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朱文杰: 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2021-02-17 西北作家


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文/朱文杰

  長髯飄飄的于右任,號髯翁。民間亦稱「於鬍子」。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誘人典出《四書》「夫子循循善誘人」。後取諧音因而自稱「右衽」,「衽」即衣襟,「右任」由「右衽」的諧音而來。

  于右任先生曾經在西安南門內東側的書院門街52號居住過,如今這座百年老宅,成了于右任故居紀念館,曾稱于右任故宅眷念館。一塊「源遠流長」藍底黑漆字木匾,高懸在門頭,顯得特別莊重有氣場。

  1937年始,于右任先生就將他的結髮妻子高仲林和長女於芝秀安排到這裡定居。於先生每次回陝也一定在此居住,並在這裡接待親朋好友、門生故舊、三原鄉黨。

  從1947年起,于右任將家室由外地遷回陝西,與其弟於孝先一家同住在書院門於家老宅。後來,1949年于右任被裹挾去了臺灣,而妻子高仲林和女兒於芝秀則留落大陸,後輾轉重慶、成都,無奈回到西安就一直生活在書院門。

  于右任到了晚年,對大陸和家鄉極其思念,有時甚至夜不能眠。他常說:「我好想他們啊」。1961年3月中旬,他給一位老朋友寫信說,「今年是我妻80歲壽辰,可惜我不在大陸,她的生日一定會很冷落,不會有人理睬她的。想到這點,我十分傷心。」周恩來得知這一消息後,專門派全國政協副主席屈武(于右任女婿)等到西安為老婦人祝壽。祝壽的信件和照片傳到于右任手中後,老人深為感動。他以詩詞寄託情感,在一首詩中寫到:「夜夜夢中原,白首淚頻滴」「昨夜夢入中原路,馬首祥雲照庶民」。

  直到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先生逝世,他們一家也沒有團聚。到1971年、1972年,於夫人高仲林和女兒於芝秀母女相繼在此去世,演繹了一場人生大悲劇。

  于右任身份眾多,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一位反帝反封建的志士,辛亥革命元老,民主革命的先驅。他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在辛亥革命時期,他是著名的報人、教育家、詩人,也是書法家和著名政治家。他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枝大學)等17所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人。他還創辦了《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立報》《民籲報》等四份報紙。

  于右任先生曾求學於關中書院,是清朝光緒年間舉人,因刊印《半哭半笑樓詩草》譏諷時政被清廷通緝,亡命上海。辛亥革命前後在陝西發生的幾件大事中都有於先生的傳奇故事。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西逃西安」後,于右任冒著違抗清廷留長髮辮的危險,請夥伴給自己照一幅散發照,于右任即興吟出一副對聯寫出貼在身後做背景:「換太平以頸血;愛自由如髮妻。」

  孫中山就任大總統時,他出任交通部次長,改革郵電交通,首創國內火車夜行先例。1918年護法運動時,陝西爆發了反對陳樹藩的鬥爭。于右任回陝就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旗幟鮮明地反對復闢,指揮這支武裝堅持四年有餘,成為北方地區唯一響應孫中山護法運動的軍事、政治力量。1926年「二虎守長安」,軍閥劉振華圍困西安時,他前往蘇聯請馮玉祥回國解了西安之圍,出任駐陝總司令。為自己家鄉陝西和西安人民做出了重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後于右任出任民國監察院長,為中國民主革命和國共兩黨的合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另外,他主持修建的涇惠渠至今仍惠澤人民。他歷時20多年,花費10多萬元巨資收藏的名碑387方,全部捐贈給了西安碑林博物館。

  于右任故居始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于右任二弟於孝先購入並作為全家住宅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宅院佔地8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由門房、花園、廳房、廂房、上房、後院組成。整個故居面寬3間,進深80米,屬磚木結構的三進院落。

