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耀州之-----于右任紀念館

2021-02-08 銅川大視野

行走耀州之于右任紀念館


作者:馬建國




      耀州區是銅川的一個下轄區,與銅川新區相鄰。耀州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是隋唐醫藥學家孫思邈、西晉哲學家傅玄、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畫家範寬的故裡。名勝古蹟眾多,中國藥王山、大香山寺、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享譽海內外。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吸引了無數名人在這裡頓足,留下深深的腳印,位於永安廣場西側,隱藏在狹長巷子的著名古建築師梁思成和林薇因的故居。城隍廟巷36號的老舍紀念館以及槐新巷4號的于右任紀念館,這些名人展館,吸引著許多遊客、市民前來參觀學習。




      于右任紀念館所在的槐新巷4號,距離耀州北街街道不足百米,對面就是耀州正大商場,五月時候,在耀州區朋友潘愛俠、楊朝祥的引領下,我和齊斌大哥、付金榮一行五人來到于右任紀念館參觀,文章卻一直未寫,今天補上,一來懷舊,二來感謝。



位於耀州區槐新巷4號的于右任紀念館





記住于右任紀念館開館時間 


      于右任紀念館是鬧市中的一片清幽之地,它是在中國傳統民居的基礎上,重新整修設計的,帶有中國西北傳統民居的庭院風格,這裡的展室分為四個,分別以文揚耀州、歲月留痕、寓情碑林、書法大師為主題,以書法臨摹、歷史圖片、實物陳列、人物雕塑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現了于右任先生與耀州的深情厚誼及藝術上的巨大成就。



      于右任紀念館的照碑在門的一側,將庭院遮擋了二分之一,門的左側是一排夏房,正對著的是同賢堂,同賢堂邊是一個樓梯,可上到二樓,二樓有一個展室,和一個涼亭,從涼亭邊的平臺上可望見門前的街道,喧囂中的寧靜,古色古香的庭院傳遞著耀州古宅的文化點滴。









 

      于右任先生,是中國近代、現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先生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是中國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人。同時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書法家。于右任先生先後於1920年和1926年兩次來到耀州,遊覽當地名勝古蹟,結交當地名人,留下十餘首既記載行程又體現風物民情的詩文墨寶。










      于右任先生對藥王山北魏石碑興趣盎然,臨摹描寫,將北魏書法意境融進自己的書法中。後攜帶多種拓片回到西安,向金石、書法愛好者推薦,藥王山的碑林也由此名聲大震。



 





      從這裡出來,我們感受大師的文化精神,感受大師思想美德,感受一個城市的文化傳承精神,這種精神將激勵我們熱愛我們的城市,力將城市文化永遠的發揚、傳承下去。








E銅網銅川新媒體平臺  原創與轉載並行,原創來稿請附真實姓名以便刊登使用,文章發布  推廣平臺 無稿酬 在其他微信平臺已發過的文章請勿再投 ,這裡是城市的歷史,這裡是城市的未來,讓我們一同見證我們深愛的城市。原創及轉載視頻、圖片、文字不代表網站立場, 如有侵權 ,請留言,將會在最短時間與您聯繫、處理, 並請包含,  另外本平臺承接廣告、企業、個人宣傳、文案設計編寫,有意者可留言聯繫來稿方式:

