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館】健康睡姿,偏癱患者您選對了嗎?

2020-12-23 澎湃新聞

【康復館】健康睡姿,偏癱患者您選對了嗎?

2020-12-22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最舒服,最放鬆的事情莫過於睡覺,一個自然醒簡直稱得上美妙絕倫呀,光想想就超級滿足,睡覺不僅可以讓我們卸下一天的疲憊,還會還我們一個元氣滿滿的明天。但是,有那麼一部分人,他會畏懼睡覺,為什麼呢?竟然有人害怕睡覺?是失眠嗎?NO NO NO 他就是我們的偏癱患者,因為不合理的體位帶給他的不僅是身體上的不適,甚至還會是心理上的煎熬,患者常說我怎麼也躺不舒服,感覺我的胳膊腿都沒地方放。其實,睡姿不正確,不僅讓偏癱患者休息不好,更嚴重的是,還會引起很多異常運動模式,為我們後期康復治療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偏癱患者睡覺時如何擺放自己的身體絕對是件不可忽略的大事。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幾個錯誤的睡姿。(深色為患側肢體)

這兩個是比較典型的仰臥位錯誤睡姿,上肢一直處於屈曲模式,會加重患者上肢的屈肌異常肌張力。

圖一健側腿壓在患側腿上,會加重患者的足下垂;

圖二患者下肢處於髖關節外旋模式,腳幾乎平攤在床上,長時間沒有糾正的話,患者步行時也容易出現「單側外八字」步態。

圖三是比較典型的健側臥位錯誤睡姿,患者的上肢處於屈曲模式,頸椎向前屈曲,如果不糾正,會加重患者上肢的異常肌張力。

圖四是錯誤的患側臥位睡姿,患者頸椎向前屈曲,上肢沒有擺放正確,從而影響到肩關節的位置,如果不加以糾正,會造成患者肩痛,後期治療偏癱後肩痛比較麻煩,治療周期長,拖慢整體康復進度,如果過於疼痛會對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困擾。

偏癱患者可以對號入座啦,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錯誤睡姿。

在康復科,醫生最怕的就是,明明教好了怎麼躺,怎麼站,怎麼坐,怎麼走,一回家,完全變了,再回來住院發現退步了,醫生很頭大,治療師很頭疼。

為了達到一個較為滿意的康復效果,對偏癱患者,我們應該儘可能做到二十四小時管理,而良肢位的正確擺放毋庸置疑排在首位!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良肢位擺放是什麼樣子的!

常見的體位擺放有三種,仰臥位、健側臥位和患側臥位,在生活中儘量三種體位交替使用,避免長期使用一種體位,且交替時間以每兩小時更換一次為宜。

①仰臥位(圖五)(深色為患側肢體)

頭中立位放於枕頭上,枕頭不易過高,軀幹平直,患側肩胛骨下放一枕頭使其前伸,上肢稍外展平放於體側的枕頭上,手略高於肩膀,手心向下,手指伸展;患側臀部和大腿下墊一長枕,使患側下肢處於中立位,膝下放一小毛巾卷使膝關節微屈。具體擺放方法請看下圖(深色為患側):

注意事項:

頭位於中立位;肘關節腕關節保持伸直,避免屈腕,手指分開,

患側足尖應保持中立,足底避免接觸任何支撐物。

②健側臥位 圖六(深色為患側肢體)

患側在上的體位。

健側在下,患側在上,頭枕不宜過高,患側上肢向前方伸出,使胳膊於軀幹角度保持90°左右,下面用枕頭支撐,手略高於肩膀,健側上肢自由擺放。患側下肢髖、膝屈曲,置於枕頭上,健側下肢髖關節伸展,膝關節輕度屈曲。背後可放一枕頭,使軀幹呈放鬆狀態。

注意事項:

手不能懸空於枕頭外使腕關節屈曲。患側足部也不能懸空於枕頭外加重足內翻。

③患側臥位 圖七(深色為患側肢體)

患側在下,健側在上,患側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肘關節伸展。手指張開,掌心向上。健側上肢自然放在身上或身後枕上,避免前伸引起患側肩胛骨相對後縮。健側下肢呈邁步位,髖膝向前屈曲置於體前的枕頭上,患髖伸直,膝關節微屈曲置於舒服體位。

注意事項:

患側肩部,髖部不能壓餡在身體下面;健側下肢下墊一枕頭,避免長時間對患側擠壓。

李瀟莎 康復治療師,畢業於陝西中醫藥大學,西安市針灸學會康復治療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陝西省保健協會會員、陝西省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發表康復相關論文1篇,2020年於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科進修學習半年。主要擅長心腦血管疾病、骨折、脊髓損傷等導致的偏癱、截癱等術後的康複評定及治療。

