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希臘半島的斯巴達,一般都是默認其是農業國家,而且陸軍的實力不容小覷。當然陸軍是斯巴達軍事力量中重要的基礎部分,但是海軍同樣是斯巴達霸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希臘半島海軍力量發展的前期,斯巴達的海軍力量屬於一般水平,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建立獨立海軍軍隊。
但是在之後的發展裏海軍勢力逐漸落後,同時霸權也在海軍消退的勢頭裡逐漸花落他家。在波斯的幫助下,海軍力量崛起,同時斯巴達的整體實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終於在之後奪得希臘半島的霸主地位,而從這其中就可以看出海軍力量和斯巴達霸業之間重要關係。
斯巴達依靠傳統的陸軍部隊,成為希臘最強大的城邦,那一階段的斯巴達在同盟國的幫助下雖有海上軍隊,但其力量較為薄弱
在公元前六世紀中葉,斯巴達城邦建立了伯羅奔尼撒同盟,一舉成為了希臘最為強大的城邦,這是斯巴達霸業的開始階段,而在這一過程中斯巴達陸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斯巴達的霸業是從陸地上的南徵北戰開始的,因此在陸地上的戰爭逐漸為其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當然在這其中,海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其矚目成就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在公元六世紀中葉之前,也就是斯巴達城邦功成名就之前,其實斯巴達就已經有了一支海上武裝力量。但是這支海軍並不是正規軍,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在軍事上的主要作用是跨海域運輸軍隊,它的基礎是商船。
雖然斯巴達是靠農業的城邦毋庸置疑,但是在古風時期,其海上貿易一直十分發達。當時最為有名的斯巴達黑陶曾經銷往各地,其中包括法國、埃及、利比亞等地。除了陶器之外,斯巴達還和其他國家交易木材、礦石等大宗商品。
在海外貿易中肯定需要堅固的船隻,這樣才能抵抗海洋中的風暴,而當時斯巴達的造船業也屬於平均水平。根據史料記載,斯巴達曾經擁有三十槳和五十槳的船隻,而這種船隻是當時最為重要的海上工具,由此得知斯巴達的造船業並不落後,而造船業是海上力量的外在基礎。
當時的海上商船大多具有武裝力量,是海上力量中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重要的海上力量就是海盜船。海盜船會在海上搶劫他人的貨物或者財物,這一活動的描述在史料中十分少見,還有就是進行殖民活動,這一種活動的記載還是有例可尋的。
在斯巴達國王中曾經出現過多任雙國王的例子,而斯巴達的第一任雙國王即位時還是兩位幼童,而他們的舅舅作為攝政王,曾經盡心輔佐了兩位君主。但是在君主成年親政之後,放權的攝政王就只能度過平靜平庸的生活,不甘心的他駕乘三十槳的船隻前往海外開闢了殖民地。
在稱霸之前,斯巴達也曾利用海上力量進行過軍事幹預。在盟友發生動亂之後,克裡特對其起義者曾表示支持,為了中斷這一支持活動,斯巴達就登上了克裡特島對其進行了軍事幹預。在稱霸之後,即公元前六世紀中葉之後,斯巴達曾經和盟國一起遠徵薩摩斯,這就是一起渡海戰爭。
但是這時利用海上力量進行作戰,並不是真正意味上的海軍作戰,因為這時的海上作戰只是將海上力量作為中介,用船隻來運送軍隊,然後進行陸上作戰。
當時真正意義上的海軍作戰,應當是船隻之間衝撞,士兵登船攻擊或者船體靠近後互擲武器或射箭等作戰方式,而這種方式在斯巴達對外的海上作戰中並沒有出現。
斯巴達真正獨立專業的海軍應當是出現在公元前五世紀初,這是因為在公元前492年,斯巴達和雅典曾經遠徵當時的海上強國厄基納,因此斯巴達和雅典所組成的軍隊必然是正規且強大的海軍。
當時雅典和斯巴達應當都曾得到盟軍的援助,而雅典海軍實力強於斯巴達海軍,斯巴達的海軍實力在希臘半島應當屬於平均水平,當時因為有盟國的幫助,因此勢力仍然不容小覷。
雅典海軍力量日益強大,對斯巴達進行軍事上的挑釁,依靠出色的海軍力量,成功地扭轉了斯巴達獨佔霸權的局面
到了公元五世紀八十年代,斯巴達本身海軍實力偏薄弱,再加上海上新興力量雅典的崛起,斯巴達的海軍地位就一直下落,直到海軍力量的衰弱影響了其霸主地位。