一。微信添加好友:tongchuanfangzhou

二、郵箱投稿地址:328386802@qq.com


謝謝讚賞支持,讓我們有動力前行

相關焦點

  • 行走銅川之-----于右任紀念館
    行走耀州之于右任紀念館
  • 朱文杰: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于右任先生曾經在西安南門內東側的書院門街52號居住過,如今這座百年老宅,成了于右任故居紀念館,曾稱于右任故宅眷念館。一塊「源遠流長」藍底黑漆字木匾,高懸在門頭,顯得特別莊重有氣場。    1937年始,于右任先生就將他的結髮妻子高仲林和長女於芝秀安排到這裡定居。於先生每次回陝也一定在此居住,並在這裡接待親朋好友,門生故舊,三原鄉黨。
  • 專欄 || 朱文杰: 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誘人典出《四書》「夫子循循善誘人」。後取諧音因而自稱「右衽」,「衽」即衣襟,「右任」由「右衽」的諧音而來。  于右任先生曾經在西安南門內東側的書院門街52號居住過,如今這座百年老宅,成了于右任故居紀念館,曾稱于右任故宅眷念館。
  • 于右任與碑林:書法的流派
    于右任(1879~1964)老宅裡的紀念館于右任留給西安家族老宅的舊物並不多。除了西廂房裡存放的幾件臥室家具外,最重要的是一個深褐色的三層書架,上面整齊地排放著舊書和于右任書與家人的親筆信。「考官在他的策略考試試卷上批覆:『中《新民業報》之毒深矣』,但是又特別讚賞他『筆端奇氣不可遏制』。」于右任書法研究者、著名書法家鍾明善研究過這份試卷的影印資料,他告訴本刊,這篇文章的書法「中宮緊收而筆勢開張」,可以看出于右任當時明顯受王獻之、歐陽詢等書法家的影響,「筆法追求舒放的個性」。
  • 遊遍陝西之耀州區:一聖四傑故裡,西北革命搖籃,千年佛教聖地
    其著作《千金要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被推崇為「人類之至寶」。孫思邈於西魏年間出生於京兆華原,據考證,距離耀州市區5公裡的孫塬鎮,是孫思邈出生、成長的故鄉,這裡被稱作「藥王故裡」,有藥王墓、藥王廟、藥王讀書臺等多處遺址供參觀者憑弔。
  • 巨匠軼事 | 于右任的墓誌書法情結
    《百年巨匠——于右任》開機儀式2016年3月27日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翠湖畔于右任銅像前舉行。
  • 【線上展覽】赤子丹心——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號騷心,又號髯翁,晚號太平老人,陝西三原人。中國近現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先生畢生以民族之美好願景為擔當,勵志報國,治學育人,不遺餘力,堪稱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堅定守衛者。先生一生書北宋張載名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啻數百件,正是其矢志不渝、情深家國的寫照,為後人景仰。
  • 三原歷史名人于右任先生
    1912年春,于右任辭職,回上海繼續辦報。「二次革命」失敗,《民立報》被查封,於避居日本,從事反袁鬥爭。1922年10月,于右任創辦上海大學並擔任校長。1924年,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右任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6年,與馮玉祥、劉覺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圍,出任駐陝總司令。擔任國民政府審計院長、監察院長。
  • 耀州形象吉祥物設計徵集大賽公告
    耀州地處陝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緣, 2002年10月撤縣設區,是關中通向陝北的天然門戶,素有「北山鎖鑰」「關輔襟喉」之美譽。耀州置縣歷史2170多年,是孫思邈、柳公權、令狐德棻、傅玄、範寬 「一聖四傑」故裡,境內有藥王山、大香山寺等風景名勝,有西北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等紅色資源,文化積澱深厚,旅遊資源豐富。
  • 于右任題匾書法丨法度莊嚴 遒勁精深
    有論者曾說:「(這種情況)一直要到于右任才成功地突破這千百年來的尺寸藩籬,帶領草書至雄強磅礴的書寫方向,這可說是書法史上第一人。」 解決千古以來的書法大小字的形勢難題,從來就不是容易之事,蘇東坡論書曰:「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若能大字結密,小字寬綽,則盡善盡美矣。」
  • 耀州大香山古廟會震撼開啟!
