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燥邪盛,易生病。現在已經入秋,天氣也開始慢慢轉涼,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大家都應該注意身體保暖。
入秋以後,燥邪盛入,耗人津液,危害健康,人體易生病。燥邪傷人,多見於氣候乾燥的秋季,故又稱「秋燥」。
初秋有夏熱之餘氣,燥與熱結合而侵犯人體,則病多溫燥;深秋又有近冬之寒氣,燥與寒結合侵犯人體,則病多涼燥。
所以入秋之後一定要防燥邪,才有助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發生。入秋之後不想生病,一定要堅持好習慣。
入秋後,不想生病,謹記養「三髒」,做「四事」,健康一整年
養「三髒」
養心臟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經過夏季高溫的消磨,人到了秋天就會比較虛弱,立秋之後天氣轉涼,也是「陽消陰長」的過渡期。
中醫認為:「秋主悲」傷肺、傷心,降低身體免疫力。所以進入秋季之後,一定要保養心臟的健康,切記控制自己的情緒,調養自己的生息。
立秋之後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保證平和的心態,情緒變化不能太大,以免影響心臟健康保持均勻的呼吸,讓心臟獲得充足的氧氣和血液。
養肺臟
中醫認為「秋養肺」,對老人來說,立秋後,是養肺正當時。立秋之後天氣轉涼,空氣異常乾燥,此時肺臟也會非常脆弱。
我們的皮膚黏膜水分蒸發加速,很容易出現皮膚乾澀,鼻燥咽痛等現象,秋天燥邪旺盛,容易傷肺。
立秋之後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比如冰激凌,冰鎮飲料,冰鎮西瓜等;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比如銀耳,花生,梨,蜂蜜水等。
養肝臟
現在正處於初秋,仍有一段時間處於三伏中,早晚溫差逐漸增加,中午溫度比較高,此時一定要防「秋老虎」,避免肝火旺盛。
天氣慢慢轉涼更有助於細菌病毒的繁殖,對於已經患有肝病的人群,這段時間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病情惡化。
進入秋季之後不能大補特補飲食,一定要以清淡為主,最好做到滴酒不沾,趕緊戒菸,才更有助於各個器官功能的正常運轉。
做「四事」
飲食,潤一點
防燥邪調理飲食至關重要,調理原則以「潤」為主。
蔬菜中白蘿蔔,黃瓜,冬瓜,銀耳,百合等都比較甘甜滋潤,能夠保持肺部健康。
水果中雪梨,葡萄,哈密瓜等也是不錯的選擇,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做一點潤燥湯飲,能夠幫助對抗秋燥。
起居,早一點
進入秋季之後應該對抗燥邪起居,一定要早一點堅持,早睡早起更為適合。秋季早睡能夠集聚身體中的陽氣,增強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早起則可以使肺氣得到舒展,收斂太多,對抗造血維持身體內環境穩定。清晨起床之後練習深呼吸有助於清肺,也有助於排出體內濁氣,提高肺活量,調養肺功能。
運動,快一點
俗話說「動則不衰,用則不退」。生命在於運動,天氣逐漸轉涼,每天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至關重要,增強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為過冬打下堅實基礎。
適當運動能夠加速身體血液循環,排出有害物質,為各個器官提供營養物質和足夠的氧氣維持,身體內環境穩定。
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至關重要,比如騎自行車,慢跑,瑜伽,打太極,跳廣場舞都是不錯的選擇,既有助於身體健康也能提高身體素質,健康一整年。
微笑,多一點
秋季是一個情緒容易波動的季節,秋季人們很容易變得悲觀,但是要謹記多微笑,能夠幫助調理心情壓抑的情況,也有助於心臟和肺部的健康。
每天笑一笑,保持好情緒,有助於宣肺大笑,能夠使肺部擴張,改善通氣功能,使呼吸更加順暢;
保持微笑能夠維持身體中的血液循環,有助於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保護血管,增強免疫力,讓身體各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有益健康,為過冬打下基礎。
進入秋季之後,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出門時多添一件衣服,避免身體著涼;還應該拒絕生冷寒涼的食物,睡覺之前用溫水泡泡腳,促進血液循環維持,身體內環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