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斯巴達,第一反應這是一個農業國家,強悍的陸軍力量是國家的軍事基礎。斯巴達憑藉這支一往無前的軍隊,徵服了美塞尼亞,打敗了周邊眾多小國,甚至涉及到希臘。但是關於,斯巴達海軍的力量卻很少被人提起。但是,同樣作為海洋上的國家,斯巴達怎麼可能沒有自己強大的海軍力量。從希羅多德、色諾芬這些人的著作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斯巴達海軍的情況。
海軍力量真實存在,成功助力斯巴達佔領希臘半島
斯巴達在公元前六世紀,建立了伯羅奔尼撒同盟,是希臘世界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城邦。這一個過程中,陸軍力量的確十分關鍵,但是海軍在這一過程中同樣力量不小,對於建立斯巴達霸業貢獻很大。
在斯巴達霸業建立之前,斯巴達本身已經有了一支海軍。不過其實嚴格意義上來算,其實不算正規。因為達不到專業化、職業化的水平。最初的作用,就是跨海輸送軍隊,用的甚至都是商船。
其實斯巴達不是純的農業國家。在古風時期,斯巴達的海上活動和海上商業貿易也是比較活躍的。斯巴達黑陶最遠外銷到了弗所、羅德斯島,更遠的甚至到了迦太基、西西里和法國的馬賽利亞。
海上貿易除了陶器之外,還包括了礦石、糧食、木材等等。海外貿易自然離不開大型的船隻,這時期內斯巴達的造船業也十分發達。
當時的船隻一般按照槳手的數量來區分。斯巴達殖民提拉的時候,所用的就是三十槳額船隻。波斯國曾經威脅到小亞希臘城邦的時候,斯巴達也派出了五十槳的船隻,去警告對方不要輕舉妄動。
早期希臘海上世界的武裝力量一般是武裝商船或者海盜船,一般的作用就是殖民和海上掠奪。史書記載過一段歷史事實。
斯巴達第一任國王的舅舅。在國王長大之後,自己不願空閒下來。指揮駕乘了三艘三十槳的船隻,殖民到提拉。
在斯巴達霸業建立的過程中,多利烏斯因為搶奪王位失敗,氣憤離去。橫渡地中海,在利比亞建立了庫涅立殖民地,不過僅僅過了三年被當地趕走了。最終在西西里島定居下來。
赫羅斯城暴動的時候,斯巴達要斷絕克裡特對起義者的支持。渡海行軍,對其進行幹涉。在斯巴達稱霸之後,也有出海行軍的事實。
斯巴達和科林斯一起,發動遠徵薩默斯的戰爭。克利奧莫尼斯曾經對外的戰爭中,發動過四次海外戰爭。這些例子,在斯巴達稱霸之後就變多了。
這些活動的中,需要格外注意就是專業的、職業的、系統的海軍力量還沒建立起來。雖然是渡海遠徵,但是並沒有直接在海上發生碰撞,最終仍然是在陸地作戰。
屬於斯巴達真正的海軍,出現了公元前五世紀。這時候斯巴達國王意識到海軍的重要性,斯巴達需要一支職業、專業的海軍力量。開始組建海軍。
海軍第一次投入戰爭,都是在遠徵厄基納的時候。是因為雅典藉口該城投降波斯,命令斯巴達去討伐懲罰這座城市。
這一次遠徵的軍事力量終於是一種正規的海軍,畢竟厄基納是當時的海上強國。厄基納準備了七十艘戰船來迎接斯巴達和雅典的聯合進攻。
即使準備充分,最終仍舊兩者的聯合進攻擊敗。這裡就不難理解,斯巴達已經有了自己正規的海軍力量。不過這場戰爭中,主要的力量還是來自雅典。
其實這時候,斯巴達的軍事力量已經發展非常壯大了。可惜,斯巴達對於海洋的管理以及海軍力量,卻並不上心。所以很少看到斯巴達大規模的海軍作戰。
古風時代向古典時代轉變的時間節點,也是斯巴達霸權的初期,三層槳戰船是這個是時代的代表。被稱為希臘海軍的標誌。
三層船槳出現這個時間段,凡是有能力進行海上戰爭的國家,都打造裝配了戰船。這已經是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徵。
對於斯巴達而言,這個時期內,海軍力量仍然不夠強悍。希臘半島的海軍發展依舊非常落後。這時期斯巴達的徵戰結果不盡如人意,海上遠徵經常失敗,即使贏了也是快速撤離。
海洋國家卻不關心海上力量,歷經挫折之後斯巴達才意識到海軍對自己國家的重要性
斯巴達海上力量不足,海洋武裝地位不在擁有。新興雅典的競爭,加速了斯巴達霸業的衰落。雅典這時期更加注重工商業的發展,又經過僭主政治和民主改革,工商業持續發展。
