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經新聞報的「姚軍時代」 被指敲詐勒索、賣記者證

2020-12-23 騰訊網

2015年2月4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作了關於中國產經新聞報社等新聞單位和記者違法違規案件查處情況的通報。

通報稱:2013年3月,南昌萬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向中國產經新聞報社支付15萬元後,獲得報社授權,在江西、海南「組織」《中國產經新聞》宣傳內容刊發,該報江西記者站站長餘樟樹具體組織運作。

餘樟樹在江西開展新聞採訪報導工作的同時為該公司組織廣告,其中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為16家基層單位開展有償宣傳報導,由南昌萬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收取165萬元費用,在《中國產經新聞》以新聞報導、專題的形式刊出。

經查,該公司法人代表、股東系中國產經新聞報社江西記者站站長餘樟樹的親屬。2014年9月,總局給予中國產經新聞報社警告、罰款75萬元、撤銷江西記者站的行政處罰,同時責令退回違法收取的165萬元費用;將餘樟樹列入不良從業行為記錄,五年內禁止從事新聞採編工作,並將餘樟樹涉嫌違法犯罪線索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早前的2008年7月至8月,中國產經新聞報社記者任志明、王月新利用職務之便,以報導河北蔚縣礦難為條件,共同收受他人財物44萬元。2009年10月,任志明犯受賄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並處沒收財產5萬元。王月新犯受賄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並處沒收財產5萬元。新聞出版總署給予中國產經新聞報社警告並處3萬元罰款。

實際上,上述僅僅是中國產經新聞報在「姚軍時代」的一個縮影。

01

姚軍,1956年6月13日出生,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2016年12月23日前,擔任中國產經新聞報社社長。2012年3月2日,當選為中國產業報協會會長。

在姚軍領導下的中國產經新聞報,十餘年來多次遭到投訴舉報。

新浪博客網友「中國產經新聞內幕」發帖稱,2008年,產經新聞報創造敲詐業績1500萬:1.出售「專刊」30個,單價30萬/個,小計900萬;30萬元可以買到一個記者證一本工作證,然後這些所謂的記者「專刊主編」就到全國各地敲詐。2.向三十多名分布在全國的所謂駐地特派記者,每人下達30萬元/年的「創收」任務,有一部分人完不成,但2008年仍完成敲詐600萬元。

「中國產經新聞內幕」還稱,報社的所謂「記者」「主編」在全國各地「採訪」,所有被「採訪」的單位都怕被曝光,於是都來北京找報社,然後報社通過討價還價,與被「採訪」單位談判「合作」,一單單敲詐勒索就這樣完成了。

據「中國產經新聞內幕」介紹,他於2006年12月14日與產經新聞報社籤訂合作協議,並於次日辦理了**專刊主編工作證。從2007年3月起,他正式經營**專刊。半年來,和報社合作極不愉快,累慘了。9月23日,他決定退刊,並要求報社退回其「承包款」135320元。

產經新聞報的價碼,可以說是地球人都知道,30萬元=辦一個記者證+48個版面

有意思的是,姚軍領導下的中國產經新聞報,於2015年因「有償新聞」被新聞出版主管部門通報並處罰。

然而,在被處罰十年前的2005年8月16日,姚軍社長在《中國產經新聞》社第九屆記者工作會議上講話時說,產經新聞報各記者站在堅決制止有償新聞和虛假新聞,在制度化和規範化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姚軍一邊在稱堅決制止有償新聞,而另一邊卻因「有償新聞」被新聞出版主管部門處罰,真是莫大的諷刺。如此打臉,不知疼不疼。

當然,姚軍被打臉也不是一兩次的事了。例如,公款包養情婦、侵佔國資。

據天涯論壇用戶「未果反覆」發帖稱,姚軍在擔任產經新聞報社社長期間,長期公開包養情婦,動用單位經費為情婦發工資、上社保;動用手中權力中飽私囊、侵蝕國有資產;利用職務之便,侵佔單位財產。(詳見:中國行業報協會會長姚軍被舉報:用公款包養情婦、侵佔國資)