  在「橫掃一切的」的「文革」年代,社會處於無政府主義環境之中,于右任先生的這所故居被外來人佔用,小小的院子擠著30多口人。

  粉碎「四人幫」後,「文革」結束都26年的2002年,在先後召開的西安市人大和碑林區人大會上,先後通過了「關於恢復于右任西安故居」的議案,在中央及省市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開始了于右任故居的復建,雖然晚了點,但能保護往這座故居,已甚為難得了。于右任先生的侄子於隆、張英夫婦2人陸續投資千萬元對故居進行修繕。2009年,在于右任先生誕辰130周年之際,終於勝利完工,並對外開放。據報導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也親臨開館掛牌儀式,餘先生以一首《鄉愁》深切地反映了于右任先生這一批因兩岸分割,遠離故鄉老人們的心境。

  紀念館主要由故居、民主革命先驅、真誠的愛國者、愛國詩人和書法巨匠等部分組成。展示于右任生平,及日常生活起居,常年展出於老先生書法精品,還不定期地舉辦國際、國內文化交流活動。這裡成了書法愛好者,尤其是成了於書愛好者的聚匯之地。

  現紀念館內有6個展區,詳細介紹了于右任先生革命愛國的一生,展出了大量于右任先生的書法作品。

  這是西安市首家私人創辦的民營紀念館,于右任曾經住過老宅院現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基本恢復了於先生當年在此院的生活原貌。

  值得慶賀的是,在由中國經濟網主辦的「2014中國美術總評榜」設置的中國十大民營博物館評選活動中,于右任故居紀念館榜上有名。

  于右任先生被尊為國民政府的元老,但最初獲元老身份的,則是有無冕之王稱謂的「元老記者」。

  中國臺灣地區郵政部門於1962年4月29日為慶賀于右任84歲壽辰而特別發行的郵票就名為《元老記者於右仁》。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為健在的名人發郵票比較罕見,這讓我驚異。可能因為在辛亥革命前,於先生就以記者身份宣傳民主革命,抨擊清政府的腐朽。是否這也是因為於老先生最為看重他這一記者身份呢?

  另外,選擇84歲壽辰特別發行的郵票,也別有意義。因為,在中國民間把73和84當成人生最大門坎,有所謂「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說法。為啥有這忌諱呢?可能因了我國古代兩位聖人去世的年齡,一位是孔子,七十三歲去世,另一位是孟子,八十四歲去世吧!

  于右任先生是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尤擅魏碑與行書、章草結合的行草書,首創「于右任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中國書法史三個裡程碑之一」(另外二位為王羲之、顏真卿)。盛譽之隆,當世無二。

  臺灣郵政部門還在1981年2月3日發行《福祿壽喜.春書郵票》,其中「福、祿、壽、喜」四字,採用于右任先生的墨寶。也算稍稍彌補了郵票上不見當代草聖於右仁書法的缺憾。春書即春帖子,為我國相傳甚久的古老習俗之一。

  于右任與書法藝術的寶庫西安碑林淵源深厚,他曾書寫「西京碑林」匾額懸於碑林大門之上。他一生酷愛金石,從1918年于右任擔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起,他矢志為碑林留心搜集古代碑刻,他歷時20多年,花費10多萬元巨資,陸續收集到大量各代碑石。據《民國西安詞典》載:並將其藏室名為「鴛鴦七志齋」,散存於洛陽、南京、北平等處。1935年中日關係日趨緊張,遂託人設法將其藏石陸續轉運回西安。1938年西安碑林整修竣工後,即捐贈碑林保存。其中有晉3石,北魏160石,北齊3石,梁1石,北周11石,隋116石,唐4石,宋4石,以及年代不明者和殘石80餘石,共計387石。

  西安碑林整修後,在碑林第八陳列室專門收藏安置于右任先生這批捐贈。這批捐贈387石,正好彌補了碑林唐以前的碑刻很少的缺項。

  他與同樣酷愛金石的原陝西省靖國軍副總司令張鍅曾有默契,凡得北朝墓誌,歸于右任;凡得唐代墓誌,歸張鍅。後來張鍅搜集到唐墓誌千餘方,運回故鄉河南新安縣鐵門鎮其私宅「蟄廬」建成「千唐志齋」。