海上貿易的商船隊伍越來越龐大,海軍也在進一步發展。雅典已經有了五十艘戰艦。之後雅典又發現了勞裡昂銀礦,雅典政府聽取了當時政治家的意見,和貴族平分。
貴族隨後打造出了一百艘戰艦,到了和厄基納戰爭前夕,雅典的海軍戰艦超過了兩百多艘。這已經遠遠是斯巴達戰艦的數倍,斯巴達海軍地位越來越低。
波斯入侵的時候,希臘世界聯合起來抵禦外敵。但是涉及到海軍統帥問題的時候,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不贊同斯巴達領導海軍作戰。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自己本身海軍實力薄弱。
米卡列海戰勝利之後,斯巴達交出了同盟的領導權,退出戰爭。當然了,這時候和其內部的政治體系有一定的關係, 但是和海軍力量不足也有之間聯繫。
斯巴達關於海洋控制權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些人認為,斯巴達因為大力發展海軍,奪回同盟海軍控制權。因為海洋可以給斯巴達帶來更多的財富。
但是當時掌權者覺得斯巴達不缺這些財富,又為了防止國內出現政變,最終還是放棄了海洋和海軍的發展。
斯巴達海軍力不發展,相當於在原地倒退。雅典海軍力量的不斷壯大,已經開始侵吞斯巴達在陸地上的領土。斯巴達陸地上的政治地位都開始動搖。
海軍的軟弱是斯巴達國防力量最為薄弱的地方了,伯羅尼撒戰爭爆發之前,斯巴達終於知道了海軍的重要。但是,實際做的依舊是不撞南牆不回頭。
斯巴達要求同盟國打造五百艘戰船,依舊不是自己的直屬海軍。最終的結果不言而喻,短時間內就算有戰船沒有海軍,結果沒差。不過短短幾個月,就可以訓練出作戰有素的海軍戰士。
伯羅尼撒戰爭爆發,斯巴達完全處於被動面。陸地作戰,沒有辦法形成有效的打擊。海上作戰,不僅沒有抵抗的能力,還有防止被雅典直接擊敗。
最後斯巴達不得不和雅典籤署和約,首先這是斯巴達沒有海軍力量的必然結果,其次這又是對斯巴達海軍一個巨大打擊。
戰爭停止之後,斯巴達沒有第一時間去打造海軍力量。斯巴達和雅典海軍力量出現了首次均衡,是在雅典遠徵西西里失敗之後。低水平上,兩者平衡。
這時候斯巴達加快自己的建設,另一方面由於敘拉古的加盟,海軍力量迅速提升。斯巴達的造船工業明星提升,並且非常認真的執行了這一次造船計劃。
斯巴達海軍興起的關鍵點是波斯的支持,波斯派出代表和其商談。波斯展現出的誠意十足,直接帶著十足的資金支持斯巴達。
有了同盟國和波斯的共同支持,斯巴達海軍迅速壯大起來。公元前405年,斯巴達開始全面圍攻雅典城。陸軍和海軍雙管齊下,徹底擊垮了雅典。取代他的位置,成為希臘世界最強大的海軍。
這之後斯巴達又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之後,斯巴達和波斯的外交關係又變得惡劣。波斯停止了對斯巴達的支持,並且聯合周邊小國共同對抗斯巴達。
無疑,斯巴達慘敗。海軍實力再次沉入海底。好在這時,斯巴達外交及時改變了態度,重新和波斯交好,停止了戰爭並且重新資助。
斯巴達的政治體制正是因為海軍力量的壯大而改變,海軍統帥地位也是越來越高。在國王阿吉斯去世之後,海軍統帥直接決定了阿吉西勞斯上位。足以可以這是海軍在斯巴達的地位舉足輕重。
強大的海軍給斯巴達帶來了數不盡的財富,依靠這些源源不斷的財富,斯巴達加強海軍力量的建設,重新建立了斯巴達霸業。
斯巴達的國境線沿著地中海海岸線建立的,最終斯巴達人終於知道了海軍力量的重要性。海洋國家海軍力量決定了成王敗寇
沒有同盟國和波斯的支持,斯巴達的海軍力量不一定可以重新崛起。好在這一次斯巴達嚴格的執行海軍力量的建設,造船技術提升,海軍力量增大。
斯巴達霸業重整旗鼓也是依靠海軍力量為主導,在波斯的支持下,重新稱霸地中海區域。沿著海岸線建設國家,一定要明白一個事實,成也海軍,敗也海軍。
參考文獻:
《探尋古希臘文明》
《古典世界的戰爭》
《斯巴達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