02

某離職的產經新聞報記者稱,姚軍把好好的一張報紙、一家報社搞得烏煙瘴氣,報社的目標就是搞錢;很多莫明的資金進入報社後,卻沒有安排版面,也沒有服務。為此,他們還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調查過,最後大批人員退錢,然後辭職。

接著,這種烏煙瘴氣,也被姚軍帶進了中國行業報協會。

姚軍任中國行業報協會長後,重用劉燦國,還給劉搞了個「執行秘書長」的假頭銜,讓他在協會官網上開辦「傳媒茶話會」欄目,還註冊了微信公眾號。(詳情:「國」字頭協會裡的真假秘書長)

知情人稱,劉燦國通過假秘書長身份,藉助假官方公號,同時以蘭州大學新聞系出身來結交各報社、以及宣傳系統的領導,並以官方的名義開展活動,讓這些朋友站臺,從而網絡媒體資源,為自己謀利。

實際上,劉燦國的「傳媒茶話會」,是一個沒有任何官方背景的公關公司。然而,這樣一個公關公司,卻經常為正規媒體「指點江山」,還批判自媒體是敲詐勒索的生力軍。

《中國產經新聞》,是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主辦的一家綜合性經濟類報紙,報紙前身是創刊於1996年7月的《中國資產新聞報》。

報紙總體風格是一張進入市場的綜合性經濟類報紙:權威,大氣,深度,活躍。主張以前瞻的眼光關注世界。

在姚軍卸任中國產經新聞報社社長後,報社重新恢復生機活力,報社環境風氣煥然一新。現在,中國產經新聞報全體人員,正在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而奮鬥。

相信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努力下,中國產經新聞報的明天會更好!

