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核!青稞沙龍第153期:從諾貝爾物理學獎談起,我們為什麼要探索...

2020-12-16 中國數字科技館

今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羅傑·彭羅斯,「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授予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裡亞·格茲,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100多年前,在諾貝爾獎設立之初,物理學就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學科,在諾貝爾本人設立五大獎項的遺囑中,最先提到的也是物理學。

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集中在四個領域,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及光物理。與此前大熱的預測結果不同的是,今年天體物理再次摘得桂冠。這是過去五年中,天體物理成果第三次得獎了(除今年之外,還有2015年的中微子振蕩以及2017年引力波的發現)。

過去一百多年間,諾貝爾物理學獎見證了人類百年的探索領域,從腳下的這顆星球,到頭頂的這片星空,人類在對宇宙的探索之路上,從未停止過腳步。

於是,11月29日(周日)下午14:00,中國數字科技館主辦的「青稞沙龍」系列活動第153期,我們邀請到了技術派硬核科幻作家、中國科幻銀河獎得主謝雲寧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物理及天文專業博士、成都理工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講師羅瑞博士知名青年科幻作家、銀河獎最佳新人獎得主王諾諾,來一場腦洞之間的高能碰撞。

為什麼諾獎屢屢頒給天體物理?

人類為什麼要不停地探索太空?

科幻作品是如何推動人類想像力的?

宇宙學和系外行星,對人類認識宇宙有什麼意義?

