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聲聞涅槃
第四章 聲聞涅槃之證轉
第四節 五下分結斷,應證應轉——證三果
由於二果功德之證轉,於二果人之果德已經證轉而極穩定,已不退轉於二果人之果德以後,開始探求三果聖者之果德:三果人所斷之五下分結內涵為何?這是由於薄貪瞋痴之果德所致,方有如是意欲,想要進求三果聖者之功德,將解脫果繼續往上推進。
三果聖者所應證者,即是五下分結斷。五下分結是說解脫果中超越二果人時所應斷除之結使,若不能修斷即無法超越下界(欲界),因此而名為下分結。下分結總共有五個,故名五下分結;五下分結是求證三果的人所應斷,斷已方能超越三界中的下界——欲界。上分結是求證阿羅漢果的人所應斷,若不能斷除上分結,即不能超越色界、無色界等上二界,因此名為上分結;上分結總共有五個,因此名為五上分結。五下分結的內容是:身見、疑見、戒禁取見、貪、瞋。
前三是初果人之所斷,但初果人對三縛結斷除的內涵仍很粗糙,對於三縛結中的較微細內涵(上二界之結使)並未具足了知,尚未全部斷除,側重在欲界我虛妄的見地上;進修二果而達成薄貪瞋痴之解脫境界以後,欲界中的五欲已經不能對他產生明顯的作用了,他在三縛結的更微細內涵漸漸有了許多的觀察,於是對三縛結的微細部分已經斷除了大部分;這時開始觀察三縛結的全部內涵,擴大觀察而及於色界、無色界的全部,對其中的微細身見、疑見、戒禁取見也加以具足觀察而斷除之。然後觀察自己的心境尚未脫離欲界愛、欲界瞋的境界,於是努力觀察自己與欲界法相應的貪與瞋,歷緣對境之中時時修斷。由於對欲界中相應的貪與瞋的集已經修斷的緣故,不再有相應於欲界境界的貪與瞋了,於是斷除了五下分結,成為三果人。
然而自己是否真的成為三果人了?不僅要在見地智慧上加以如實檢驗,還應於證轉上面加以觀察:自己在欲界五欲上面是否真的遠離而不再貪愛了?這個遠離而不再貪愛,並非只是身口上的行為已經遠離,而是必須確定心中真的遠離了,否則向人表明自己已證三果時,即是犯下大妄語業了,因此必須有明確的檢驗標準。這個明確的檢驗標準,就是禪定有無發起?而且是否為該禪定的不退轉者?誠如平實於2007 年2 月出版的《阿含正義》第四輯中說:「阿含解脫道中,有證得初禪的凡夫,沒有不證初禪的三果人,也沒有不證初禪的慧解脫阿羅漢。」這意思是說,三果的實證,要有斷除五下分結的實證與運轉;若沒有已經證轉的事實,就是還沒有三果的果德,只是空有斷除五下分結的智慧(知識),並無三果人的實質。如此而說自己已經實證三果的果位了,卻沒有三果人應有的果德,仍然是大妄語人;想要實證三果涅槃的人,於此必須特別留意。
這就是說,三果人應有的果德是否已經證轉了?是一切修證解脫道而想要確認自己是否已經成為三果人的修行者,都應該如實理解、如實證驗之事。換句話說,智慧上面已經具足三果人的果德了,但是身口意行上面仍然沒有三果人的實質,就不是真正的三果人,仍然只是二果人,最多成為三果向;因為他在三果果德上面並沒有發起,空有三果人斷五下分結的智慧,這只是幹慧而非實證。那麼如何是三果的實證?這就必須從是否已經把五下分結具足證轉來作檢驗。檢驗的標準就是有沒有進而具足初禪的實證?若沒有初禪的實證,或是初禪的實證已經有了,但是並未具足,他只能成為下品的三果人,成為上流般涅槃者,死後得要受生於初禪天中成為梵眾天,在初禪天中死後受生去二禪天中,如是往上次第受生而到四禪天,乃至有人得要次第上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中舍壽時,方能入無餘涅槃。
若是初禪已經實證了,但是不久又退失了,或者不退失但卻不具足;這樣的人無法永遠安住於三果人的實質中,因為斷除五下分結的功德並沒有繼續證轉,不能自稱為已證三果。若是初禪具足之後,努力保任而使身口意三行永遠不墮於欲界法中,三縛結的上二界細相也具足了知而遠離了,欲界法相應的貪與瞋也全部斷除了,再也不能相應了,於是初禪永不退失,能使三果人的果德持續運轉不斷,才能宣稱已經證得第三果;否則,他是證不到三果涅槃的。若是已經具足圓滿證得三果人斷五下分結的內涵,使他斷五下分結的果德具足圓滿運轉了,他便是證得極清淨的三果,他的初禪將是圓滿而堅固的,顯現於外就是身口意行猶如阿羅漢一般。當他死時將會證得中般涅槃,於第一次中陰身的境界中,觀察為何不能進入無餘涅槃的原因,發覺原來是由於我慢(因有細意識我存在而生喜)所遮障,於是當下斷除我慢,在第一個中陰身壞滅時就不再生起第二個中陰身,永盡後有而成為無餘涅槃。以此緣故,世尊說三果人證得有餘涅槃:《增一阿含經》卷7〈火滅品 第16〉:「有此二涅槃界,云何為二?有餘涅槃界、無餘涅槃界。彼云何名為有餘涅槃界?於是比丘滅五下分結,即彼般涅槃,不還此世,是謂有餘涅槃界。彼云何為無餘涅槃界?於是比丘盡有漏、成無漏,意解脫、智慧解脫,自身作證而自遊戲: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如實知之,是謂無餘涅槃界。」二果人不得名為證涅槃者,因為尚無能力遠離欲界法故,尚無能力到達色界境界故,由此證明三果人的「所作已辦」內涵中,必須有不退的初禪定力方能證轉解脫功德,也就是 世尊說的「梵行已立」,允為誠言。如是正見,末法時代修慧而不肯實修定力的學人,都應注心留意之,以免自稱三果聖者而成為大妄語人時猶不自知。
(本章未完待續,敬請關注下一期連載,點擊左下角「閱讀全文」按鈕在線閱讀本書)
往期精彩連結(點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