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縱觀整個法蘭克王國,還是要以法蘭西繼承其歷史為主

2020-12-11 辛巴丸子

路易十六期間,什麼是真正的「家天下」真財產?非我族類的是本國的百姓一堆人形金幣而已,你敢想像某和親公主帶著匈奴兒子來漢朝繼承皇位嗎,海因裡希親王那種當然沒有。歐洲的王權是封建制下嚴格的「君權神授」,統治階級內部相當固定,僅限於封建主,彼此只能內部通婚,以保血統純正,敢貴庶通婚便自動失去繼承權,導致各國王室都沾親帶故,彼此都是親戚,也只有他們能擁有王位,草民絕無上位可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歐洲本來就不存在,這個統治階層在歐洲內部就是「共享」的,所以平民能接受外國君主,因為已經接受了「貴賤有別」。

和中國根本不同,歐洲人接受外國君主並不是崇洋媚外,僅僅是君權神授下的階級差距罷了,歐洲的國王娶的王后永遠都是外國公主,本國女極難上位,就是一個證明。歐美那一眾國家之間的關係,感覺跟周天子時期的各國之間的關係,本質上還是植根於西方基督教文明。如果放到現在,就跟內陸窮省想請個沿海發達省份的領導來就任的感覺差不多。馬可波羅時候把東方把中國宣傳的那麼好,但是如果讓中國人來做他們的國王,顯然不可能的。

波蘭立陶宛聯邦是貴族共和制,國王是選舉的,貴族們怕國王威脅他們的權力,說到底來個外國國王更容易控制。至於瑞典挪威,挪威是和平獨立,要求瑞典排國王只是彌補一下瑞典王室而已,但瑞典王室放棄了這個王位。當然,到了1813年,在法軍被空前削弱的同時,他的對手都成長起來了。當時的歐洲都在追逐羅馬繼承,教廷加冕。家族名號看得比命還重要,除了法德以外,大都覺得自己是鄉下土貴族。

特別是波蘭,俄國這種建國初都只是公國,公是第一等封爵沒錯,但是達不到王國的高度,王國又達不到皇室的高度,所以公國追逐王國,王國追逐皇室。一個法國王子打死他也不可能願意去華沙公國當個國王的。法國國王那是皇室,羅馬教廷加冕的。華沙公國國王,是普魯士王國國王都可以任免的。小編我個人就一直認為黎塞留時期的法國比太陽王時期更有潛力成為歐陸霸主,路易十四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直接把法國成為歐洲霸主的可能性徹底打沒了。

如果單看查理曼帝國,那麼法蘭西和德意志作為繼承者來說是平等,但是縱觀整個法蘭克王國,還是要以法蘭西繼承其歷史為主。因為法蘭克王國的前半截--墨洛溫王朝疆域範圍主要在法國,所以法國歷史包含墨洛溫王朝這一段,而德國歷史大多略過墨洛溫王朝,直接從查理曼三分天下開始說起。路易十六也許能夠在和平年代做一個尚可的守成之君,和十五比可能也差了點,可是1789年的法國真不是十四末期那種完全情況啊,至少外國人沒有打進法國本土,也沒有餓死上百萬人的饑荒,再怎麼說,路易十六被砍了頭還是很多人覺得冤枉的。

路易十五統治前期還是可以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也可以說是巨大的勝利,不知道為什麼之後就完全墮落了,腐朽糜爛,從受全民敬愛變成被唾棄,把國家也搞得混亂不堪。不過很大程度上,法國大革命的前兩年不如後面亂,是因為糧食大恐慌之後,各地組織民兵,建立自治政府,許多開明的貴族、教士已經接受啟蒙思想,早就希望變革,可以說法國大革命的君主立憲階段是不可避免的。固然十五留下的攤子只能亨四復活才有得救,但說十六比前兩個強恐怕也誇大了。

美國獨立戰爭打了六年,前三年美國人孤軍奮戰,打贏了薩拉託加才引得十六下場,法國人進入北美是很晚的事了,在歐陸法西聯手拿不下英國一個直布羅陀,比養雞佬先後幹掉幾萬龍蝦兵差遠了。說法國是遊而不擊難聽了點兒,但這場戰爭法國基本上沒撈到啥,也是存在感的證明。路易十四十五雖然有種種不對,但十四接手的是剛整完投石黨的法國,十五接手的是剛打完西班牙戰爭的法國,其實都挺慘的。路易十四除了大同盟是傻一點以外打的其他戰爭個人認為沒有太大不妥之處,十五打完奧地利繼承戰也算歐洲仲裁者了,怎麼也不是路易十六背靠全歐幫忙還對英國無能為力的樣子。