來源:西安市中醫醫院

原標題:《【康復館】健康睡姿,偏癱患者您選對了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80%以上腦中風後偏癱患者怎樣「從零開始」進行康復並恢復健康?
    01從零開始康復鍛鍊作為一名康復治療師,我能夠深深的體會到他們的孤獨、痛苦與無助。我在開篇把最好的祝福送給他們,祝願可愛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重拾健康與尊嚴!作為一名工作5年之久的康復治療師而言:我深切的認識到如何將偏癱患者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對待的重要性,因為這關乎到康復治療的最終效果!作為一名康復治療師,我認為怎樣將患者表現出來的問題分析透徹,繼而進行邏輯推理,最終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比治療本身更為重要的部分。如果只知道一味的進行功能訓練而不去發現和總結患者身體上和心靈上表現出來的問題,那麼大多數情況下也只是在做無用功而已。
  • 偏癱患者腿部力量康復訓練
    偏癱患者的肢體障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每一個偏癱患者,患者的肢體能力差,就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生活無法自理,這樣的惡性影響,更不利於患者的康復。下面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偏癱患者下肢腿部力量的康復訓練,趕緊學起來吧!
  • 有了這康復機器人 偏癱患者可邁步走
    深圳晚報訊(記者 劉菲菲 通訊員 李巖)高約兩米、從上至下有4個機械手……站上這形似「鋼鐵俠」的智能機械裝置後,偏癱患者便能如正常人一樣邁步行走——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由深圳市博士後科創促進會,在高交會上展出的全身多功能型康復機器人,它集機械、信息等科技為一體的裝置,通過感知「主人」的運動狀態進行信息採集,主動反饋及時調整訓練方式,來實現早期偏癱患者全面智能康復。
  • 偏癱康復的正確打開方式,看這一篇就夠了
    偏癱康復不要亂用方法 在早期握彈力球或彈力圈不是對每個患者都有好處。有的「有經驗」的好心老病號會告訴您:「我的手就是使勁兒捏,使勁兒拽練好的」。但是,您使用這種方法不一定行。
  • 偏癱後錯過六個月的最佳康復期還有必要做康復嗎?
    對於偏癱患者而言,偏癱後的六個月內是身體最佳恢復期,但是有些人難免會問,「如果錯過了這六個月的康復期,那之後還有必要做康復嗎?」 我們知道,康復治療對於偏癱的後期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 偏癱患者怎麼做好康復鍛鍊之站立行走訓練
    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中風後最常見的後遺症,近年來中風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偏癱的患者也是越來越多。偏癱患者一般都伴有行動不便,站立跟行走不能自主。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康復訓練能夠增強腿部肌肉的靈活性,增強肌肉力量,幫助偏癱患者獨立行走,自主活動。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偏癱患者的康復訓練之站立與行走訓練。
  • 從選枕頭到術後康復,一篇關於頸椎健康的乾貨!
    04頸椎病術後康復上面適用於未患上頸椎病的人群,但對於因為頸椎病,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就不僅僅是選枕頭這麼簡單了,頸椎病術後怎樣能夠儘快康復呢?也是給未患病的人一個警戒,多活動、少低頭、訓練合適的睡姿,儘早注意頸椎健康!先來看兩個知識點。
  • 偏癱康復鍛鍊的幾個誤區
    中風偏癱以後,患者都會迫切的進行鍛鍊,對於康復鍛鍊的認識有一些常見的誤區,下面簡要的給大家談談。一,康復訓練是醫生的事這種錯誤的認識當然發生在醫院裡,康復科裡,治療師每天都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手把手的教患者進行適合患者的正確訓練方法。有不少患者缺乏主動意識,認為康復訓練是醫生或治療師的工作,這樣被動的接受訓練效果是很差的。
  • 偏癱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康複方法——圖文詳解
    在偏癱患者中,一般情況下,上肢和手的康復進程要慢於下肢,合理運用作業療法可以加快上肢和手的功能康復。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偏癱患者上肢和手的不同時期的作業療法和運動療法。  偏癱的運動治療和作業治療,一般在患者生命體徵穩定,神經功能缺損症狀不再發展48小時後開始。治療分為軟癱期,痙攣期和分離期。  急性期過後的軟癱期患者(約為Brunnstrom I期)  此時的病人多為臥床患者病程一般在1到4周,這時的康復治療應與臨床治療相結合。
  • 偏癱患者上下肢抗痙攣康復治療方案,圖文演示
    偏癱患者在康復時期都會出現肢體的痙攣現象,這種現象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康復訓練就會導致患者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康復的時間也會越拖越久,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上下肢抗痙攣的方法。
  • 偏癱康復怎麼治療?這些誤區家屬請一定知曉
