而亡。縱觀古希臘歷史,希臘人民面對自由獨立危機最為嚴重的一次便是希波戰爭了。
  • 從伯羅奔尼撒戰爭,看強盛的雅典被迫謝幕,探究斯巴達得勝原因
    在希臘歷史上,伯羅奔尼撒是一場重要的戰役。這場戰爭是希臘的兩大強國之間的爭鬥,歷時27年,在這漫長的爭鬥過程中,雅典和斯巴達所領頭的提洛同盟和伯羅奔尼撒同盟兩大陣營之間上演無數刀光劍影。最終在霸主的擂臺之上,曾經強盛的雅典被迫謝幕,斯巴達贏得了霸主的王冠。
  • 斯巴達戰勝雅典成為希臘霸主後,怎樣進入幾百年的衰落史|文史宴
    危機接踵而至,走向沒落的斯巴達人該如何掙扎求存?眾所周知,公元前371年,希臘城邦斯巴達的軍隊在留克特拉戰役中被底比斯軍隊擊敗,不僅因此跌落神壇,喪失了希臘霸主的地位,更是自此走上了一段波折而持久的衰落之路。留克特拉戰役作戰圖留克特拉戰役給斯巴達帶來的影響是致命的,在它結束後,斯巴達本就越發捉襟見肘的公民數量更是一舉跌至區區約600名。底比斯城邦在這場大勝之後,並沒有立刻見好就收。
  • 古希臘的三國時代——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究竟是誰笑到了最後
    3、希波戰爭——雅典以提洛同盟稱霸海上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當希臘城邦臻於極盛時,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波斯帝國也擴張到了小亞細亞。隨著公元前500年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反抗波斯的統治,希臘和波斯的戰爭遂不可避免。
  • 統帥、兵種、戰船談,伯羅奔尼撒之戰中斯巴達海軍為何能勝雅典?
    軍事專家的定論,雅典能在陸上擊敗斯巴達,或者斯巴達能在海上擊敗雅典,伯羅奔尼撒戰爭才算真的結束。而從統帥兵種和戰船方面,斯巴達接受了波斯的慷慨援助,雅典因此而敗。伯羅奔尼撒戰爭是雅典和斯巴達在希臘世界的爭霸戰爭。
  • 伯羅奔尼撒之戰的希臘霸主相爭,其實是民主政治與寡頭政治的對峙
    正如雅典與斯巴達的伯羅奔尼撒之戰,看似是希臘兩大城邦為了奪取霸主地位的權力以及利益之爭,實則是兩個城邦之間不同政治制度的衝突。雅典崇尚的是民主政治,但斯巴達奉行的是寡頭政治。也就意味著奉行多數人統治的雅典民主政治與奉行少數人統治的斯巴達寡頭政治從一開始就是相互對立的關係。
  • 主要由於雅典和斯巴達不是「一條心」
    這兩個城邦之間的 內戰十分頻繁, 實際上也是希臘一直未完成統一的重要原因。本文就通過分析雅典和斯巴達城邦之間的矛盾,來分析希臘世界未完成統一的原因。
  • 希臘史22:從提洛同盟到雅典帝國——雅典是怎樣成為海上帝國的?
    提洛同盟示意圖(提洛島位置圖)公元前478年,希臘、愛琴諸島和小亞細亞的一些城邦形成新的同盟,同盟金庫設在提洛島。它的目的原是為繼續對付波斯聯合作戰,後成為雅典稱霸工具。雅典人眼見波斯大軍兵臨城下,但希臘聯軍還沒有集結完畢,於是雅典執政官提米斯託克利(Themistocles,前525~前460)果斷放棄雅典城,將所有人民和財產轉移到船上,自始掀開了雅典人的海上徵途。雖然波斯人攻入雅典,並燒毀了空城,但雅典真正的力量已經在海上積聚了起來。當年秋天,雅典海軍在薩拉米斯(Salamis)海戰中擊敗了波斯海軍,切斷了波斯陸軍的補給,迫使他們退回馬其頓與色雷斯一帶。
  • 伯羅奔尼撒戰爭——斯巴達認為是自己的勝利,卻被波斯帝國打臉
    不僅將波斯趕出希臘世界,而且還將小亞細亞地區已經被波斯佔領的希臘城邦獲得獨立。當雅典和斯巴達的爭霸戰爭開始以後,波斯帝國重新進入這一地區。斯巴達人則通過自己與波斯人的交換贏得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的勝負原因有很多,通常我們認為雅典失敗的原因就是斯巴達獲勝的原因。斯巴達作為當時希臘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在陸軍方面一直無所匹敵。
  • 斯巴達僅僅只有陸地力量?沿海岸線建立的國家怎麼可能沒有海軍?
