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世界為何遲遲未統一?主要由於雅典和斯巴達不是「一條心」

2020-12-10 騰訊網

古希臘地圖

希臘,是一個自治城邦制度的國家

,簡而言之,就是國家內部之間的各城邦相互獨立,各自為政。這種分裂的局面,在給希臘帶來多樣性的文化財富和文明財富以及多樣性的經濟貿易活動的同時,也讓希臘在長久的歷史上

一直都未完成統一。

而在希臘世界的內部,

最強大的兩個城邦,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這兩個城邦之間的

內戰十分頻繁,

實際上也是希臘一直未完成統一的重要原因。本文就通過分析雅典和斯巴達城邦之間的矛盾,來分析希臘世界未完成統一的原因。

一、 自治城邦原則是完不成統一的根本原因

造成希臘這種長期分裂局面的

最根本的原因,其實也就在於其城邦自治這一基本原則

。即使是在歷史上出現過統一的傾向——城邦同盟,但實際上這種同盟彼此之間也是分裂的,甚至同盟內部都有著一些無法克服的矛盾。

1、自治城邦原則和民族統一原則之間不可克服的矛盾

首先,這種自治城邦原則和民族統一原則之間,本身就是有著完全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希臘是一個城邦制度的世界,這一個

制度本身就和統一的帝國之間存在著矛盾

。自給自足是城邦生活的主要特色,在這種情況下,

城邦各自要求絕對的政治獨立

。自給自足使得希臘的城邦,成為一個個完全獨立的個體。經濟獨立的同時,政治獨立也是渴望自治的希臘人所需要的。因此,

就算是面對外來的敵人之時,希臘的內部城邦之間,依然是分裂作戰的,

並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在普拉提亞戰役、撒拉米斯戰役和波斯戰爭當中,

希臘的城邦內部都是分裂作戰的。即使是形成了短暫的同盟,但是在

同盟之間,也是一個分散的集體,

無法凝聚成為一個完全統一對外的國家,發展成為如此分裂的世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城邦自治原則。

2、雅典帶領的提洛同盟和斯巴達帶領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之間的分裂

上文中也提到了,希臘世界的城邦,

也曾經形成過城邦聯盟

。這其中最為強大的兩個聯盟,就

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

這兩個同盟實際上是最接近統一的城邦同盟,但最終也因為內部的分裂和外部的壓力而被迫分裂。

雅典同盟在贏得前期的內部戰爭的勝利之後

,開始提高要求其他城邦對同盟繳納的貢款,之後被其他內部的城邦聯合起來反抗。因此,強大的提洛聯盟,經不起內部的一點點分離,

最終以解體為主要結局

。雖然之後,雅典又與其他城邦聯合起來了,反底比斯聯盟、反斯巴達聯盟等等,但最終都只是短暫性的,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也沒有給希臘帶來統一的世界。

斯巴達帶領的伯羅奔尼撒聯盟,因為斯巴達的過分保守,以及斯巴達自身對分裂統治的政策,也最終宣布解體。這基本上已經可以得出一定的結論,那就是在希臘歷史上,

不管多強大的城邦同盟,最終都會走向分裂,

都是不穩定的。其中,

自治城邦原則是造成這種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也是造成希臘世界無法走向統一的根本原因。

二、 雅典和斯巴達戰爭不斷

雅典和斯巴達,作為希臘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兩個城邦,

擁有著各自的特性

。作為最強大的兩個城邦,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都在希臘世界裡成就了一部分的霸權,那麼它們為何沒有統一希臘世界?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原因。

1、作為內陸國家的雅典,海上和陸路軍隊力量之間的矛盾

雅典是一個內陸國家,但是其

海上軍事力量卻強於其陸地軍事力量

。這種矛盾,直接阻礙了雅典在希臘的稱霸計劃。雅典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但是作為一個內陸國家,

海上軍事力量與雅典城邦中心的距離太過遙遠,因此無法發揮出來

。作為內陸國家,保障其港口的運輸通暢,是雅典的生存保障,因此庇裡猶斯港是雅典必須要保衛的港口。

雅典海軍

但是因為雅典衛城與庇裡猶斯港之間的距離太過遙遠,因此在戰爭發生之時,雅典必須兩者兼顧,

雅典衛城因此成為雅典的重要拖累

,使得雅典不能毫無顧忌的使用自己的海上軍事力量。因此,

這兩者之間的矛盾,使得雅典就算是有稱霸的野心

,也沒有足以匹配的能力和防衛措施來應對。

2、過分保守的斯巴達,沒有強大的野心足以支撐完成統一

與野心強大的雅典相比,斯巴達則是一個過分保守的城邦,

實力強大卻沒有統一的野心

,使得斯巴達也無法完成統一。作為伯羅奔尼撒同盟的盟主,

斯巴達擁有著其他城邦都無法比擬的陸上軍事力量

,而且在波斯戰爭當中也成為了反波斯戰隊的領袖,但是斯巴達卻沒有利用這一優勢來發展壯大。斯巴達在試圖建立自己的帝國失敗之後,最終還是選擇退居伯羅奔尼撒,甚至,在之後也不再派兵參加反波斯戰爭,