    你肯定聽過「多走走就好了」、「中風了不敢走要臥床」這樣沒有根據的話卻將信將疑的進行著,下面就跟著顧連專家一起來看看在偏癱患者的康復中家屬及患者應該避免的認知誤區有哪些。 在肢體功能障礙、言語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肌肉萎縮、肺功能下降、骨質疏鬆等方面,藥物並不能給予患者足夠的幫助。綜合康復治療是目前對中風偏癱、失語、吞咽障礙、構音障礙等後遺症行之有效的辦法,這個也是經過了大量臨床的證實的。 2、早點走就會早點好 目前數據表明,有將近20%的偏癱患者會存在下肢步行的功能障礙。
  • 太和徐遠紅:發揮神經康復優勢 讓偏癱運動障礙患者重獲新生
    他從事康復治療、教學、科研工作20年,擅長應用PNF技術、Bobath技術、澳氏關節鬆動術、針灸推拿等傳統及現代康復治療術,治療偏癱、截癱等各類運動障礙疾病。豐富的理論知識與精湛的臨床經驗結合,讓徐遠紅在神經康復領域得心應手,成果斐然。2015年,太和醫院康復院區神經康復中心正式成立,徐遠紅憑藉出眾能力擔任2病區主任。在徐遠紅的帶領下,神經康復2病區為眾多偏癱、截癱類患者送去福音。不久前,25歲的小王(化姓)突發腦梗塞,送醫治療後病情穩定,但出現左側肢體偏癱。
  • 一文解讀:腦梗偏癱後,進行康復鍛鍊時都可以使用哪些訓練設備?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為大家介紹很多適用於腦梗腦出血後偏癱患者治療性鍛鍊的訓練設備。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神經康復;在本篇文章中我還會為大家列舉幾種機器人輔助訓練設備,這些設備主要是在康復醫院以及康復機構中使用,而在普通的康復門診中是很少使用的。
  • 中風偏癱患者的下肢如何鍛鍊
    中風偏癱患者的下肢如何鍛鍊 因中風導致偏癱的人群,若是能夠及時進行鍛鍊,可以儘量減緩肢體癱瘓的程度和機率,甚至若是鍛鍊方法得當,可以達到基本上恢復的程度。通過下面這些方式進行鍛鍊: 1、自己主動鍛鍊:在偏癱情況有所改善之後,中風人群可自己用手進行按摩鍛鍊,日常還應注意活動行走,積極鍛鍊,有助於腿部功能恢復,避免肌肉等組織發生萎縮的情況。
  • 腦中風偏癱後,大腿根部疼痛是什麼原因,該如何康復
    偏癱後常見問題解答大家好,我是一名康復師,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偏癱患者髖關節疼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腿根部疼痛的相關問題。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偏癱患者會出現關節疼痛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第一個就是過早地或者不規範地進行站立或者步行訓練,在早期我們的偏癱患者,由於患側肢體處於軟癱期,肌肉是癱瘓無力的,在這個時候,有些家屬就會過早的拉著我們的偏癱患者走,而且我們的偏癱患者在這個時候一般都是健側腿用力患側腿很少用力重心轉移能力很差,長此以往,就會造成我們的偏癱患者,健側和患側肢體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一個疼痛。
  • 偏癱後,康復訓練後出現膝關節疼痛是什麼原因,該如何康復
    大家好,我是一名康復師,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偏癱患者在日常康復訓練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的一個問題?今天主要講們膝關節疼痛的一個原因以及後期該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希望對正在忍受膝關節疼痛困擾的朋友有所幫助。
  • 那些動作是偏癱患者每天必須堅持要做的?
    大家好,我是神經康復治療師樊老師。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腦卒中患者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每天都必須堅持要做的「基本功動作」。下面的基本功作為每個偏癱患者每天都要堅持做而且是很認真很認真的堅持做,對於偏癱患者的康復是至關重要的,全是基本功。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樣,前期工作做的紮實,後期的恢復或者說走路的姿態都會越趨於正常的姿態。1、良肢位的擺放對於患者來說,第一次接受康復訓練費的時候,主管治療師都會告訴照看患者的家屬良肢位擺放的方式以及重要性。但是在工作中我發現能每天堅持良肢體位擺放的患者不多。
  • 中風偏癱後還能恢復正常行走嗎?
    腦卒中(中風)偏癱後還能恢復正常行走嗎? 腦中風,又稱腦卒中,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
  • 為患者樹立重新生活的希望——進賢縣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
    日前,58歲的患者胡某將康復過程及結果發到了病友圈微信群,大讚進賢縣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的神奇。今年6月份,胡某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肢體乏力、麻木,行走不穩,右上肢抬舉無力等症狀,被省城某大醫院擬「偏癱(右)、腦梗死恢復期(左底基節)」收住院治療,但後期恢復卻不大理想,生活根本無法自理。
  • 偏癱後,出現肩關節疼痛的原因?該如何康復鍛鍊
    偏癱後常見問題解答大家好,我是一名康復師,想必對於我們大部分的偏癱患者,在我們的偏癱康復的進程中,多多少少都會有肩關節疼痛的一個問題,因為最近也有偏癱患者給我私信相關的問題,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的偏癱患者會出現肩關節的一個疼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