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ngshang / 梁周倩 / 2017-04-17
摘要:沙拉界的 「星巴克」、「小米」或「網紅」們,各立山頭卻同樣掙扎。他們將標準化精確到粒,用營銷輕鬆玩出10萬+,卻還有很多坑要踩。
文 / 天下網商記者 梁周倩
晚上六點半,正是用餐高峰,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商場裡,總會有不少白領和學生模樣的年輕人,用不同的表情和心態面對著盤子裡的沙拉。作為主食,每份沙拉的小票上都有一張營養成分表,上面寫著明確的卡路裡、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標識。
這些年輕人對卡路裡遊戲樂此不疲,他們開始接受將沙拉作為主食,以實現「增肌」、「減脂」、「健康」的自我追求。
尤其是在一線城市裡,主食沙拉——這個天生自帶健康標籤的食品品類成為新寵。短短兩年時間裡,嗅覺敏銳的創業者們蜂擁而至,並且自立品牌,要分上一點紅利。不過,由於製作技術難度較低,口味差異不明顯,選材配菜的同質化等因素影響,「喜新厭舊」的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忠誠度並不高。
而沙拉這一小眾的垂直領域,並未得到想像中的熱捧。
2015年12月10日,位於杭州的GREENY小綠格蕾沙拉在經營4個月後正式宣布與吃貨們「告別」。在其公眾號的最後一篇推文中,創始人傷感地表示,「現實與理想還是存在較大差異……可能我們的定位還過與小眾,可能是我們的配送方式太不給力……有時候除了說再見,別無選擇……」;2016年 4 月,極客沙拉關閉了北京的兩家門店,開始嘗試新的 「店中店」+ 線上配送模式;2017年初,「沙拉日記」宣布倒閉,創始人留下一句「有單量,沒利潤」黯然退場。
還有很多沙拉界的「星巴克」、「小米」、「網紅」們,各立山頭卻同樣掙扎。他們將標準化精確到粒,用營銷輕鬆玩出10萬+,卻還有很多坑要踩。
精確到粒,沙拉也可以做標準化?
即使同質化現象嚴重,沙拉這一舶來品也需要些「中國味」。許多主食沙拉品牌在異地擴張後,普遍需要面對類似問題,要覆蓋更廣的範圍,食材統一性和穩定性的管理難度更高。
作為國內最早提出「主食沙拉」概念的人之一,王令凱將米有沙拉定義為「沙拉界的星巴克」,從2014年至今,研發完美的產品和醬料培育市場是其領跑行業的關鍵之一。
「國外的沙拉基本都是過一下水之後靠汁調味,而米有沙拉大部分的食材都是經過煎或烤等方式烹飪處理過的,」王令凱曾在接受《天下網商》採訪時表示,「實際上我們僅僅是一塊豆腐都要經過五道工序,很複雜,每一款都用不同的調味方式,有的可能用好幾種醬汁拌過。有的用煎,有的是調味之後再烤,有的是經過低溫處理後再加熱。」
據悉,在供應鏈上,米有沙拉和有機農場合作,同時有自己的淨菜加工廠。對於一些產品質量、價格浮動很大的品類,比如西紅柿、胡蘿蔔、土豆等,會去當地農戶進行源頭直採。此外,在標準化方面,從採購的標準(根莖不能超過多長)、淨菜操作的標準(切多細、煮幾分熟)、門店的加工(如何烤、如何煎制)以及門店的配菜(菜多少克、玉米粒加多少粒)等等,有一套標準化的操作方法。
以」新鮮「當道的沙拉,在產品備貨等後端的調配也至關重要。比如,好色派沙拉通常會在當天晚上8點之前把訂單收集打包給中央廚房,以供備貨。第二天凌晨3、4點開始進行製作、加工和包裝,直到早上8點,再配送到各個物流站點。
相比之下,甜心搖滾沙拉的食材主要從傳統供應商(原菜)及半成品供應商(淨菜)處拿貨,產品以半成品為主,中央廚房主要負責裝罐、質檢等最後一道加工流程。為保證沙拉的新鮮度,人員配備上採用了 24 小時、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以保證用戶收到的食品都是當天完成加工製作的。
還有一種除了網紅沙拉店之外的生存樣本,他們抓住了沙拉品類興起的紅利,在電商平臺經營自己的小店。這些店鋪往往有著詳盡專業的知識和質量過硬的產品,但是並不擅長包裝自己,甚至摔過幾個跟頭,有過幾次探索和改變。
前不久,「綠有果蔬」有了一個洋氣的新名字——「大白羊輕食沙拉」。雖然是一家再普通不過的淘寶店,對趙一搏來說,它卻代表著一次網際網路式的重生。從銷售特菜原料到半成品,再到即食沙拉,趙一搏和朋友創辦的淘寶店至今已是第五個年頭。幾個90後年輕人對於沙拉食材如數家珍,和農戶種植的距離最近。
「最好的營銷就是產品本身」,趙一搏告訴《天下網商》,「就從做一份健康的蔬菜沙拉起,從採摘到餐桌,從食材到供應鏈,我們努力做產品而不是只想著開分店。」
閱讀量輕鬆10萬+,沙拉如何靠營銷賺吆喝
在沙拉品類還未形成統一認知的基礎上,從口味取勝似乎是長久之戰。於是,如何靠包裝和營銷拉動購買慾,成為品牌們一直嘗試解答的加分題。在「賺吆喝」這件事上,他們也下足了功夫。
以「斯巴達肌肉男北京遊行」一舉成名的甜心搖滾沙拉,在營銷玩法上向來大膽。
2014年7月22日,甜心搖滾沙拉請來了幾十個外國模特,統一打扮成斯巴達勇士的樣子在北京核心區域送餐,一度刷爆社交媒體的頭條。