  還有西安碑林存于右任書法碑石,《于右任書翰碑》于右任撰並書,林紀方跋,楊德明刻,碑文草書,文11行,行字數不等。系民國26年(1937),林紀方請人所刻。《「正氣歌」碑》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撰,于右任書,郭希安刻,碑文草書,共19行,行16—19字不等。為于右任草書典範之作。刻石原在西安安善堂,1938年移藏西安碑林第七陳列室。

  欣賞於老先生,首先是他的書法。羨佩他在書法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他獨闢蹊徑,創造性的在北魏楷書中融入了行、篆、隸、草諸書的筆意,可謂融碑帖於一爐,形成他雄逸豪放獨特風格的書作,得以在千載書史上「卓然自立」。

  尤其是他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全面系統整理歷代草書,從浩繁的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中,遴選出符合標準的字,集成《標準草書》千字文。這一本千字文,成為現代中國文字學研究上的偉大創造,也是草書發展史上的新高峰,更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新的裡程碑。

  於老先生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他是南社早期的詩人,他的詩、詞、曲均有很高的造詣。戰抗時期于右任參觀成吉思汗陵墓時曾賦《越調天淨沙》:「興隆山上高歌,曾瞻無敵金戈,遺詔焚香讀過,大王問我:幾時收復山河。」這首詩聞名全國,其中「大王問我:幾時收復山河。」被毛澤東讚譽為神來之筆。

  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作歌: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

  永不能忘。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

  只有痛哭。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

  其鄉思之苦之烈,秦人慷慨悲壯之情深,千古罕見,遂成為傳世經典中的絕唱。每當吟詠此詩,都會令每一位他的陝西鄉黨,心腔酸痛,熱淚飛濺,肝腸寸斷。

-

       朱文杰 ,1948年10月出生於西安,現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西安市文史館館員。系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杰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採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陝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陝西》。

專欄  ||  朱文杰  「鼠咬天開」趣談

小說 || 思念已然遙遠 陝西/徐紅梅

散文 || 繡花被套 陝西/宋鴻雁

專欄 || 曲明:低下你高貴的頭

小說 || 同錄平:最後的傻子

稿投1175314756@qq.com(小說、散文,3000字內);xbzjsg@163.com只刊自由詩,15-50行內)。原創且未在其它微信平臺發表過,投稿主題處註明體裁,如《鐘樓左右》(散文,2100字)投稿後務必加微信(wyku001),以便付酬15日內未見回復,方可另處!

稿酬:48小時後結算,非籤約作家稿酬為打賞額的60%,低於10元不予發放。籤約作家優酬發放。

聲明:作者自負文責。本刊對稿件有修改權,不同意修改請註明!無特別註明的圖片源於網絡。

轉載:轉載須註明來源《西北作家》,否則,本刊會依法維權!