希望通過這次活動,你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青稞沙龍第153期·

穿越宇宙的一百種方式

——從諾貝爾物理學獎談起

活動時間

2020年11月29日(周日)14:00-16:00

主辦單位

如何觀看

【觀看方式一】

進入中國數字科技館直播間

*可以先收藏,直播開始時再進入~

【觀看方式二】

在B站搜「科幻世界SFW」即可觀看

或搜房間號:1371010

【觀看方式三】

通過直播地球APP觀看

【觀看方式四】

通過中國數字科技館百家號觀看

相關焦點

  • 青稞沙龍第153期:穿越宇宙的一百種方式——從諾貝爾物理學獎談起
    這次青稞沙龍第153期,我們邀請到了三位嘉賓:以技術派硬核科幻寫作大獲好評的著名科幻作家、中國科幻銀河獎得主謝雲寧,著名青年科幻作家、銀河獎最佳新人王諾諾,以及天文專業研究學者、專家羅瑞博士,三位科幻+科普圈大拿,來了一場思維之間的密集碰撞。   每次青稞沙龍在開始前,群眾的呼聲就十分熱烈。
  • ...哈維蘭德|賴因哈德·根澤爾|諾貝爾物理學獎|馬克斯·普朗克
    默克爾總理讚揚了根澤爾「在探索黑洞方面的開創性成就」。卡裡切克則強調,「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這都是非常特別的一天」。歸根結底,根澤爾的榮譽也是「德國整個科學領域的獎項」。根澤爾自己說,下班後,他會和同事們聚在一起「再喝一杯酒」。在獲獎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根澤爾特別強調,諾獎不僅是對自己多年研究的獎勵,也是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榮譽,是「整個團隊應有的榮譽」。
  •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帶你了解
    諾貝爾網站視頻截圖獲獎者究竟是誰?根據諾貝爾網站消息,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在英國,現為牛津大學教授。彭羅斯曾以「奇點理論」等相關研究與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創立了現代宇宙論的數學結構理論,二人還曾共同榮獲沃爾夫物理學獎。沃爾夫物理學獎被認為是除諾貝爾物理學獎外,物理學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 安德烈婭·蓋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系該獎第4位女性獲得者
    當有人打電話想採訪他時,他婉拒了,理由是:「我要忙著寫論文」。而唐娜·斯特裡克蘭,是繼瑪麗·居裡和瑪麗亞·梅耶之後,世界上第三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神奇的是,另一位獲獎者傑哈·莫羅,居然是唐娜·斯特裡克蘭的學生。
  • 他們為什麼能一起獲獎?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的「拼桌」
    這項貢獻讓她獨享19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皮埃爾因車禍在1906年去世)。後來居裡夫人帶領她的學生(包括她的女兒和女婿)繼續研究,居裡夫人最終因為長期的輻射而患上重疾,遭受了長期折磨後離世。 從今天諾獎要「排隊」領取的形勢來看,要想同一領域連拿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應該不大可能。但如果要給居裡夫人兩座諾獎,或許她可以拿一座和平獎。
  • 2015諾貝爾物理學獎(內附:長達115年的秘密…)
    1989年,成為法國「具像批評派沙龍」成員,以後連續三年參加該沙龍在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的年展。1992年,榮獲法國政府頒發的「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1997年,加入法國國籍。1999年,高行健的畫作在巴黎參加羅浮宮第十九屆國際古董與藝術雙年展。 九十年代期間,高行健同時以中文與法文創作。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讓雷射大顯身手
    ▲美國、法國和加拿大的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外太空影像致敬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
    12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外太空的影像被投射到市政廳的外牆上,向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獲獎者致敬,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在12月5日至13日舉辦光影秀。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引力波之父:好奇心是創新的源泉
    、院士卡德維爾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巴裡什教授;諾貝爾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謝克曼教授參與京領榜單發布會暨諾獎創新論壇,並在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下重磅發布2020中國國際學校系列排行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受邀在京領榜單發布會暨諾獎創新論壇上發表了精彩演講。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IDG君寫在前面:最近,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獲獎者的科研成果都與「宇宙最黑暗的秘密」——黑洞相關。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用技術支撐起來的高度發達的社會,而支撐我們這個社會的高度發達的技術,如果仔細檢查一下,你會發現,它們的基礎差不多都是物理學。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帶來這些驚喜
    中新網10月6日電(李弘宇 卞磊)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揭曉的熱度還沒散去,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在瑞典科學院揭曉。  20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因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被讚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用膠帶粘出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生活處處都是驚喜!
    諾貝爾獎,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太過遙遠,但有時候諾獎就是在生活和研究的細節中發現的,簡直讓人不可思議。比如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工程師中村修二,此人並沒有什麼很高的學術成就,他是為了工作方便,鼓搗出了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並因為這個發明而得到了諾獎。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中村修二一臉認真的說,搞著搞著就搞出來了,挺容易的。你聽聽,人言否?
  • 第四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誕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6日18時許正式揭曉,一半由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得,理由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 每經專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巴裡·巴裡什:傾盡所能是科學研究不可...
    回顧2020年,面向2021,我們不禁要問:面對變革,全世界應怎樣團結協作、共克時艱,在危機中辨析新機,於變革中開拓新局。身處科學技術加速迭代、科技創新深度影響未來發展的今天,我們不禁想要探求:怎樣才能進一步培養科學精神、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2021年初之際,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巔峰對話:瞰見2021」系列策劃。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2020年諾獎,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今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這三位科學家正是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2014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重新創造了光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專家委員會的主席、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教授皮爾·德爾辛(Per Delsing)在發布會現場如此告訴記者。愛迪生的白熾燈照亮了20世紀,而21世紀將閃耀在LED之下。10月7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聯合授予日本科學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 )以及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 ),以表彰他們在發明一種新型高效節能光源方面的貢獻,即藍色發光二極體(LED),「這使得生成明亮且節能的白色光源成為可能
  • 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什麼頒給宇宙天文領域?這貢獻非常大
    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出乎意料的授予了宇宙天文領域,之前的做了很多預言,大家都在猜哪個領域,誰有可能獲獎,宇宙天文領域也有猜到,但很少不是那麼熱門,但結果卻發給了宇宙天文領域。而且這三位科學家都是。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
    【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10日改為線上舉行,活動地點也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線上頒獎儀式上播放了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致辭。各獎項的評選委員會代表分別按慣例宣讀獲獎者的成就。
  • 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做編輯是種什麼體驗?
    羅傑·彭羅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在黑洞形成以及相對論的相關理論的有力預測成為獲獎者之一。而彭羅斯的四部主要著作《皇帝新腦》《宇宙的輪迴》《時空本性》《通向實在之路》的簡體中文版的背後,離不開湖南科技出版社吳煒和她的同事們辛勤的勞動。
  • 發現「奇異」黑洞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該獎誕生第4位女性得主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6日宣布,英國的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德國的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的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3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及發現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天體分享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