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患者上下肢抗痙攣康復治療方案,圖文演示

2020-12-23 騰訊網

偏癱患者在康復時期都會出現肢體的痙攣現象,這種現象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康復訓練就會導致患者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康復的時間也會越拖越久,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上下肢抗痙攣的方法。

患側上肢運動(注意: 圖示為左側癱瘓)

1

滾筒訓練

患者坐於治療臺前,檯面上放置滾筒,患者雙手交叉,患側拇指在健側拇指上方,雙側腕關節伸直,置於滾筒上;訓練者站在患側,囑患者利用健側上肢帶動患肢完成以下動作:肩關節屈曲一肘關節伸展一前臂旋後一腕關節背伸。將滾筒推向前方。

在健側下肢協助下,訓練患肢完成以下動作:

肩關節伸展一肘關節屈曲一前臂旋前一腕關節背伸,將滾筒退回原位。

2

木釘板訓練

患者坐在治療臺前,雙足平放於地面。患側上肢克服屈曲模式,肘關節手指伸展、伸展、腕關節背伸、外展,支撐在凳子上。

在患側放一塊木釘插板,囑患者轉身,旋轉軀幹,利用健手拿取放於健側的木釘,放在患側身旁的木釘插板上,反覆操作,將木釘取完。然後再將木釘從患側木釘插板上取下,放回原處。通過此練習,克服患肢屈曲痙攣及矯正其異常模式。

3

移動木柱訓練

患者兩手相握十指交叉,用健手協助患手握住木柱.將木柱移到指定的位置。此訓練可克服患側上肢痙攣,提高上肢運動功能。

4

上肢推球訓練

患者坐位,訓練者立於患側,根據患者功能情況予以適當的幫助。讓患者將患手放置於球上,盡最大可能將球推向前方。

訓練者雙手扶持患者肩關節,矯正異常姿勢,同時患者還可以將健手放在膝關節上方,患側手放置於球上,利用患肢肘關節的屈、伸,完成球的前後滾動。

5

磨砂板訓練

患者坐在磨砂板前方,根據患者上肢功能水平調節好板的角度。對上肢功能較差的患者,可選用雙把手磨具,利用健側上肢帶動患肢完成肩關節屈曲、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背伸的運動,訓練者可一手協助患者患手固定磨具手把,另一手促進肩關節伸展。

下肢抗痙攣(注意:圖示為左側癱瘓)

1

抱膝運動

適用對象為偏癱患者出現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時。目的是為了:1緩解下肢和軀幹的伸肌痙攣;2促進骨盆運動;3緩解上肢的屈肌痙攣。具體方法是:患者仰臥,雙腿屈膝;雙手叉握;將頭抬起,輕輕前後擺動,使下肢更加屈曲;訓練者可幫助固定患手,以防滑脫。

2

橋式運動

優點較多,它可克服下肢及軀幹痙攣,由健側上、下肢帶動患側上、下肢活動,拍起臂部,有利於放人便盆等用品:增加對肩的壓力,迫使肩向前伸、抬起軀幹,可上臂向外旋,對抗異常的肩退縮和上臂內旋用足撐床,有助於翻身等。

具體方法是:患者仰臥、屈膝;將臀部從床上抬起,並保持骨盆水平位;訓練者可給予如下幫助:一隻手向下壓住患者膝部,另一隻手輕拍患者的臀部,幫助其抬臀。

3

足部被動運動

偏癱患者站立行走時,患足足跟常常不能著地,形股央足(垂足)暗形。患者被迫劃圈邁步,足尖踏地行走。對此患者可行牽拉足踝背伸訓練,使足儘量上拾背伸,拉長跟腱,正尖足畸形,訓練時訓練者雙手分別插入小腿後足跟及近膝部,稍託起。

一手按住小腿前上部,另一手四指託住足跟,前臂抵住足掌。

一手按住小腿前上方,另一手握住足跟,前臂抵住患者前腳掌,向箭頭部方向加壓,並維持數秒鐘,以牽張足後跟,手法要輕柔。

醫院簡介

鄭州奧美康復醫院是一家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為一體的二級康復醫院,坐落於鄭州市CBD核心商務區,總建築面積萬餘平方米,床位110張,環境優美,是鄭州室內花園式康復醫院。