之後,甜心搖滾沙拉對於肌肉猛男這張牌屢試不爽。送餐員可能是大屏幕上出現的某一個超級英雄,六一兒童節還有可能是葫蘆娃;肌肉男送餐的時候還會提供「特別」服務,教消費者跳一段搖滾沙拉操,放鬆身心。
甜心搖滾沙拉的宣傳海報
2017年4月初,他們還推出了品牌動漫形象——豹子先生「甜心Bob」和兔子小姐「搖滾Bunny」,用漫畫形式展現食材的製作過程。寫留言送西班牙的現場球賽門票、招募試吃員、沙拉加上花草水的組合發布……就連過節的放假通知都在微信上有10萬+閱讀量,甜心搖滾沙拉的營銷力確實爆棚。
創始人於文璐曾這樣總結其線上線下結合、多維度的營銷推廣形式:線上傳播主要依託四部分,分別是KOL推廣、與運動、美食、女性、生活方式等類別的品牌合作、事件營銷和PGC+UGC相結合的方式;線下活動主要依託三部分,分別是集市活動、時尚騎行等大型的戶外運動活動、針對目標用戶公司的小規模精準地推試吃。
甜心搖滾沙拉
據於文璐透露,截至2016年9月,甜心搖滾沙拉採用「自建物流+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已覆蓋了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日均可以賣出16000罐沙拉,用戶復購率超過60%,平均每罐為44元左右,每個訂單80元左右。
腦洞大開的營銷手法顯然以精準的人群定位為前提。如果說吃前「搖一搖」的罐裝沙拉更適合需要運動的白領上班族,那麼主打「纖體」、「增肌」等功能的好色派沙拉則瞄準了健身人群。
好色派的減脂增肌款沙拉
2015年7月創立的「好色派沙拉」,從出生起就打上了健身餐的標籤,每份主食沙拉都由用戶、廚師及運動營養師共同研發,熱量控制在300到600千卡之間。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好色派已與數百家健身房、瑜伽館達成合作,在廣深市場開出6家實體門店,大多位於線上業務量多的地區,其中,深圳的首家門店在第一個月就實現了盈利。
卡路裡遊戲也是沙拉品牌們爭相模仿的營銷手段之一。「大開沙界」就把食材的營養成分和熱量錄入到系統,顧客可在店裡看到營養成分和卡路裡數的標示。掃一掃結帳單的二維碼,會看到一份解讀報告,包含骨密度增強、營養均衡、增肌指數,及攝入的脂肪、蛋白質、熱量和維生素數值等。
除了高昂的運輸成本,還有什麼坑?
即使主食沙拉行業在短短兩三年時間裡已逐漸變成紅海,但這個新興領域仍有不少難題需要解決。
「沙綠輕食」創始人李科曾經分享過這樣一組數據:2015年,上海的沙拉店不到50家,在2016年底已經有三四百家;在外賣平臺上沙拉的訂單量,也從2016年的不到1%增長到2017年的5%。儘管沙拉店開得越來越多,但李科認為市場上仍然缺乏好的品牌,或包裝簡單,難以形成品牌辨識度;或口味和搭配上大同小異,品質上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根據掌柜攻略的報導,在北京的Easiest訂餐須知中,它僅支持白領集中的國貿 CBD、三裡屯、建國門、建外和華貿地區。即使是在這些地區,也需要至少提前2小時訂餐,否則在中晚餐的高峰時期,需要等待的時長為1小時,在外賣平臺上,這並不是一個有競爭力的條件。
本身沙拉的消費門檻已經圈定了一二線城市的小部分中高端人群,辦公室午餐屬性加上季節性影響,沙拉似乎並不能成為「四季常青」的爆款。還有同質化嚴重、價格天花板、高昂的運輸成本和食材損耗等問題,沙拉市場要想大規模擴張,並非易事。
以冷鏈配送流程為例,「普通的冷鏈快遞中轉和搬運的次數太多,包裹裡的溫度也無法保證,依靠加冰袋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大白羊沙拉的創始人趙一搏告訴《天下網商》。「好的物流絕對不止時效快那麼簡單,對於即食沙拉而言,品質更為重要。」
對於大多數沙拉品牌來說,除了外賣,同城配送可能是有限區域內最安全可靠的方式。「自送+同城快遞」的模式也給品牌們提出了更為現實的要求:隨著體量的增加,如果要在其它城市擴張,匹配一個當地的冷藏加工倉似乎不可避免。
即使要投入大量成本在「新鮮」這個關鍵詞上,主食沙拉們仍前景可期。
2017年3 月 16 日,好色派沙拉 Sexy Salad 宣布獲得弘毅資本旗下的百福控股 B 輪數千萬人民幣投資。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王小龍表示,主食沙拉是目前一個不可忽視的新興消費品類,看似小眾的背後其實蘊含著極大的健康飲食需求。他還補充說,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民健康意識的加強,主食沙拉將會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和中產階級的選擇,這會是一個和咖啡有著一樣巨大市場前景的品類。
王小龍的說法究竟是否靠譜?這就要等待那些愛好「吃草」的年輕人去驗證了。
(編輯 / 吳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