相關焦點

  • 今天,這8起假記者、假新聞案件被通報!
    近期,全國「掃黃打非」部門在「掃黃打非·秋風2020」專項行動中,查辦了一批假記者、虛假新聞、有償新聞案件,從嚴懲治了不法分子。近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梳理並對外通報了其中8起典型案件。經查,2018年11月以來,張某某、王某等人以南京紫悅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依託,架設「人民日報市場報中國零距離」「中華時報社」「中國黨風廉政網」等3個假網站搜集負面輿情,假冒新聞記者從事敲詐勒索活動,先後作案40餘起,涉案金額數十萬元。
  • 和也榮耀出席記者節年度表彰盛典,獲評「關愛記者健康愛心企業」
    活動由中國行業報協會主辦,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經濟參考報社協辦,中國行業報協會新聞攝影專業委員會承辦。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百新,中國行業報協會會長姚軍等出席並講話。百餘家行業媒體代表參加會議。
  • 河北省贊皇法院公開宣判冒充記者敲詐勒索案
    今年進入汛期以來,一名自稱是「法治中國」記者的男子對河北省贊皇縣院頭鎮口頭村河道清淤項目拍照後,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並對河道清淤項目的負責人進行敲詐勒索。【詳情……】石家莊警方和贊皇警方一舉打掉了以馬某為首的假記者詐騙犯罪團夥,刑事拘留5人,破獲系列案件30餘起,涉案金額50餘萬。
  • 視點當網際網路有了記者證
    全國範圍內的新聞網站採編人員由此正式納入統一管理。  從今天起,一直都在默默採訪,卻始終沒有「持證上崗」的網媒同行,終於要領證了。  在客戶端、APP、公眾號已經大行其道的新媒體時代,這張記者證對於網絡媒體而言究竟有怎樣的分量?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網絡同仁的「名正言順」是否意味著更大的挑戰?  ——哪些網站有資格先拿到記者證?
  • 《產經新聞》: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人員喝酒泡妞,3人染上新冠病毒
    中新社·華輿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7月11日,日本六大紙媒之一、被稱為「右翼報紙」的《產經新聞》做出兩則報導。一則是刊登在第12版的評論性報導,題為《「尖閣危機」的喊聲為什麼響亮不起來》,一則是刊登在頭版頭條的消息性報導,正標題為《尖閣巡視船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感染》,副標題為日本「擔心對警戒活動產生影響」。
  • 「感動德州十大人物」姚軍:哪裡需要,哪裡就有我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7日訊6月16日,德州市慶雲縣委宣傳部、團縣委工作人員走訪慰問「感動德州十大人物」獲得者姚軍,並為他送上了慰問金。姚軍,男,漢族,1974年出生,慶雲縣誌願者協會會長。今年46歲的姚軍是慶雲縣尚堂鎮姚千村人,自己在一家保險公司擔任業務經理,喜歡結交朋友,是個典型的北方漢子。姚軍愛車,早在2007年與朋友一起成立了「慶雲愛心車友俱樂部」,以車會友的同時,還定期組織志願服務活動,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2008年,姚軍開車出門辦事時不慎遭遇車禍,導致左臂喪失了全部生理機能。
  • 同時把口罩捐給中日兩國,大阪僑團和華人企業被《產經新聞》報導和...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據日本財經周刊報導,自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眾多國家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日本對中國的援助了。疫情無情人有情,中國和日本一起加油!》一文,介紹了當天下午在日本大阪最繁華商業街之一的心齋橋商店街桜の舞心齋橋店舉行的捐贈物資交接儀式和新聞發布會!
  • 全國「掃黃打非」部門重拳打擊假記者多人獲刑
    ——江蘇常州張某某等假冒記者敲詐勒索案。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根據群眾舉報,常州市公安機關經過偵查發現,2018年11月以來,張某某、王某等人以南京紫悅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依託,架設「人民日報市場報中國零距離」「中華時報社」「中國黨風廉政網」等3個假網站搜集負面輿情,假冒新聞記者從事敲詐勒索活動,先後作案40餘起,涉案金額數十萬元。
  • 以非法網站為依託 山西涉黑團夥利用記者身份敲詐勒索終獲刑
    記者10日從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大同市平城區人民法院日前審理被告人馮延康等19人涉黑案。該涉黑團夥因多次利用記者身份實施敲詐勒索、尋釁滋事、強迫交易等違法犯罪活動獲刑。被告人馮延康擁有中國廉政網、消費前沿網、中國聚焦信息網等8個非法網站的管理帳號和密碼,以及華北資訊新聞網、中國農村網、中國廉政建設網、香港衛視經濟新聞網、華訊新聞等5個與他人合作的網站管理帳號和密碼,以此為依託,指揮、管理組織成員多次實施違法犯罪活動。
  • 【專家解讀】遏制利用自媒體新聞敲詐新趨勢
    「新聞敲詐」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彙,在傳統媒體時代,一些假記者甚至一些真記者打著輿論監督的幌子,對一些即將上市的企業或者一些違背國家政策和社會道德的行為主體進行敲詐勒索,這種行為和現象,過去多有查處。隨著新媒體的出現,新聞敲詐已經出現了新變化,一些不法分子把目光由傳統媒體轉移到自媒體,敲詐勒索方式更奇葩,敲詐亂象較為嚴重,造成很大的社會危害。