合作等事務,請聯繫微信:wyku001

  總    編    杜育龍    執行總編    王   煒

  主    編    楊馨雨    副  主  編    吳  朝

  編    委    魏曉鳴    李亞芳    王  科  紀昀清  藍  玉

  長按左圖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朱文杰: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于右任先生曾經在西安南門內東側的書院門街52號居住過,如今這座百年老宅,成了于右任故居紀念館,曾稱于右任故宅眷念館。一塊「源遠流長」藍底黑漆字木匾,高懸在門頭,顯得特別莊重有氣場。    1937年始,于右任先生就將他的結髮妻子高仲林和長女於芝秀安排到這裡定居。於先生每次回陝也一定在此居住,並在這裡接待親朋好友,門生故舊,三原鄉黨。
  • 行走銅川之-----于右任紀念館
    行走耀州之于右任紀念館
  • 行走耀州之-----于右任紀念館
    行走耀州之于右任紀念館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吸引了無數名人在這裡頓足,留下深深的腳印,位於永安廣場西側,隱藏在狹長巷子的著名古建築師梁思成和林薇因的故居。城隍廟巷36號的老舍紀念館以及槐新巷4號的于右任紀念館,這些名人展館,吸引著許多遊客、市民前來參觀學習。
  • 【劉寧之】三原于右任故居門票
    多年來,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對愛國老人于右任先生的大力宣傳也是不遺餘力。在交通便捷的縣城東、西兩側分別建有 「于右任書法藝術博物館」( 毗鄰西銅高速),還有位於縣城西關鬥口巷的「于右任故居」(毗鄰包茂、延西高速)。從延西高速下來經環島進城,途經附近的「于右任故居」因時間充足便駛入路北的一條小巷,沿著村中小巷緩慢行駛不到十分鐘便到了景點。
  • 西安于右任故居博物館簡介
    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右任,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
  • 《壯美昭陵》于右任故居//李國璧
    于右任故居于右任先生的故居就座落在城西關鬥口巷5號。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先生16歲時,其父親於新三用多年積蓄購置此居,作為先生攻讀詩文、精研古今的學習之地,當時父親對先生不無喜悅和自豪的說:「吾屋雖漏,放聲讀書較自由也。」
  • 【黨史故事】汪鋒故居紀念館
    汪鋒故居紀念館汪鋒(1910年—1998年),陝西藍田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其故居紀念館位於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鎮街子村。汪鋒故居紀念館於2010年12月建成開放,全國政協原主席李瑞環為故居題名。故居陳列室展出汪鋒同志生前圖片168幅、有關史料仿真件100多份和部分實物。汪鋒故居紀念館先後被確定為西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陝西省、西安市黨史教育基地,西安市廉政教育基地等,讓更多人在這裡重溫革命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充分發揮了紅色教育基地的作用。
  •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開放通告
    遊客通過關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微信公眾號(zsgj_dy)預約。一次可預約5人(含)以內,不得重複預約,請務必截屏保存預約二維碼。請您務必按預約時間段到館參觀,如錯過預約時間段將謝絕入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微信公眾號(zsgj_dy)(1)入館前須出示本人實時「粵康碼」(或其他能反映本人健康信息的認證碼),接受體溫測量,並佩戴口罩,如有體溫異常(≥37.3℃),或有咳嗽、氣促等異常情況的觀眾,
  • 有一個名人故居,主人是復旦大學,名叫「當代草聖」
    有一個名人故居,主人是復旦大學,名叫「當代草聖」去西安旅遊,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去的理由。去西安古城牆感受古長安的繁榮和繁榮。去秦始皇兵馬俑感受世界的八大奇蹟。去永興房間品嘗陝西的特色不是紀念碑,舌尖也是感受到老長安的魅力所在。
  • 【組圖】淮海帶你遊三原 第二站,于右任故居
    于右任故居位於城隍廟西2公裡。
  • 于右任與碑林:書法的流派
    于右任(1879~1964)老宅裡的紀念館于右任留給西安家族老宅的舊物並不多。除了西廂房裡存放的幾件臥室家具外,最重要的是一個深褐色的三層書架,上面整齊地排放著舊書和于右任書與家人的親筆信。于右任去臺灣後,他的原配夫人高仲林和長女於秀芝就長期居住在此,直至70年代相繼去世。2002年,於大方的父親於隆領頭出資千萬餘元,開始在原址修建紀念館,這之前,一直有家人在這裡住,最多的時候住過30多口人。「窗戶漏風,牆裡全都是灰,拆開裡面很多白蟻,但全家人都捨不得離開這裡。」於大方告訴本刊,「父親有很多回憶在這,有些是關于于右任的。民國時,于右任領導陝西民主革命,每次回到西安,都要親自駕轅。
  • 朱文杰:建國路(二)