相關焦點

  • 歷史筆記——法蘭克王國
    687年奧斯特裡西亞地區(墨洛溫王朝東北部分)的宮相丕平二世在諸多掌權者(由於繼承制度導致有很多國王,每個國王有自己的宮相)中取得最終的勝利,統一了整個王國,使得整個法蘭克王國不光領土上實現統一,政治上也實現了統一,只是權力已不在國王手裡而在宮相丕平二世手中。丕平二世的這次大一統也為後期查理馬特掌權,丕平家族的上升鋪平了道路。
  • 革命之源(一):法蘭西王國的崛起
    如今的法國人將法國歷史追溯到反抗愷撒的高盧人,法蘭克王國以及查理曼帝國和加洛林王朝。  但與其說是法國的起源,不如說是整個歐洲的起源。  查理曼帝國或者是西法蘭克王國,和法蘭西的關係很小。  法蘭西的真正起源,就是法蘭西島或者是「大巴黎」地區,來自於「強者羅貝爾」。也就是法蘭西王國第一個王朝卡佩王朝的前身。
  • 中西方文明差異:不合理的繼承制度,法蘭克王國始終未能統一
    西方封建王朝 而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是歐洲歷史上法蘭克王國時期,法蘭克王國繼承的是西羅馬帝國時期的輝煌。 法蘭克人的盛世 (1)墨洛溫王朝 公元486年,克洛維一世率領法蘭克人擊敗了羅馬帝國在高盧地區的統治者,並順利的建立起來由法蘭克人為主的國家,後世稱之為是法蘭克王國,而克洛維一世用自己父親的名字,命名了這個王朝。因此叫做墨洛溫王朝。
  • 法蘭克人與法蘭克王國1
    法蘭克人的酋長克洛維在和來自北亞的匈奴人及柔然(阿瓦爾人)長期爭鬥並在高盧打敗最後一支羅馬軍隊後,在509年統一法蘭克,成為西歐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者。在接下來的一千年裡面,這個法蘭克人的王國逐漸演變成法蘭西王國、義大利王國和德意志第一帝國。 二、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5 世紀末~10世紀末由日耳曼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
  • 18世紀的法蘭西,稱霸歐洲的一搏
    某個時期的法國殖民地但歷史並沒有按照這個趨勢進行下去,究其原因還是法國沒有能夠把握好整個18世紀這關鍵的100年。為什麼說其沒把握好,之後會談到。不管怎麼說,要想稱霸一個區域或是全球,一個國家自身的條件還是比較重要的,所以法國既然有稱霸的潛質,那麼一定是有幾把刷子的。那麼就來看看三十年戰爭之前,也就是17世紀以前,法國已具備了那些競爭力了呢?
  • 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
    經常是,當他兵臨某城下時,城裡的基督徒們偷偷地大開城門迎他入城,令他在戰爭中勢如破竹,最終建立起了龐大的法蘭克王國。在法蘭克人擴張過程中,克洛維沒收了被殺或逃亡的地主的土地,收為王有,他成為整個王國最大的地主。他又將土地分給法蘭克貴族、親兵和教士,這些人和他們的後代後來便成了封建領主,建立了封建莊園。這種土地分封是無條件的,久而久之,大貴族勢力上升,國王軍事經濟實力漸漸衰弱。
  • 為入侵者正名:法蘭克繼承西羅馬帝國的權力邏輯
    百年後,統治法蘭克的墨洛溫家族已發展為一個具有複雜政治意識形態的王朝。這種意識形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羅馬傳統的延續。王朝的政府結構,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高盧-羅馬體制的繼承。在羅馬的西部皇帝統系斷絕後,墨洛溫諸王仍然對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皇帝表示形式上的尊重和效忠,承認其在名義上的最高權力。
  • 《凡爾登條約》的締結,法蘭克王國如何一分為三,成就西歐各國
    幼子查理的誕生引發的兄弟紛爭823年幼子查理出生,打破了路易原有的繼承安排,面對已經被分割的法蘭西帝國,路易希望幾個兒子考慮幼子的問題,保障查理的權益。最初幾位哥哥並沒有將查理視為他們的威脅,直到829年父親將阿勒曼尼交給查理,這引起了幾位哥哥的不安。
  • 野蠻人的春天 法蘭克王國的建立
    蘇瓦松會戰 486兵力對比法蘭克 6000羅馬 6000 羅馬騎兵率先發起衝鋒,法蘭克步兵排出密集隊形。抵擋羅馬騎兵。羅馬騎兵被法蘭克步兵擊退。這時克洛維親率壓陣騎兵,從側翼迂迴攻擊羅馬軍。羅馬軍遭到夾擊,潰敗,西阿格裡烏斯逃走。逃亡西哥特王國。西哥特人不願得罪克洛維。將其押回。
  • 法蘭西人與法蘭西帝國1
    (1)歷史溯源法蘭西民族的先民於公元前 4世紀來到法國,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羅馬人把他們稱作高盧人。羅馬統帥G.J.凱撒在其《高盧戰記》中記載:至公元前 1世紀,法國除西南部地區住著阿奎丹尼人外,塞納河以北地區住著別爾格人,中部和西部廣大地域上住著高盧人。至公元51年,整個高盧便為羅馬帝國所徵服。