放棄了自己領袖地位。

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同盟內部的城邦,自然而然不願意再待在同盟內部,最終也只能分裂。

這種過分保守的特性,使得斯巴達也不適合擔當起統一希臘世界的責任。

與此同時,與雅典相反,斯巴達

擁有強大的陸上軍事力量,卻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海上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斯巴達城邦內的希洛特人也發生了幾次暴動,使得斯巴達對外擴張的壓力愈發強大,無法完成統一。

三、 雅典和斯巴達在對外政策上的失誤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在面對外部力量的入侵時,都產生了錯誤的決策,

使得希臘不僅失去了統一的機會,而且最終還被馬其頓所徵服。

1、野心巨大的雅典,沒有採取正確政策來應對波斯

波斯在雅典和斯巴達的內戰中,處於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

在波斯入侵希臘之時,雅典和斯巴達都一致對外

,因此波斯入侵策略失敗之後,就開始對希臘內部搞分裂政策。在

後來的雅典和斯巴達長達27年的內戰當中,波斯承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波斯不斷慫恿雅典發動內部戰爭

,並且在內戰當中,搖擺不定。

雅典的實力過強之時,波斯會選擇支持斯巴達;斯巴達實力過強之時,它會選擇支持雅典

。因為波斯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持希臘這種內部分裂的局面,從而從中獲利。

而雅典,正是因為沒有對波斯採取正確的政策,因此在內戰當中輸給了斯巴達。在雅典的內戰當中,波斯一直影響著雅典的決策。在一場戰役當中,本來一直支持雅典的波斯,最後反而投向了斯巴達,使得雅典稱霸帝國的野心一直無法完成,

