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今天(11月12日)是禪宗初祖達摩祖師誕辰紀念日。
菩提達摩,通稱達摩,意譯為覺法。是禪宗二十八祖、中國禪宗初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
達摩祖師生於南天竺(印度),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子,剎帝利種姓。原本叫菩提多羅,成年之後依照習俗更名為達摩多羅,是印度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
有一天,達摩向他的師父求教說:「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般若多羅說:「你應該去震旦(今中國)」。又說:「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裡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
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準備好行李,駕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飄洋過海,用了三年時間,歷盡艱難曲折,來到了中國。
據傳,達摩來到嵩山,整日面壁靜坐,就連鳥兒飛到他的肩膀也不以為意。這樣過了九年,直到慧可前來拜師才打破了這片寧靜。
剛開始時,慧可站立在大雪之中,可是達摩並不理會他,只對他說:「除非天降紅雪,我才為你傳法。」慧可意識到這是達摩祖師在以禪語指點他,於是就飛快地用刀斬下了自己的左臂,於是殷紅的鮮血染紅了雪地。
達摩祖師了知慧可的道心至堅,就答應收他為徒弟,從此師徒之間心心相印,達摩的禪法也得以傳承下來。到惠能時禪宗大放異彩。
現在一般作為達摩學說的有《少室六門集》上下二卷,即:《心經頌》、《破相論》、《觀心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六種。
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大乘法論》等,以及朝鮮梵魚寺所刻《禪門攝要》上下二卷,日本·鈴木大拙校刊《少室逸書》所收關於達摩諸論文。
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鬢髮,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鬚髮亦是外道。
教是言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
問曰:旃陀羅殺生作業,如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見性,不言作業,縱作業不同,一切業拘他不得。從無始曠大劫來,只為不見性,墮地獄中。所以作業輪迴生死,從悟得本性,終不作業。
直見本性,名之為禪,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話會,典教憑何所及。
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遞傳心印,吾今來此土,唯傳一心,不言戒施,精進苦行,乃至入水火登劍輪,一食卯齋長坐不臥,儘是外道有為法。
——《達摩血脈論》
一切眾生,但見本性,餘習頓滅,神識不昧,須是直下便會,只在如今。
凡有所解,皆名不解,無所解者,始名真解。解與不解,俱非解也。經雲,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為空,解與不解俱是真,以心為有,解與不解俱是妄。
究竟無生性,清淨是涅槃,凡夫莫測聖,未到即應難。有學卻無學,佛智轉深玄。要會無心理,莫著息心源。
修道之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若言將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見。迷時有佛有法,悟無佛無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夫修道者,身滅道成。
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有天堂地獄;若一念心不起,即無善惡二業,亦無天堂地獄。
——《少室六門》
東華禪寺養正堂供奉禪宗六大祖師聖像,一是為了紀念並學習祖師大德們為法忘軀的大無畏精神;二是以祖師們為榜樣,時刻警醒自己,培養四無量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藉此「菩提」日,東華禪寺四眾弟子,祈願天下佛弟子,道心日上,早登菩提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