    海軍力量真實存在,成功助力斯巴達佔領希臘半島斯巴達在公元前六世紀,建立了伯羅奔尼撒同盟,是希臘世界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城邦。這一個過程中,陸軍力量的確十分關鍵,但是海軍在這一過程中同樣力量不小,對於建立斯巴達霸業貢獻很大。
  • 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15):波希戰爭後希臘人的政治格局
    而米利都等城鎮是該地區的財富源泉,也是曾經希臘人的反叛中心。因此拿下米卡勒,薩摩斯、米利都等希臘城邦脫離波斯就順理成章,同時波斯也失去了進攻希臘的海上橋頭堡。隨著米卡勒的勝利,愛琴海上越來越多的希臘島邦跑過來要求同胞們幫助自己脫離波斯人的統治。當米卡勒和普拉提亞勝利的消息傳來,大部分希臘人感到振奮不已,而斯巴達人卻非常糾結,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波斯大帝薛西斯一世出擊希臘,火燒雅典,擊敗斯巴達300勇士
    波斯大軍正是通過這座浮橋,迅速進入了歐洲。在薛西斯渡過赫勒斯邦海峽後,波斯大軍迅速席捲了北希臘。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歷來喜歡窩裡鬥的希臘人決定聯合起來共同抵禦波斯大軍,最終30多個城邦組成了反波斯同盟,由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擔任聯盟軍總指揮。
  • 希臘史21:普拉提亞戰役—一名斯巴達勇士逆轉戰局,希臘僥倖取勝
    在整個希波戰爭中,如果說薩拉米海戰是希臘反擊波斯的一次海上決定性的勝利,那麼普拉提亞戰役(Battle of Plataea)就是希臘反擊波斯的一次陸上決定性的勝利。兩場戰爭的勝利使得西方文明的源頭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為西方文明的獨立發展贏得了必要的安全保障。
  • 斯巴達慘遭地震,雅典迎來伯利克裡時代
    在希波戰爭結束之後,希臘的兩大城邦雅典與斯巴達進行了長期的拉鋸戰,最終將整個希臘拖入了黑暗的深淵,這也被後世稱為「伯羅奔尼撒戰爭」,我們就來看看這期間都發生了什麼。 公元前464年,斯巴達發生了一場地震,首都斯巴達受損最為嚴重,幾乎全城被毀。更加讓斯巴達人雪上加霜的是,最底層的希洛人趁此機會發動了暴動,他們正向被地震摧殘的首都斯巴達蜂擁而來。
  • 農耕、招商、海防,能做的都做了,雅典為何還要為「五鬥米折腰」?
    古希臘的雅典作為歐洲文明起源地,擁有卓越的軍事實力以及經濟實力,曾經一度成為海上霸主,然而如此強者也曾為「五鬥米」而折腰過。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島不僅土地貧瘠,而且長年累月雨水稀少,糧食的生產力始終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糧食供給不足的問題長期困擾著雅典,成為其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 斯巴達,雅典,誰能代表古希臘文明?
    希臘歷史最大的悖論就是城邦的自主自治是靠外部給予的產物。雅典亦是如此,為應對危機雅典通過手工業產物來交易糧食的做法使得它後來發展繁榮的局面,更是一種體現。2、 斯巴達的農業狀況斯巴達作為希臘歷史上唯一一個公認的農業地區,僅國土面積就有將近32000平方英裡,大約是雅典的三倍之多,在城邦世界裡不單單是農業大國也是面積大國。
  • 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撰寫的《希臘史》為何戛然而止?
    斯巴達人定居拉哥尼亞之後,不斷伺機向外擴張,形成了國土面積和人力資源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自公元前7世紀末起,拉棲代夢人不僅成為南希臘無可爭議的霸主,而且依靠其強大的常備軍,頻頻幹預希臘其他城邦的內外事務,儼然成為希臘秩序的維護者。據希羅多德記載,為了結束皮西特拉圖家族在雅典的僭主統治,他們曾兩度出兵雅典。修昔底德認為,正是他們推翻了包括雅典在內的希臘大多數城邦的僭主政治。
  • 帝國之夢,雅典喪失霸權的原因?
    爆發於公元前431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希臘世界最重要的戰爭之一。此戰註定了希臘強權雅典的衰弱,雖然斯巴達短暫取得了霸主地位。但因國力損耗,也在數十年後,將霸主地位拱手讓給了後起之秀馬其頓王國。而雅典為什麼會戰敗,這也是後世的人們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
  • 世界歷史連載:希臘人的起源與雅典城邦的建立
    這時期的希臘歷史主要存在於後世希臘人創造的英雄史詩中,所以又被稱作史詩時代或英雄時代,史詩講述了希臘各城邦王國的起源。如著名的雅典城傳說建於公元前 1556 年,第一位國王是刻克洛普斯。也有後人認為刻克洛普斯誤解了海神波塞冬所送禮物的含義:鹹的泉水代表了對海洋的控制力,意味著雅典將成為海上霸主。波塞冬的海上霸主支票不是不能兌現,只是時間未到,雅典確實在後來成了海洋的霸主,但是當時的海上霸主無疑還是克裡特人。雖然今日的克裡特島屬於希臘,克裡特島上的居民也屬於希臘人,但在這一時期克裡特人與希臘人則是兩個不同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