最終在長期的應對內戰和波斯之中,雅典的力量完全被內耗,最終被馬其頓徵服。

2、過分保守的斯巴達,反對一切合併,希望保持分裂局面

斯巴達一貫的政策就是反對一切合併,並且保持希臘的分裂局面,維持一種孤立的體系。

但是在雅典的不斷挑起戰爭的情況下,斯巴達也開始反擊,導致了伯羅奔尼撒的爆發。

而且為了反對雅典這種帝國稱霸的策略,斯巴達一直尋求外援,這其中,就包括波斯。為了取得波斯的經濟支持,斯巴達承諾,在戰爭勝利之後,讓渡小亞細亞半島的主權給波斯,

最終因為波斯成為了小亞細亞諸城邦的控制權,使得波斯成為了希臘內戰當中的一種仲裁者。

在波斯的兩面倒戈之下,斯巴達和雅典的戰爭持續了很久,最終雙方的力量都被消耗,受到巨大損失。

斯巴達這種過分保守的策略,

直接使得波斯成功入侵了希臘內部的戰爭,不利於希臘世界的統一。

因此,從這一方面來看,正是因為斯巴達對分裂局面的支持,甚至用讓渡小亞細亞諸城邦的控制權來獲得波斯的支持,以

反對雅典的稱霸計劃,從而導致了希臘世界的統一失敗

。波斯的目的只是利用一方來牽制另一方,而雅典和斯巴達在應對波斯上面,都採取了錯誤的政策,導致了希臘世界無法完成統一,最終長久的內耗使得希臘

無法應對與強大的馬其頓的戰爭,最終滅亡。

四、總結

自治城邦原則和民族統一原則本來就是相互矛盾的,

這也是希臘世界無法完成統一的根本原因。野心巨大和過分保守的雅典和斯巴達,

都曾經達到了一小部分稱霸的高度,

但最終因為各自的特性以及錯誤的對外政策,而失敗。從歷史這一方面來看,當時的雅典和斯巴達都無法完成希臘世界的統一事業,長久的自治城邦原則使得各同盟內部就是分裂的,

想要統一,就必須依賴於外來的力量

,因此最後馬其頓人打破了這種局面,徵服了希臘世界。

相關焦點

  • 以斯巴達和雅典為主的古希臘前期教育
    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是西方歐洲地區文明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淵源,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古希臘所指的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大致的地區,包括現在的歐洲東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希臘半島、愛琴海和義大利東部以及西西里島東部等地區。
  • 斯巴達,雅典,誰能代表古希臘文明?
    古希臘作為一個廣為人知的歷史國度,但留給人們考證的歷史卻屈指可數。古希臘擁有數百城邦,但真正可供世人考證的只有斯巴達和雅典兩個城邦,但是這兩個城邦在歷史類型和文明上又迥乎不同,在這個小國寡民的城邦世界中,此二者都太大了,倘若非要在這兩者中取其一作為古希臘文明的代表者,那麼答案只能是:雅典。
  • 古希臘的三國時代——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究竟是誰笑到了最後
    古希臘城邦1、伯羅奔尼撒同盟盟主——斯巴達斯巴達和雅典是古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斯巴達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2、民主政治——雅典雅典與斯巴達大約同時建立,最初的國家首腦和斯巴達一樣也是國王。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雅典城邦的領袖不再是國王而是執政官,成立貴族議會,雅典進入貴族統治時代。公元前683年,執政官的任期由十年改為一年,雅典的貴族政治達到頂峰。
  • 從拉斐爾名畫《雅典學園》解讀古希臘哲學
    所以,古希臘哲學在這些先哲們不斷爭論與探索的時候,巴門尼德在糾結與彷徨、繼承與發展的情況下,找到了一條認識「真理」的道路——「存在」! 在追問、尋找世界本原的道路上,巴門尼德經過無數次的思考,在繼承與發展上,他終於提出了「存在」這個概念。臘麼,他的存在是什麼概念呢?一種是,「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
  • 古希臘城邦的標配長矛之中,斯巴達最短威力卻驚人
    雅典雖然是古希臘的政治中心,但它在軍事上卻偏向於海戰,所以大量製造軍艦,而單兵矛也是服務於海戰的,設計的比較長,另外在斯巴達城邦則不一樣,它們主要重視陸戰,所以長矛都設計得比較短,但論起威力來,恐怕整個希臘的單兵矛都不及斯巴達城邦來得威力強大,可以說斯巴達城邦的單兵矛為整個希臘最強的存在。
  • 斯巴達國王和三百勇士為何求死?因皆一個神靈的預言
    在溫泉關外的一座小山包上,安葬著列奧尼達國王和他的300勇士,為了讓世人銘記他們的英勇與無畏,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得斯在這尊紀念碑上刻下了這段銘文。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90年,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國,對希臘進行了兩次遠徵,但均遭到失敗,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為此鬱鬱而終。
  • 古希臘斯巴達:野蠻的文明史
    古希臘士兵的頭盔和甲冑這套裝備是用於武裝盾牌兵的頭、胸和背部的。但是到了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憑藉其天然的地理優勢以及強大的軍事力量,強勢統一了拉哥尼亞地區,建立起了統一的、高度軍事化的拉哥尼亞城邦。建立之初,斯巴達由三個原始部落組成,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軍事首領。社會制度採取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氏族制。
  • 戳心灌髓: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對阿提卡地區的農業破壞