首先雅典在其賢明的執政官的統治下,海軍力量不斷發展,海上商船也得到了發展,工商業也因此繁榮起來。但是雅典的崛起與海上強國厄基納的利益發生衝突,但是雅典不敵厄基納,因此只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忍氣吞聲,暗暗地發展資金的海軍實力。
曾經雅典發現了銀礦,當時的政治家一力反對政府將其銀礦收入平分,建議將其收入交給貴族,讓他們可以用這筆收入發展海軍,最終政府同意了其建議,從中可以看出雅典對於發展海軍實力的決心。這一決定大大發展了雅典的造船業,雅典藉此修建了一百多支戰艦,一舉成為希臘的海上強國。
而雅典海軍力量的崛起對於斯巴達霸主地位的衝擊也開始展現。在波斯入侵希臘時,希臘各城邦需要聯合起來對抗波斯。因為斯巴達步兵實力的強勁,因此眾城邦對於其最高軍事統帥擔當陸軍指揮毫無疑義,但是雅典卻對斯巴達統帥海軍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斯巴達自身海軍力量的薄弱,身為海軍強國的雅典對此提出挑戰。
雖然在這場挑戰中,雅典並沒有佔到便宜,但是這就是對於斯巴達霸主地位的一次動搖。同時因為挑釁失敗,雅典人不甘心,在希波戰爭中多次與斯巴達爭權奪利,甚至在一場重要海戰中,不顧斯巴達指揮的命令,擅自發動進攻,並且贏得了海戰,這其中雅典仰仗的就是其出色的海軍力量。而且這次的勝利成功地扭轉了斯巴達獨佔霸權的局面。
因為在這次戰爭之後,波斯就退出了希臘的本土,轉向海上作戰,這就不屬於斯巴達的長處。因此考慮到內部政治因素,以及其在海軍上的弱勢,海上指揮權也是名存實亡,因此斯巴達退出了希波戰爭,交出了領導權。
在這時如果斯巴達想要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發展海軍是唯一的選擇。但是因為斯巴達內部出現了隱患,也是因為斯巴達對於海軍的不重視,因此斯巴達反而通過法令限制了海軍的發展,把注意力轉向了陸軍。
於是雅典憑藉著其海軍力量不斷入侵斯巴達的勢力範圍,甚至從海上開始侵入陸上的領土,斯巴達的盟國也受到了雅典的侵擾,但是斯巴達卻無計可施,因此許多盟國開始產生不滿。
斯巴達當時的海上作戰方式還是十分落後,依靠運送重裝步兵來作戰,因此斯巴達只能坐視雅典不斷地將侵吞領土,甚至其國門已經被雅典打開。
修昔底德曾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描繪當時斯巴達的處境
「他們在司法科特裡亞島上遭遇的災難是前所未有的,從皮羅斯到基塞拉,他們的國土被蹂躪、被洗劫,他們的黑勞士不斷逃亡,他們經常擔心留在伯羅奔尼撒的黑勞士會依靠逃亡的黑勞士重新舉行暴動。」
被雅典打壓的斯巴達,無奈籤訂條約獲得發展時間,最終在同盟國的幫助之下,斯巴達重創雅典海軍,成為希臘半島最強的海軍力量,重新回到希臘霸主的地位
之後,斯巴達不得不和雅典籤訂了合約,雖然作出了讓步,但是好在獲得了喘息時間。而在這時因為雅典遠徵西西里失敗,雅典的海軍遭受重創,因此雅典的海軍實力下跌。
而同時因為波斯在多次和雅典海軍作戰中沒能佔到半分好處,不免想要聯合斯巴達來打擊雅典海軍。因此波斯答應給予斯巴達經濟補助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有記載:「波斯方面為斯巴達的戰艦支付薪餉,直到波斯的海軍到來為止,此後波斯為斯巴達提供貸款,借款在戰爭結束之後歸還,波斯海軍將與斯巴達海軍協同作戰。」
而斯巴達自身也在這一時期發展自己的造船業,他向各個盟國提出修建一百艘戰艦的計劃,斯巴達自身率先接下二十五艘的人物,其他交由盟國,最終獲得了一百多艘戰艦。
在公元前四世紀初,斯巴達統帥率領一百五十艘軍艦攻進了雅典城,摧毀了雅典海軍,自此成為希臘半島最為強大的海軍力量。經過一番周折,雅典人也只能承認斯巴達的海上霸權,斯巴達重回霸主地位。
筆者認為,在希臘海軍發展的前期,斯巴達雖然是農業國家,但是其海上勢力在希臘半島屬於平均水平。但是隨著雅典海軍的崛起,雅典在挑釁斯巴達上不遺餘力,因此斯巴達的霸主地位被動搖。
同時因為斯巴達在海軍力量上的薄弱以及其對於海軍的不重視,斯巴達的霸主地位迅速旁落。最後損失慘重的斯巴達在波斯的幫助下,乘著雅典西徵西西里的失敗,重創雅典,摧毀雅典海軍,成為希臘半島最強的海軍力量,從而重新回到希臘霸主的地位。
參考歷史文獻: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歷史》
《荷馬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