相關焦點

  • 偏癱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康複方法——圖文詳解
    在偏癱患者中,一般情況下,上肢和手的康復進程要慢於下肢,合理運用作業療法可以加快上肢和手的功能康復。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偏癱患者上肢和手的不同時期的作業療法和運動療法。  偏癱的運動治療和作業治療,一般在患者生命體徵穩定,神經功能缺損症狀不再發展48小時後開始。治療分為軟癱期,痙攣期和分離期。  急性期過後的軟癱期患者(約為Brunnstrom I期)  此時的病人多為臥床患者病程一般在1到4周,這時的康復治療應與臨床治療相結合。
  • 肌痙攣的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評定 對痙攣進行臨床評估,不僅可以了解痙攣的嚴重程度,還可以進行痙攣的治療效果比較,有利於治療方案的制訂。 肌痙攣的康復治療 在臨床實踐中,單從痙攣不能決定治療,是否治療痙攣以及如何積極實施有效措施應以患者功能狀態為指導。只有當運動能力、體位擺放、照顧或舒適度等受痙攣的影響達到一定程度時,才需要進行以降低肌張力為目的的抗痙攣治療。
  • 偏癱康復怎麼治療?這些誤區家屬請一定知曉
    偏癱 1、藥物能有效治療偏癱,可以不需要康復治療 腦卒中患者患者長期臥床不活動或活動量不足,固定或微重力等情況下,可以造成全身性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
  • 【郵醫 • 科普】改善偏癱患者手功能障礙的竟然是它……
    我院康復科開展的作業治療,主要針對偏癱引起手功能障礙的康復訓練,引進手功能康復訓練器械,對每個階段採用不同的訓練方法。經過一個階段的手法訓練和器械訓練後,大多數患者都能取得一定的療效。腦卒中發生後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遲緩期、痙攣期、恢復期。我們該如何對三個階段進行作業治療呢???
  • 偏癱康復的正確打開方式,看這一篇就夠了
    偏癱康復不可少 腦血管病患者在醫院進行完急性期治療後,一般選擇出院回家,有一部分患者進行了相當艱苦的「自我康復訓練」,雖然恢復了部分肢體功能,但是往往成為下面的樣子: 胳膊總往上蜷,腋下和上臂開始發緊,手指張不開,越攥越死。大腿越來越直,直到硬得像條棍子,而腳踝特別喜歡往裡撇。
  • 最全腦梗塞康復治療方案:原則、禁忌、技巧、後遺症康復……
    全面腦梗塞康復治療總結:包含腦梗塞治療原則、用藥禁忌,還有腦梗塞康復技巧,各種後腦梗塞遺症康複方法 。 ,待神志清楚、病情穩定後再開始康復治療。
  • 腦卒中後肌張力障礙的康復治療
    腦卒中後,大約65%的病人出現痙攣,適度的痙攣是有益的,但過度的痙攣是有害的,痙攣可妨礙對病人的護理,使病人出現疼痛,影響運動功能的恢復及病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阻礙病人康復進程,導致病人康復時間延長。
  • 早期康復有助於肢體功能重建
    偏癱康復須依據病情綜合制定雖然病情穩定後,偏癱康復訓練越早進行越好,但患者和家屬還是對於早期鍛鍊顧慮重重,特別是腦出血患者,更是擔心早期活動會增加再次出血風險,其實康復訓練引起再出血的機率很小。以往臨床經驗表明,腦出血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只要血壓平穩,動作不猛,就不會引起再出血,而康復鍛鍊介入太晚則會喪失預防後遺症和併發症的作用。
  • 趕走痙攣,找回靈活的手——「穴位阻滯療法」有利於改善腦卒中患者...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科一病房在對該病的多年研究和探索中,總結出一套頗有成效的治療方法——穴位阻滯療法,在臨床應用中,可以有效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痙攣狀態,從而改善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因此,在偏癱痙攣期,當以降低肌張力、緩解或抑制痙攣作為康復治療的重點,這是患者重建正常運動所不可缺少的措施和步驟。邢豔麗主任介紹說,該科室作為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多功能臨床科室,在中風後痙攣治療的研究和探索中頗有成效,發表相關論文10餘篇,多項研究獲得省部級課題資助,其中穴位阻滯療法就是其中代表性研究成果之一。
  • 太和徐遠紅:發揮神經康復優勢 讓偏癱運動障礙患者重獲新生
    他從事康復治療、教學、科研工作20年,擅長應用PNF技術、Bobath技術、澳氏關節鬆動術、針灸推拿等傳統及現代康復治療術,治療偏癱、截癱等各類運動障礙疾病。豐富的理論知識與精湛的臨床經驗結合,讓徐遠紅在神經康復領域得心應手,成果斐然。2015年,太和醫院康復院區神經康復中心正式成立,徐遠紅憑藉出眾能力擔任2病區主任。在徐遠紅的帶領下,神經康復2病區為眾多偏癱、截癱類患者送去福音。不久前,25歲的小王(化姓)突發腦梗塞,送醫治療後病情穩定,但出現左側肢體偏癱。
  • 有了這康復機器人 偏癱患者可邁步走
    深圳晚報訊(記者 劉菲菲 通訊員 李巖)高約兩米、從上至下有4個機械手……站上這形似「鋼鐵俠」的智能機械裝置後,偏癱患者便能如正常人一樣邁步行走——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由深圳市博士後科創促進會,在高交會上展出的全身多功能型康復機器人,它集機械、信息等科技為一體的裝置,通過感知「主人」的運動狀態進行信息採集,主動反饋及時調整訓練方式,來實現早期偏癱患者全面智能康復。