    縱觀古希臘的發展史,發展農業和發動戰爭成為古希臘世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軍隊則是將破壞農業與戰爭結合在一起,不僅對阿提卡地區的農作物以及土地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還影響了雅典公民的凝聚力、城邦的社會結構以及政治體制。
  • 古希臘半島上,雅典和斯巴軍事集團強勢崛起
    而相比之下,將近兩千年前的古希臘人就不是這樣了,生產力的低下以及土地的貧瘠,使得他們難以在本土實現自給自足的物質資料生產體系。對此,這是對古希臘人生存和未來的一種嚴重威脅,而為了尋求生存之道,古希臘人不得不採取相當冒險的方式橫跨愛琴海、地中海,去尋找更多的生存空間和生產資料。
  • 與阿爾戈斯結盟是雅典對斯巴達的直接挑戰
    公元前460年以後,雅典對外政策有了變化,它放棄了同斯巴達人的聯盟,轉而與從前的敵人一斯巴達的勁敵阿爾哥斯和薩利亞結盟。雅典同阿爾戈斯的友誼反映在埃斯庫羅斯的劇中。該劇中的阿加門農不是新近被滅的邁錫尼的王而是阿爾哥斯之主。與阿爾戈斯結盟是雅典對斯巴達的直接挑戰。
  • 古希臘城邦中,斯巴達勇士威名遠揚,其尚武精神從何而來?
    在古希臘時期,城邦之間的鬥爭也十分的激烈。在眾多的城邦中,斯巴達與雅典是兩種不同政治體制下的最強者。斯巴達是多利亞人遷移至希臘後所建立的城邦,他們定居於此後,建設的市政府,以勤儉尚武為國是。斯巴達以武力強盛著稱,斯巴達勇士更是威名遠揚。斯巴達城邦為何會崇尚武力戰鬥?
  • 蘇格拉底之死——古代雅典「暴民政治」的「犧牲品」
    在遙遠的西方,公元前399年,有一位世界偉人也用他的生命堅持了真理,當時他所面對的,不是幾千幾萬人,而是幾乎對抗了整個國家人民的意志。他教出了柏拉圖這樣的聞名世界的哲學家,現代人對於他的了解大多來自柏拉圖,他就是哲學奠基者蘇格拉底。僭主專政,民主崩塌同歷史和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發展一樣,古希臘也在不斷發展和改變制度。而古希臘制度的改變和戰爭脫不開關係。
  • 統帥、兵種、戰船談,伯羅奔尼撒之戰中斯巴達海軍為何能勝雅典?
    軍事專家的定論,雅典能在陸上擊敗斯巴達,或者斯巴達能在海上擊敗雅典,伯羅奔尼撒戰爭才算真的結束。而從統帥兵種和戰船方面,斯巴達接受了波斯的慷慨援助,雅典因此而敗。伯羅奔尼撒戰爭是雅典和斯巴達在希臘世界的爭霸戰爭。
  • 希臘史13:古希臘歷史時間軸與大事年表,簡說古希臘歷史
    古希臘文明的遺產植根於今天西方世界的語言、政治、教育、哲學、藝術以及建築中。不了解古希臘,就難以完全理解西方文明。讀懂了古希臘古羅馬,才能讀懂過去的歐洲和今天的世界。雅典、皮洛斯、底比斯及梯林斯也是重要的邁錫尼城市。特洛伊戰爭就發生在這一時期,特洛伊戰爭的結果是特洛伊淪陷,不過原因並不是傳說中的「帕裡斯拐走海倫」,而是邁錫尼人為了爭奪海上霸權,且特洛伊位於交通要道,是個繁榮富庶的城市。
  • 說說古希臘、以及之前
    多利安人建立的斯巴達,實施軍事化制度,而雅典則在前六世紀由梭倫進行改革,擴大雅典公民權利。希臘大陸以南,有阿提卡半島,雅典位於此半島;再往南,則有伯羅奔尼撒半島,斯巴達位於此半島。希臘城邦紛紛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建立新領土,著名的有敘拉古、塔蘭託和那不勒斯。公元前5世紀初,在雅典與斯巴達的領導下,希臘城邦聯軍在兩次希波戰爭中,戰勝波斯帝國,此時希臘文明進入了最高峰,古典哲學,科技,藝術以及民主政治高度發展,被稱作「黃金時期」。
  • 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撰寫的《希臘史》為何戛然而止?
    編者按:《希臘史》是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所著的一部編年體斷代史,主要記載了公元前411年秋至公元前362年夏近半個世紀的希臘歷史。全書內容反映了希臘世界從「有序」到「無序」的局勢演變,以及城邦制度危機的萌芽和初步發展。《希臘史》是色諾芬篇幅最長、最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他思想最成熟時期的著作。
  • 運動的重要性:強身健體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希臘人意識很強
    體育運動和從軍參戰都是古希臘人的生活日常,從很早開始,兩者之間的聯繫就很緊密,互相關聯。體育運動和競技比賽滿足了軍事訓練的需要,運動場也成為了訓練士兵的基地。而同時,戰爭方式的變化也推動了體育運動和競技比賽的蓬勃發展。到了古風時代,最為崇尚和尊重的體育鍛鍊是如今仍被津津樂道的斯巴達城邦。
  • 運動的重要性:強身健體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希臘人意識很強
    可也是因為忽視了文化教育,斯巴達並無博學之才,自然更沒有學術方面或者建築方面的宏偉巨製。最後,就是和城邦一起走向衰落。而古典時代,繁榮富強的城邦非雅典莫屬。雅典享有海運之便,接受學習東方文化相對較早。心理上,注重文化知識和音樂素養的培育。雅典將體育的體現建立的更完善,培育公民德育、體育、智育、美育全面學習。在新的體系裡面,有教室、有場地、有器材和完備的教學內容。從古希臘的運動觀可以看出,荷馬時期就開始的體育觀念,一直影響到了斯巴達時期、雅典時期。到了雅典。其體現更加的完善,對後世的影響也更為深遠。
  • 民主化對科學的助推作用,從斯巴達和雅典的政體看
    民主化對科學的助推作用,從斯巴達和雅典的政體看雅典因為蘇格拉底的殉道,而使得她的哲學馳名於世。蘇格拉底的哲學在於研究,語言形上學。儘管雅典處死了蘇格拉底,因為冠以的罪名是誘惑年輕人。但是雅典對於哲學畢竟是寬容了,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就繼承了他的衣缽,開創了學院。總之雅典對於知識是持相對鼓勵的態度的。
  • 世界民主制度的巔峰,雅典城邦的公民集體民主制
    古希臘人跟我們古代中國人有些類似,以天朝上國自居,對其他文化知之甚少,也不感興趣,默認其他民族都是未開化的蠻夷,充滿了民族自豪感。英國詩人雪萊說,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文學、宗教和藝術之根都在希臘,西方的字母文字便起源於古希臘文和拉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