  • 假記者假媒體假網站,利用自媒體敲詐等……這些行為均被嚴懲
    經查,2018年11月以來,張某某、王某等人以南京紫悅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依託,架設「人民日報市場報中國零距離」「中華時報社」「中國黨風廉政網」等3個假網站搜集負面輿情,假冒新聞記者從事敲詐勒索活動,先後作案40餘起,涉案金額數十萬元。2.河北邯鄲李某某等假冒記者敲詐勒索案。
  • 全國「掃黃打非」辦通報8起「秋風2020」行動典型案件 假記者假...
    經查,2018年11月以來,張某某、王某等人以南京紫悅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依託,架設「人民日報市場報中國零距離」「中華時報社」「中國黨風廉政網」等3個假網站搜集負面輿情,假冒新聞記者從事敲詐勒索活動,先後作案40餘起,涉案金額數十萬元。二、河北邯鄲李某某等假冒記者敲詐勒索案。
  • 行業媒體走基層踐行「四力」成果豐碩 本報2件作品、2名記者獲表彰
    本報訊 記者王江江 王辰報導 11月13日,中國行業報協會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暨走基層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會議表彰了2018-2019年行業媒體走基層活動優秀作品和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本報2件作品獲評走基層活動優秀作品,2名記者獲評先進個人。
  •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作為《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駐湖北站唯一的一名記者,我知道,這個時候,自己必須要站出來。彼時的我,正「困」於安徽。1月22日,武漢「封城」的前一天,我按照事先既定的安排,乘火車回到了安徽老家。本打算陪父親過完年就立即返漢,但隨著交通的停運,以及社區對鄂籍人員的隔離管理,我只能暫居安徽。
  • 《人民交通》雜誌社被暫停核發新聞記者證
    據中國記者網官網發布的國家新聞出版署行政處罰決定書〔2020年 第9號〕,人民交通雜誌社因記者濫用新聞採訪權利謀取不正當利益,被國家新聞出版署給予警告並處3萬元罰款,暫停核發新聞記者證。在此期間,張江海、侯建忠一直作為你單位記者從事採編活動。自申領新聞記者證至2018年2月期間,張江海、侯建忠利用你單位記者身份,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以曝光負面消息為由相威脅,向陝西省榆林市子洲縣黨委某部門等多個單位索要財物。2019年12月,張江海、侯建忠因上述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被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人民法院判處刑罰。
  • 日新規臺灣人國籍可不填中國 將引中國反對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林夢葉】日本9日開始實施新的外國人居留證制度,在日外國人必須申請新的「在留卡」。據日本新聞網、《產經新聞》等9日報導,在日臺灣人當天拿到的在留卡的「國籍、地域」一欄,不是像此前一樣記為「中國」,而是變成了「臺灣」。對此,日本法務省出入境管理局參事官室官員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這並不意味著日本要把臺灣當做國家對待,而是當做地域對待。
  • 統一換發記者證什麼時候開始?2019換發記者證有什麼新要求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 國家新聞出版署日前下發《關於2019年全國統一換發新聞記者證的通知》,決定從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3月31日,統一換發全國新聞單位的新聞記者證。  據了解,2019年版新聞記者證由國家新聞出版署統一印製,不收取任何費用,換發工作全部通過中國記者網的網絡系統進行。換發期間,舊版新聞記者證繼續有效使用。
  • 在日本臺灣人國籍登記可不填中國
    在日本臺灣人國籍登記可不填中國 2012-07-11 10:15:38   來源:市場星報
  • 產經報導|藥房託管產業鏈斷裂 網際網路醫療進入「跑馬圈地期」
    「風向」調轉多家藥企退場財經網產經注意到,此前,國藥控股、瑞康醫藥等都曾「華麗進軍」藥房託管業務後,又「落寞選擇」退場。對此,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告訴財經網產經,藥房託管是醫藥分家政策下衍生出來的。「雖然,此前像康美、步長等都收購了不少藥店,但是隨著政策的叫停,藥房託管現象將逐漸消弭。且藥房託管還一直存在涉嫌壟斷,進藥、價格、返點等問題。由於醫院的數量不多,未來,留給其他一般的醫藥流通企業的機會很少。」
  •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姚軍:未來3年每年在漢新增投資100億-150億
    (圖為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姚軍 記者胡冬冬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5月15日訊(記者李琴)5月15日上午,2020武漢市「雲招商」央企專場舉行。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姚軍介紹,華僑城人對武漢很有感情,投資入駐武漢多年,華僑城人以城市合伙人的姿態,從東湖之濱到長江之畔,貢獻了大量的城市精品作品。姚軍介紹,4月8日,華僑城參與武漢市首場「雲招商」大會,與青山區籤約合作「青山紅坊」項目,集中展現青山鋼城文化與城市蝶變轉型。此外,華僑城與洪山區已經達成合作,與東西湖區、東湖高新區正在探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