    三    建國路東九道巷附近有原名前豐富裡的一段半截巷,王友直的故居在這裡,有兩個宅院
  • 人民的光榮: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展示了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
    圖為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朱德像。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位於四川儀隴縣,是為了紀念朱德而建。 圖為朱德故居。朱德同志紀念館佔地面積27畝,建築面積近5600平方米,展廳面積近4600平方米,分三大展區,展出了朱德閱讀過的書籍、使用過的手槍和使用過的個人物品。 三大展區分別是:朱德生平事跡基本陳列、緬懷廳和互動體驗區。
  • 于右任題匾書法丨法度莊嚴 遒勁精深
    于右任題字。【清振威將軍】:黑底金字,萬字格邊框,位於雲南大理劍川古城的魯元故居,有一府三帥之稱。于右任題字。魯元,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五十八軍軍長,中將軍銜。字號子真,雲南劍川縣人。1907年11月12日生於劍川西門,2000年1月13日卒於昆明,享年九十三歲。葬於昆明西郊筇竹寺玉案山公墓。
  • 吳昌碩故居將改建成吳昌碩故居紀念館(美術館)打造海派文化標識點
    市政協委員多年持續關注的吳昌碩藝術展示場所建設已有新進展,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市區兩級共同努力和積極推動下,已明確將位於靜安區山西北路吉慶裡12號的吳昌碩故居改建成吳昌碩故居紀念館(美術館),並計劃通過故居周邊歷史建築功能置換,植入文化功能,將該區域打造為以吳昌碩為代表的海派文化標識點。同時,將通過展覽、公共教育活動等多種形式,推進吳昌碩藝術的傳承發揚。
  •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在聶耳故居紀念館揭牌
    近日,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在玉溪聶耳故居紀念館舉行。2020年11月,玉溪聶耳故居紀念館被中國僑聯確認為第八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是玉溪市首個國家級華僑文化交流基地。紅塔區僑聯、區僑辦及區文旅局、玉溪聶耳故居紀念館將充分發揮交流基地的平臺作用和資源優勢,積極組織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努力把交流基地打造成為向海內外展示和宣傳紅塔區的窗口,吸引更多海內外僑胞來觀光旅遊、投資興業。
  • 8+名人故居紀念館聯盟「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文化活動在京舉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5日訊 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2019年5月15日下午,「2019年8+名人故居紀念館聯盟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在北京郭沫若紀念館舉行。「2019年8+名人故居紀念館聯盟喜迎建國70周年系列活動」在北京郭沫若紀念館舉行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8+」名人故居紀念館聯盟在西城區宣傳部的支持下,已經連續4出版了學術文集
  • 三原歷史名人于右任先生
    當天晚上,張治中在桂園為毛澤東舉行宴會,並邀請了于右任、孫科、鄒魯等人前來參加。時隔多年以後,毛澤東終於與于右任又見面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等對文化名人的去留極為關注,其中就有于右任老先生。 後來,于右任在臺灣時,毛澤東對他的書法卻極感興趣。曾找許多人廣泛收集他的作品。
  • ...故居與紅色紀念館專業委員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南充市順慶區召開
    「『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南充山河似畫,順慶美麗如歌。以夢為馬,未來可期,我們願積極協商,今天參會的37家博物館、紀念館,在區域協同的背景下,在文旅融合的進程中,一路同行、全面推進,不斷開創新時代、革命文物的新局面。  區委宣傳部部長邱躍峰在致辭中激動地說:「2011年,我們相聚廣安,共同發起成立四川省博物館學會近現代名人故居與紅色紀念館專業委員會,開啟了攜手打造四川省革命文物相互交流的新局面。
  • 日本歌后逝世30年,養子欠下巨債,欲將其紀念館故居以8700萬出售
    據日媒1月13日報導,日本傳奇歌后美空雲雀的故居將由養子加藤和也拍賣出售。據悉,加藤和也此前欠下了巨額債務無力償還,便打起了想要將養母現名為「東京目黑美空雲雀紀念館」的故居賣掉的主意。當所有的歌迷看到美空雲雀時隔30年再次登臺激動不已時,卻傳來她養子加藤和也出售「東京目黑美空雲雀紀念館」故居的消息。加藤和也的如此做法,也觸及了歌迷們的怒火,紛紛表示「當所有人都在以各種方式懷念美空雲雀的時候,只有加藤和也希望有關她的一切回憶消失,這種做法多麼的讓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