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有一位著名的建築家,叫宇文愷,他是我國古代名城——長安和洛陽的規劃設計者。
宇文愷的祖上是鮮卑人,他的哥哥宇文忻在北周被封為杞國公。宇文愷因為是功臣的子弟,七歲時,就晉封為安平郡公。宇文愷的幾個哥哥都是武將,但宇文愷和他的哥哥們不同,從小喜文不喜武,讀了許多的書,特別愛鑽研有關建築方面的東西,因此,還在他年輕的時候,就有了淵博的建築知識。
北周末年,總攬軍政大權的皇親國戚楊堅篡奪了北周宇文氏的政權,建立了隋朝,稱為隋文帝,定都長安。為了鞏固政權,鎮壓北周遺老遺少的反抗,在建國初期,隋文帝曾經大殺宇文氏。宇文愷原來也在被捕殺之列,由於他學識淵博,很有名氣,隋文帝很賞識他,他的哥哥宇文忻又是擁戴隋文帝代周稱帝的功臣,所以隋文帝派人飛馬傳赦,使他倖免一死。
隋文帝因宇文愷長於建築,就用其所長,多次派他監造大型土木工程。公元582年又命他營建新都長安城。
長安作為首都,是從漢高祖時開始的。公元前194年開始修建,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宏大的城市,它和當時歐洲的羅馬城東西對峙,成為世界名城。但到東漢末年軍閥混戰,長安城多次成為戰場,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宇文愷為了修建新都,對漢朝長安城的周圍形勢進行了勘察,最後選定了原長安城東南龍首川一帶平原作為新城的城址。
這裡東有灞水,滬水, 西有灃水,南對終南山,北臨渭水,水陸交通便利,風景美好,是個建都的好地方。宇文愷根據當時的需要,借鑑了前人的建都經驗,擬定了詳細規劃,並且繪製了平面設計圖。新城建成後,名為大興城。這座大興城展現了宇文愷高度的建築藝術才能。大興城規模之宏大,規劃之完整,嚴謹,在我國歷史上是十分突出的,而且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大興城的高度規划水平,是我國當時科學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無論從宮城的位置和城市配置,還是從街道的設計等基本上都是仿效長安城建造的。大興城竣工後,宇文愷受到了隋文帝的讚揚和嘉獎,並被升任將作大匠,後為工部尚書。
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殺父即位後,認為人興城地處西北,物資轉運困難,不能滿足朝中所需的龐大開支,而且也不利於對全國的控制,於是又下令在洛陽營建新都,仍由宇文愷主持規劃設計。他規劃設計的東都,原則上和大興城一致,只是形式上不完全對稱,但整個城市氣勢宏偉,宮殿比大興城更加富麗堂皇。東部建成後,就成了隋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宇文愷不僅擅長於城市規劃設計,而且對大型宮殿建築技術也有獨到研究。他曾造過「大帳」,下面可以坐幾千人,可見其規模之大。他又造過「觀風行殿」,能任意集合和分散,上面可以容納侍衛幾百人,並且大殿下面裝有輪軸,能夠移動,是一座別具一格的活動大殿。宇文愷還修建過「明堂」,是古代國家舉行大典的大殿。原有的明堂,晉朝以後,由於連年戰火,已經毀壞。宇文愷閱讀了許多書籍,查考明堂制度,詳細繪製了工程設計圖樣。這個圖樣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明確使用了比例尺,並且根據圖樣製作了木頭模型。可惜這樣一座設計精巧,規模宏大的明堂還沒有來得及付諸實施,宇文愷就病死了。
宇文愷無論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還是在宮殿建築技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堪稱一代建築大師。他對我國古代建築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