  • 法蘭克王國解體後分為歐洲的哪三個國家?
    法蘭克王國的國王查理公元800年加冕稱帝成為「羅馬人的皇帝」之後,法蘭克王國一度成為新的「羅馬帝國」。 ,後來演變成德意志; 禿頭查理獲得帝國西部地區,稱西法蘭克王國,後來演變為法蘭西; 長子洛塔爾承襲羅馬帝國的皇位,定都亞琛,在東西法蘭克王國之間,領土範圍北起北海、南到義大利,包括阿爾薩斯、洛林、勃艮第,稱中法蘭克王國,又稱洛林王國。
  • 中法蘭克王國是怎樣演變成義大利的?
    東羅馬帝國時期東哥特王國實際上給了義大利一段繁榮,但是野心勃勃的查士丁尼想要恢復羅馬帝國,所以讓滅了汪達爾王國的貝利薩留又來攻打東哥特王國,雖然貝利薩留功高震主……但後來東羅馬帝國還是消滅了東哥特王國。
  • 縱橫中世紀(7)10世紀:英格蘭統一,德意志與法蘭西王國出世
    法蘭西與德意志王國的誕生自9世紀西法蘭克王國與東法蘭克王國分家以來,兩個法蘭克王國便各自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 同樣是被維京人入侵,為何英格蘭集權統一,法蘭西卻要與敵人分權
    這也使得凱爾特人的傳統文化,對英國人的影響遠比羅馬文化要強大。凱爾特人或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講求男女平等的民族。身為凱爾特人的女性,他們可以成為女王,可以繼承王位。這個傳統文化對英國的影響有多深遠,可想而知了。但隨著羅馬帝國在公元4世紀末,受號稱戰鬥民族的日耳曼人入侵以後,不列顛也未能倖免於難。
  • 歐洲史(10) - 法蘭克墨洛溫王朝
    此後,西法蘭克演變為法蘭西王國,東法蘭克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而中法蘭克最終成為義大利王國。法蘭克王國在政治結構、宗教等多方面,建立了歐洲社會的雛形。 2.2 法蘭克部族的登場與遷徙法蘭克部族的名稱第一次登場是在241年左右的羅馬軍歌,這個軍歌被收錄在4世紀撰寫的《皇帝列傳》而流傳至今。羅馬人將生活在萊茵河中流地區的日耳曼人統稱為法蘭克人。
  • 法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歷史課本不會寫在上面,很多人不知道
    481年的法蘭克王國,是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第一個朝代,其領土覆蓋今天法國全境及周邊國家,所以後世通常把墨洛溫王朝視為法國歷史第一個朝代,直到公元751年被加洛林王朝取代,國祚270年。法國歷史第一位君主克洛維一世五、法國歷史一共有七個朝代,使用過四個正式國號墨洛溫王朝建立後,法國歷史開始朝代更替,整個法國君主制歷史一共有七個朝代
  • 國王分家,將整個帝國平分給3個兒子,如今已發展成三個世界強國
    公元771年,查理大帝成為了法蘭克帝國的唯一統治者,在他上位後,依然以推動戰爭來擴張土地,直到785年,法蘭克王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封建統治農民數量最多的王國,為了進一步加強管理,他建立王家法庭與總理府,在法蘭克,由伯爵管理國庫財產,然後經由他批准在發布命令,這和我國歷史朝代的統治非常相似。
  • 克洛維一世建立法蘭克王國 一個優秀君主的品格
    今天筆者介紹的,是有關法蘭克王國,和它統一者克洛維一世。法蘭克王國初形成公元5世紀,潛伏在羅馬境內的法蘭克人看到羅馬帝國輝煌不再,便乘勝追擊。這時,他們遇到對手,同樣是想搶這個蛋糕的西哥特人也對這塊領地虎視眈眈。來自不同地區的日耳曼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西哥特人抵擋不了猛烈攻擊的趨勢,不久就讓法蘭克人打敗。
  • 你知道法國歷史上經歷過的四個王朝,全都是來自同一個家族嗎?
    但是,直至共和制真正確立前,法國一直是個採取君主世襲制的王國,其全名是法蘭西王國。 既然曾經是個世襲王國,那麼,就必然有身為王室的家族持續統治,以血脈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所稱之為王朝。歷史上的法蘭西王國,曾經出現過四個王朝:卡佩王朝、瓦盧瓦王朝、波旁王朝和奧爾良王朝。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後法蘭克王國分裂為東、中、西三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後來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一時期成為西歐強國。1.,法蘭克王國西羅馬帝國雖然於476年瓦解,其皇帝被西哥特人廢黜。然而羅馬人在巴黎地區的統治一直持續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蘭克人的某部首領克洛維徹底打敗了羅馬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