  • 偏癱患者肩痛的原因與治療方法
    偏癱後肩痛最早兩周出現,經典的發病在腦卒中後2-3月出現。最新的前瞻性研究提示:28%發生在兩周,87%發生在兩個月,病後半年80%患者的肩痛得到解決。不利影響:影響體位轉換和轉移,ADL下降;延緩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妨礙康復治療;心理障礙等。
  • 那些動作是偏癱患者每天必須堅持要做的?
    大家好,我是神經康復治療師樊老師。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腦卒中患者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每天都必須堅持要做的「基本功動作」。下面的基本功作為每個偏癱患者每天都要堅持做而且是很認真很認真的堅持做,對於偏癱患者的康復是至關重要的,全是基本功。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樣,前期工作做的紮實,後期的恢復或者說走路的姿態都會越趨於正常的姿態。1、良肢位的擺放對於患者來說,第一次接受康復訓練費的時候,主管治療師都會告訴照看患者的家屬良肢位擺放的方式以及重要性。但是在工作中我發現能每天堅持良肢體位擺放的患者不多。
  • 腦梗後,患者身體發緊無力,自行車訓練器可以減輕痙攣激活肌肉
    所以今天我來繼續為大家分享一個可以減輕患者痙攣並且能夠激活肌肉的康復訓練設備,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康復有所幫助,今天我分享的康復訓練設備大家在康復醫院可能見到過,但未必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到底可以解決患者的什麼問題?
  • 【高清動圖】康復治療師親身示範腦中風後康復初、中、高級體操!
    本文來源:聖泉康復 示範:治療師 陳光壽 曾令戊 積極的運動康復能夠提高腦中風病友肢體靈活性、行走能力、肌肉力量、骨密度,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其生活質量。
  • 【康復館】健康睡姿,偏癱患者您選對了嗎?
    【康復館】健康睡姿,偏癱患者您選對了嗎?NO NO NO 他就是我們的偏癱患者,因為不合理的體位帶給他的不僅是身體上的不適,甚至還會是心理上的煎熬,患者常說我怎麼也躺不舒服,感覺我的胳膊腿都沒地方放。其實,睡姿不正確,不僅讓偏癱患者休息不好,更嚴重的是,還會引起很多異常運動模式,為我們後期康復治療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偏癱患者睡覺時如何擺放自己的身體絕對是件不可忽略的大事。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幾個錯誤的睡姿。
  • 偏癱患者怎麼做好康復鍛鍊之站立行走訓練
    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中風後最常見的後遺症,近年來中風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偏癱的患者也是越來越多。偏癱患者一般都伴有行動不便,站立跟行走不能自主。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康復訓練能夠增強腿部肌肉的靈活性,增強肌肉力量,幫助偏癱患者獨立行走,自主活動。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偏癱患者的康復訓練之站立與行走訓練。
  • 偏癱患者腿部力量康復訓練
    偏癱患者的肢體障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每一個偏癱患者,患者的肢體能力差,就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生活無法自理,這樣的惡性影響,更不利於患者的康復。下面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偏癱患者下肢腿部力量的康復訓練,趕緊學起來吧!
  • 偏癱康復鍛鍊的幾個誤區
    中風偏癱以後,患者都會迫切的進行鍛鍊,對於康復鍛鍊的認識有一些常見的誤區,下面簡要的給大家談談。一,康復訓練是醫生的事這種錯誤的認識當然發生在醫院裡,康復科裡,治療師每天都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手把手的教患者進行適合患者的正確訓練方法。有不少患者缺乏主動意識,認為康復訓練是醫生或治療師的工作,這樣被動的接受訓練效果是很差的。
  • 中風引起偏癱有哪些症狀?要怎麼治療康復?一文說清
    中風是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後會出現偏癱後遺症,偏癱一般被稱為半身不遂,這半身則是單側的面部一直到下肢的癱瘓。雖然比起全身癱瘓來說,偏癱症狀要好得多,但偏癱同樣是很大的影響到患者的生活,給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