    涼拌攪團、涼拌豬拱嘴和菠菜拌杏仁玉香川農家樂(可住宿):13759608666隨心農家樂(可住宿):13571417352偉偉農家樂(可住宿):15229191052居仙農家樂(可住宿):13619193859紅色記憶餐廳:13571571397百味居:15009195269耀州第一碗照金店
  • 曠代書聖——于右任
    于右任後又師從關學名儒朱佛光、賀瑞麟、劉古愚諸大家,學業日有所進,眼界為之大開。時有「陝西三傑」之稱(另兩位是張季鸞、李儀祉)。在這之前,可以說基本上是他對古體詩文等基本知識的積累過程。也為他日後成為書法大師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 《于右任法書紀念辛亥展》 著名書法家陳墨石受邀赴臺參加
    由中國標準草書學社、臺北市中華粥會、臺北標準草書學會和臺北中山紀念館等單位共同舉辦的《于右任法書紀念辛亥展》8月22日上午在臺北舉行。作為于右任生前創辦的「標準草書學社」的傳人,大陸著名書法家陳墨石也受邀參加了此次活動。昨天記者電話採訪了陳墨石,聽他講述了參加此次展覽背後的故事。
  • 耀州窯唐宋陶業梁亞萍將獲第二個國字頭大師稱號!
    梁亞萍,1973年4月生於耀州瓷的故鄉——陝西銅川。現任耀州窯唐宋陶業公司廠長、耀州窯唐宋陶瓷研究所副所長、陝西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銅川市陶瓷協會理事、銅川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她在傳承耀瓷技藝的基礎上,形成了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於2009年獲評」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5年榮獲」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稱號。
  • 于右任書法特展即將截止,請大家抓緊時間觀展!
    12月12日下午,平涼博物館一樓的「赤子丹心——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展廳裡,數十名市民圍繞在講解員的身邊,一邊聆聽講解,一邊仔細欣賞每幅作品。在展廳的入口,講解員會定時向前來觀展的觀眾介紹于右任先生的生平,講解每幅作品的創作背景。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縣人,舅親甘肅平涼靜寧。
  • 銅川耀州鷂子高三紅拳傳承,生生不息!
    耀州地處陝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緣,是關中通向陝北的天然門戶,因其獨特地理位置被譽為"北山鎖鑰"、"關輔襟喉"。耀州歷史悠久,多次成為渭北州府所在,一度成為渭北政治經濟中心。這裡是一聖四傑故裡,不但擁有宗教、醫藥、陶瓷、書法、歷史等文化積澱,且習武風氣甚濃,尤其在明清兩代,以武取仕之人甚多。故耀州自古亦有武術之鄉的稱號。
  • 五代耀州窯刻花青釉獅流執壺
    然而,在以白為主的北方,卻有一窯口以青為絕,且有豔壓群芳之感。這便是耀州窯。陝西銅川市黃堡鎮,唐宋時屬耀州,故這一帶的窯口統稱耀州窯,史上有「十裡陶坊」、「漆河不夜天」之稱!由此可見耀州窯規模之大;宋神宗元豐至徽宗崇寧三十年多年間,為朝延燒員瓷。由此可見耀州窯規格之高!老胡喜歡青瓷,老胡對耀州窯更是情有獨鍾!
  • 「草聖」于右任書法大觀
    于右任早年參加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後,被推選為民國首任交通部次長。後長期擔任民國政府的監察院長。于右任早年書從趙孟俯,後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礎上將篆、隸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中年書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之所以喜歡魏碑,是因為魏碑有「尚武」精神,有粗獷豪放之氣。右任老人常懷憂國憂民之意識,以圖喚起中華民族的覺醒。這從他寫的一首詩中可以得到反映。
  • 于右任 | 江山萬裡心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人。1964年因為政治原因而長期鬱悶成疾,病逝於臺北。于右任墓位於臺北市陽明山上,玉山主峰有其雕塑。于右任精書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於南鄭」之稱,「南鄭」指鄭孝胥。
  • 【11.10】「名士」于右任
    《民呼日報》隨後還刊發點評: 「升允之肉較嫗肥百倍,甘民竟不剖食之,意者甘民雖餓,猶擇人而食呼?」這種報導,這種文筆,讀者當然要看,《民呼日報》銷量急劇上升,不過,當然也得罪了當局,尤其是升允。《民呼日報》曾組織過一次賑災活動,升允隨後與上海道臺蔡乃煌等勾結,誣陷于右任侵吞賑災款,將于右任逮捕下獄,一個月審訊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